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血酶调节蛋白联合中性粒细胞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预警非瓣膜性房颤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事件复发
1
作者 任杰 王竞 +1 位作者 门剑龙 张鹏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591-596,共6页
目的研究凝血酶调节蛋白(TM)联合中性粒细胞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PAD4)预警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缺血事件复发风险。方法纳入2020年8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天津市西青医院就诊的NVAF合并AIS患者164例为... 目的研究凝血酶调节蛋白(TM)联合中性粒细胞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PAD4)预警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缺血事件复发风险。方法纳入2020年8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天津市西青医院就诊的NVAF合并AIS患者164例为患者组,男71例,女93例,年龄51~83岁。采用Shine i290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浆TM水平;采用TECAN Sunrise酶标仪测定血清PAD4水平。以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多组间比对,以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两组间数据比对;用Friedman秩和检验进行同组内各时间节点数据比较;用ROC曲线分析诊断性能;用Logistic回归进行关联性分析;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获得HR值。结果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复发组血浆TM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P值均<0.001);未复发组在治疗后血浆TM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复发组治疗后TM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6)。AIS患者组在治疗前、后的血清PAD4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0.001)。治疗前,未复发组血清PAD4水平与复发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3);治疗后,复发组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01);未复发组在治疗后血清PAD4水平低于治疗前(P<0.001),复发组在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间(P<0.001)。治疗前,血浆T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85,临界值为13.04TU/mL;治疗后,AUC^(ROC)为0.909,临界值为10.52TU/mL。治疗前,血清PAD4的AUC^(ROC)为0.606,临界值为11.45ng/mL;治疗后,AUC^(ROC)为0.939,临界值为10.00ng/mL。TM与PAD4联合评估的治疗前AUC^(ROC)为0.877,治疗后AUC^(ROC)为0.976。用Logistic回归做多元分析,AIS患者治疗后的TM和PAD4水平均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高血压有显著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显示,治疗后,TM、PAD4以及两项指标联合评估,均可有效预测患者在随访期内缺血事件复发的累积风险(Log-rankχ^(2)分别为20.597、5.836和27.786,P值分别为<0.001、0.016和<0.001)。Cox回归模型显示,TM与PAD4联合评估可有效预测AIS患者随访期内的缺血事件复发风险(HR=1.397)。结论NVAF并发AIS患者TM和PAD4水平显著增高,并随病情发展趋势而改变,通过对上述两项指标的动态监测和联合评估,可有效预警AIS患者缺血事件复发的风险,为临床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调节蛋白 中性粒细胞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事件 复发
下载PDF
D-二聚体2种检测方法的参考值建立和排除静脉血栓栓塞症临界值设定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鸿艳 任静 +1 位作者 杨晴 门剑龙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73-477,共5页
目的研究2种D-二聚体检测方法的健康人参考值以及排除诊断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界值。方法研究包括2个健康人亚组、1个疾病对照组和1个VTE患者组。健康人第1组1207例,男601例,女606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D-二聚体;健康人第2组1224例,... 目的研究2种D-二聚体检测方法的健康人参考值以及排除诊断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界值。方法研究包括2个健康人亚组、1个疾病对照组和1个VTE患者组。健康人第1组1207例,男601例,女606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D-二聚体;健康人第2组1224例,男609例,女615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分析各年龄段、不同性别间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多组间数据比对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别建立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的参考值。收集VTE患者组200例,非VTE疾病对照组200例,并分别以健康人第1组和健康人第2组为健康人对照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2法检测D-二聚体的诊断性能。