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作性睡病1型患者神经心理学、睡眠结构及HLA-DQB1基因型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黄雅琴 徐琳 +2 位作者 艾竹 王林林 薛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30-737,共8页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1型(NT1)患者神经心理学、睡眠结构以及HLA-DQB1基因型特征。方法共纳入2018年8月至2022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35例NT1患者,均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发作性睡病评价...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1型(NT1)患者神经心理学、睡眠结构以及HLA-DQB1基因型特征。方法共纳入2018年8月至2022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35例NT1患者,均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发作性睡病评价和HLA-DQB1基因检测。结果神经心理学测验,NT1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评分(t=3.159,P=0.004)、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第1次(t=3.028,P=0.004)和第2次(t=2.054,P=0.044)即刻回忆正确个数低于对照者,连线测验-B完成时间(t=-2.126,P=0.019)、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Z=-5.109,P=0.00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评分(Z=-3.204,P=0.001)、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t=-13.609,P=0.00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Z=-3.004,P=0.003)高于对照者。多导睡眠图监测,NT1患者总记录时间(Z=-4.491,P=0.000)、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3期占比(Z=-2.647,P=0.008)、快速眼动睡眠期占比(t=2.908,P=0.005)、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Z=-3.501,P=0.000)高于对照者,睡眠效率(t=-2.489,P=0.016)、睡眠潜伏期(Z=-4.112,P=0.000)、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Z=-4.318,P=0.000)、NREM 2期占比(t=-5.224,P=0.000)低于对照者。NT1患者临床表现为日间过度思睡占97.14%(34/35)、猝倒发作占97.14%(34/35)、其他夜间睡眠紊乱占88.57%(31/35)、入睡前幻觉占82.86%(29/35)、睡眠瘫痪占68.57%(24/35);34例(97.14%)携带等位基因HLA-DQB1*0602。结论NT1患者存在认知功能减退、情绪异常和睡眠结构紊乱,且HLA-DQB1*0602携带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神经心理学测验 多道睡眠描记术 HLA-DQ抗原
下载PDF
STF-31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机制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侯候 吕星 +3 位作者 张娜 孙文闻 陈明 李瑾 《解剖学研究》 CAS 2022年第6期525-531,共7页
目的观察STF-31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的增殖以及凋亡的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应用2μmol/L、4μmol/L、8μmol/L浓度的STF-31处理RAFLs,并设置一组不加STF-31的空白对照。分别于24 h、48 h以及72 h进行下述指标观察:... 目的观察STF-31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的增殖以及凋亡的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应用2μmol/L、4μmol/L、8μmol/L浓度的STF-31处理RAFLs,并设置一组不加STF-31的空白对照。分别于24 h、48 h以及72 h进行下述指标观察:以MTT法检测STF-31对RAFLs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STF-31作用后的细胞形态学改变;以ATP试剂盒分析STF-31作用后的RAFLs细胞内ATP水平;通过JC-1得到给药后RAFLs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以流式细胞术双染法观察STF-31作用于RAFLs细胞48 h后产生的细胞凋亡比率;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TF-31作用在RAFLs后的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以及p-Akt的表达。结果STF-31随着浓度增加、时间延长,可以更好地抑制RAFLs细胞的增殖(P<0.05),作用RAFLs细胞24 h、48 h和72 h的IC50分别为9.870、1.400和0.513μmol/L;镜下观察到STF-31作用在RAFLS细胞后,RALFs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并且上凋亡诱导蛋白Bax表达,下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及p-Akt的表达。结论STF-31对类风湿关节炎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同时诱导RA细胞凋亡,分析与其降低RAFIs细胞内ATP水平,调节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p-Akt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葡萄糖转运1抑制剂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阿加曲班和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斌 石秋艳 +2 位作者 屈征 王瑞 许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261-2263,共3页
目的比较应用阿加曲班与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发病48 h内的60例AIS患者随机分为阿加曲班组和替罗非班组。阿加曲班组入院后2 d内每天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60 mg,后5 d每天给予20 mg,替罗非班组... 目的比较应用阿加曲班与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发病48 h内的60例AIS患者随机分为阿加曲班组和替罗非班组。阿加曲班组入院后2 d内每天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60 mg,后5 d每天给予20 mg,替罗非班组入院后给予替罗非班12.5 mg。两组均在第3天开始联合常规治疗。治疗前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NHISS)量表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1 w时复查NHISS评分,3个月随访时测定改良Rankin(mRS)评分,了解神经功能改变情况及预后。治疗前应用颅脑CT及生化、凝血等指标评估排除不良事件(包括症状性颅内出血及其他脏器出血),1 w后复查上述指标判定有无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阿加曲班组及替罗非班组AIS患者治疗1 w后较治疗前NHI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随访3个月后BI指数均显著增高(P<0.05)。阿加曲班组治疗1 w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替罗非班组(P<0.05)。两组治疗1 w后复查颅脑CT及生化等相关化验指标提示均未出现不良事件(P>0.05)。结论AIS患者早期应用阿加曲班与替罗非班均可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且两组均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阿加曲班临床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加曲班 替罗非班 抗凝 抗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饮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亚新 王蕊 李瑾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3年第9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实施饮食健康教育对于其病情的影响,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22年2—11月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收治的112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干预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饮食健康教育组各56例。常规组患者...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实施饮食健康教育对于其病情的影响,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22年2—11月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收治的112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干预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饮食健康教育组各56例。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饮食健康教育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开展饮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率、饮食控制优良率、糖尿病知识掌握度评分及干预满意度评分。结果饮食健康教育组血糖水平控制率为98.21%,高于常规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02,P<0.05)。饮食健康教育组饮食控制优良率为96.43%,高于常规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29,P<0.05)。饮食健康教育组糖尿病知识掌握度评分和干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健康教育可较好指导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帮助患者更好控制血糖水平,还可提升患者糖尿病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干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饮食健康教育 血糖水平控制 饮食控制 满意度
