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崔雪皓 李筱荣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34-638,共5页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常严重影响患儿的视功能、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RB的诊断与治疗取得许多新的突破,有效地提高了RB患儿的保眼率及生存率。除了传统的影像学、眼科特检等检查外,...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常严重影响患儿的视功能、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RB的诊断与治疗取得许多新的突破,有效地提高了RB患儿的保眼率及生存率。除了传统的影像学、眼科特检等检查外,基因诊断近些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开展。本文将重点对RB的诊断及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基因诊断 基因治疗 化学治疗
下载PDF
国际近视研究学会(IMI)近视防控研究白皮书解读 被引量:55
2
作者 魏瑞华 鹿大千 +1 位作者 金楠 杜蓓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01-713,共13页
国际近视研究学会发布了一系列近视防控研究白皮书,主要涉及近视的定义和分类、近视干预、近视相关临床试验及仪器、行业准则和伦理考量、临床管理指南、近视的正视化和近视的实验模型以及近视的基因学等一系列内容。本文对上述系列白... 国际近视研究学会发布了一系列近视防控研究白皮书,主要涉及近视的定义和分类、近视干预、近视相关临床试验及仪器、行业准则和伦理考量、临床管理指南、近视的正视化和近视的实验模型以及近视的基因学等一系列内容。本文对上述系列白皮书涉及的临床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及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近视防控 国际近视研究学会
下载PDF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范小娥 柯屹峰 +1 位作者 任新军 李筱荣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分析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25G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首次行PPV治疗的PDR合并玻璃体积血(VH)患者340例340只眼纳入... 目的分析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25G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首次行PPV治疗的PDR合并玻璃体积血(VH)患者340例34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85例,女性155例;平均年龄(55.79±10.82)岁。患者平均糖尿病病程(13.01±7.70)年;平均空腹血糖(7.55±2.15)mmol/L。合并冠心病19例,合并脑梗死20例。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间接检眼镜、彩色眼底照相等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Snellen视力表进行,并将结果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患眼平均logMARBCVA2.04±0.73,平均眼压(15.45±2.93)mmHg(1 mmHg=0.133kPa)。VH持续时间3周〜6个月,平均时间(2.98±1.46)个月。340只眼中,Ⅳ期93只眼(27.35%),Ⅴ期107只眼(31.47%),Ⅵ期116只眼(34.12%);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TRD)83只眼。所有患眼均行25G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PPV。57只眼手术前3d行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234只眼手术中剥除内界膜,262只眼同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141只眼手术完毕时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手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80±5.79)个月。以裂隙灯显微镜或房角镜检查发现虹膜和(或)房角存在新生血管且眼压〉21mmHg者诊断为NVG。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手术前基线因素、眼部因素、手术因素与手术后NVG发生的关系。结果340只眼中,PPV后发生NVG者66只眼(19.41%);发生NVG的时间为手术后6〜335 d,平均时间为(98.00±5.79)d。PPV后第3、6、12个月,NVG发生风险比分别为11.50%、15.29%、20.75%。单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合并冠心病或脑梗死疾病等手术前基线因素对手术后发生NVG有影响(P<0.05);PDR分期、合并TRD、手术前logMAR BCVA、手术前眼压等眼部因素对手术后发生NVG无影响(P>0.05);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手术中剥除内界膜、手术前3d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等手术因素对手术后发生NVG有影响(P<0.05)。将Cox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逐步回归探索手术后NVG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合并冠心病或脑梗死、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和手术中内界膜剥除是手术后发生NVG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P<0.05)。