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眼眶血管性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容维宁 孙丰源 唐东润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5-287,共3页
目的:探讨B型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眼眶血管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8例眼眶血管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B型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除2例毛细血管瘤患儿接受局部激素治疗外,其余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 目的:探讨B型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眼眶血管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8例眼眶血管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B型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除2例毛细血管瘤患儿接受局部激素治疗外,其余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诊断。结果:在118例眼眶血管性病变中,海绵状血管瘤69例,淋巴管瘤27例,静脉性血管瘤13例,静脉曲张5例,毛细血管瘤4例,以上眼眶血管性病变在超声检查中的表现有多种声像图,血流特征呈现多样化,结合病变特征性的内部回声与其血流情况有助于临床定性诊断。结论:B型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眼眶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眼眶 血管疾病 血管瘤 淋巴瘤 静脉曲张 诊断
下载PDF
近视眼像差与人眼客观焦深的关联性分析
2
作者 张明栋 王雁 赵新恒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7-353,共7页
目的探讨低、高阶像差与人眼客观焦深的关联性及影响客观焦深的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年2—4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就诊的近视及散光患者76例152眼,其中男41例,女35例。采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手动选择3、4、5和6 ... 目的探讨低、高阶像差与人眼客观焦深的关联性及影响客观焦深的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年2—4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就诊的近视及散光患者76例152眼,其中男41例,女35例。采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手动选择3、4、5和6 mm 4个扫描直径,对患者的全眼低阶像差和高阶像差进行测量,同时直接测得患者在该瞳孔直径下的客观焦深。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评估不同瞳孔直径下客观焦深与低、高阶像差之间的相关性;对不同程度近视和散光人群及不同瞳孔直径、眼别、性别间的客观焦深进行比较。结果客观焦深与总低阶像差在3、4、5、6 mm瞳孔直径下均呈正相关(r_(s)=0.380、0.317、0.385、0.519,均P<0.01)。客观焦深与离焦(近视度)在3、4、5、6 mm瞳孔直径下均呈正相关(r_(s)=0.377、0.323、0.403、0.512,均P<0.01),与像散(散光度)仅在瞳孔直径为6 mm时呈正相关(r_(s)=0.255,P<0.05)。3、4、5、6 mm瞳孔直径下不同近视程度组客观焦深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6.440、7.370、9.990、16.930,均P<0.05),其中不同瞳孔直径下高度近视组客观焦深均明显高于低度近视组,6 mm瞳孔直径下高度近视组客观焦深高于中度近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客观焦深与总高阶像差在3、4、5、6 mm瞳孔直径下均呈正相关(r_(s)=0.911、0.807、0.733、0.677,均P<0.001)。在各项高阶像差中,客观焦深与总彗差在3、4、5、6 mm瞳孔直径下均呈正相关(r_(s)=0.727、0.557、0.620、0.487,均P<0.001);与垂直彗差在3、4、5、6 mm瞳孔直径下均呈正相关(r_(s)=0.439、0.405、0.553、0.400,均P<0.001);与水平彗差在瞳孔直径为5 mm和6 mm时均呈正相关(r_(s)=0.308、0.308,均P<0.01);与三叶草像差在3、4、5、6 mm瞳孔直径下均呈正相关(r_(s)=0.344、0.443、0.316、0.330,均P<0.01);与球差在瞳孔直径为4、5和6 mm时均呈正相关(r_(s)=0.321、0.310、0.428,均P<0.01)。3 mm与4 mm、5 mm与6 mm瞳孔直径下客观焦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4)。不同散光程度之间及不同性别、不同眼别之间客观焦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人眼客观焦深大小主要与高阶像差中垂直彗差和三叶草像差以及低阶像差中离焦量具有较强关联性,水平彗差和球差仅在瞳孔直径较大时与客观焦深相关性较强;此外,瞳孔直径较小(3 mm)或较大时(6 mm)明显影响客观焦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像差 视觉质量 客观焦深 低阶像差 高阶像差
下载PDF
康柏西普辅助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的临床疗效及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9
3
作者 师留坤 杨瑾 林锦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19-1024,共6页
