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大汗腺型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聪颍 刘晓珍 牛昀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6-138,共3页
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是基于基因表达谱进行分子分型的最具代表性的疾病之一。近年来,根据基因表达谱,学者们提出了一种新的乳腺癌分子亚型,即分子大汗腺型乳腺癌(molecul arapocrine breast cancer,MABC)。MABC的定义、... 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是基于基因表达谱进行分子分型的最具代表性的疾病之一。近年来,根据基因表达谱,学者们提出了一种新的乳腺癌分子亚型,即分子大汗腺型乳腺癌(molecul arapocrine breast cancer,MABC)。MABC的定义、临床病理相关指标、临床预后、治疗效果及其与伴大汗腺分化的癌的关系等诸多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吸引了他们对MA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做进一步探索。我们将MABC研究的新进展归纳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分型 乳腺癌 大汗腺 临床病理特征 异质性疾病 基因表达谱 生物学行为 分子亚型
原文传递
雄激素受体与相关分子在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赵霖 牛昀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639-2640,共2页
乳腺癌作为一组异质性很强的疾病日益成为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疾病之一,然而随着乳腺癌分子分型的日趋完善,人们逐渐对该疾病的本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雌激素受体(ER)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因子,其作用已经有较为完善的解释.因此,... 乳腺癌作为一组异质性很强的疾病日益成为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疾病之一,然而随着乳腺癌分子分型的日趋完善,人们逐渐对该疾病的本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雌激素受体(ER)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因子,其作用已经有较为完善的解释.因此,在ER阴性的乳腺癌中,对不同分子表型的研究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一些学者关注同样作为类固醇激素受体的雄激素受体(AR)与乳腺癌的关系[1-2].已有研究显示,AR在70%浸润性乳腺癌中表达,可将AR作为新的治疗靶点[3].同时学者们发现ER阴性乳腺癌中有一些常见的分子与AR相互作用.现对这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性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雄激素受体 相互作用 相关分子 类固醇激素受体 浸润性乳腺癌 ER阴性
原文传递
乳腺癌干细胞相关基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牛凤婷 牛昀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357-2358,共2页
2003年,美国学者Al-Hajj等[1]发现仅100个表型为CD44+ CD24的乳腺癌干细胞(BCSCs)就可形成肿瘤.随后,有研究也表明乳腺癌的形成主要是由BCSCs始动形成,对乳腺癌的治疗需要根除BCSCs[2].肿瘤发展是肿瘤细胞和其周围微环境相互作用的... 2003年,美国学者Al-Hajj等[1]发现仅100个表型为CD44+ CD24的乳腺癌干细胞(BCSCs)就可形成肿瘤.随后,有研究也表明乳腺癌的形成主要是由BCSCs始动形成,对乳腺癌的治疗需要根除BCSCs[2].肿瘤发展是肿瘤细胞和其周围微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起决定性作用.所以BCSCs也必然受到基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现就微环境中影响BCSCs的基质细胞和基质成分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干细胞 细胞外基质 肿瘤细胞 基质细胞 微环境 美国学者 CD24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雄激素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ER阴性PR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意义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向国敏 刘晓珍 牛昀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6-229,共4页
近年来,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雌激素受体(ER)阴性且孕激素受体(PR)阴性表型的乳腺癌中的表达意义备受关注,AR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和潜在的治疗意义使之成为ERPR-乳腺癌潜在的治疗靶点。
关键词 阴性乳腺癌 雄激素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R阴性 receptor 治疗靶点 孕激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
原文传递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常用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变化 被引量:15
5
作者 姜鹏玲 尼杰 +3 位作者 谷峰 李春艳 张敏 只向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59-961,共3页
目的 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对常用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方法 收集536例可手术的原发性乳腺癌的新鲜癌组织作为A组;选取同期行TAC方案(多西他赛75 mg/m^2+吡柔比星45 mg/m^2+环磷酰胺600 mg/m^2,每3周1次)或TEC方案(多西他赛75... 目的 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对常用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方法 收集536例可手术的原发性乳腺癌的新鲜癌组织作为A组;选取同期行TAC方案(多西他赛75 mg/m^2+吡柔比星45 mg/m^2+环磷酰胺600 mg/m^2,每3周1次)或TEC方案(多西他赛75 mg/m^2+表柔比星75 mg/m^2+环磷酰胺600 mg/m^2,每3周1次)4 ~6周期新辅助化疗后未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的114例乳腺癌的新鲜癌组织作为B组,采用胶原凝胶包埋培养法体外药敏检测技术(CD-DST)检测乳腺癌细胞对多西他赛(DOC)、吡柔比星(THP)、表柔比星(EPI)、长春瑞滨(NVB)及顺铂(CDDP)的敏感性.结果 A组药物的单药有效率分别为:DOC(46.5%)、EPI(42.9%)、THP(42.7%)、CDDP(42.5%)、NVB (34.0%).B组药物的单药有效率分别为:DOC(31.6%)、EPI(28.9%)、THP(32.5%)、CDDP(46.5%)、NVB(36.8%).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对DOC和蒽环类药物的敏感性降低(P<0.05),对CDDP和NVB的敏感性呈现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对DOC和蒽环类药物产生耐药,对CDDP和NVB的敏感性具有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药物敏感性 常用化疗药物 胶原凝胶包埋培养法体外药敏检测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