结论低龄、合并冠心病或脑梗死、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PDR患者PPV后发生NVG的危险因素,手术中剥除内界膜可减少NVG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 玻璃体切除术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多样性研究现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春丽 李筱荣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7-521,共5页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是一种遗传性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疾病。目前为止发现有6个基因与其病变相关,分别是Wnt受体卷曲蛋白4、Norrie病、共受体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四旋蛋白12、锌指蛋白408、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1基...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是一种遗传性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疾病。目前为止发现有6个基因与其病变相关,分别是Wnt受体卷曲蛋白4、Norrie病、共受体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四旋蛋白12、锌指蛋白408、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1基因。其临床表现、病变过程及遗传方式均呈多样性,且表现出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表现多样性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同一个体、同一家系、同一基因突变之间不同症状;父母双方或单方遗传患儿不同临床分期及基因突变类型;足月儿和早产儿FEVR不同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方式;合并其他眼部疾病和全身疾病的FEVR;双基因突变和单基因突变不同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特点。全面认识FEVR的不同临床表现及多样遗传方式,可为FEVR的治疗提供更好地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遗传学 综述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原文传递
玻璃体腔注射化学药物治疗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郑传珍 任新军 张晓敏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31-736,共6页
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PVRL)是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淋巴瘤类型。目前治疗方案包括眼局部放射治疗(放疗)、全身化学药物治疗(化疗)、眼局部化疗以及联合治疗等,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案不同,但尚无统一的治疗指南。眼局部化疗可使药物在眼... 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PVRL)是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淋巴瘤类型。目前治疗方案包括眼局部放射治疗(放疗)、全身化学药物治疗(化疗)、眼局部化疗以及联合治疗等,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案不同,但尚无统一的治疗指南。眼局部化疗可使药物在眼内达到有效治疗浓度,且可重复多次进行,同时避免了全身用药或放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是缓解眼部症状的理想选择。目前主流的眼局部化疗药为甲氨蝶呤(MTX)和利妥昔单抗(RTX),玻璃体腔注射MTX化疗的基本共识是诱导-巩固-维持治疗模式,但相关研究中有关各个阶段治疗时限和频率不尽相同。玻璃体腔注射RTX的时间间隔范围多变,可从1次/周至1次/数月等。MTX频繁注射引起的角膜上皮病变和RTX治疗后较高的复发率是更换治疗方案的主要原因。对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合并PVRL的患者,需和神经科联合治疗挽救生命,眼科治疗缓解眼部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对于单独的PVRL无中枢神经系统累及的患者,眼科治疗需控制眼部症状,且应密切随访以及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累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甲氨蝶呤 综述
原文传递
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柯屹峰 张珑俐 李筱荣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2-524,共3页
神经干细胞(N S C)是一类能向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分化的特殊干细胞。Miiller细胞作为视网膜主要内源性N S C ,具有在视网膜损伤后进入细胞周期增生并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能力。在脊椎动物中,视网膜 Miiller细胞的内源性NSC自发再生有着很... 神经干细胞(N S C)是一类能向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分化的特殊干细胞。Miiller细胞作为视网膜主要内源性N S C ,具有在视网膜损伤后进入细胞周期增生并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能力。在脊椎动物中,视网膜 Miiller细胞的内源性NSC自发再生有着很高的效率,而哺乳动物这一能力几乎完全消失。深入研究发现,A scii、Sox2、Lin28、Atoh7等部分转录因子具有促进Miiller细胞增生并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功能。而Ascii联合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更能使小鼠Mtiller细胞分化的神经细胞整合进入已有的视网膜并能对光做出反应,从而可能挽救视力。但与斑马鱼相比,哺乳动物 Mailer细胞增生再生能力依然十分有限。寻找更多能增强Miiller细胞分化能力的新因子将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小神经胶质细胞 综述 MÜLLER细胞
原文传递