背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眼部缺血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如贝伐单抗、雷珠单抗治疗NVG是安全、有效的,但康柏西普的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小梁切除术及... 背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眼部缺血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如贝伐单抗、雷珠单抗治疗NVG是安全、有效的,但康柏西普的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NVG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前瞻性、干预性病例研究。连续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确诊的NVG患者26例27眼,其中25眼先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再行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行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眼压及相关治疗手段的检测,观察术后并发症,对术中所得小梁及虹膜组织行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2眼行眼球摘除术,术后眼球组织行光学显微镜观察作为病理对照。 结果 术后随访至6个月时,行玻璃体腔注药联合小梁切除术的25眼眼压从(48.8±10.2)mmHg(1 mmHg=0.133 kPa)降至(18.0±4.3)mmHg,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从3.0(3.0,4.0)降至0.0(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佳矫正视力(LogMAR)从2.0±0.9提高至1.5±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眼眼压≤21 mmHg,手术成功,4眼手术失败。行玻璃体腔注药后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虹膜表面新生血管明显消退,虹膜前基质层可见薄壁血管;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虹膜前基质层血管数量减少,可见闭塞或空腔血管,血管内皮细胞变性。 结论 NVG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使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回退,并发症减少,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可有效控制眼压及保存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康柏西普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小梁切除术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近视人群主导眼与非主导眼全眼、角膜前表面及眼内散光的差异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悦 王雁 +1 位作者 徐路路 邹昊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1-275,共5页
目的探讨近视人群中主导眼与非主导眼全眼、角膜前表面及眼内散光的差异。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3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拟接受角膜屈光手术治疗的近视患者138例276眼,采用卡洞法测定主导眼与非主导眼。分别采用显... 目的探讨近视人群中主导眼与非主导眼全眼、角膜前表面及眼内散光的差异。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3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拟接受角膜屈光手术治疗的近视患者138例276眼,采用卡洞法测定主导眼与非主导眼。分别采用显然验光、角膜地形图检查获得球镜度、等效球镜度、全眼及角膜前表面散光。采用矢量分析法将全眼散光及角膜前表面散光分解为J0和J45,并计算出眼内散光值。结果主导眼的分布以右眼居多,占61.6%(85/138)。主导眼与非主导眼球镜度和等效球镜度,全眼及角膜前表面散光值、J0、J4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主导眼眼内散光值为0.607(0.451,0.808)D,明显低于非主导眼的0.701(0.497,0.90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2,P=0.01)。结论在主导眼与非主导眼球镜度和等效球镜度无明显差异的近视人群中,主导眼眼内散光明显低于非主导眼,低眼内散光可能是主导眼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导眼 近视 眼内散光 角膜前表面 全眼散光 矢量分析
下载PDF
新标准下正常人眼对比敏感度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军 汤欣 邢晓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90-592,共3页
目的:探讨新标准下不同年龄正常人眼对比敏感度(CSF)的变化。方法:使用新标准设计下的OPTEC6500视力测量仪对100例受试者,共200眼行单眼昼、昼眩光、夜和夜眩光4种状态下及空间频率为1.5、3、6、12和18cpd的CSF进行测定。受试者分为青... 目的:探讨新标准下不同年龄正常人眼对比敏感度(CSF)的变化。方法:使用新标准设计下的OPTEC6500视力测量仪对100例受试者,共200眼行单眼昼、昼眩光、夜和夜眩光4种状态下及空间频率为1.5、3、6、12和18cpd的CSF进行测定。受试者分为青、中和老年3个年龄组,比较不同年龄组、不同状态下、不同空间频率的CSF。结果:单眼昼状态下的1.5和3cpd,单眼夜状态下的12和18cpd,单眼夜眩光下的6、12和18cpd刺激时,各年龄组CSF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空间频率刺激下,3个年龄组的CSF值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新测试标准,正常人单眼在昼、昼眩光、夜和夜眩光4种状态下,多数空间频率CSF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敏感度 视觉 视力试验 成年人
