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可溶性白细胞抗原14与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的临床意义
1
作者 米杰 郑金仕 +2 位作者 刘美霞 白晓谊 宋津晓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6期1418-1419,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抗原CD14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心肌梗死区的血管生成及细胞因子分泌 被引量:3
2
作者 唐洁 陈涛 +4 位作者 米杰 徐爱国 王勇德 张健 齐向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2期5840-5846,共7页
背景:干细胞移植为治疗心肌梗死带来新的希望,但研究结果不一致,存在争议。细胞移植能否长期持久地改善心脏功能、改善缺血心功能的机制这些问题均不明确。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犬心功能、血管生成... 背景:干细胞移植为治疗心肌梗死带来新的希望,但研究结果不一致,存在争议。细胞移植能否长期持久地改善心脏功能、改善缺血心功能的机制这些问题均不明确。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犬心功能、血管生成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杂种犬分为骨髓单个核细胞组(n=10)和生理盐水组(n=6),前上嵴或髂后上棘穿刺分离得到骨髓单个核细胞,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于心肌梗死后2h分别经冠状动脉内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和生理盐水,心肌梗死后2h及6周时分别测定超声心动图指标,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6周vWF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的毛细血管密度,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8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4)、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6周,超声心动图显示,骨髓单个核细胞组射血分数和每搏输出量比生理盐水组显著升高;梗死边缘区新生血管数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组梗死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8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4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组梗死区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结果说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内注射移植,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促进梗死边缘区血管生成,提高促血管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8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4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骨髓单个核细胞 经冠状动脉注射 心功能 毛细血管密度 基质金质层白酶 细胞因子 省级基金 干细胞图片文章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在PCI术后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志永 齐向前 +2 位作者 孙中华 米杰 田刚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738-739,共2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PCI)后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小剂量氯吡格雷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3月至2009年11月在我院成功接受PCI术后1年的冠心病患者2 625例,分为A组(单纯服用阿司匹林,n=1 684)、B组(服用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PCI)后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小剂量氯吡格雷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3月至2009年11月在我院成功接受PCI术后1年的冠心病患者2 625例,分为A组(单纯服用阿司匹林,n=1 684)、B组(服用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n=797)和C组(自行停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其他抗血小板药物,n=144),比较3组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的临床结果。结果:B组在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和脑出血方面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该组以上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C组;在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方面,B组和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比较,所有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和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次要终点事件发生情况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小剂量氯吡格雷能明显降低几项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并不增加出血和血细胞减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术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主要心脑血管事件 次要终点事件
下载PDF
早期支架血栓形成住院患者22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张春晓 张健 齐向前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6期1401-1403,共3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后住院患者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ST)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原因。方法对6 03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22例早期ST患者临床资料、冠状...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后住院患者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ST)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原因。方法对6 03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22例早期ST患者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及围手术期抗血栓治疗等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我院资料库登记成功实施PCI治疗的6 036例住院患者,术后发生急性ST 2例,亚急性ST 20例,院内早期ST发生率0.36%。ST时间相对集中于术后较早期,20例亚急性ST形成时间为1~7天,平均(3.6±1.5)天;ST后所有患者均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其中多支病变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1例,血栓形成于前降支13例,2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ST,13例紧急PCI治疗行球囊扩张后血栓消失,5例再次支架植入后血管再通,患者发生心室颤动5例,低血压状态6例。行急诊PCI治疗,18例患者治愈存活出院,4例患者死亡(病死率18.2%)。结论 ST是介入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与患者临床病变特点、介入操作因素、支架本身、抗血小板治疗不充分等因素有关,多发生在AMI,合并心功能不全,多支血管病变、前降支病变等患者。支架内血栓一旦形成,再次介入治疗是有效的抢救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栓形成 药物洗脱支架 冠状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经冠状动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修复犬梗死心肌 被引量:3