神经血管单元在视网膜生理及病理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欣远 邵彦 李筱荣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神经血管单元(NVU)是各神经细胞和血管的功能复合体,在维持视网膜环境稳态、满足视网膜代谢需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生理状态下,视网膜NVU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1)维持血视网膜屏障,从而维持视网膜内环境的稳态;(2)调节局部血流量,从... 神经血管单元(NVU)是各神经细胞和血管的功能复合体,在维持视网膜环境稳态、满足视网膜代谢需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生理状态下,视网膜NVU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1)维持血视网膜屏障,从而维持视网膜内环境的稳态;(2)调节局部血流量,从而满足视网膜代谢和功能的需要:视网膜疾病的病理变化体现在NVU的各个功能环节,包括细胞连接、信号通路、代谢活动和细胞功能但在不同疾病中,由于病因不同,NVU受损的主要方面和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目前对其认识仍不足,在临床的应用更是有限,在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是今后对NVU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 综述 神经血管单元
原文传递
特应性皮炎并发视网膜脱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郑传珍 任新军 李筱荣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35-738,共4页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特征是剧烈瘙痒和反复湿疹样病变。随着全球AD发病率的上升,患者眼部并发症发生也随之增多。其中,AD并发的视网膜脱离(RD)与外伤导致的RD存在诸多类似,如裂孔多位于周边部、巨大视网膜裂孔、...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特征是剧烈瘙痒和反复湿疹样病变。随着全球AD发病率的上升,患者眼部并发症发生也随之增多。其中,AD并发的视网膜脱离(RD)与外伤导致的RD存在诸多类似,如裂孔多位于周边部、巨大视网膜裂孔、锯齿缘离断等。因此,关于AD并发RD的发生机制,外伤学说被广为接受。另外,眼前部发育异常学说、炎症-牵拉学说及外胚叶起源学说等也有报道。AD并发RD,无论采用巩膜扣带手术或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首次视网膜复位率均不高,部分患者手术后发生严重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或慢性葡萄膜炎症对睫状体造成牵拉导致视网膜再次脱离或新的裂孔产生。联合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等可有效减少RD的发生;预防眼部揉搓,减少可能导致RD的创伤性运动,在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是AD患者预防RD发生的有效方法。同时定期的眼科检查能帮助患者早日发现RD,以便及时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并发症 视网膜脱离 综述
原文传递
4-羟基壬稀酸刺激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
9
作者 肖静 张晓敏 +5 位作者 邵先锋 肖梦然 杨付花 张慧 Ea Vicki L 李筱荣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8-493,共6页
目的观察4-羟基壬稀酸(4-HNE)刺激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增生后蛋白表达变化。方法培养对数生长期hRMECs,并将其分为4-HNE刺激组和阴性对照组。4-HNE刺激组加入浓度分别为5、10、20、50 μmol/L的4-HNE培养基,并据此再分为不... 目的观察4-羟基壬稀酸(4-HNE)刺激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增生后蛋白表达变化。方法培养对数生长期hRMECs,并将其分为4-HNE刺激组和阴性对照组。4-HNE刺激组加入浓度分别为5、10、20、50 μmol/L的4-HNE培养基,并据此再分为不同浓度亚组;阴性对照组加入等体积无水乙醇(4-HNE的溶剂)培养基。刺激细胞24 h后加入CCK-8孵育4 h,检测吸光度[A,旧称光密度(OD)]值。采用基于超滤辅助样品制备酶切方法进行蛋白质谱样本制备,非数据依赖的采集模式采集数据,并对差异表达蛋白结果进行基因注释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CCK-8增生分析法结果显示,10、20 μmol/L 4-HNE刺激组A值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和5 μmol/L 4-HNE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42,P<0.05);10、20 μmol/L 4-HNE刺激组之间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 μmol/L 4-HNE刺激组A值较阴性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42,P<0.05)。质谱共鉴定出2710个可定量蛋白。与阴性对照组比较,10 μmol/L 4-HNE刺激组差异表达倍数大于1.5倍的蛋白11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调蛋白72个,下调蛋白46个。10 μmol/L 4-HNE刺激组血红素氧合酶1、磺胺嘧啶1、热休克蛋白A1B、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谷胱甘肽还原酶、三磷酸腺苷(ATP)酶和凝血酶原等蛋白表达增加;载脂蛋白A1和程序性细胞凋亡因子4等表达降低。差异蛋白主要参与氧化应激、细胞解毒、ATP偶联的膜转运等生物学进程。结论4-HNE刺激hRMECs时通过改变氧化应激、细胞解毒相关蛋白、ATP膜偶联等蛋白的表达,共同调控细胞氧化应激和生长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细胞学 内皮细胞 细胞 培养的 蛋白质组学 4-羟基壬稀酸
原文传递
玻璃体和视网膜相关组织标本取材及应用研究现状
10
作者 陈琼 程朝晖 胡博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6-399,共4页
