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桥梁课程“教学研究型”青年教师的培养之路——基础与临床结合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利军 张丽莙 刘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06-1907,共2页
高校不同于研究机构,其未来发展方向必然是教学与科研并重:科研创造知识,教学传授知识。因此,高校教师队伍,尤其是教学研究型的青年教师队伍,是高校发展的希望。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其教学要求教师既要... 高校不同于研究机构,其未来发展方向必然是教学与科研并重:科研创造知识,教学传授知识。因此,高校教师队伍,尤其是教学研究型的青年教师队伍,是高校发展的希望。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其教学要求教师既要有雄厚宽广的理论功底,还要储备新颖丰富的临床知识。但是,目前医学院校的青年教师多是医学专业的应届科研型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他们的临床知识还停留在几年前的本科阶段,知识过于陈旧。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可使青年教师及时更新并丰富自身的临床知识。此外,多数青年教师虽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却常常苦于没有项目,找不到新的突破口,使科研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可使青年教师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使得科研能更好为临床实践服务。结合病理生理学的学科特点,我们认为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和途径使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并使青年教师向"教学研究型"方向发展:(1)分批次进入医院各科短期轮转、集中培训;(2)与医院各科建立长期稳定联系,定期参与临床病例讨论;(3)邀请知名医师定期到高校做专题讲座,以及时了解临床医学发展新动向,为科研选题寻找合适的切入点;(4)邀请临床医师定期参与病理生理学集体备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疾病发生机制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变化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兴盛 田振伟 +1 位作者 储洪博 姚小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46-49,共4页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癌症引起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多数晚期NSCLC患者预后差,并出现化疗毒性反应。为了更好地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改善晚期患者的预后,笔者关注晚期NSCLC患者化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变化。方法 22例晚期...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癌症引起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多数晚期NSCLC患者预后差,并出现化疗毒性反应。为了更好地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改善晚期患者的预后,笔者关注晚期NSCLC患者化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变化。方法 22例晚期NSCLC(Ⅲb和Ⅳ期)无法手术患者,组织病理学诊断确诊,在化疗前后分别测定C反应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 22例患者,年龄(58.5±6.4)岁,化疗前4例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2轮化疗结束后15例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化疗前、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化疗前C反应蛋白的水平(25.4±4.9)μg/mL,化疗结束后(35.2±5.6)μg/mL,化疗后C反应蛋白的水平较化疗前显著升高(P<0.05);伴有低白蛋白血症的患者化疗诱导的毒性反应更强烈,主要的毒性反应是脱发、恶心、胃肠道反应和贫血。结论 C反应蛋白的水平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变,是提示NSCLC患者化疗毒性有意义的指标,早期关注这些指标对改善化疗患者预后、减轻化疗毒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白蛋白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下载PDF
胃癌中uPA、肿瘤浸润性巨噬细胞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兴芬 郑海燕 +2 位作者 辛琪 杜华欣 潘彦珞 《安徽医药》 CAS 2008年第6期508-510,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表达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 s)的浸润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胃炎组织及50例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中TAM s、微血管密度(MVD)及uPA的表达。结...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表达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 s)的浸润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胃炎组织及50例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中TAM s、微血管密度(MVD)及uPA的表达。结果(1)胃腺癌中uP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胃炎组织及印戒细胞癌(P<0.01),且与胃癌的转移有关(P<0.05)。(2)胃癌中TAM s计数显著高于胃炎组织(P<0.01),且有淋巴结转移组TAM s计数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uPA、TAM s及MVD三者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uPA、TAM s及MVD三者协同作用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精氨酸、谷氨酰胺双肽强化肠外营养对创伤后肠屏障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宝贵 秦全红 +5 位作者 王学军 丁学伟 王晓娜 史玉荣 牛瑞芳 梁寒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6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精氨酸、谷氨酰胺双肽强化肠外营养(PN)对创伤后肠屏障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Wister大鼠创伤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PN组(PN)、精氨酸强化PN组(PNA)、谷氨酰胺双肽强化PN组(PNG)和精氨酸谷氨酰胺双肽强化PN... 目的探讨精氨酸、谷氨酰胺双肽强化肠外营养(PN)对创伤后肠屏障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Wister大鼠创伤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PN组(PN)、精氨酸强化PN组(PNA)、谷氨酰胺双肽强化PN组(PNG)和精氨酸谷氨酰胺双肽强化PN组(PNAG)5组,每组10只。