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联合内镜治疗门脉高压症合并中重度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徐佰国 王凤梅 +1 位作者 韩涛 李隽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82-1086,共5页
目的研究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胃静脉曲张硬化术(GVS)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对门脉高压症(PH)合并中重度食管胃静脉曲张(EGV)破裂出血的疗效、安全性及经济性。方法纳入92例有明确EGV出血的肝硬化PH的住院患者。43例接受... 目的研究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胃静脉曲张硬化术(GVS)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对门脉高压症(PH)合并中重度食管胃静脉曲张(EGV)破裂出血的疗效、安全性及经济性。方法纳入92例有明确EGV出血的肝硬化PH的住院患者。43例接受EVL/GVS联合PSE治疗为观察组,49例患者接受EVL/GVS治疗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中重度EGV的根治率、复发率、再出血率、住院天数、安全性及住院总费用。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第1、3个月在EGV根治率、复发率、再出血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6、12个月观察组EGV根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复发率和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住院总费用(万元:8.97 vs.13.77)、住院总天数(d:27.0 vs.43.0)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PSE常见并发症为发热、腹痛、腹腔积液、腹腔感染,严重并发症为脾脓肿。结论内镜套扎、硬化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合并中重度EGV破裂出血中长期疗效与单纯内镜套扎、硬化术相比有较高的根治率,较低的复发率、再出血率、住院总费用及住院总天数。PSE并发症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胃肠出血 结扎术 硬化疗法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胃静脉曲张硬化术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陈蕊 章坤 +3 位作者 郭北辰 李雨韩 洪伟 韩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77-1680,共4页
慢性肝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G蛋白偶联受体(GPCR)及相关信号通路参与肝脏的生理病理过程并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等肝脏疾病相关。本文综述GPCR与肝脏疾病的关联,以期为肝脏疾病诊疗提供新策略。
关键词 受体 G-蛋白偶联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硬化 肝细胞 病理过程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生肝癌的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4
3
作者 徐佰国 向慧玲 韩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3-436,共4页
HBV感染是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病因之一。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明显降低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癌的发生风险,但部分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患者,最终仍发生肝癌。因此,有必要对此类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进行早期识别和预测。当前根据肝硬化、年龄、... HBV感染是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病因之一。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明显降低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癌的发生风险,但部分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患者,最终仍发生肝癌。因此,有必要对此类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进行早期识别和预测。当前根据肝硬化、年龄、性别、肝硬度、病毒学、血清学指标、饮酒情况、糖尿病病史等危险因素,形成了一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生肝癌的风险预测模型,这些预测模型包括mREACH-B、PAGE-B、mPAGE-B、APA-B、CAMD、AASL、REAL-B等。综述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生肝癌的风险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肿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HBV慢性感染者肝脏组织中CD4^+T、CD8^+T和FoxP3^+Tregs细胞的表达水平 被引量:4
4
作者 程婷婷 王凤梅 +2 位作者 朱争艳 刘辉 吕洪敏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计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脏组织中CD4^+T、CD8^+T和Fox P3^+Tregs细胞,观察不同免疫状态下的肝脏组织中CD4^+T和CD8^+T细胞表达水平之间的差异,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慢性HBV感染者68例,健康对照组(非HBV感染组)30例... 目的:计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脏组织中CD4^+T、CD8^+T和Fox P3^+Tregs细胞,观察不同免疫状态下的肝脏组织中CD4^+T和CD8^+T细胞表达水平之间的差异,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慢性HBV感染者68例,健康对照组(非HBV感染组)30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慢性HBV感染组的CD4^+T、CD8^+T和Fox P3^+Tregs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非HBV感染组相比,P均<0.001;在HBV感染组中,CD4^+T和CD8^+T细胞在免疫耐受期患者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最低,CD4^+T、CD8^+T细胞在免疫清除期、再活动期中的表达水平与二者在免疫耐受期相比,均有增高趋势,然而CD4^+T、CD8^+T细胞的表达水平在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复制期及再活动期任意两期之间比较,P均>0.05。结论:CD4^+T和CD8^+T细胞在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复制期及再活动期患者肝脏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各期肝脏的免疫状态;Fox P3^+Tregs细胞可能与HBV感染慢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CD4^+T细胞 CD8^+T细胞 FOX P3^+Tregs细胞 肝脏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D-氨基半乳糖诱导急性肝衰竭大鼠血小板的影响
5
作者 唐飞 梁静 +2 位作者 景丽 刘刚 王凤梅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4,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肝衰竭(ALF)过程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生成素(TPO)、肝功能的动态变化,评估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ALF大鼠PLT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TPO组及白细胞介素-11(IL-11...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肝衰竭(ALF)过程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生成素(TPO)、肝功能的动态变化,评估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ALF大鼠PLT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TPO组及白细胞介素-11(IL-11)组,每组8只。所有大鼠经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N,1?500 mg/kg,72 h内分次给药)诱导构建ALF模型。制模后,TPO组皮下注射rhTPO 15 μg/kg,连续5 d;IL-11组皮下注射IL-11 0.45 mg/kg,连续5 d。于制模前及制模后1、3、5、7、12 d静脉采血进行全血细胞检测,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PO水平;于制模前及制模后1、3、5 d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并于制模后12 d处死大鼠,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3组大鼠均于制模后24~48 h各死亡2只。HE染色显示,3组ALF大鼠于制模后12 d均可见到肝细胞大片状坏死、肝小叶结构紊乱,网状支架塌陷,肝窦充血、出血,及炎症细胞片状浸润。各组大鼠制模后1 d血清ALT、AST及TBil水平均明显升高,随后下降;ALB水平于制模后1 d明显下降后回升,但3组间肝功能指标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大鼠制模后1 d PLT快速下降,之后随着肝功能改善逐渐恢复;其中制模后7 d TPO组PLT升至峰值并显著高于模型组〔PLT(×10^(9)/L):1?673.3±347.5比855.3±447.0,P<0.05〕,而IL-11组PLT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T(×10^(9)/L):1?350.3±386.6比855.3±447.0,P>0.05〕。3组大鼠制模后1 d血清TPO水平均明显升高,随后下降,5 d时降至谷值,但3组间血清TPO水平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LF大鼠PLT早期快速下降,并随着肝功能改善而逐渐恢复,血清TPO水平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注射rhTPO可显著提升ALF大鼠PLT,但对肝功能及动物生存期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血小板 血小板生成素 白细胞介素-1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