准确的玻璃体、视网膜相关组织标本取材及保存方法是保证临床诊断及开展严谨基础研究的基础。玻璃体标本取材的临床用途包括微生物培养、细胞学检测、变性性疾病检测、PCR分析、液基细胞学检测细胞形态等;实验研究用途包括DNA基因分析... 准确的玻璃体、视网膜相关组织标本取材及保存方法是保证临床诊断及开展严谨基础研究的基础。玻璃体标本取材的临床用途包括微生物培养、细胞学检测、变性性疾病检测、PCR分析、液基细胞学检测细胞形态等;实验研究用途包括DNA基因分析、蛋白定量分析、代谢物检查、RNA含量定量分析、细胞因子测定等。视网膜标本取材主要用于视网膜增生膜的PCR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检查、微血管密度评价以及细胞分离和培养等。了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标本的取材和相关检测技术、材料的应用,可为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全面的思路及相关基础研究提供更广泛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综述 组织标本 取材
原文传递
对与"27G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Healaflow覆盖视网膜裂孔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初步研究"作者商榷的回复
11
作者 任新军 李筱荣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19-720,共2页
非常高兴读到《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部转来任晴、刘小雪、高磊、刘广森、司昕5位大夫对本研究小组"27G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Healaflow覆盖视网膜裂孔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初步研究"一文提出的商榷,感谢5位读者对本文的关注... 非常高兴读到《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部转来任晴、刘小雪、高磊、刘广森、司昕5位大夫对本研究小组"27G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Healaflow覆盖视网膜裂孔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初步研究"一文提出的商榷,感谢5位读者对本文的关注。学术讨论、学术争鸣是切磋技艺、繁荣学术的最好方法。为此,对其商榷意见逐条回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外科学 视网膜穿孔/外科学 玻璃体切除术
原文传递
环状RNA与视网膜发育和视网膜疾病的相关性
12
作者 姜美霞 林婷婷 《国际眼科纵览》 2021年第5期455-458,共4页
环状RNA(circRNA)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类特殊的非编码RNA分子,呈闭合环状结构,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和稳定性,在多种疾病中具有调节作用。circRNA可参与调控视网膜炎症、细胞凋亡、血管生成以及氧化应激反应等,在眼部发育及疾病进展中... 环状RNA(circRNA)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类特殊的非编码RNA分子,呈闭合环状结构,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和稳定性,在多种疾病中具有调节作用。circRNA可参与调控视网膜炎症、细胞凋亡、血管生成以及氧化应激反应等,在眼部发育及疾病进展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CircRNA的改变可能早于眼底改变,因此在组织、唾液、血液和外泌体中检测到的circRNA有望作为视网膜疾病(如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的诊断及预后判定的生物标志物。对circRNA表达的干预可显著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调控血管通透性,有望作为一种基因治疗手段为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视网膜疾病
原文传递
丁基苯酞对H2O2诱导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邢小丽 黄亮瑜 +4 位作者 张哲 黄欣远 王琼 李筱荣 东莉洁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0-487,共8页
目的观察丁基苯酞(NBP)对H2O2诱导下RPE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人ARPE-19细胞系为实验细胞,并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NBP组。对照组单纯采用完全培养基培养细胞。模型组采用200 μmol/L的H2O2刺激细胞2 h,换液后给予完全培养基培... 目的观察丁基苯酞(NBP)对H2O2诱导下RPE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人ARPE-19细胞系为实验细胞,并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NBP组。对照组单纯采用完全培养基培养细胞。模型组采用200 μmol/L的H2O2刺激细胞2 h,换液后给予完全培养基培养细胞。NBP组采用200 μmol/L的H2O2及1 μmol/L的NBP共同培养细胞2 h,换液后给予完全培养基联合1 μmol/L的NBP继续培养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受到氧化应激刺激后的细胞活力;HE染色对RPE细胞形态进行观察;Hoechst33258染色观察RPE细胞凋亡形态;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观察细胞膜电位改变及细胞早期凋亡变化;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染色观察细胞内ROS生成堆积情况;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分析NBP对血红素氧合酶1 (HO-1)表达的影响。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培养24、48 h,对照组(t=17.710、13.760,P<0.000 1、<0.000 1)、NBP组(t=4.857、9.225,P=0.000 7、P<0.000 1)细胞生存力均较模型组更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E染色及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数量明显变少,细胞形态不完整;与模型组比较,NBP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细胞形态更好。