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与他汀类药物调脂疗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高静 刘寅 王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0-102,共3页
冠心病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促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阻塞、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一种心脏疾病,其致死率高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遗传因素中,多个基因的变异通过血浆脂蛋白水平、高血压、肥胖等导致为... 冠心病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促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阻塞、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一种心脏疾病,其致死率高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遗传因素中,多个基因的变异通过血浆脂蛋白水平、高血压、肥胖等导致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起作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基因就是其中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质类 多态性 单核苷酸 降血脂药 基因型 冠心病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智贤 丛洪良 崔让庄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74,共3页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多种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具有家族聚集倾向,是一些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的结果,而EH又是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风及肾脏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众所周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ni...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多种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具有家族聚集倾向,是一些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的结果,而EH又是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风及肾脏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众所周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nin-angiotensin system,RAS)与EH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它在水盐平衡及血压调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血管紧张素 受体 血管紧张素 1型 受体 血管紧张素 2型 多态现象 遗传 高血压 动脉硬化 综述[文献类型]
下载PDF
高频率叩背法对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排痰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15
3
作者 徐鋆卉 陈霞 王春梅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4期366-367,共2页
目的探讨高频率叩背排痰法在促进电视胸腔镜(VATS)辅助腋下小切口肺癌肺叶切除术后患者排痰时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胸外科VATS辅助腋下小切口肺癌肺叶切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一组采用高频率背部叩击手法排痰(观察组),另一... 目的探讨高频率叩背排痰法在促进电视胸腔镜(VATS)辅助腋下小切口肺癌肺叶切除术后患者排痰时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胸外科VATS辅助腋下小切口肺癌肺叶切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一组采用高频率背部叩击手法排痰(观察组),另一组采用传统的背部叩击手法排痰(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呼吸频率、末梢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排痰量、胸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差异。结果高频率背部叩击手法与传统背部叩击方法相比。在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排痰量、胸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高频率背部叩击排痰提高了肺癌肺叶切除术后物理治疗的临床效果,使痰液能及时有效排出呼吸道,促进肺复张,缩短拔管时间,减少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率叩背排痰法 肺叶切除 排痰 护理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策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文宇 丛洪良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8期637-640,共4页
随着冠心病患病率的逐年上升,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近年来ACS治疗中,针对不同时期所采取的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关键词 冠心病 治疗策略 溶栓治疗 介入手术 冠脉搭桥术
下载PDF
抑郁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彭长生 李曦铭 +1 位作者 丛洪良 李婷婷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43-546,共4页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前后患者抑郁发生比例,探讨抑郁对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2月期间34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其中男221例,女124例;平均年龄(61.5±7.8)岁。根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SD...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前后患者抑郁发生比例,探讨抑郁对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2月期间34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其中男221例,女124例;平均年龄(61.5±7.8)岁。根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抑郁组(84例)和非抑郁组(261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抑郁的发生比例.随访24个月,观察抑郁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比例的影响,进行两组间无MACE、死亡生存分析,并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345例患者中,抑郁组女性患者比例、体质量指数、既往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基线指标均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抑郁较术前明显增高(40.9%对24.3%,P<0.05)。随访24个月,抑郁组总MACE发生比例明显高于非抑郁组(16.5%对5.2%,P<0.01),其中心肌梗死发生比例及再次血运重建率较非抑郁组患者增高(6.8%对2.1%,6.6%对1.6%,P<0.05).两组患者24个月累积病死率(3.3%对1.6%,P=0.3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曲线显示,抑郁组患者24个月的无MACE生存率显著低于非抑郁组患者(P<0.001);死亡生存分析,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09)。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左心室射血分数、既往心肌梗死是CABG患者术后24个月内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前后均有较高比例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抑郁,术后抑郁发生比例明显高于术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抑郁组患者总MACE的发生比例明显高于非抑郁组患者,术后抑郁是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影响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冠状动脉分流术 预后
原文传递
新型调脂药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文广 丛洪良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91-894,共4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目前是人类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他汀类药物对防治心血管疾病疗效显著,但是即便给予推荐的最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仍有60% ~ 70%的心血管病患者的LDL-C未达到理想水平,以及由于担心高剂量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目前是人类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他汀类药物对防治心血管疾病疗效显著,但是即便给予推荐的最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仍有60% ~ 70%的心血管病患者的LDL-C未达到理想水平,以及由于担心高剂量他汀类药物会引起新发糖尿病及增加肌病的风险,人们在不断寻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药物.人类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发现于2003年.同年,法国学者Abifadel等[2]在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高胆固醇血症(autosomal dominant hypercholesterolemia,ADH)患者中发现引起高胆固醇血症的原因不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或载脂蛋白B(apoB)基因突变,而是PCSK9功能获得型基因突变.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PCSK9在稳定血脂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PCSK9通过增加LDLR的降解,进而升高LDL-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因此,抑制PCSK9的活性可能成为降低LDL-C新药开发的治疗靶点,以下对PCSK9的作用机制、基因突变产生的效应、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PCSK9抑制剂相关的临床试验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抑制剂 溶菌素 转化酶 前蛋白 调脂药 他汀类药物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原文传递
对于肺腺癌形态及成分与淋巴结转移规律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杜林 卢喜科 +1 位作者 张逊 孙大强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9期530-533,共4页
目的 探讨肺腺瘤形态大小,微乳头成分、实性成分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肺腺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与淋巴结转移情况.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通过x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引起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并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总... 目的 探讨肺腺瘤形态大小,微乳头成分、实性成分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肺腺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与淋巴结转移情况.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通过x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引起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并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总结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计算阈值.结果 N1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016)、肿瘤直径(P =0.001)、胸膜侵犯情况(P=0.008)、微乳头成分(P =0.028)和实性成分(P =0.047)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微乳头成分、实性成分及肿瘤大小是影响肺腺癌N1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经ROC曲线计算,微乳头成分>27.5%,实性成分>15%,肿瘤直径>3.0 cm,为N1淋巴结转移阈值.关于N1淋巴结单站与多站转移规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EA升高(P =0.004)、血管内见癌栓(P =0.029)、微乳头成分(P=0.018)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示术前升高的CEA和微乳头成分是独立的危险因素,术前CEA高于正常值或者微乳头成分越高,越有可能出现多站N1转移;ROC结果显示,微乳头成分大于30%即有可能出现多站N1转移.关于肺内N1淋巴结与肺外N1淋巴结转移规律经单因素分析只有微乳头成分(P =0.027)具有统计学意义,微乳头成分高说明腺癌有可能已转移至肺外淋巴结.结论 肿瘤直径、微乳头成分和实性成分为肺腺癌N1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术前较高的CEA值或者微乳头成分越高,可出现多站N1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微乳头成分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