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及与急性脊髓炎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培元 张玉琴 +1 位作者 于晓莉 陶华英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64-767,共4页
目的研究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SCIWORA)的临床特征及与急性脊髓炎鉴别要点。方法对11例SCIWORA与31例急性脊髓炎住院患儿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SCIWORA组发病年龄均<8岁,无前驱感染史,起病后多无发热或仅有短时低热,进展期... 目的研究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SCIWORA)的临床特征及与急性脊髓炎鉴别要点。方法对11例SCIWORA与31例急性脊髓炎住院患儿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SCIWORA组发病年龄均<8岁,无前驱感染史,起病后多无发热或仅有短时低热,进展期短,较多以脊髓完全横贯性损害起病,较少以主观感觉异常起病,与脊髓炎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SCIWORA具有独特的生物力学发病机制,一些轻微外伤常被忽视,该病与急性脊髓炎鉴别要点在于急性期起病及进展情况,儿童SCIWORA神经功能损害严重,应尽早采用合理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骨折脱位型 脊髓损伤 急性脊髓炎 儿童
下载PDF
胶质瘤egr-1基因表达水平与其细胞增殖和凋亡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文娟 于士柱 +2 位作者 浦佩玉 安同岭 管欣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胶质瘤细胞egr-1基因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程度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了73例不同级别的胶质瘤。结果:73例胶质瘤egr-1 mRNA和EGR-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为100%,... 目的:探讨胶质瘤细胞egr-1基因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程度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了73例不同级别的胶质瘤。结果:73例胶质瘤egr-1 mRNA和EGR-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为100%,这两种阳性肿瘤细胞密度均随肿瘤恶性程度升高而相应增加,不同级别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73例胶质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肿瘤细胞和凋亡肿瘤细胞检出率均为100%。随肿瘤恶性程度升高,PCNA阳性肿瘤细胞密度增加而凋亡肿瘤细胞密度减少,不同级别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经直线相关分析证实,egr-1 mRNA、EGR-1蛋白和PCNA阳性肿瘤细胞密度彼此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r=0.685~0.999,P<0.01),前三种阳性肿瘤细胞密度均与凋亡肿瘤细胞密度呈显著性负相关(r=-0.758~-0.775,P<0.01)。结论:egr-1基因表达水平对评价胶质瘤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参考价值。胶质瘤细胞egr-1基因表达异常增加可能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抑制其凋亡的重要因素,并在胶质瘤发生及恶性进展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早期生长应答基因-1 EGR-1 细胞增殖 凋亡
下载PDF
复发性缺血性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郝新宇 于士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765-770,共6页
缺血性卒中具有较高的病残率、病死率和复发率。复发性缺血性卒中系指经治疗后症状好转或痊愈的患者再次出现新的症状,其病残率和病死率显著高于首次发作患者。为降低缺血性卒中复发率,为其二级预防提供相关依据,本文拟对复发性缺血性... 缺血性卒中具有较高的病残率、病死率和复发率。复发性缺血性卒中系指经治疗后症状好转或痊愈的患者再次出现新的症状,其病残率和病死率显著高于首次发作患者。为降低缺血性卒中复发率,为其二级预防提供相关依据,本文拟对复发性缺血性卒中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复发 综述
下载PDF
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病理学特点与鉴别要点 被引量:6
4
作者 于士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56-262,共7页
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分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和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前者好发于淋巴造血系统,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后者包括累及淋巴造血系统和(或)中枢神经系统的Rosai.Dorfman病、噬血细胞性淋巴... 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分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和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前者好发于淋巴造血系统,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后者包括累及淋巴造血系统和(或)中枢神经系统的Rosai.Dorfman病、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欧迪海姆.奇斯特病、幼年性黄色肉芽肿和播散性黄色瘤、脉络丛黄色肉芽肿、脉络丛黄色瘤。本文简要介绍上述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与鉴别要点。由于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病率低,未能引起神经外科和病理科医师的足够重视,易造成误诊和误治。