下载PDF
猫初级视皮层神经元的双眼整合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谢芳 史学锋 +4 位作者 许丽敏 张腾月 王嘉星 宁玉贤 赵堪兴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5-488,共4页
背景来自双眼视觉信号经视网膜、外侧膝状体直至初级视皮层融汇到单个细胞,构成双跟驱动细胞。双眼驱动细胞对双眼视觉信息进行整合和编码并介导高级视皮层产生融合和立体视觉,视觉发育关键期内的异常视觉经验常导致弱视和双眼整合反... 背景来自双眼视觉信号经视网膜、外侧膝状体直至初级视皮层融汇到单个细胞,构成双跟驱动细胞。双眼驱动细胞对双眼视觉信息进行整合和编码并介导高级视皮层产生融合和立体视觉,视觉发育关键期内的异常视觉经验常导致弱视和双眼整合反应的损害。目的观察幼猫初级视皮层双眼驱动细胞对来自双眼视觉信号的整合反应特性。方法选用3只8~10周健康幼猫,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技术和双眼分视刺激方法,观察麻醉和肌肉麻痹状态下幼猫初级视皮层V1区28个电极记录部位的双眼驱动细胞对光栅刺激的峰电位发放率和局部场电位Gamma频率(20~90Hz)的振荡幅度,计算并比较两种信号的眼优势指数(ODI)和双眼整合指数(BI]),观察细胞对双跟分别刺激的反应是否平衡及对双眼整合反应大小的影响。结果在具双眼特性的28个细胞中,锋电位信号的眼优势绝对值较场电位的眼优势绝对值大(t=2.606,P=0.021);锋电位和场电位的ODI呈正相关(R^2=0.513,F=27.423,P=0.003),双眼整合作用主要表现为易化,锋电位的BII(2.348±0.996)较场电位的BII(3.678±1.974)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1,P=0.019),对于锋电位信号,双眼平衡组的易化反应较双眼不平衡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9,P:0.035),对于场电位信号,双眼平衡组的易化反应较双眼不平衡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1,P=0.146)。结论在正常发育的幼猫初级视皮层,神经元对来自双眼感受野内相同视刺激的整合作用主要表现为易化,且易化水平依赖于神经元对双眼分别的视刺激反应是否平衡,场电位信号和锋电位信号从不同皮层空间范围和来源成分反映了双眼整合的神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视皮层 双眼整合 场电位
下载PDF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董宁 汤欣 +1 位作者 肖林 徐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8-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变化。方法连续收集42例BRVO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择42名年龄、性别与观察对象相匹配的、无其他影响Hcy病... 目的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变化。方法连续收集42例BRVO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择42名年龄、性别与观察对象相匹配的、无其他影响Hcy病史的非视网膜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BRVO发生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抽取BRVO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对照组抽取单次空腹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Hcy,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维生素B12、叶酸水平,C677T MTHFR基因多态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BRVO患者阻塞发生后3 d Hcy水平(11.01±4.09)μmol·L-1与对照组(10.04±3.67)μmol·L-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BRVO患者的Hcy水平在发生阻塞后逐渐升高,BRVO发生后1个月Hcy达到高峰(13.27±5.81)μmol·L-1,6个月时下降到正常水平(11.17±4.36)μmol·L-1。同时,BRVO患者Hcy水平在BRVO发生后3 d(r=0.343)、1个月(r=0.381)、3个月(r=0.432)、6个月(r=0.360)都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均为P<0.05)。然而,BRVO患者Hcy水平的变化与维生素B12、叶酸水平以及C677T MTHFR基因多态性无关(均为P>0.05)。结论患者发生BRVO后Hcy水平一过性升高,本研究结果不支持Hcy是BRVO的独立危险因素的推测,然而Hcy水平的变化可能是疾病本身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 恢复期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斜视专业应关注神经眼科问题 被引量:5
8
作者 张伟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共4页
任何兼有神经系统和眼部异常的疾病均属神经眼科研究范畴,神经眼科疾病分为视觉传入系统障碍和视觉传出系统障碍两大类。视觉传入系统障碍主要引起视力下降或丧失,而视觉传出系统障碍引起的神经眼科疾病,由于主要表现为斜视、复视、眼... 任何兼有神经系统和眼部异常的疾病均属神经眼科研究范畴,神经眼科疾病分为视觉传入系统障碍和视觉传出系统障碍两大类。视觉传入系统障碍主要引起视力下降或丧失,而视觉传出系统障碍引起的神经眼科疾病,由于主要表现为斜视、复视、眼球运动异常以及异常头位等,故常首诊于斜视与小儿眼科,而部分眼科医师仅从眼外肌疾病角度思考问题,易忽略视觉传出系统障碍导致的神经眼科问题,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扰。因此须从掌握常见视觉传出系统障碍性神经眼科疾病的临床特征和多条颅神经麻痹在颅脑中定位的意义入手,重视眼球震颤和瞳孔检查及其临床意义,关注首诊于眼科的传出系统障碍性神经眼科疾病,才能给予患者准确、及时的诊疗指导和干预,从而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视通路 传入通路 传出通路