JC-1法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凋亡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NBP组凋亡细胞数较模型组明显减少。DCFH-DA染色观察发现,模型组细胞内ROS堆积较对照组更多,NBP组细胞内ROS堆积较模型组更少。免疫染色观察发现,NBP组细胞的HO-1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70,P=0.000 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NBP以时间依赖性的方式上调HO-1的表达水平;NBP作用4、8、12 h时HO-1相对表达量较0 h时呈明确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91,P<0.05)。结论氧化应激损伤可下调RPE细胞的生存力并诱导其出现凋亡,NBP通过上调HO-1的表达,有效提高RPE细胞抗氧化能力,减轻细胞损伤并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 细胞凋亡 丁基苯酞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循环外泌体中炎症相关蛋白S100A8的表达 被引量:5
14
作者 于荣国 张慧 +2 位作者 张晓敏 邵先锋 李筱荣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2-39,共8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浆外泌体、微囊泡(MV)、血浆和玻璃体中炎症相关蛋白S100A8的表达,并于糖尿病大鼠模型中进行验证,初步探讨其在DR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和基础研究。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医...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浆外泌体、微囊泡(MV)、血浆和玻璃体中炎症相关蛋白S100A8的表达,并于糖尿病大鼠模型中进行验证,初步探讨其在DR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和基础研究。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共计73名纳入研究。其中,采集血浆32名,收集玻璃体液41名,并据此分为血浆样本研究队列和玻璃体样本研究队列。将受试者分为未发生眼底改变的单纯糖尿病组(DM组)、非增生型DR组(NPDR组)和增生型DR组(PDR组);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玻璃体样本研究队列中对照组为黄斑前膜或黄斑裂孔患者玻璃体液。超速离心法分离血浆外泌体和MV。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度分析仪、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外泌体和M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S100A8质量浓度。18只健康雄性Brown Norway大鼠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每只9只。糖尿病组大鼠经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建模后5个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检测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S100A8的表达情况。两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计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血浆中成功分离得到具有各自特征的外泌体和MV。PDR组患者血浆外泌体和玻璃体S100A8浓度均高于NPDR组、DM组、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20、0.002、0.002,P<0.000、<0.000 )。血浆样本队列研究4个组受试者血浆、血浆MV的S100A8质量浓度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83、0.015 ,P=0.836、0.996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双极细胞、视锥视杆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均表达S100A8蛋白。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S100A8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28,P=0.001 )。结论循环外泌体中S100A8蛋白水平随2型糖尿病患者DR严重程度明显增高。S100A8可能是DR炎症环境的影响因素,是潜在的抗炎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外泌体 玻璃体 钙粒蛋白A 炎症
原文传递
慢病毒介导的微小RNA-191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勃实 东莉洁 +9 位作者 李筱荣 张琰 张明亮 刘勋 黄亮瑜 吴绵绵 徐嫚鸿 苏睿虹 张哲 韩金栋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5-479,共5页