因此,了解此类疾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有助于提高其诊断与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生症 朗格汉斯细胞 非朗格汉斯组织细胞 病理学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胶质瘤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孙翠云 于士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638-642,共5页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是一种DNA修复酶,MGMT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是近年研究较多的胶质瘤相关分子标志,既是评价胶质瘤对烷化剂是否敏感的重要分子标志,也是胶质瘤患者预后评价及复发与假性进展鉴别的重要参考指标。尤其...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是一种DNA修复酶,MGMT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是近年研究较多的胶质瘤相关分子标志,既是评价胶质瘤对烷化剂是否敏感的重要分子标志,也是胶质瘤患者预后评价及复发与假性进展鉴别的重要参考指标。尤其是老年恶性胶质瘤患者,MGMT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是指导其分子分型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文对MGMT蛋白功能,以及MGMT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在指导胶质瘤治疗、判断预后及鉴别复发与假性进展中的应用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CPG岛 甲基化 综述
下载PDF
体重指数和腹围指数对缺血性卒中部位和病因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郝新宇 于士柱 +1 位作者 李华 蔡桂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840-845,共6页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和腹围指数(AGI)对缺血性卒中部位和病因的影响,以判断二者能否预测缺血性卒中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共18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和性别、年龄、既往史相匹配的155例正常对照者,测量身高和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测量...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和腹围指数(AGI)对缺血性卒中部位和病因的影响,以判断二者能否预测缺血性卒中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共18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和性别、年龄、既往史相匹配的155例正常对照者,测量身高和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测量腹围并计算腹围指数,进行英国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和TOAST分型。结果缺血性卒中患者超重(BMI 24.00~27.90 kg/m^2)亚组(t=2.060,P=0.000)和肥胖(BMI≥28 kg/m^2)亚组(t=2.315,P=0.000)体重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者,腹围异常(AGI>1 cm/kg)亚组腹围指数高于正常对照者(t=1.021,P=0.000)。18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据OCSP分型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型(TACI型)10例(5.41%)、部分前循环梗死型(PACI型)81例(43.78%)、腔隙性梗死型(LACI型)56例(30.27%)和后循环梗死型(POCI型)38例(20.54%);不同体重指数患者仅PACI型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041,P=0.011),24.00~27.90 kg/m^2亚组PACI型比例高于<18.50 kg/m^2亚组(Z=4.823,P=0.028)、18.50~23.90 kg/m^2亚组(Z=3.157,P=0.026)和≥28 kg/m^2亚组(Z=2.076,P=0.015);不同腹围指数患者仅POCI型比例>1 cm/kg亚组高于≤1 cm/kg亚组(χ~2=6.624,P=0.010)。据TOAST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型)59例(31.89%)、小动脉闭塞型(SAO型)57例(30.81%)、心源性栓塞型(CE型)32例(17.30%)、其他明确病因型(SOE型)17例(9.19%)和不明病因型(SUE型)20例(10.81%);不同体重指数患者LAA型(H=21.597,P=0.000)和SAO型(H=29.908,P=0.000)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8 kg/m^2亚组LAA型比例高于<18.50 kg/m^2亚组(Z=9.263,P=0.020)、18.50~23.90 kg/m^2亚组(Z=18.780,P=0.000)和24.00~27.90 kg/m^2亚组(Z=6.817,P=0.009),18.50~23.90 kg/m^2亚组SAO型比例高于<18.50 kg/m^2亚组(Z=7.404,P=0.007)、24.00~27.90 kg/m^2亚组(Z=22.849,P=0.000)以及≥28 kg/m^2亚组(Z=12.025,P=0.001);不同腹围指数患者>1 cm/kg亚组LAA型比例高于(χ~2=11.461,P=0.001)、SOE型比例低于(χ~2=4.558,P=0.033)≤1 cm/kg亚组。结论体重指数和腹围指数均可以影响缺血性卒中部位和病因,可以用于预测缺血性卒中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体重 腹部 人体测量术
下载PDF
伴间变特征的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 被引量:5
7
作者 孙翠云 于士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091-1095,共5页