原文传递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在大鼠不同发育时期视皮质中的表达
9
作者 丁娟 于璐 +2 位作者 林锦镛 王玉川 赵堪兴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41-443,I0006,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在大鼠不同发育时期视皮质中的表达及其在视觉发育中的作用。方法:42只Wistar大鼠,按出生后天数分成3、14、21、30、45、60、90d共7组,取视皮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大鼠视皮... 目的:观察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在大鼠不同发育时期视皮质中的表达及其在视觉发育中的作用。方法:42只Wistar大鼠,按出生后天数分成3、14、21、30、45、60、90d共7组,取视皮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大鼠视皮质NCAM蛋白的表达。结果:NCAM在各组大鼠视皮质均有表达。大鼠越年幼,表达水平越高,随着日龄增加,表达水平相对下降,到发育晚期或成熟期其表达明显下降。结论:大鼠视皮质NCAM表达随发育呈下降的趋势,属于发育相关性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类 视皮质 视觉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色素性青光眼一例报告
10
作者 范虹 刘五存 +2 位作者 蔡鸿英 赵堪兴 王思慧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3-474,485,共3页
色素性青光眼(pigmentary glaucoma,PG)是一种虹膜色素上皮受损、色素颗粒播散并沉积到眼前段为特征的继发性青光眼。此病在白种人中相对多见,有色人种少见,东方人极为罕见。我院于2009年6月收治1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型 少见病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患眼临床及多模式影像特征观察
11
作者 武斌 解士勇 +3 位作者 亢雷 刘洋辰 何广辉 陈松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相关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AMN)患眼的临床和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22年12月18~26日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COVID-19相关AMN患者8例1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例,女性4例;...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相关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AMN)患眼的临床和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22年12月18~26日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COVID-19相关AMN患者8例1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例,女性4例;均为双眼发病。年龄(31.5±9.6)岁。发热至出现视力下降的时间为(3.75±1.04)d。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眼底彩色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行红外眼底照相(IR)、OCT血管成像(OCT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分别为14、6、4只眼。BCVA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统计时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1ogMAR)视力。观察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和IR、OCT、OCTA影像特征。结果悬惠眼1ogMAR BCVA 4.21±0.74;眼压(14.87±1.50)mmHg(1mmHg=0.133kPa)。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可见多个灰白色“花瓣样”病灶围绕黄斑中心凹排列2只眼;黄斑区未见明显异常14只眼。行IR检查的14只眼中,黄斑中心凹周围不规则弱反射病灶6只眼。OCT检查,所有患眼外核层和外丛状层可见强反射,其中伴椭圆体带损伤15只眼。行OCTA检查的6只眼,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深层毛细血管丛(DCP)血流密度降低,DCP为著;DCP的横断面像可见尖端指向中心凹的“楔形”强反射病变区2只眼。行FFA检查的4只眼均未见明显异常荧光。结论COVID-19相关AMN特征性表现为IR可见弱反射病灶;OCT表现为外核层和外丛状层可见强反射;OCTA表现为视网膜DCP血流密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 多模式影像
原文传递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透镜取出术前后主导眼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昊翰 王雁 +3 位作者 崔彤 张琳 张佳媚 徐路路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85-1089,共5页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主导眼变化和分布特点,并分析主导眼转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行SMILE手术的患者112例224眼,其中男42例,女70例,年龄(25...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主导眼变化和分布特点,并分析主导眼转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行SMILE手术的患者112例224眼,其中男42例,女70例,年龄(25.1±5.4)岁。