结果健康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学发光法:χ^2=159.088,P<0.001;免疫比浊法:χ^2=89.634,P<0.001);在≤60岁的各年龄组中,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男性(P<0.05)。基于化学发光法的总体人群参考值为<528 ng/mL,其中≤50岁男性为<271 ng/mL,>50岁男性为<637 ng/mL,≤50岁女性为<441 ng/mL,>50岁女性为<673 ng/mL。基于免疫比浊法的总体人群参考值为<780 ng/mL,其中≤50岁男性为<650 ng/mL,>50岁男性为<802 ng/mL,≤50岁女性为<810 ng/mL,>50岁女性为<830 ng/mL。在20~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岁年龄组中,化学发光法的诊断临界值分别为626.5 ng/mL、632.0 ng/mL、654.5 ng/mL、793.0 ng/mL和860.0 ng/mL(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8.0%、97.5%、97.0%、92.5%和87.0%),免疫比浊法的诊断临界值分别为906.4 ng/mL、909.4 ng/mL、968.1 ng/mL、1023.8 ng/mL和1128.0 ng/mL(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5.5%、95.5%、94.3%、90.2%和86.6%);但2种方法的诊断特异性均<60%,阳性预测值均≤50%。结论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的健康人群血浆D-二聚体测定值随年龄而增高,且不同年龄段男、女亚组间存在差异;2种方法在排除诊断VTE时,均可通过对高龄人群提高临界值以维持良好的诊断敏感性和阴性预期值,有效实现对VTE的排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化学发光法 胶乳免疫比浊法 参考值 静脉血栓栓塞症 临界值
下载PDF
狼疮抗凝物阳性患者临床数据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马睿 任静 +3 位作者 张珠博 李杨 王者香 门剑龙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503-507,共5页
目的对狼疮抗凝物阳性患者进行临床数据横断面研究。方法采用稀释的蝰蛇毒时间(dilute Russell viper venom time,dRVVT)和硅土凝固时间(silica clot time,SCT)进行血浆狼疮抗凝物检测。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抗磷脂抗体数据... 目的对狼疮抗凝物阳性患者进行临床数据横断面研究。方法采用稀释的蝰蛇毒时间(dilute Russell viper venom time,dRVVT)和硅土凝固时间(silica clot time,SCT)进行血浆狼疮抗凝物检测。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抗磷脂抗体数据和抗凝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LA阳性患者总体年龄为35(14~88)岁,其中男性为53(17~69)岁,女性为34(14~88)岁,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658.5,P=0.002)。401例患者中包括结缔组织病182例(45.4%),病理妊娠及不孕症115例(28.7%),抗磷脂综合征44例(11.0%),静脉血栓栓塞症27例(6.7%),心脑血管疾病19例(4.7%),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或全血细胞减少14例(3.5%);在341例结缔组织病、病理妊娠及不孕症和结缔组织病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334例;在46例静脉血栓栓塞症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9例。401例患者中,dRVVT和SCT均呈阳性者166例(41.4%),仅dRVVT阳性者149例(37.2%),仅SCT阳性者86例(21.4%);结缔组织病在上述3组每组中的所占比例率均为最高(分别为49.4%、39.6%和47.7%)。双阳性组、dRVVT(+)组和SCT(+)组的各项抗磷脂抗体阳性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LA阳性患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年龄、性别和疾病类型特征差异,检测前应充分评估患者是否符合检测适应证,且应同时检测dRVVT和SCT以避免漏诊,此外,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必要时选择适合的采血时间进行复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抗凝物 临床特征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曾经困惑——达比加群酯治疗的实验室监测 被引量:5
4
作者 高桦 任静 门剑龙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806-809,共4页
达比加群酯是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药代动力学通常可预测而不需常规监测,但在复杂临床情况下,实验室监测有助于评估达比加群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监测达比加群酯的主要实验项目有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蛇毒凝血时间(ECT)、稀... 达比加群酯是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药代动力学通常可预测而不需常规监测,但在复杂临床情况下,实验室监测有助于评估达比加群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监测达比加群酯的主要实验项目有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蛇毒凝血时间(ECT)、稀释的蝰蛇毒时间(dRVVT)、凝血酶时间(TT)和稀释凝血酶时间(dTT)等,其中APTT和dRVVT可作为出血风险的筛查手段,TT可用于识别血中达比加群的残留抗凝效应,ECT和dTT与血中达比加群浓度线性相关,可作为指导达比加群酯管理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酯 达比加群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蛇毒凝血时间 稀释的蝰蛇毒时间 凝血酶时间 稀释凝血酶时间