目的观察伴间变特征的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58岁。头部MRI显示右侧颞叶和基底节区不规则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楚,周围脑组织水肿不明显;脑桥和右侧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向左侧偏移;增强扫描... 目的观察伴间变特征的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58岁。头部MRI显示右侧颞叶和基底节区不规则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楚,周围脑组织水肿不明显;脑桥和右侧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向左侧偏移;增强扫描病灶呈多发团块状和斑片状明显强化。组织学观察肿瘤细胞呈多形性,由单核细胞或多核瘤巨细胞、泡沫样肿瘤细胞和梭形细胞混合构成,可见嗜酸性小体和核内包涵体;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密集,细胞异型性明显,核质比增高。肿瘤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波形蛋白、S-100蛋白、神经元核抗原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突触素、嗜铬素A、神经微丝蛋白、CD34和异柠檬酸脱氢酶1表达阴性;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为8.20%。结论伴间变特征的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临床罕见,影像学表现对诊断有一定提示意义,明确诊断仍依赖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学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间变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胶质瘤生物学标志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3
8
作者 于士柱 王虔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5-147,共3页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占原发性脑肿瘤的60%~70%。因多数呈浸润性生长,手术不易全切,复发率高,预后普遍较差,恶性胶质瘤的中位生存期仅13个月。寻求有效治疗手段,改进治疗策略,实施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是改善胶...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占原发性脑肿瘤的60%~70%。因多数呈浸润性生长,手术不易全切,复发率高,预后普遍较差,恶性胶质瘤的中位生存期仅13个月。寻求有效治疗手段,改进治疗策略,实施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是改善胶质瘤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的必由之路,同时也对病理诊断在指导临床治疗方面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学标志(biomarker)是特指在确定肿瘤组织起源、侵袭迁移能力、良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胶质瘤 生物学标志 原发性肿瘤 原发性脑肿瘤 有效治疗 浸润性生长 中位生存期 个体化治疗
原文传递
miR-218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成熟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孔妍玲 王虔 +11 位作者 于士柱 孙翠云 李艳艳 张景敏 徐金玲 王影 安同岭 温艳军 王菲 魏常娟 孙静 刘静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32-535,共4页
目的:观察miR-218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成熟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质粒转染和G418筛选建立稳定过表达miR-218的SNB-19亚细胞系及对照亚细胞系。利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稳定细胞系中miR-218、CD133及Nestin表达水平。用GFAP免疫... 目的:观察miR-218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成熟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质粒转染和G418筛选建立稳定过表达miR-218的SNB-19亚细胞系及对照亚细胞系。利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稳定细胞系中miR-218、CD133及Nestin表达水平。用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评价其成熟分化水平,通过免疫荧光观察转染miR-218表达质粒后CD133及Nestin阳性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过表达miR-218的亚细胞系中miR-218、CD133及Nestin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细胞的26.23倍、17.9%及54.2%,过表达miR-218细胞的GFAP阳性标记指数为(96.0±3.81)%显著高于对照细胞(49.6±5.13)%(t=16.24,P<0.0)1)。免疫荧光显示CD133及Nestin的下调特异性发生于成功转染miR-218表达质粒的细胞。结论:miR-218可通过促进胶质瘤干细胞的成熟分化显著下调CD133及Nestin的表达水平,该作用可能是miR-218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微小RNA 胶质瘤干细胞 分化
下载PDF