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卡洞法检查患者主导眼;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及3个月行主、客观验光和裸眼视力检查。根据术后3个月主导眼是否发生转变将患者分为转变组和未转变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主导眼转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时,转变组18例(16.1%),未转变组94例(83.9%);转变组中男7例(38.9%),女11例(61.1%),未转变组中男35例(37.2%),女59例(62.8%),2个组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89)。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主导眼与非主导眼的柱镜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1、1.95,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术前等效球镜度[比值比(OR)=0.47,95%置信区间(CI):0.35~0.66]和双眼屈光参差(OR=3.04,95%CI:2.12~4.36)与主导眼转变有显著关系。结论SMILE术后16.1%患者发生主导眼转变,主导眼转变与术前较高的等效球镜度和较大屈光参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导眼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微透镜取出术 近视 等效球镜度 屈光参差
下载PDF
调节和集合功能异常引起视疲劳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朱娉 赵堪兴 +2 位作者 李丽华 江洋琳 王睿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4-427,共4页
目的分析调节和集合功能异常引起的视疲劳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评价其视觉训练效果。方法临床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就诊的视疲劳患者75例,所有患者进行视疲劳主观问卷调查、双眼视功能检查、散... 目的分析调节和集合功能异常引起的视疲劳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评价其视觉训练效果。方法临床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就诊的视疲劳患者75例,所有患者进行视疲劳主观问卷调查、双眼视功能检查、散瞳验光检查,设计个体化训练方案,在屈光矫正基础上进行每周1~2次诊室训练并辅助家庭训练,共14次。描述性研究视疲劳的临床特征,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训练前后的双眼视功能参数并评价训练效果。结果集合不足引起视疲劳者58例(77.3%),集合过度者5例(6.7%),调节不足引起视疲劳者12例(16%)。训练后,所有患者自觉症状减轻。集合不足患者训练前症状问卷得分(22.6±7.4)分,训练后(11.6±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P=0.000,P〈0.05);集合近点(NPC)训练前为(13.1±1.9)cm,训练后为(5.4±1.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P=0.000,P〈0.05);近距离正融像范围训练(PFV)前为(17.3±6.5)^△,训练后为(29.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一20.9,P=0.000,P〈0.05)。调节不足患者调节幅度训练前为(8.7±1.1)D,训练后为(14.9±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P=0.000,P〈0.05);单眼调节灵活度从训练前(4.7±3.7)cpm提高到(15.1±2.2)cp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6,P=0.000,P〈0.05);双眼调节灵活度从训练前(3.4±3.4)cpm提高到(14.8±2.2)cp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8,P=0.000,P〈0.05)。结论集合不足是引起视疲劳的常见原因,调节不足次之。通过视觉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集合和调节功能,缓解视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疲劳 视觉训练 集合功能异常 调节功能异常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弥漫型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文博 林锦镛 +1 位作者 陈松 李恩江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观察弥漫型脉络膜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19例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中11例弥漫型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中10例因视力丧失或眼痛就诊,1例外地医院诊断Coats病,继发性青光眼和眼球萎... 目的观察弥漫型脉络膜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19例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中11例弥漫型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中10例因视力丧失或眼痛就诊,1例外地医院诊断Coats病,继发性青光眼和眼球萎缩要求眼球摘除。临床诊断脉络膜肿物或黑色素瘤8例,绝对期青光眼2例,Coats病、眼球萎缩1例。眼球摘除9例,眼球摘除和眶内肿物切除2例。应用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增生情况。结果11例弥漫型脉络膜黑色素瘤均为基底广泛的扁平状肿物。肿瘤基底直径12~20mm,厚度2~4mm。混合细胞型9例,上皮样细胞型1例,坏死型1例。瘤细胞侵犯巩膜7例、侵犯眶内3例,继发性青光眼7例。Ki-67阳性细胞7%~13%,平均阳性细胞9%,多分布于肿瘤基底部,上皮样瘤细胞的表达高于梭形瘤细胞。结论弥漫型脉络膜黑色素瘤具有特殊生长方式,早期临床诊断困难,有些病例容易诊断为其它脉络膜肿物或青光眼。由于肿瘤基底广泛,容易侵犯眶内和发生转移,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肿瘤/诊断 脉络膜肿瘤/病理学 黑色素瘤/病理学 KI-67抗原