下载PDF
D二聚体监测非手术癌症住院患者短期内静脉血栓风险的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鸿艳 任静 门剑龙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838-841,共4页
目的评估D二聚体(DD)监测非手术癌症住院患者在15 d内的静脉血栓风险。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非手术癌症患者397例,年龄(56±18)岁,其中,男236例,女161例。根据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量表,将癌症患者分为... 目的评估D二聚体(DD)监测非手术癌症住院患者在15 d内的静脉血栓风险。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非手术癌症患者397例,年龄(56±18)岁,其中,男236例,女161例。根据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量表,将癌症患者分为中危组(3~4分)171例,高危组(≥5分)226例。采用VIDAS荧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VADIS? D-Dimer ExclusionTM测定血浆DD水平。对入组患者随访15 d,以静脉血栓栓塞(VTE)为事件终点。DD水平以M(P25,P75)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ROC曲线评价DD的诊断性能。结果高危组患者血浆DD水平高于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3 306,P<0.001),2组间VT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P>0.05)。DD预测癌症患者15 d内VTE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4(95%CI:0.613~0.774),DD临界值为1 579 ng/mL时,预测癌症患者15 d内VTE风险的敏感性为69.0%,特异性为57.1%,。DD≤1 579 ng/mL患者与>1 579 ng/mL患者比较,2组间Caprini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6 104,P=0.002),VT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36,P>0.05)。在全部患者中,与血浆DD浓度低于临界值(≤1 579 ng/mL)的患者比较,高于临界值(>1 579 ng/mL)的患者在15 d内的VTE累计概率增高(Log-rank χ^2=7.729,P=0.005)。在中危组中,与血浆DD浓度低于临界值的患者比较,高于临界值的患者在15 d内的VTE累计概率增高(Log-rank χ^2=7.156,P=0.007)。在高危组中,与血浆DD浓度低于临界值的患者比较,高于临界值的患者在15 d内的VTE累计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2.009,P=0.156)。结论按照Caprini评分量表或DD临界值(1 579 ng/mL)对中、高危癌症患者的VTE风险进行危险度分组,15 d内的VT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D能有效反映总体患者人群以及Caprini评分为中危患者的VTE累计概率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rini评分 D二聚体 癌症 住院患者 静脉血栓栓塞症
下载PDF
用凝血酶原时间监测利伐沙班安全性 被引量:6
6
作者 马睿 任静 +1 位作者 王者香 门剑龙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666-669,共4页
目的 研究凝血酶原时间(PT)在监测利伐沙班安全性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栓疾病患者105例并随访,23例发生出血患者为出血组,其他82例为无出血组。用IL ACL TOP 700型血液凝固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PT... 目的 研究凝血酶原时间(PT)在监测利伐沙班安全性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栓疾病患者105例并随访,23例发生出血患者为出血组,其他82例为无出血组。用IL ACL TOP 700型血液凝固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PT,数据以M(P25,P75)表示,两组间数据比对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数据比对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用ROC曲线评价PT的诊断性能。结果 出血组患者用药后第1、3天,峰值PT均高于当天谷值水平;第3天无论峰值PT还是谷值均高于第1天。无出血组患者与出血组患者第1天峰值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血组谷值PT高于无出血组(P<0.001);第3天出血组峰值和谷值PT水平均高于无出血组(P<0.001)。用药后第1、3天谷值PT预测出血风险的诊断性能均优于峰值PT,而第1天和第3天谷值PT预测出血事件的效果相近。就评估出血风险而言,谷值PT优于峰值PT,第3天优于第1天。结论 PT在进行充分性能验证后,可有效评估利伐沙班的出血风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原时间 利伐沙班 出血
下载PDF
抗凝药物的实验室监测 被引量:8
7
作者 张鸿艳 任静 门剑龙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6期565-570,共6页
抗凝药物可分为口服抗凝药和胃肠外抗凝药,前者包括维生素K拮抗剂和非维生素K拮抗口服抗凝药,后者包括肝素类药物、比伐芦定和阿加曲班等。实验室监测有助于提高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需明确三个问题:哪些患者需要进行监测?哪些... 抗凝药物可分为口服抗凝药和胃肠外抗凝药,前者包括维生素K拮抗剂和非维生素K拮抗口服抗凝药,后者包括肝素类药物、比伐芦定和阿加曲班等。实验室监测有助于提高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需明确三个问题:哪些患者需要进行监测?哪些实验可用于监测?如何理解监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药 血栓形成 出血 药物监测
下载PDF
D-二聚体在静脉血栓栓塞症诊疗中的应用临床实践 被引量:9
8