目的观察慢病毒介导(LV)的微小RNA (miR)-191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NV)的抑制作用。方法7日龄C57BL/6J小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非干预组、LV miR-191 (LV-191)组、生理盐水(NS)组、LV-绿色荧光蛋白(GFP)组... 目的观察慢病毒介导(LV)的微小RNA (miR)-191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NV)的抑制作用。方法7日龄C57BL/6J小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非干预组、LV miR-191 (LV-191)组、生理盐水(NS)组、LV-绿色荧光蛋白(GFP)组,每组均为16只。参照文献方法建立OIR小鼠模型。12日龄时,LV-191组、NS组、LV-GFP组,小鼠右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射1 μl LV-191、NS、LV-GFP;正常组、非干预组小鼠不做处理。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无灌注区相对面积,病理切片计数突破内界膜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实时定量PCR (RT-PCR)检测小鼠视网膜中LV-191、p21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正常组、非干预组、LV-191组、NS组、LV-GFP组小鼠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20,P<0.001);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1 ,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组、非干预组、LV-191组、NS组、LV-GFP组小鼠视网膜中miR-191、p21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5、15.60,P<0.05、<0.05)。与正常组、非干预组、NS组、LV-GFP组小鼠比较,LV-191组视网膜中miR-191、p2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miR-191可通过上调p21表达抑制RNV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新生血管化/预防和控制 慢病毒感染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刺激后视网膜Müller细胞基因表达谱的转录组学分析及验证 被引量:3
16
作者 步绍翀 张哲 +3 位作者 王琼 洪亚茹 李筱荣 东莉洁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64-970,共7页
目的分析和验证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刺激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分为对照组、CTGF组。对照组细胞采用正常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CTGF组细胞采用含有10 ng/ml CTGF的DMEM完全... 目的分析和验证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刺激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分为对照组、CTGF组。对照组细胞采用正常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CTGF组细胞采用含有10 ng/ml CTGF的DMEM完全培养基持续培养24 h。收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行细胞划痕实验,对比分析两组细胞的细胞迁移率;应用HiSeq测序技术对两组细胞进行全转录组测序,获得生物学大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差异表达的miRNA;通过基因注释(GO)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显著性富集分析对差异miRNA的功能及信号通路进行分析。基于转录组数据筛选出两组间差异表达倍数位于前10名的基因,分析其基因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定性检测对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的mRNA和蛋白表达进行验证。结果CTGF组细胞迁移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3,P=0.026)。对照组与CTGF组之间共有32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者152个,下调者173个。GO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miRNA的功能主要分为生物学过程、细胞成分和分子功能3类。KEGG通路显著性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miRNA表达高度富集在神经系统间信号传递、细胞间黏附以及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相互作用等相关的通路。分析两组间差异表达倍数位于前10名的基因,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组织炎症反应及纤维化过程等不同的代谢通路及生物学过程。q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定性检测结果显示,CTGF组细胞中BMP4 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90、10.110、5.470,P=0.004、0.001、0.006)。结论CTGF通过上调Müller细胞中BMP4的表达而促进细胞的增生和迁移导致组织纤维化并可诱导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转录组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4 MÜLLER细胞
原文传递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组织中miRNA的表达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勃实 东莉洁 +6 位作者 黄亮瑜 黄欣远 刘勋 王琼 洪雅茹 韩金栋 李筱荣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44-550,共7页