5
作者 唐洁 陈涛 +7 位作者 米杰 徐爱国 张健 孙中华 钟明惠 刘培光 王勇德 齐向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3765-3770,共6页
背景: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为重建受损心肌带来希望,但移植后的细胞分化以及细胞移植能否长期持久地改善心脏功能等问题均不明确。目的: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入犬梗死心肌后,在心肌组织的分布、分化情况以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背景: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为重建受损心肌带来希望,但移植后的细胞分化以及细胞移植能否长期持久地改善心脏功能等问题均不明确。目的: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入犬梗死心肌后,在心肌组织的分布、分化情况以及对心功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7/2008-03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完成。材料:成年杂种犬16只,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10只、模型对照组6只。方法:细胞移植组于髂前上嵴或髂后上棘穿刺抽取骨髓,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行CM-DiI标记。两组犬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于心肌梗死后2h,细胞移植组向心肌梗死区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1mL(3×107~1×108个细胞),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心脏的迁移、分布及分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后6周细胞移植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室舒张末压显著降低(P<0.01),心排出量明显升高(P<0.05);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室舒张末容积均得到显著改善(P<0.01),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亦明显改善(P<0.05)。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后,可分布于心肌梗死区及梗死周边区,并表达肌球蛋白重链、连接蛋白43。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后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单个核细胞 移植 冠状动脉注射 心功能 肌球蛋白重链 连接蛋白43
下载PDF
建立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兔急性肺血栓栓塞模型 被引量:1
6
作者 米杰 石林艳 +4 位作者 樊凌宇 应援宁 田刚 罗欢 齐向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12-1315,共4页
目的应用猪尾导管建立能够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兔急性肺血栓栓塞(PTE)模型。方法试验兔24只随机分为PTE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均建立右侧颈静脉和左侧颈动脉通路。PTE组经导管注入自体血栓3个,通过肺动脉造影评估PTE模型是否成功,监测... 目的应用猪尾导管建立能够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兔急性肺血栓栓塞(PTE)模型。方法试验兔24只随机分为PTE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均建立右侧颈静脉和左侧颈动脉通路。PTE组经导管注入自体血栓3个,通过肺动脉造影评估PTE模型是否成功,监测肺动脉压力和血气分析等变化。结果造模成功率100%。PTE组肺动脉造影显示,右心室扩张,肺动脉增粗、充盈缺损、截断或完全缺失。造模后,PTE组较造模前和对照组肺动脉平均压明显增高[(16.40±1.82)mm Hg vs(9.60±2.07)mm Hg和(11.17±2.14)mm Hg,1 mm Hg=0.133kPa,P=0.01,P=0.002]。血气分析显示,造模后PTE组较造模前pH、PO2、标准碳酸氢盐、血氧饱和度以及动脉/肺泡氧分压等指标明显降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明显增加。结论经颈静脉送入猪尾导管建立兔急性PTE模型成功率较高,重复性较好,且能够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为PTE诊治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肺栓塞 碳酸氢盐类 血气分析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经冠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对犬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7
作者 唐洁 苏彬 +3 位作者 陈涛 米杰 张健 齐向前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11期957-960,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犬经冠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后对心功能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CM-DiI标记体外分离得到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BM-MNCs),分为移植...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犬经冠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后对心功能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CM-DiI标记体外分离得到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BM-MNCs),分为移植组(n=10)和对照组(n=6),于心肌梗死后2 h分别经冠状动脉内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和生理盐水,冠状动脉结扎后2 h及6周时分别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心排出量、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压)。移植后6周,观察CM-DiI标记的BM-MNCs在心肌内的分布,检测心肌组织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密度。【结果】经冠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6周,梗死边缘区和梗死中心区均可见CM-DiI标记的细胞;血流动力学指标显示,移植组左室舒张末压比对照组显著降低[(5.1±3.07)mmHg vs(11.67±3.42)mmHg,P<0.01,1 mmHg=0.1333 kPa],移植组心输出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加[(3.1±0.89)L/min vs(2.39±0.43)L/min,P<0.05];BM-MNCs移植后6周,移植组有明显的血管新生,移植组梗死边缘区血管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9.32±2.47)vs(9.47±1.28),P<0.01],梗死区血管数量移植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44±0.51)vs(3.07±0.3),P>0.05]。【结论】经冠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后,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促进梗死边缘区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单个核细胞 移植 经冠脉注射 心功能 毛细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起搏器诱导心力衰竭犬心功能变化 病理图像分析心脏切片胶原纤维定量的客观价值