作者 张伯玮 任静 +1 位作者 马睿 门剑龙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5期469-473,共5页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继发性纤溶降解后的特异性片段,当血管内纤维蛋白负荷增加时,其血浆浓度显著增高,是能灵敏反映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的生物标志物,目前已被作为排除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诊断的经典工具[1...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继发性纤溶降解后的特异性片段,当血管内纤维蛋白负荷增加时,其血浆浓度显著增高,是能灵敏反映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的生物标志物,目前已被作为排除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诊断的经典工具[1-2]。此外,D-二聚体是各类病理生理因素作用于出凝血系统后产生的"最终"产物,其在血浆中的半减期约为8 h。患者如长时间出现血浆D-二聚体高水平,则提示机体存在持续的凝血紊乱和纤维蛋白形成。因此,该指标能帮助医师识别潜在的血栓形成倾向,不但有助于疾病求因,还可通过连续监测以评估患者的疗效、判断预后和指导抗凝治疗。本文结合近年来高质量的研究证据(如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随机对照试验等),对D-二聚体在VTE诊疗实践中的进展及应用规则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静脉血栓栓塞症 风险监测
下载PDF
基于基因芯片探索鼻咽癌的分子靶标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玉智 门剑龙 李杨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0-614,共5页
目的在分子水平探索鼻咽癌的发病机制,筛选鼻咽癌诊断或治疗的潜在分子靶标。方法在GEO公共数据库中下载编号为GSE12452和GSE13597的基因芯片数据(包含鼻咽癌和对照鼻炎黏膜组织数据),利用R编程语言的相关工具包对原始芯片数据进行预处... 目的在分子水平探索鼻咽癌的发病机制,筛选鼻咽癌诊断或治疗的潜在分子靶标。方法在GEO公共数据库中下载编号为GSE12452和GSE13597的基因芯片数据(包含鼻咽癌和对照鼻炎黏膜组织数据),利用R编程语言的相关工具包对原始芯片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利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GO功能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取我院鼻咽癌石蜡标本和对照鼻炎黏膜组织新鲜标本各5例,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18个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和4种蛋白在两组织中的表达,进一步验证基因芯片的结果。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了260个差异表达基因,涉及16个GO条目和4条信号通路。18个细胞周期相关的基因中,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进一步确定鼻咽癌组织中有12个基因在m RNA水平表达上调,4个基因在蛋白水平表达上调。结论通过对两套鼻咽癌表达谱芯片数据的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分子生物学验证,发现CDC6、CDK1、MCM2和CCNB1这4个可能是鼻咽癌恶性进展相关的关键基因,可作为潜在靶点作进一步的功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细胞周期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计算生物学 鼻咽癌 GEO数据库 DAVID数据库
下载PDF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和危险分层诊断 被引量:9
10
作者 门剑龙 任静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1期10-15,共6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二者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在发病机制上相互关联,风险因素几乎一致。最新数据显示,自2007年至2016年期间,随着诊断能力的增...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二者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在发病机制上相互关联,风险因素几乎一致。最新数据显示,自2007年至2016年期间,随着诊断能力的增强,我国大陆地区的因VTE住院率增加了5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风险因素 危险分层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与血栓性疾病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鑫 门剑龙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525-529,共5页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是指由颗粒衍生蛋白修饰的DNA支架组成的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结构,其形成过程伴随着剧烈的细胞形态变化,以染色质解聚和核颗粒物质释放为主要特征。NETs在介导炎性损伤和凝血紊乱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兼具生物标...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是指由颗粒衍生蛋白修饰的DNA支架组成的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结构,其形成过程伴随着剧烈的细胞形态变化,以染色质解聚和核颗粒物质释放为主要特征。NETs在介导炎性损伤和凝血紊乱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兼具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双重角色,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中风、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肿瘤相关血栓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文就NETs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上述疾病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 冠心病 缺血性卒中 静脉血栓栓塞症 癌症相关静脉血栓