原文传递
早期心理辅导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陈晓盟 史宜达 +1 位作者 李瑾 张洁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3年第5期7-9,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心理辅导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为制订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2022年2—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早期心理辅导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早期... 目的观察早期心理辅导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为制订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2022年2—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早期心理辅导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早期心理辅导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早期心理辅导。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QOL)、护理依从性评分及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后,早期心理辅导组社会活动、日常生活能力、抑郁心理、焦虑心理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心理辅导组患者饮食、锻炼、用药各项护理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心理辅导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58,P<0.05)。结论给予脑梗死患者早期心理辅导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与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早期心理辅导 生活质量 护理依从性 护理满意率
原文传递
下肢训练脚踏车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效果研究
6
作者 马雅敬 王平平 李瑾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3年第10期3-6,共4页
目的 探究下肢训练脚踏车促进脑梗死患者康复的效果,为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提供指导。方法 研究纳入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7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训练组,每组39例。常规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训练... 目的 探究下肢训练脚踏车促进脑梗死患者康复的效果,为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提供指导。方法 研究纳入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7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训练组,每组39例。常规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训练组在开展常规护理同时借助脚踏车进行下肢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步态参数(步长、步宽、步速及步频)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干预后,训练组FMA和BBS评分为(24.32±2.00)和(28.45±2.02)分,均高于常规组的(18.45±2.05)和(24.34±2.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步态参数明显改善,而训练组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2.31%,高于常规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训练脚踏车有助于促进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恢复,且患者满意率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下肢训练脚踏车 下肢功能 平衡功能 步态参数
原文传递
T_(2)-FLAIR增强联合T_(1)WI-3D-TFE增强序列诊断癌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7
作者 张环环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第23期70-72,共3页
目的:研究癌性脑膜炎应用T_(2)-FLAIR增强以及T_(1) WI-3D-TFE增强序列联合诊断的有效性。方法:将2019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接受临床诊断的59例疑似癌性脑膜炎患者列入医学观察范畴,对全部患者进行T_(1) WI-3DTFE增强序列检查、T_(2)-F... 目的:研究癌性脑膜炎应用T_(2)-FLAIR增强以及T_(1) WI-3D-TFE增强序列联合诊断的有效性。方法:将2019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接受临床诊断的59例疑似癌性脑膜炎患者列入医学观察范畴,对全部患者进行T_(1) WI-3DTFE增强序列检查、T_(2)-FLAIR增强检查、T_(2)-FLAIR增强联合T_(1) WI-3D-TFE增强序列检查,分别为T_(1) WI-3DTFE增强序列组,T_(2)-FLAIR增强组,联合检查组,把最终结果视作金标准,统计癌性脑膜炎基本特征,评估诊断疾病的最佳方式。结果:临床诊断59例疑似患者,30例患者为癌性脑膜炎,占比50.85%,29例患者为非癌性脑膜炎、占比49.15%。患者病程4~7周,平均(5.02±0.09)周;T_(1) WI-3D-TFE增强序列组检出21例、占比70.00%,T_(2)-FLAIR增强组检出22例、占比73.33%,联合检查组检出28例、占比93.33%,比较之下联合检查组检出率更高,P<0.05;医师对联合检查组的检验认可度分数均高于T_(1) WI-3D-TFE增强序列组、T_(2)-FLAIR增强组,P<0.05。结论:诊断癌性脑膜炎,应意识到T_(2)-FLAIR增强联合T_(1) WI-3D-TFE增强序列诊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提高疾病检出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_(2)-FLAIR增强 T_(1)WI-3D-TFE增强序列 癌性脑膜炎 诊断结果
下载PDF
家族性皮质肌阵挛性癫痫七家系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徐菲 王晨 +3 位作者 陈英 王凤楼 张莹 张美云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96-1002,共7页
目的探讨家族性皮质肌阵挛性癫痫(FCMTE)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0年5月至2016年11月就诊于天津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7个FCMTE家系中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家族成员的病史调查。结果7个家系113例家族成员中受累者61例,其中... 目的探讨家族性皮质肌阵挛性癫痫(FCMTE)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0年5月至2016年11月就诊于天津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7个FCMTE家系中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家族成员的病史调查。结果7个家系113例家族成员中受累者61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1例,均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就诊的10例FCMTE患者中女性5例、男性5例,发病年龄为13~50岁;均以震颤为首发症状,均伴有癫痫发作,诱发因素以劳累、情绪激动或睡眠不足为主,均呈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其中合并局灶性发作伴知觉障碍2例。10例患者中偏头痛4例、认知功能下降3例、肢体强直1例、发作性肢体无力1例、天黑时视物不清1例、头晕1例。行脑电图检查的8例患者均可见痫性放电;行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的3例患者在刺激外周神经时均可见巨大体感诱发电位(SEPs)和长潜伏期的C反射;行基因检测的3例患者显示SAMD12基因内含子中五核苷酸(TTTTA/TTTCA)重复扩增。8例行抗癫痫药物治疗,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FCMTE是以肌阵挛性震颤和癫痫发作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多于成人期起病,震颤出现常早于癫痫,癫痫发作与情绪激动、睡眠剥夺有关,神经电生理显示震颤来源于大脑皮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皮质肌阵挛性癫痫 家系分析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