腺样型胶质母细胞瘤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翠云 于士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目的回顾1例腺样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过,总结此类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63岁,临床表现为口角左偏10余天。头部MRI增强扫描提示左侧额颞叶占位性病变,考虑转移瘤可能性大。18F-脱... 目的回顾1例腺样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过,总结此类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63岁,临床表现为口角左偏10余天。头部MRI增强扫描提示左侧额颞叶占位性病变,考虑转移瘤可能性大。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显像未见恶性肿瘤征象。行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引导下左侧额颞叶占位性病变切除术,于手术显微镜下全切除病变。组织学形态观察,肿瘤细胞呈片状或巢状多中心生长,部分肿瘤区域黏液丰富;肿瘤细胞呈条索状、筛状、腺腔样或乳头状排列;肿瘤细胞胞质较少,胞核大小较一致、呈圆形或卵圆形、核深染,偶见明显核仁;可见肾小球样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胞质弥漫性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波形蛋白和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胞核表达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和P53,胞质和胞核表达S-100蛋白,胞膜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不表达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癌胚抗原、甲状腺转录因子-1、CD31、CD34、CAM5.2和异柠檬酸脱氢酶1,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为76.80%。最终病理诊断为腺样型胶质母细胞瘤。术后12 d因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腺样型胶质母细胞瘤临床极为罕见,明确诊断依靠特异性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注意与转移性腺癌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下载PDF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伴淀粉样变性
11
作者 孙翠云 于士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报告1例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伴淀粉样变性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结合文献探讨其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4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伴脚趾麻木感。头部MRI显示,T_(5~7)水平脊髓后方硬脊膜外和T_(6~7)水平... 目的报告1例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伴淀粉样变性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结合文献探讨其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4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伴脚趾麻木感。头部MRI显示,T_(5~7)水平脊髓后方硬脊膜外和T_(6~7)水平附件内不规则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边界清晰,硬脊膜受压向前移位。术中可见T_(5~7)棘突和椎板以及部分T5、T7棘突和椎板被侵蚀,骨皮质呈"虫蚀"样改变;病变位于椎管内硬脊膜外,血供丰富,呈疏松骨样结构,硬脊膜完整。组织学形态观察,肿瘤细胞以密集排列的小细胞为主,可见灶性浆细胞样细胞分化,其间可见片状粉染物质沉积,并多见人工裂纹和散在分布的多核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胞质CD138、CD38和波形蛋白弥漫性阳性;白细胞共同抗原散在阳性;免疫球蛋白κ轻链和λ轻链、CD99、S-100蛋白、广谱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黑色素瘤相关抗原HMB45和CD34阴性;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1.25%。特殊染色,粉染物质刚果红染色呈棕红色。原位杂交显示免疫球蛋白κ轻链DNA含量高于λ轻链。最终病理诊断为(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伴淀粉样变性。术后辅以药物化疗。随访18个月肿瘤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伴淀粉样变性临床罕见,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一定提示意义,明确诊断仍依靠特异性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特殊染色和原位杂交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瘤 淀粉样变性 脊柱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病理学
下载PDF
应重视对胶质母细胞瘤少见亚型临床及病理学特征的认识 被引量:6
12
作者 于士柱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7-300,共4页
随着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异质性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现了一些GB的新亚型。在2007版WHO分类表中仅列出了多形性GB、巨细胞型GB和胶质肉瘤,在其正文中重点描述了这三种GB亚型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并简要介绍了小细胞型GB及... 随着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异质性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现了一些GB的新亚型。在2007版WHO分类表中仅列出了多形性GB、巨细胞型GB和胶质肉瘤,在其正文中重点描述了这三种GB亚型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并简要介绍了小细胞型GB及含少突胶质细胞瘤成分的GB。而对其他9种GB少见亚型未作明确介绍。本文结合文献报道及笔者自己的病例,对这些GB少见亚型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做简要介绍,供同道们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病理学特征 新亚型 临床 少突胶质细胞瘤 遗传学特征 胶质肉瘤 巨细胞型
原文传递
胶质瘤干细胞研究的新进展及展望
13