下载PDF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抗体检测在妊娠期患者中的诊断效能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储赞军 马睿 +1 位作者 任静 门剑龙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333-337,共5页
目的研究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抗体在妊娠期患者HIT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纳入疑似HIT的妊娠期患者135例,有34例患者诊断为HIT,其中19例并发血栓栓塞事件。采用ACL TOP 700型血液凝固仪以微粒凝集法测定HIT混合抗体,采用ACL AcuS... 目的研究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抗体在妊娠期患者HIT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纳入疑似HIT的妊娠期患者135例,有34例患者诊断为HIT,其中19例并发血栓栓塞事件。采用ACL TOP 700型血液凝固仪以微粒凝集法测定HIT混合抗体,采用ACL AcuStar发光分析仪以化学发光法测定IgG特异性抗体。结果混合抗体和IgG特异性抗体诊断HIT的cut-off值分别为0.865 U/mL和0.885 U/mL时,诊断HIT的敏感性分别为85.3%和94.1%,特异性分别为74.0%和79.4%;预测血栓风险的cut-off值分别为1.810 U/mL和1.680 U/mL时,敏感性为47.4%和57.9%,特异性为60.0%和73.3%。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显示,混合抗体和IgG特异性抗体均不能提示患者血栓栓塞事件风险的增加(Log-rank χ~2分别为0.154和3.647,P值分别为0.694和0.056),预测血栓风险的风险比(HR)值分别为0.908(95%CI:0.461~1.788)和0.616(95%CI:0.310~1.224),P均>0.05。结论 HIT抗体检测对妊娠期人群的临床诊断效能低于其他类型患者,且HIT抗体水平与血栓栓塞事件无关联,不能作为预测妊娠期患者血栓风险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妊娠 抗体
下载PDF
表达谱芯片与DNA甲基化芯片综合分析探索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分子靶标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玉智 门剑龙 李杨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8期574-578,共5页
目的综合分析表达谱芯片与DNA甲基化芯片,探索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分子靶标与潜在治疗靶点。方法在GEO公共数据库下载编号为GSE64634的表达谱芯片数据以及编号为GSE52068的DNA甲基化芯片数据;利用R语言的相关工具包对表达谱芯片进行差异... 目的综合分析表达谱芯片与DNA甲基化芯片,探索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分子靶标与潜在治疗靶点。方法在GEO公共数据库下载编号为GSE64634的表达谱芯片数据以及编号为GSE52068的DNA甲基化芯片数据;利用R语言的相关工具包对表达谱芯片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对DNA甲基化芯片进行差异甲基化位点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功能分析和信号通路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进一步验证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结果。结果表达谱芯片分析获得筛选出2 32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 777个基因表达下调,550个基因表达上调;DNA甲基化芯片分析获得2 321个差异甲基化位点,其中2 228个低甲基化位点,93个高甲基化位点;对表达谱芯片和DNA甲基化芯片进行综合分析,找到4个表达水平升高且甲基化修饰水平降低的基因,并利用定量PCR、表达谱芯片和DNA甲基化芯片成功验证该结果。结论综合分析表达谱芯片和DNA甲基化芯片,筛选出4个与鼻咽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靶标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DNA甲基化芯片 鼻咽癌
下载PDF
凝血试验在癌症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门剑龙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895-899,共5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癌症患者的主要并发症,而凝血试验则为VTE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依据。癌症患者的凝血指标变化复杂,在进行VTE排除诊断、风险分层和疗效监测时,应用规则和评价标准与非癌症患者存在显著差异...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癌症患者的主要并发症,而凝血试验则为VTE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依据。癌症患者的凝血指标变化复杂,在进行VTE排除诊断、风险分层和疗效监测时,应用规则和评价标准与非癌症患者存在显著差异。目前,有充分循证证据且可安全用于临床的实验室指标很少,能够被纳入国际主流抗栓治疗指南的指标主要包括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抗体以及常规凝血试验等,且这些指标的应用也多被限定于风险评估模型或验前概率评分的框架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试验 癌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低分子肝素 华法林 血栓风险评估模型 验前概率评分