8
作者 李海嵘 徐爱国 +1 位作者 张云强 齐向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6-120,共5页
背景:干细胞再生可修复受损心肌,但目前利用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非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相对甚少。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后,对起搏器诱导的心力衰竭模型犬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细胞移植组、模型对照组犬均通过快速右... 背景:干细胞再生可修复受损心肌,但目前利用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非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相对甚少。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后,对起搏器诱导的心力衰竭模型犬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细胞移植组、模型对照组犬均通过快速右室心尖部起搏建立心力衰竭模型。造模后,细胞移植组通过心肌直接注射法分多点注入CM-DiI标记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模型对照组同法注入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取材,取心尖、前壁和室间隔心肌,FITC标记心肌肌钙蛋白,观察心肌纤维化程度,测定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查。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组可见CM-DiI和FITC双重染色的双阳性的细胞,呈黄色荧光;模型对照组仅可见FITC染色的绿色荧光图像。苏木精-伊红及Masson染色结果示,模型对照组间质中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呈显著间质纤维化和心肌细胞纤维化;而细胞移植组未见明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间质无心肌细胞纤维化,提示快速右室心尖部起搏可成功建立犬心力衰竭模型。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移植后4周细胞移植组心尖、前壁、室间隔的胶原容积分数均明显降低(P<0.05),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收缩末内径均无明显变化(P>0.05)。说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心力衰竭犬心肌中可增殖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并改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进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移植 纤维化 骨髓单个核细胞 干细胞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阿司匹林和小剂量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长期随诊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志永 齐向前 张健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PCI)1年后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小剂量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4年3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成功接受药物涂层支架术1年后的冠心病患者3366例,分为联合用药组(服用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PCI)1年后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小剂量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4年3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成功接受药物涂层支架术1年后的冠心病患者3366例,分为联合用药组(服用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1682例)和阿司匹林组(单纯服用阿司匹林,1684例),随访时间为(29.5±16.3)个月,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和临床并发症发生的临床情况。结果心源性死亡联合用药组2例(0.1%),阿司匹林组15例(0.9%),风险比(HR)为0.15(95%CI:0.04~0.68,P〈0.05);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联合用药组9例(0.5%),阿司匹林组27例(1.6%),HR为0.036(95%CI:0.15~0.74,P〈0.01);缺血性脑梗死联合用药组7例(0.4%),阿司匹林组27例(1.6%),HR为0.301(95%CI:0.131~0.693,P〈0.01);再发心绞痛联合用药组152例(9.0%),阿司匹林组274例(16.3%),HR为0.601(95%CI:0.49~0.7,P〈0.01);心源性死亡患者累积生存率联合用药组优于阿司匹林组(P〈0.01);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累积发生率联合用药组低于阿司匹林组(14.6%比23.2%,P〈0.01)。总死亡数、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重度出血、轻度出血、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能降低PCI术患者1年后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不增加出血和血细胞减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阿司匹林 血小板 预后
原文传递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唐洁 苏彬 +4 位作者 王宏鑫 高蕊 米杰 张健 齐向前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42-44,共3页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经成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法[1],多项大型临床试验的观察发现,一些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虽然经溶栓和PCI后...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经成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法[1],多项大型临床试验的观察发现,一些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虽然经溶栓和PCI后,心外膜冠状动脉再通,但生存率并没有显著提高。梗死相关血管通畅率与生存率之间不一致的原因可能在于心外膜冠状动脉血流的通畅并不意味着组织水平再灌注的完全恢复[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替罗非班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