经7天营养支持后分别检测体重、空肠黏膜厚度、绒毛高度、结肠黏膜厚度、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周围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1)手术前5组大鼠的平均体重差异无显著性,术后7天接受PN支持的4组大鼠体重均较术前降低,而对照组则有增加,其中PN组和PNA组较含有谷氨酰胺强化的两组体重降低更为显著(P<0.05)。(2)经过7天PN支持后,PN组和PNA组空肠和结肠的黏膜厚度及空肠绒毛高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NG组和PNAG组则与对照组相似。(3)术后第8天,各组细菌移位阳性率以PN组最高,PNA组次之,PNG组和PNAG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4)治疗前各组大鼠周围血淋巴细胞在有丝分裂原ConA和PHA刺激后增殖率相似;经7天营养支持后,接受PN支持的PN组和PNA组大鼠淋巴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PNG组和PNAG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除对照组外各组均有减低,但仅在PN组和PNA组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PN液中添加谷氨酰胺对创伤后减轻肠黏膜萎缩、维护肠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移位以及维护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有积极作用,而精氨酸并未显示出这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 谷氨酰胺 肠黏膜屏障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来华留学生机能实验学的英语教学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邸红军 沈炳玲 +3 位作者 叶静 戴玉杰 张丽君 刘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12-1912,共1页
机能实验学是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三理)有机整合的独立性、实验性学科。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相比更能将实验教学与理论知识密切结合,将理论知识综合理解,培养学生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并提高实验仪器的使用率。为医学生系统地掌... 机能实验学是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三理)有机整合的独立性、实验性学科。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相比更能将实验教学与理论知识密切结合,将理论知识综合理解,培养学生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并提高实验仪器的使用率。为医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动物实验和科研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基础。我校机能实验学应用于教学已经多年,建立起了系统的教学方法,将正常机能活动、异常机能模型、代表性药物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和实施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建立起以网络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系统,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并具备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我校具有近20年的留学生英语教学经验,机能实验学应用于留学生的实验教学还在探索阶段。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已经组成了与留学生教学相适应的新的实验教学体系,编写了英文实验教材,课程管理同样根据留学生教学特点进行改革,我们拥有强大的留学生英语教学的教师队伍和多年丰富的留学生教学经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将计算机技术充分应用于机能实验学教学中,建立一个全面、系统、高效的机能实验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疾病发生机制
下载PDF
白蛋白治疗对大鼠脑缺血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苗维 冯虹 +1 位作者 李敏 姚小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7-379,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给予人血白蛋白治疗,对脑缺血早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脑水肿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生理盐水组(15只)和白蛋白组(15只),利用ELISA法分别在大鼠脑缺血6...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给予人血白蛋白治疗,对脑缺血早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脑水肿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生理盐水组(15只)和白蛋白组(15只),利用ELISA法分别在大鼠脑缺血6、24、48 h检测血清VEGF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VEGF表达的空间分布特点。脑切片法测量脑梗死体积,干湿法测量脑组织含水量。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白蛋白组大鼠血清VEGF水平在各个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VEGF表达主要在梗死区周围的神经元细胞质内。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和白蛋白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脑缺血早期给予白蛋白治疗后,VEGF高表达下调,脑水肿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白蛋白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脑水肿 再灌注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细胞系H446肿瘤细胞球培养方法的优化
7
作者 王正岩 仇晓菲 +2 位作者 李岩磊 苗亚静 栾雅静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优化体外培养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446肿瘤细胞球的方法。方法:利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技术,观察H446细胞在下述不同培养条件下肿瘤细胞球的生长情况,并接种于超低吸附及非超低吸附培养板,调整细胞密度至1×104/mL、1×105... 目的:探讨优化体外培养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446肿瘤细胞球的方法。方法:利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技术,观察H446细胞在下述不同培养条件下肿瘤细胞球的生长情况,并接种于超低吸附及非超低吸附培养板,调整细胞密度至1×104/mL、1×105/mL、1×106/mL和1×107/mL,采用针头吹打法和移液器吹打法将肿瘤细胞球制成单细胞悬液用以进一步传代。结果:(1)超低吸附培养板第2天形成明显肿瘤细胞球,非超低吸附培养板第10天出现肿瘤细胞球。(2)1×106/mL组每个高倍视野下约有7个肿瘤细胞球,每个细胞球约由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细胞组成。(3)针头吹打法传代后肿瘤细胞球活性和增殖能力明显优于移液器吹打法。结论:选择超低吸附培养板、1×106/mL密度接种和针头吹打法可有效分离肿瘤细胞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小细胞 细胞系 肿瘤 培养基 无血清 体外研究 细胞培养技术