下载PDF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实验室求因与伴随诊断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静 门剑龙 翟振国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647-651,共5页
医生在明确VTE高风险个体或确诊VTE后应启动“求因”,通过求因探寻血栓的成因,分析血栓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在此过程中,医生还可修正临床治疗的方式、评估药物的选择以及规划治疗的持续时间。VTE的伴随诊断主要围绕着抗凝药物的“疗效评... 医生在明确VTE高风险个体或确诊VTE后应启动“求因”,通过求因探寻血栓的成因,分析血栓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在此过程中,医生还可修正临床治疗的方式、评估药物的选择以及规划治疗的持续时间。VTE的伴随诊断主要围绕着抗凝药物的“疗效评估”和“安全性监测”两个方面展开,其核心是利用实验室指标伴随抗凝治疗进行动态监测,实现对疗效和出血风险的及时掌握。对于传统抗凝药物,常规性监测是安全有效抗凝的基础;对于新型抗凝药物,在临床复杂情况、高龄、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性同样有赖于实验室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实验室检测 求因 伴随诊断
下载PDF
二代测序技术在实体肿瘤诊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贺倩 金昊 +1 位作者 张鲁 门剑龙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483-1488,共6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分子诊断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遗传性疾病诊断、感染性病原体筛查、肿瘤突变基因检测,伴随诊断和预后评估等领域,特别是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逐渐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应用于临床肿瘤分子诊断的技术主要...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分子诊断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遗传性疾病诊断、感染性病原体筛查、肿瘤突变基因检测,伴随诊断和预后评估等领域,特别是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逐渐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应用于临床肿瘤分子诊断的技术主要包含了流式细胞术(flow cyto metry,FCM)~[1]、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2]、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3-4]、微阵列芯片~[5]和基因测序技术~[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二代测序技术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17
作者 贺倩 王亮 门剑龙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目的:综合分析表达谱数据与DNA甲基化数据,探索新的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的标志物。方法:在TCGA公共数据库下载前列腺癌的甲基化水平数据以及mRNA表达数据;利用R软件中的DESeq2包对表达谱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利用R软件中的limma包对DNA... 目的:综合分析表达谱数据与DNA甲基化数据,探索新的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的标志物。方法:在TCGA公共数据库下载前列腺癌的甲基化水平数据以及mRNA表达数据;利用R软件中的DESeq2包对表达谱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利用R软件中的limma包对DNA甲基化芯片进行差异甲基化位点分析;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DAVID v6.7在线软件平台进行功能和通路的富集分析;对筛选出的基因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以及分子生物学实验验证。结果:差异表达分析得到113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759个表达下调,371个表达上调;差异甲基化位点分析获得375个差异甲基化位点,其中8个低甲基化位点,367个高甲基化位点;综合分析发现CBX5、NBPF13P、RARB、RCN1、SRSF5基因的异常甲基化与肿瘤复发风险密切相关;定量PCR显示前列腺癌患者SRSF5 mRNA水平升高(P<0.05),甲基化特异性PCR显示前列腺癌患者SRSF5甲基化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SRSF5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甲基化水平降低且mRNA表达水平升高,且其低甲基化水平与复发风险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表达谱 DNA甲基化 SRSF5
下载PDF
血栓实验室检测的循证发展与临床研究设计
18
作者 门剑龙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641-646,共6页
血栓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测涉及风险筛查、危险度分层、排除诊断、疾病求因和疗效监测等。高质量的血栓检测项目,其临床证据通常源于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及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能够回答基于PICO构建的临床问题,如哪... 血栓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测涉及风险筛查、危险度分层、排除诊断、疾病求因和疗效监测等。高质量的血栓检测项目,其临床证据通常源于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及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能够回答基于PICO构建的临床问题,如哪些患者需要检测?应选择哪些检验指标?检验指标间的诊断性能比较?检验指标与疾病或治疗的相关性?为了确保血栓检验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可获得性,应积极地推动临床研究(包括队列研究、横断面研究以及二次研究等),通过医学实践制定恰当的应用规则,以实现对有限卫生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实验室检测 临床研究 PICO