目的观察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组织中miRNA的表达,筛选与视网膜新生血管(RNV)有关的miRNA。方法80只健康7日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OIR组,每组40只。OIR组小鼠构建OIR模型,对照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小鼠17日龄时,做... 目的观察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组织中miRNA的表达,筛选与视网膜新生血管(RNV)有关的miRNA。方法80只健康7日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OIR组,每组40只。OIR组小鼠构建OIR模型,对照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小鼠17日龄时,做视网膜荧光铺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小鼠RNV发生情况;做视网膜病理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取视网膜组织行miRNA芯片分析,检测对照组与OIR组之间差异表达的miRNA,并行PCR验证。所得差异miRNA靶基因和表达谱分别进行基于基因注释(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的富集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荧光显微镜及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对照组小鼠视网膜未见无灌注区、新生血管及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OIR组小鼠视网膜可见大量无灌注区、新生血管及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两组小鼠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25,P<0.05)。miRNA芯片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OIR组有54个miRNA发生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表达。其中,上调者47个,下调者7个。miRNA差异表达倍数大于1.25倍者23个,小于0.75倍者5个。PCR验证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倍数最高的5个miRNA表达趋势与芯片分析结果一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O分析共得到111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条目(P<0.05);KEGG分析共得到6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条目(P<0.05)。结论OIR小鼠视网膜组织中miRNA较正常小鼠视网膜组织有54个表达差异显著的miRNA;表达差异的miRNA可能不同程度参与了RNV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新生血管化/病因学 微RNAS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富里酸干预缺氧诱导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的MiSeq测序分析
18
作者 徐嫚鸿 东莉洁 +2 位作者 王琳妮 黄欣远 李筱荣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95-803,共9页
目的观察富里酸(FA)干预缺氧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基因表达谱的MiSeq测序分析结果。方法体外培养hRMEC,并将其分为缺氧组(缺氧处理)和FA干预组(即缺氧后FA干预)。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方式的FA对hRMEC活... 目的观察富里酸(FA)干预缺氧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基因表达谱的MiSeq测序分析结果。方法体外培养hRMEC,并将其分为缺氧组(缺氧处理)和FA干预组(即缺氧后FA干预)。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方式的FA对hRMEC活性的影响。选择FA的最佳作用浓度,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验证FA对缺氧诱导hRMEC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IL-1β、IL-4、IL-6、IL-8、IL-10、MMP-2、TNF-α、TNF-β等炎症因子及炎症相关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收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缺氧组和FA干预组细胞,应用MiSeq测序技术对两组细胞进行全转录组测序,获得生物学大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差异表达的miRNA;通过基因注释(GO)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显著性富集分析对差异miRNA的功能及信号通路进行分析。组间炎症因子及炎症相关因子表达比较时,通过miRNA mimic调节细胞中相应miRNA的表达水平,观察其对细胞功能的影响,从而判断该miRNA的作用。结果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方式的FA对hRMEC的细胞活性无影响。RT-PCT检测结果显示,缺氧组hRMEC中ICAM-1、IL-1β、IL-6和TNF-β的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6、6.011、5.282、6.500,P=0.027、0.004、0.006、0.003);FA干预组hRMEC中ICAM-1、IL-6、TNF-α和TNF-β的mRNA表达较缺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61、3.676、3.613、3.387,P=0.001、0.021、0.023、0.028)。缺氧组和FA干预组之间共有14个差异表达miRNA,其中上调基因9个,下调基因5个。共4个差异miRNA(hsa-miR-1285-3p、hsa-miR-30d-3p、hsa-miR-3170、hsa-miR-7976)的预测靶基因均为ICAM-1。GO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的功能主要富集在细胞发育、细胞分化和单生物发育过程中。KEGG通路显著性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miRNA表达高度富集的是癌症中蛋白多糖通路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差异表达较明显的是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和安非他明成瘾性通路。结论FA可能通过调控多个miRNA的表达,影响下游ICAM-1 mRNA的表达水平,从而对缺氧刺激hRMEC后细胞的炎性状态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视网膜血管/细胞学 内皮细胞/生理学 细胞 培养的 胞间黏附分子1 富里酸
原文传递