下载PDF
探讨“临床型”青年教师的培养
8
作者 张利军 张丽莙 刘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56-2256,共1页
关键词 青年教师 临床型 培养 病理生理学 主干课程 医学教育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下载PDF
肉芽肿性甲状腺炎伴甲状腺乳头状癌一例报告
9
作者 马莹 王新允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0-251,I002,共3页
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又称亚急性甲状腺炎或De Quervain甲状腺炎。它与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并发非常罕见,手头文献中只见Lips-p[1]有过报道,临床容易误诊。本文报告1例,但不伴甲状腺功能障碍。
关键词 肉芽肿甲状腺炎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乳头状癌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小鼠缺血后肢移植瘤模型的制作
10
作者 张丹芳 张诗武 +3 位作者 刘志勇 郭华 赵秀兰 孙保存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473-475,共3页
关键词 C57小鼠 缺血模型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与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马莹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318-320,共3页
关键词 结构 功能 肺癌 病理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过氧化氢对金属硫蛋白Ⅰ/Ⅰ敲除小鼠脾细胞的氧化应激 被引量:2
12
作者 和静 韦思宇 +3 位作者 刘凤勇 叶静 沈炳玲 姚小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7期1243-1250,共8页
背景:脑缺血再灌注早期,由于脾脏中有大量炎症因子浸润引发氧化应激损伤,导致脑缺血再灌注后脾细胞出现大量凋亡。目的:观察外源性过氧化氢对金属硫蛋白Ⅰ/Ⅰ敲除小鼠脾细胞活力的影响及N-乙酰-L-半胱氨酸对过氧化氢诱导的脾细胞氧化应... 背景:脑缺血再灌注早期,由于脾脏中有大量炎症因子浸润引发氧化应激损伤,导致脑缺血再灌注后脾细胞出现大量凋亡。目的:观察外源性过氧化氢对金属硫蛋白Ⅰ/Ⅰ敲除小鼠脾细胞活力的影响及N-乙酰-L-半胱氨酸对过氧化氢诱导的脾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金属硫蛋白Ⅰ/Ⅰ敲除小鼠脾细胞悬液,分别用不同浓度(0.1,0.2,0.5,1,2mmol/L)过氧化氢处理2h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根据MTT结果选择不同浓度过氧化氢(0.5,1mmol/L)诱导脾细胞凋亡,实验分为6组:对照组、N-乙酰-L-半胱氨酸组、0.5mmol/L过氧化氢组、1mmol/L过氧化氢组、N-乙酰-L-半胱氨酸+0.5mmol/L过氧化氢组、N-乙酰-L-半胱氨酸+1mmol/L过氧化氢组,2h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酶标仪法检测乳酸脱氢酶活力及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情况。结果与结论:随过氧化氢浓度增加脾细胞活力呈明显下降趋势(P<0.01),且0.2,0.5,1,2mmol/L过氧化氢组脾细胞活力下降幅度最大。与对照组相比,N-乙酰-L-半胱氨酸组脾细胞活力明显提高(P<0.01),且乳酸脱氢酶活力降低(P<0.01),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减少(P<0.01);分别于0.5,1mmol/L过氧化氢组相比,N-乙酰-L-半胱氨酸+0.5mmol/L过氧化氢组、N-乙酰-L-半胱氨酸+1mmol/L过氧化氢组脾细胞活力也明显提高(P<0.01),乳酸脱氢酶活力降低(P<0.01),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减少(P<0.01)。结果表明,金属硫蛋白Ⅰ/Ⅰ敲除小鼠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升高,脾细胞活力逐渐下降,呈浓度依赖性,尤其对0.2,0.5,1,2mmol/L过氧化氢刺激最为敏感。N-乙酰-L-半胱氨酸使乳酸脱氢酶释放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减少,脾细胞活力增强,以此减轻过氧化氢诱导的金属硫蛋白Ⅰ/Ⅰ敲除鼠脾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细胞学实验 金属硫蛋白 金属硫蛋白Ⅰ/Ⅰ基因敲除小鼠 凋亡 N-乙酰-L-半胱氨酸 过氧化氢 氧化应激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脑缺血再灌注 乳酸脱氢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妊娠期甲状腺疾病与产科并发症 被引量:30
13
作者 李淑英 杨华 姚小梅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3年第6期423-426,共4页
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很常见。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约有2%~3%的孕妇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其中0.3%~0.5%为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OH),2%~2.5%为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SH);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较少见,占孕妇的0.1%~0.4%[1,2]。... 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很常见。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约有2%~3%的孕妇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其中0.3%~0.5%为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OH),2%~2.5%为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SH);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较少见,占孕妇的0.1%~0.4%[1,2]。生活在缺碘地区的孕妇,孕期出现甲状腺功能障碍的危险性增加,如果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 妊娠期 产科并发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障碍 流行病学 缺碘地区
下载PDF
肾上腺髓质左侧增生右侧嗜铬细胞瘤1例
14
作者 高俊琴 肖岚 +1 位作者 江昌新 谭郁彬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5期311-311,共1页
关键词 肾上腺骨质瘤 嗜络细胞瘤 病理诊断
下载PDF
肺恶性肿瘤20年临床病理分析
15
作者 马莹 王新允 +4 位作者 宋文静 杨菊红 郑宏伟 程波 古强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5-466,共2页
关键词 肺恶性肿瘤 临床病理分析 发病现状 统计学分析 肺癌 病理诊断 资料 收集整理 趋势
原文传递
复合元素铬、锌、硒酵母对糖尿病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
16
作者 俞鸣 焦振山 +5 位作者 王宝亭 张宏 赵秀兰 贾真琳 王永明 王建华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3-214,共2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复合元素铬、锌、硒酵母对糖尿病早期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对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 cell lymphoma/leuklemia-2,Bc... 本研究旨在探讨复合元素铬、锌、硒酵母对糖尿病早期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对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 cell lymphoma/leuklemia-2,Bcl-2)家族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糖尿病 硒酵母 元素 复合 LYMPHOMA 主动脉粥样硬化 白血病-2基因