原文传递
上斜肌再折叠术矫正复发或残留代偿头位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冉敏 薛彩虹 +2 位作者 陈丽萍 郭雅图 张伟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5-271,共7页
目的观察上斜肌再折叠术矫正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首次手术后复发或残留代偿头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3月至2021年7月行上斜肌再折叠术治疗复发或残留代偿头位的12例(12只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观察上斜肌再折叠术矫正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首次手术后复发或残留代偿头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3月至2021年7月行上斜肌再折叠术治疗复发或残留代偿头位的12例(12只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上斜肌折叠术史,术后残留或复发代偿头位,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数较小,眼球运动检查见受累眼上斜肌运动落后,不伴同侧下斜肌亢进。术中全身麻醉下行Guyton被动牵拉试验评估上斜肌肌腱松弛程度,根据上斜肌肌腱松弛程度来决定上斜肌再折叠长度。随访并观察患者手术前后代偿头位、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数、眼球运动、彩色眼底相、Bielschowsky征的变化。采用t检验和配对样本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为2~9岁,首次手术年龄为6(5,7)岁,首次上斜肌折叠术的上斜肌折叠长度为(7.17±1.03)mm,11例患者术后(3.82±0.98)个月出现复发歪头,1例患者为术后残留歪头,复发或残留头位随访半年及以上。所有患者眼球运动检查提示上斜肌落后,Bielschowsky征阳性,术中Guyton被动牵拉试验提示麻痹眼上斜肌肌腱松弛,探查上斜肌后松解上斜肌止端周围瘢痕,根据牵拉试验的上斜肌肌腱松弛程度行上斜肌再折叠术,再次折叠上斜肌的长度为(7.83±1.59)mm。术后随访12~18个月,患者术后代偿头位均消失,上斜肌落后明显改善,眼球运动正常,无Brown综合征发生。9例患者Bielschowsky征转为阴性,3例患者仍为阳性。术前第一眼位斜视度数为2.5(2.0,5.3)三棱镜度,术后为1(0,1)三棱镜度,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00,P<0.001)。黄斑中心凹-视盘中心夹角度数(FDA)术前为(-22.04±5.47)°,术后为(-15.27±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P=0.009)。所有患者歪头症状均得到满意改善,随访效果稳定,未发生回退。结论上斜肌再折叠术适用于上斜肌肌腱松弛和以眼球外旋转为主要体征的上斜肌麻痹患者,能有效且安全地矫正上斜肌折叠术后复发或残留的代偿头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动眼肌 眼外科手术 复发
原文传递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性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长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华香 陈松 +2 位作者 张珑俐 赵秉水 李燕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61-1364,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S)治疗复杂性外伤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复杂性外伤性RD患者97例98只眼,行VRS联合过氟化碳液体、... 目的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S)治疗复杂性外伤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复杂性外伤性RD患者97例98只眼,行VRS联合过氟化碳液体、视网膜切开和硅油填充术等,观察术后随访视力,解剖复位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诊8.5~84个月(平均23.5个月),末次随诊时3只眼失访,74只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75.51%)。术前与末次随诊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51,P〈0.05).末次随访时视力恢复至0.1及以上23只眼(23.47%),92只眼(93.88%)解剖复位,其中71只眼(72.45%)1次VRS手术后痊愈,21只眼在VRS后因出现视网膜前膜、复发RD或裂孔。于术后6~14周分别再次行VRS、巩膜扣带术(scleral bucklingsurgery,SBS)联合激光等2~4次手术。硅油取出60只眼,取油时间0.5--11个月,平均5.11个月。结论VRS手术对外伤眼的解剖重建及功能恢复起着重要作用。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视力稳定或提高,视网膜复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眼外伤 视网膜脱离
原文传递