短暂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多模影像学特征分析
19
作者 乔骏 韩金栋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第12期86-89,共4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短暂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T-CRAO)的多模影像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分析,将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检查并确诊的T-CRAO患者8例(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例(6只眼),女性2例(2只眼);年龄38... 目的观察并分析短暂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T-CRAO)的多模影像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分析,将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检查并确诊的T-CRAO患者8例(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例(6只眼),女性2例(2只眼);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63.8岁,均以急性视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彩色眼底照相(CFP)、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回顾性分析T-CRAO患者临床资料和多模影像学特征。结果BCVA 0.05-0.1(不含)者4眼,0.1-0.3者4眼。患眼CFP显示后极部多发斑片状“棉绒斑”样病灶,樱桃红斑不典型;FFA显示视网膜动脉充盈迟缓,可见充盈前锋,但均于5秒左右充盈完全,静脉回流延迟,“棉绒斑”样病灶早期表现为低荧光,部分病灶随时间逐渐充盈,部分病灶晚期仍表现为低荧光;OCT显示视网膜内层增厚,局部神经纤维层增厚明显;病灶处反射增强,呈间断性,尤其是INL反射增强呈“驼峰样”改变;OCTA显示病灶处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CP)血流密度下降,拱环形态破坏,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扩大;en-face像显示SCP层面可见孤立的斑片状强反射灶,DCP层面可见融合的斑片状强反射灶。结论T-CRAO眼底表现为后极部多发片状“棉绒斑”样病灶,OCTA表现为SCP、DCP血流密度降低。经积极治疗后“棉绒斑”样病灶可逐渐消退,SCP、DCP血流密度可部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多模影像
原文传递
大学生高度近视患眼豹纹状眼底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慧 陈晨 李筱荣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15-921,共7页
目的观察大学生高度近视眼豹纹状眼底患病情况,初步分析其与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关系。方法横断面临床研究。2018年10~12月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高度近视者161名20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9名,女性112名;平均年龄(19.73±1.12)岁;平均... 目的观察大学生高度近视眼豹纹状眼底患病情况,初步分析其与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关系。方法横断面临床研究。2018年10~12月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高度近视者161名20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9名,女性112名;平均年龄(19.73±1.12)岁;平均等效球镜度数(SER)(-7.39±1.12)D。受检眼均行电脑验光、免散瞳眼底照相、OCT、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以及眼轴长度(AL)测量。根据眼底大血管暴露程度,将受检眼分为无豹纹状眼底(0级)、轻度豹纹状眼底(1级)、中度豹纹状眼底(2级)和重度豹纹状眼底(3级)。采用扫频光源OCT测量眼底后极部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SCP)血流密度。根据ETDRS分区将黄斑中心凹6 mm范围内脉络膜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分别是直径为1 mm的中心区,1~3 mm的内环区,3~6 mm的外环区,共9个区。内环、外环4区分别为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观察不同区域脉络膜、视网膜厚度分布特点及SCP血流密度。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法分析豹纹状眼底程度与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关系。结果202只眼中,豹纹状眼底0级37只眼(18.32%,37/202);1~3级165只眼(81.68%,165/202),其中1级、2级、3级者分别为125(61.88%,125/202)、28(13.86%,28/202)、12(5.94%,12/202)只眼。视网膜厚度,水平、垂直方向均由鼻侧至中心区先升高后降低,于中心区最低,其后升高再降低;颞侧整体厚度略低于鼻侧,下方整体厚度略低于上方。脉络膜厚度,水平方向由鼻侧至颞侧逐渐增厚;垂直方向由上方至中心区逐渐降低,其后升高再降低。水平、垂直方向中心区SCP血流密度均较其他区域低。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豹纹状眼底分级与AL(β=0.291,OR=1.338,95%CI 1.064~1.682,P=0.013)、黄斑中心区SCP血流密度(β=0.080,OR=1.084,95%CI 1.006~1.167,P=0.034)、脉络膜厚度(β=-0.033,OR=0.968,95%CI 0.960~0.975,P<0.001)均相关。结论大学生高度近视眼豹纹状眼底改变发生率较高;豹纹状眼底程度加深与脉络膜厚度变薄、AL增长和更大的黄斑SCP血流密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眼底 黄斑 局部血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