作者 于士柱 王虔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7-219,共3页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多数呈浸润性生长,手术不易全切,对放化疗不敏感,故复发率高,预后普遍较差。基因干预技术、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技术有可能成为未来治疗胶质瘤的有效手段旧圳,而阐明胶质瘤发病机制,是确定...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多数呈浸润性生长,手术不易全切,对放化疗不敏感,故复发率高,预后普遍较差。基因干预技术、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技术有可能成为未来治疗胶质瘤的有效手段旧圳,而阐明胶质瘤发病机制,是确定关键治疗靶点及发现诊断、鉴别诊断和确定预后评估分子标志物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胶质瘤干细胞(gliomastemcells)的发现及研究新进展为揭示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及研发诊疗新技术打开了新视野,已成为当今胶质瘤研究的热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干细胞 分子靶向治疗 原发性脑肿瘤 预后评估 鉴别诊断 浸润性生长 分子标志物 胶质瘤发生
原文传递
室管膜瘤染色体DNA失衡的比较基因组杂交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伟翔 于士柱 +3 位作者 孙翠云 王虔 金树梅 安同岭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室管膜瘤基因组DNA失衡与其组织学类型、分级和部位及患者性别和年龄的关系。方法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检测了16例室管膜瘤的染色体基因组DNA获得和丢失。结果16例室管膜瘤的基因组DNA获得和丢失检出率分别为15/16和13/16,共发... 目的探讨室管膜瘤基因组DNA失衡与其组织学类型、分级和部位及患者性别和年龄的关系。方法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检测了16例室管膜瘤的染色体基因组DNA获得和丢失。结果16例室管膜瘤的基因组DNA获得和丢失检出率分别为15/16和13/16,共发现24个有DNA获得和19个有DNA丢失的染色体区带。黏液乳头状型(WHOI级)的获得和丢失区带数均最多,而富于细胞型(WHOⅡ级)和伸长细胞型(WHOⅡ级)的这些异常均多于间变性室管膜瘤(WHOⅢ级)。部分获得和丢失区带仅见于黏液乳头状型、富于细胞型、伸长细胞型和间变性中的-种类型,使这些室管膜瘤亚型呈现特征性基因组DNA失衡谱。黏液乳头状型、富于细胞型和伸长细胞型均常出现+7;前两者均有+5,后两者均有-22q;间变性组中+1q最常见,但无其他亚型常见的+5、+7、-4q、-19q和-22q。任何获得和丢失区带的检出率均无性别差异(P〉0.05);≤30岁组和颅内组均以+1q和+7p最常见,〉30岁组和脊髓组均以+7最常见,≤30岁组与〉30岁组及颅内组与脊髓组比较,三者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管膜瘤的基因组DNA失衡频率随其级别升高而相应减少,以上各亚型的特征性基因组DNA失衡谱是决定它们组织学表型和级别的分子遗传学基础,+1q、+5、+7p、+7、-4q、-19q和-22q是评价其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重要分子遗传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基因组不稳定性 核酸杂交
原文传递
髓母细胞瘤染色体DNA失衡的比较基因组杂交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雅静 于士柱 +4 位作者 孙翠云 王虔 金树梅 吴伟翔 安同岭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06-610,共5页
目的 探讨髓母细胞瘤染色体基因组DNA失衡及其与患者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方法对16例髓母细胞瘤的染色体基因组DNA获得和丢失进行检测.结果 16例髓母细胞瘤中,共有15例(15/16)检测到获得和(或)丢失.有获得者1... 目的 探讨髓母细胞瘤染色体基因组DNA失衡及其与患者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方法对16例髓母细胞瘤的染色体基因组DNA获得和丢失进行检测.结果 16例髓母细胞瘤中,共有15例(15/16)检测到获得和(或)丢失.有获得者10例(10/16),有丢失者11例(11/16),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和丢失例数的性别及年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单染色体、双染色体、三染色体及多染色体获得和(或)丢失者分别为3例(3/15),4例(4/15),1例(1/15)和7例(7/15).该组病例共检测到11个有DNA获得(+5q、+6q、+7q、+1lq、+15q、+17p、+17q、+19q、+20q、+2lq、+Xp)和25个有DNA丢失(-1p、-1q、-2p、-2q、-3q、-4p、-6p、-6q、-8p、-8q、-10p、-10q、-11p、-14q、-16p、-16q、-17p、-18p、-18q、-19p、-19q、-20p、-20q、-Xp、-Xq)的染色体区带;以+7q(6/16)、+17q(6/16)、-14q(5/16)和-10q(3/16)最常见;且-14q均发生在>10岁组.结论 大多数髓母细胞瘤有不同程度的染色体基因组DNA失衡,常见失衡区带主要位于染色体长臂,+7q、+17q、-14q和-10q与该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14q是导致>10岁组髓母细胞瘤发生的重要因素,髓母细胞瘤可能存在不同的分子遗传学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缺失 核酸杂交
原文传递
胶质瘤miR-218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景敏 孙翠云 +5 位作者 于士柱 王虔 安同岭 李艳艳 孔妍玲 温艳军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54-459,共6页