下载PDF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抗体试验的诊断性能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任静 李刚 门剑龙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921-924,共4页
目的评价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抗体试验的诊断性能。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HIT患者血浆标本52例,未发生HIT的用肝素治疗患者的血浆标本126例和体检健康者血浆标本50例。根据是否伴有血栓形成,将HIT患者进一步分为未伴血... 目的评价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抗体试验的诊断性能。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HIT患者血浆标本52例,未发生HIT的用肝素治疗患者的血浆标本126例和体检健康者血浆标本50例。根据是否伴有血栓形成,将HIT患者进一步分为未伴血栓形成的孤立性HIT组30例和伴血栓形成的HIT(HITT)组22例。用ACL-TOP 700型血液凝固仪及其相关试剂(Hemos IL HIT-Ab PF4-H)测定血浆HIT混合抗体;用ACL Acu Star发光分析仪及其相关试剂(Hemos IL Acu Star HIT-IgGPF4-H)测定血浆IgG特异性抗体。结果肝素对照患者组的混合抗体和IgG特异性抗体水平高于健康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1 644.0、1 191.0,P均<0.01);HIT患者组的两种抗体水平均高于肝素对照患者组(U值分别为550.0和4.7,P均<0.01)。ROC曲线结果显示,混合抗体和IgG特异性抗体诊断HIT的敏感性均为100%,上调临界值可提高两个试验的诊断特异性。混合抗体以1.50 U/m L为临界值时,肝素对照患者组的阳性率为27.8%,HIT患者组为100%。IgG特异性抗体以1.51 U/m L为临界值时,在肝素对照患者组的阳性率为0,在HIT患者中为100%。IgG特异性抗体临界值为2.32 U/m L时,评估HIT患者血栓形成风险的诊断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80.0%;高于此临界值的HIT患者在15 d内的血栓形成累积概率显著增加(Log-rankχ2=56.577,P<0.01)。结论 HIT混合抗体试验与IgG特异性抗体试验有助于对HIT患者进行排除诊断、诊断或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验前概率评分 HIT抗体 IgG特异性抗体 血栓形成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风险 被引量:5
20
作者 任静 李刚 门剑龙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925-929,共5页
目的观察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 WF:Ag)评估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新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PCI后新发非瓣膜性心房纤维性颤动患者127例(PCI后新发房颤组... 目的观察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 WF:Ag)评估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新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PCI后新发非瓣膜性心房纤维性颤动患者127例(PCI后新发房颤组)、初入院尚未接受PCI的ACS患者50例(ACS对照组)、PCI后未发生房颤的ACS患者50例(PCI对照组)、体检健康者5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检测上述研究对象血浆v WF:Ag,用ROC曲线评价v WF:Ag预测PCI后新发房颤患者发生卒中风险的性能。用χ2检验评估PCI后新发房颤患者v WF:Ag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联。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健康人对照组血浆v WF:Ag测定结果为104.5%(88.0%,133.7%),ACS对照组161.7%(120.7%,270.5%),PCI对照组208.0%(125.2%,360.7%),PCI后新发房颤组284.9%(172.4%,494.2%);其中,PCI对照组高于ACS对照组(U=526.0,P<0.01);PCI后新发房颤组高于PCI对照组(U=824.0,P<0.01)。血浆v WF:Ag水平预测PCI后新发房颤患者发生卒中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2(95%CI:0.811~0.854),v WF:Ag医学决定水平设定为312.0%时,预测PCI后新发房颤患者发生卒中风险的敏感性为94.4%,特异性为60.6%。与低于312.0%的PCI后新发房颤患者比较,高于312.0%的患者在90 d随访期内的卒中累积概率增高(Log-rankχ2=44.308,P<0.01)。PCI后新发房颤患者血浆v WF:Ag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左室功能障碍、高血压、年龄、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栓栓塞病史和血管疾病有关联(P<0.01)。接受双联抗栓治疗患者的血浆v WF:Ag水平和卒中事件发生率高于接受三联抗栓治疗的患者(U=1 075.5,P<0.01;χ2=10.45,P<0.01)。结论血浆v WF:Ag水平能敏感地反映PCI后新发房颤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状态、卒中风险以及抗凝药物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房颤动 血栓 卒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