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侧混合性颞叶癫痫的联合微创手术治疗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卫东 毓青 +2 位作者 浦佩玉 张建宁 杨树源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一侧混合性颞叶癫痫联合微创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16例顽固性颞叶癫痫患者,经临床症状、长程视频脑电监测(V-EEG)、头颅CT、MRI、磁共振波谱(MRS)、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脑磁图(MEG)和术中皮层脑电(ECoG... 目的探讨一侧混合性颞叶癫痫联合微创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16例顽固性颞叶癫痫患者,经临床症状、长程视频脑电监测(V-EEG)、头颅CT、MRI、磁共振波谱(MRS)、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脑磁图(MEG)和术中皮层脑电(ECoG)以及深部脑电(DEEG)检查,发现在一侧颞叶海马和颞叶新皮层中存在着各自独立的致痫灶,诊断为一侧混合性颞叶癫痫,分别给予立体定向杏仁核海马毁损(SAHT)和多处软膜下横切术(MST)联合治疗。结果随访6~32个月,按照Engel的疗效判断标准:I级7例,II级4例,III级4例,IV1例。术后未发生永久性并发症。结论采用联合微创手术方法治疗一侧混合性颞叶癫痫,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立体定向杏仁核海马毁损术 多处软膜下横切术
下载PDF
多处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术及其联合术式治疗难治性癫痫
2
作者 杨卫东 毓青 +4 位作者 申长虹 王凤楼 李红 陶华英 陈世畯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5期315-316,共2页
我院自2001年7月~2002年5月对1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施行多处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手术(multiple subpial transection,MST),均获得满意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影像学检查 电生理学检查 手术方式 神经心理学 MST 多处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术 治疗 难治性癫痫
下载PDF
神经影像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指导运动区继发性癫痫手术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卫东 陈旨娟 +4 位作者 毓青 王增光 郝志东 李红 张成周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9期2755-2758,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核磁共振成像(BOLD-fMRI)、弥散张量成像(DTI)联合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及皮层脑电图监测(ECoG)在M1区继发性癫痫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例M1区继发性癫痫患者,男13... 目的 探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核磁共振成像(BOLD-fMRI)、弥散张量成像(DTI)联合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及皮层脑电图监测(ECoG)在M1区继发性癫痫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例M1区继发性癫痫患者,男13例,女6例,病史0.5个月至20年,术前行BOLD-fMRI、DTI检查显示手功能激活区和投射纤维束及其与致痫病灶的毗邻关系,术中应用Co-SEP、MEP及ECoG,进一步明确M1区的位置及指导致痫病灶和致痫灶切除,尽可能保护神经功能 术后复查BOLD-fMRI了解神经功能保留情况.结果 12例可见激活区及纤维束位于致痫病灶边缘,余6例则因致痫病灶挤压、而移位,1例胶质瘤病灶边缘与M1区和皮层下白质纤维紧密接触.术中均通过Co-SEP位相倒置界定中央沟,2例与解剖学及影像学位置不一致 并分别于口轮匝肌、大鱼际肌、小鱼际肌或趾短屈肌等处引出MEP 术毕复查MEP仍存在.ECoG监测显示19例病灶及其附近皮层可见棘波发放,其中15例致痫灶与M1区有部分重叠,经处理后致痫区皮层棘波明显减少或消失.少突胶质细胞瘤病例病灶因紧邻运动区,为次全切,余者病灶全切 致痫灶全切者16例.术后观察6~12个月,患者癫痫发作改善程度达Engel Ⅲ级及以上者18例 复查BOLD-fMRI激活区较前范围增大,DTI显示投射纤维束与对侧趋于对称 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失语或轻偏瘫,无病例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胶质瘤患者随访期间未见复发征象.结论 BOLD-fMRI、DTI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指导M1区继发性癫痫手术,可优势互补,能有效指导M1区病灶和致痫灶的切除及神经功能的保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神经电生理监测 癫痫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立体定向影像融合技术引导的脑胶质瘤活检和手术治疗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卫东 孙健 +7 位作者 曾峥 浦佩玉 张建宁 李富华 高硕 蔡丽 李威 毓青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421-1422,共2页
关键词 立体定向 脑胶质瘤 融合技术 活检术 手术治疗 引导 影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 磁共振成像 新型技术
原文传递
MRI引导下立体定向海马纵向穿刺术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卫东 毓青 +3 位作者 申长虹 张建宁 李红 杨树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0-380,共1页
关键词 海马 立体定向 穿刺术 MRI引导 治疗 纵向 穿刺技术 沿海
原文传递
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融合指导立体定向脑运动皮层区小病灶切除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卫东 王增光 +6 位作者 张权 浦佩玉 毓青 杨树源 张建宁 岳树源 孙健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9期2763-276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氧水平依赖效应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融合技术指导立体定向下脑运动皮层区小病灶切除的方法。方法15例额叶后部一中央前回病灶患者,病变直径1.5~3cm,采用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BOLD... 目的探讨血氧水平依赖效应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融合技术指导立体定向下脑运动皮层区小病灶切除的方法。方法15例额叶后部一中央前回病灶患者,病变直径1.5~3cm,采用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BOLD—fMRI、DTI和计算机结合完成图像融合,直观显示病灶、运动皮层和皮质脊髓束结构,明确它们之间的相邻关系,设计手术入路和立体定向下病灶切除的策略。结果15例患者的融合影像显示运动皮层区和皮质脊髓束位于病灶的后外侧,均受压、变形和移位,其中4例肿瘤边缘与上述重要神经组织结构紧密接触。病变镜下全切12例,次全切除3例(胶质瘤)。病理学诊断为脑膜瘤6例,星形细胞瘤Ⅱ级者3例,星形细胞瘤Ⅲ级者2例,脑脓肿2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BOLD—fMRI和DTI影像融合后可优势互补,能安全、准确、有效的指导立体定向运动皮层区小病灶的切除,避免了运动皮层区和皮质脊髓束损伤,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核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影像融合 立体定向技术 脑内病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