目的探讨胶质瘤细胞中miR-218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CDK6)表达变化的相互关系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锁定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方法,检测60例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标本及1... 目的探讨胶质瘤细胞中miR-218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CDK6)表达变化的相互关系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锁定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方法,检测60例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标本及10例对照脑组织中miR-218、CDK6及Ki-67抗原的表达状况,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MG)分别被转染阴性对照序列(对照组)及miR-218mimics(mimics组),采用即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两组细胞中的miR-218水平及CDK6和Ki-67表达变化,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凋亡细胞。结果对照组、I~Ⅱ级、Ⅲ级和Ⅳ级胶质瘤组miR-218阳性标记指数(LI,%)分别为22.45±0.59、4.00±1.07、1.87±1.06、0.94±0.78,四组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DK6L1分别为7.254-1.20、16.71±0.80、24.43±0.62、32.05±0.43,对照组与各胶质瘤组问及Ⅳ级组与I~Ⅱ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Ki-67阳性细胞密度分别为0.00±0.00、9.30±3.48、31.15±9.44、60.15±13.60[(面-4-s)/0.05mm。],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一218LI与CDK6LI及Ki-67阳性细胞密度问均呈显著性负相关(r:-0.480,-0.534,P〈0.01),后两者问呈显著性正相关(r=0.530,P〈0.01)。mimics组的miR-2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CDK6及Ki-67LI(14.74±1.19、30.88±3.3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9.06±2.07、64.94±3.96,P〈0.01),而凋亡指数(68.44±7.05)明显高于对照组(13.04±0.97),以上各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iR-218表达水平是评价胶质瘤良恶性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其表达异常减少可导致胶质瘤细胞CDK6表达及增殖活性增强;补充外源性miR-218可有效下调恶性胶质瘤细胞CDK6表达、抑制其增殖和促进其凋亡,故在恶性胶质瘤基因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微RNAS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6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叠氮胸苷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端粒酶活性、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菁 王虔 +5 位作者 于士柱 赵文娟 孙翠云 安同岭 王莉莉 陈秀菊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3-188,共6页
目的探讨叠氮胸苷(AZT)对TJ905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端粒酶活性、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TJ905细胞分别经50、100及200Ixmol/L叠氮胸苷处理24h后,用端粒重复扩增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及集落形成效率;继续培养并维持相... 目的探讨叠氮胸苷(AZT)对TJ905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端粒酶活性、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TJ905细胞分别经50、100及200Ixmol/L叠氮胸苷处理24h后,用端粒重复扩增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及集落形成效率;继续培养并维持相应叠氮胸苷浓度,取第1、3和6代细胞,利用Westernblot检测cyclinA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并结合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用Ki-67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叠氮胸苷可抑制TJ905细胞的端粒酶活性。50和100μmol/L组cycli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并均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降低。三个用药组的G0/G1期细胞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0.01),S期细胞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0.01);在各用药组第1代G0/G1期细胞减少和S期细胞增加均呈剂量依赖性;各用药组S期细胞增加均呈显著的时间依赖性,而Go/G,期细胞减少仅在50μmol/L组呈时间依赖性。各用药组第1和6代的凋亡细胞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0.01);各用药组第6代的凋亡细胞数随用药浓度升高而相应增加(P〈0.05~0.01),且均多于同浓度组的第1和第3代(P〈0.05~0.01)。各用药组集落形成效率及Ki-67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二者还随用药浓度增加和(或)作用时间延长相应减少。对照组各代间以上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叠氮胸苷可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抑制TJ905细胞cyclinA表达,阻止该细胞从S期向G2期过渡,发挥其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端粒 末端转移酶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叠氮胸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