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疫苗联合节拍化疗对小鼠乳腺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史业辉 周立艳 +3 位作者 魏枫 于津浦 贾勇圣 佟仲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89-492,共4页
目的:研究新型肿瘤疫苗联合节拍化疗对晚期乳腺癌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小鼠乳腺癌细胞系4T1接种Balb/c小鼠建立模型。利用含高迁移率核小体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nucleosome binding protein 1,HMGN1)基... 目的:研究新型肿瘤疫苗联合节拍化疗对晚期乳腺癌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小鼠乳腺癌细胞系4T1接种Balb/c小鼠建立模型。利用含高迁移率核小体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nucleosome binding protein 1,HMGN1)基因的重组质粒转染4T1细胞,制备瘤苗。小鼠皮下接种4T1细胞,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吉西他滨节拍化疗组(MET组)、瘤苗组、节拍化疗联合瘤苗组(联合组)4组。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生长及不良反应,并检测肿瘤局部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的Foxp3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变化。结果:联合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MET组及瘤苗组(P<0.05),与NS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联合组与MET组小鼠肿瘤局部浸润Tregs的Foxp3表达及肿瘤MVD明显减少(P<0.05)。各治疗组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HMGN1基因修饰的新型瘤苗联合吉西他滨节拍化疗在乳腺癌小鼠模型治疗中疗效显著且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疫苗HMGNl 节拍化疗 调节性T细胞 FOXP3
下载PDF
吉西他滨长疗程维持化疗有助于中国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获益的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岳健 宋国红 +9 位作者 李惠平 孙涛 宋丽华 佟仲生 张莉莉 宋振川 欧阳取长 杨谨 潘跃银 袁芃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9-255,共7页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为主的维持治疗对晚期乳腺癌治疗疗效的影响及影响治疗持续时间的主要原因。方法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从10家医疗中心选取接受含吉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其他化疗或靶向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收...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为主的维持治疗对晚期乳腺癌治疗疗效的影响及影响治疗持续时间的主要原因。方法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从10家医疗中心选取接受含吉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其他化疗或靶向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收集吉西他滨为主方案的治疗线数、剂量、周期数、不良反应、停药原因以及疗效等数据,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研究共筛选全国10家医院共239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最终纳入224例患者进行分析。全组患者中位年龄52岁(26~77岁),其中Luminal型83例,三阴性97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型44例。55.4%(124/224)为绝经后患者。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77例,疾病稳定(SD)112例,疾病进展(PD)27例。客观有效率为36.6%(82/224)。Ⅲ级及以上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白细胞下降(9例)、中性粒细胞下降(49例)、血小板下降(15例)、转氨酶升高(2例)。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26~61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5.6个月。引起治疗结束的主要原因包括疾病进展90例、患者个人原因终止治疗51例、严重不良反应不耐受18例、医师评估后治疗结束65例。治疗周期>6个周期较≤6个周期患者在PFS有明显的延长(8.2和5.4个月,HR=2.474,95%CI:1.730~3.538,P<0.001)。结论吉西他滨为主的治疗方案在中国人群中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长程维持治疗有利于改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晚期 吉西他滨 治疗周期 生存
原文传递
乳腺癌化学预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任玉琳 贾勇圣 佟仲生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7-622,共6页
乳腺癌是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雌激素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信号级联反应,从而促进乳腺癌的发生。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AI)与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控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 乳腺癌是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雌激素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信号级联反应,从而促进乳腺癌的发生。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AI)与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控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SERMs)通过不同机制对抗雌激素的促癌作用,研究表明SERMs与AI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及对侧乳腺癌发生的风险,提示其可能有效预防乳腺癌的发生。本文综述了SERMs与AI等药物预防乳腺癌的三期临床试验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化学预防 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逆转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及其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杰 赵伟鹏 佟仲生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80-986,共7页
乳腺癌是目前中国女性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约70%的乳腺癌表达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而且ER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ER阳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已成为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目前的内分泌治疗药... 乳腺癌是目前中国女性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约70%的乳腺癌表达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而且ER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ER阳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已成为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目前的内分泌治疗药物主要分为选择性ER调节剂、选择性ER下调剂和芳香化酶抑制剂这3类,利用这些药物进行辅助内分泌治疗可以降低近40%的乳腺癌复发风险。然而,肿瘤细胞会对内分泌治疗产生耐药性,这是限制乳腺癌治疗成功的一个主要障碍。目前已知的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包括:肿瘤微环境中雌激素浓度增加、ER基因突变、多种信号通路上调,以及表观遗传学机制。克服内分泌治疗耐药对于进一步提高内分泌治疗的受益率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ER阳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抵抗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如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及表观遗传学药物(包括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以期进一步深入了解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机制及其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抗药性 肿瘤 表观遗传抑制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原文传递
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立艳 史业辉 +2 位作者 汪旭 贾勇圣 佟仲生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4-457,463,共5页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以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以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 :8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以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以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 :8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临床完全缓解率为46.25%(37/80),病理完全缓解率(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为38.75%(31/80)。未获得pCR(non-pCR)患者的N分期较高、临床分期较晚以及应用不含蒽环类的化疗方案。pCR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0.65%和93.55%,non-PCR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53.06%和65.34%;pCR与non-pCR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04)。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后pCR是影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和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较为敏感,含蒽环类的化疗方案更易获得pCR,而pCR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non-pCR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三阴性 新辅助化疗 病理完全缓解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