原文传递
糖尿病足截肢患者股神经中小窝蛋白1的表达及意义
17
作者 丁敏 褚月颉 +3 位作者 徐俊 章鸣放 赵凤云 王鹏华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54-858,共5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截肢患者股神经雪旺氏细胞中小窝蛋白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40例糖尿病足截肢患者根据2型糖尿病病程分为A(<6年),B(6~10年),C(>10年)3组.HE、Weil氏染色观察股神经病理学改变,银染法进行轴突染色并计数股神经...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截肢患者股神经雪旺氏细胞中小窝蛋白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40例糖尿病足截肢患者根据2型糖尿病病程分为A(<6年),B(6~10年),C(>10年)3组.HE、Weil氏染色观察股神经病理学改变,银染法进行轴突染色并计数股神经纤维密度.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雪旺氏细胞中小窝蛋白1的表达.结果 3组股神经均存在明显的病理改变,随着病程延长病变加重.3组间股神经纤维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神经纤维密度与HbA1C病程呈负相关(r分别为-0.792和-0.592,均P<0.01),与小窝蛋白1呈正相关(r=0.721,P<0.01).3组股神经雪旺氏细胞中均有小窝蛋白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窝蛋白1与HbA1C、病程呈负相关(r分别为-0.762和-0.532,均P<0.01),与神经纤维密度呈正相关(r=0.721,P<0.01),小窝蛋白1与HbA1C的偏相关系数r=-0.505(P<0.01).结论 因足病截肢的患者中,小窝蛋白1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糖尿病足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窝蛋白1 糖尿病足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股神经 糖尿病 2型
原文传递
突触可塑性与阿尔茨海默病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书仪 孙洁 +3 位作者 郭爱 陈沿霖 宋奇骏 邓艳秋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7年第4期607-611,共5页
突触可塑性是指突触在神经元持续活动影响下发生的特异性数目、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它是学习记忆形成的基础,在神经功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突触可塑性包括突触传递和结构可塑性,二者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有密... 突触可塑性是指突触在神经元持续活动影响下发生的特异性数目、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它是学习记忆形成的基础,在神经功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突触可塑性包括突触传递和结构可塑性,二者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有密切关系。本文从突触可塑性相关的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突触相关蛋白、神经递质以及神经受体和离子在AD脑内的改变,探讨突触可塑性在AD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为研究AD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突触可塑性 LTP 突触相关蛋白 神经递质 NMDAR CA^2+
原文传递
抗T2DM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爱 宋奇骏 +4 位作者 彭鹏 高新宇 陈书仪 赵纲 邓艳秋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7年第4期612-616,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目前治疗或预防AD的方法效果有限。糖代谢减弱和胰岛素信号紊乱是AD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共同特征,也是T2DM早发AD的主要机制。T2DM相关治疗药物能...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目前治疗或预防AD的方法效果有限。糖代谢减弱和胰岛素信号紊乱是AD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共同特征,也是T2DM早发AD的主要机制。T2DM相关治疗药物能有效改善AD神经退行性病变,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总结抗T2DM药物治疗AD研究进展,为AD发病机制和药物研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原文传递
血浆D-二聚体与109例膀胱癌中发生31例转移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金梅 张向莲 刘铁菊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与膀胱癌发生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膀胱癌患者109例。根据影像学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是否发现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将患者分为转移组(31例...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与膀胱癌发生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膀胱癌患者109例。根据影像学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是否发现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将患者分为转移组(31例)和非转移组(78例)。收集患者同期血液常规检验结果并比较其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膀胱癌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评价血浆D-二聚体对膀胱癌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转移组D-二聚体中位水平为1.37 mg/L,非转移组为0.53 mg/L。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膀胱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是肿瘤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为9.542(3.521,25.935),P<0.05]。以D-二聚体为变量对膀胱癌转移诊断效能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P<0.05),最大约登指数对应的D-二聚体临界值为1.16mg/L。D-二聚体对膀胱癌转移的诊断灵敏度65%、特异度94%、假阴性35%、假阳性6%。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是膀胱癌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膀胱肿瘤 转移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