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艳平 李杰 陈霞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方式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4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98例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手术方式,术后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随访时间3~25个月(平均11.6个月... 目的探讨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方式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4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98例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手术方式,术后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随访时间3~25个月(平均11.6个月),术前81例代偿头位者,术后消失45例,改善33例,立体视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根据术前检查结果选择术式:下斜肌切断或部分切除术平均矫正10.41^△(SD=4.73),下斜肌切断或部分切除联合上斜肌折叠术平均矫正21.22^△(SD=6.71),下斜肌切断或部分切除联合对侧眼下直肌后徙术平均矫正26.90^△(SD=6.23)。结论手术是矫正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主要的有效方法;正确的评估术前检查,合理的选择手术方式,能取得较好的改善头位矫正斜视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斜肌麻痹 斜视手术 先天性
原文传递
高度近视圆顶状黄斑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8
作者 姚爱琳 楚艳华 《国际眼科纵览》 2023年第2期131-137,共7页
圆顶状黄斑(dome-shaped macula,DSM)是一种渐进性发展的病理状态,特征是黄斑部视网膜色素上皮向内凸起,凸起高度>50μm,多出现于高度近视眼中。DSM的形成主要与玻璃体黄斑牵引、中心凹处巩膜和脉络膜的相对增厚、黄斑区Bruch膜的缺... 圆顶状黄斑(dome-shaped macula,DSM)是一种渐进性发展的病理状态,特征是黄斑部视网膜色素上皮向内凸起,凸起高度>50μm,多出现于高度近视眼中。DSM的形成主要与玻璃体黄斑牵引、中心凹处巩膜和脉络膜的相对增厚、黄斑区Bruch膜的缺损有关。DSM常伴有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劈裂等并发症,从而增加对视力损害的风险。对于无症状的DSM主要采取定期随访观察。出现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及显著视觉症状时,半剂量光动力疗法、补充激光光凝或口服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可能有一定疗效,但长期疗效尚待验证。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以及相关眼底影像检查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客观依据,其中OCT最为直观便捷,可显示黄斑的圆拱形特点及合并的其他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顶状黄斑 高度近视 黄斑/病理生理学
原文传递
催产素在视皮层可塑性中的作用
19
作者 孙一帆 郝瑞 《国际眼科纵览》 2023年第2期170-174,共5页
催产素是一种由下丘脑合成的神经递质,催产素和星形胶质细胞在促进视皮层可塑性中发挥重要作用。暗饲养的小鼠降低了初级视觉皮层的兴奋性突触传递,催产素分泌也减少。催产素作用于生长抑素阳性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参与关键期的开启... 催产素是一种由下丘脑合成的神经递质,催产素和星形胶质细胞在促进视皮层可塑性中发挥重要作用。暗饲养的小鼠降低了初级视觉皮层的兴奋性突触传递,催产素分泌也减少。催产素作用于生长抑素阳性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参与关键期的开启,并与成年后神经发生有关。不论内源性还是外源性催产素都能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产生影响,而星形胶质细胞的突触消除作用与神经回路的细化密切相关。未成熟的星形胶质细胞能够在成年小鼠中重新开启关键期,这意味着只要延缓星形胶质细胞的成熟就能延长关键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产素 星形胶质细胞 视皮层 视觉发育 关键期
原文传递
下斜肌转位术对伴有下斜肌亢进DVD的矫正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侠 赵堪兴 +4 位作者 郭新 马惠芝 杜翠琴 朱丽娜 陈霞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10-712,共3页
目的探讨下斜肌转位术对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垂直分离性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原在位垂直斜视的矫正作用。方法应用下斜肌转位术治疗34例(46只眼)伴有下斜肌亢进DVD患者的垂直斜视,18例合并水平斜视者同期手术矫... 目的探讨下斜肌转位术对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垂直分离性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原在位垂直斜视的矫正作用。方法应用下斜肌转位术治疗34例(46只眼)伴有下斜肌亢进DVD患者的垂直斜视,18例合并水平斜视者同期手术矫正,手术前后测量原在位垂直斜视度及下斜肌亢进程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原在位垂直斜视度5m远距离平均矫正(13.57±9.74)PD(t=9.450,P〈0.01),95%置信区间为(10.67,16.46)PD。33cm近距离平均矫正(13.28±9.98)PD(t=9.029,P〈0.01),95%置信区间为(10.32,16.25)PD。下斜肌亢进程度从术前平均+2降至术后0(Wilcoxon符号秩检验,Z=5.957,P〈O.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斜肌转位术是治疗伴有下斜肌亢进DVD的有效手段,合并之下斜肌亢进同时得以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垂直性斜视 下斜肌亢进 下斜肌转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