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地区甲状腺肿瘤患者尿碘检测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磊 李亦工 +3 位作者 郑向前 魏松锋 刘嘉玉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研究甲状腺肿瘤患者临床表现与尿碘含量关系,初步探讨患者个体化碘摄入的依据。方法:2009年8月至2010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收治的天津地区甲状腺肿瘤疾病患者542例,其中甲状腺癌患者24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 目的:研究甲状腺肿瘤患者临床表现与尿碘含量关系,初步探讨患者个体化碘摄入的依据。方法:2009年8月至2010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收治的天津地区甲状腺肿瘤疾病患者542例,其中甲状腺癌患者24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302例,所有患者采集空腹晨尿,测定尿中碘含量,采用过硫酸铵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肌酐含量,用碱性苦味酸法。天津地区甲状腺正常人群400例同法检测尿碘用以对照。结果:甲状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患者尿碘中位数均处于碘过量状态(良性:519μg/L;恶性:524μg/L)。而无甲状腺疾病对照组,处于碘营养超足量状态。甲状肿瘤患者的经尿肌酐校正的每日尿排碘量(CCDUI)在性别、及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状腺癌患者中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被膜侵犯组的CCDUI分别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无被膜侵犯组。甲状腺良性肿瘤中存在乳头状增生及不典型增生组的患者的CCDUI高于未存在乳头状增生及不典型增生组。存在典型胶质改变的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的CCDUI高于无典型胶质改变组。结论:本研究表明了本地区甲状腺肿瘤患者碘摄入量可能存在偏高现象,建议适当调整,行科学个体化碘摄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碘 甲状腺癌 良性肿瘤
下载PDF
术前临床及原发肿瘤超声影像学特征对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侧颈淋巴结转移预测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树岭 候秀坤 +4 位作者 董居来 李大鹏 赵敬柱 郑向前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探讨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sporadic 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sMTC)患者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94例MTC患者的临床及超声特征资料,采用Fisher’s精确检... 目的:探讨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sporadic 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sMTC)患者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94例MTC患者的临床及超声特征资料,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性别(F=5.234,P=0.022)、术前降钙素水平(F=21.327,P<0.001)、最大径(F=5.875,P=0.015)、位置(F=6.088,P=0.014)、肿物性质(F=5.224,P=0.047)、形状(F=8.754,P=0.003)、边缘(F=15.971,P<0.001)均与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术前降钙素>319 pg/mL、位于上极、边缘不规则、低回声是影响MTC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男性、术前降钙素>319 pg/mL、位于上极、边缘不规则、低回声与MTC患者侧颈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且随着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多,发生侧颈淋巴结转移概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髓样癌 侧颈淋巴结转移 术前临床因素 超声影像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胸骨后甲状腺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3
作者 赵敬柱 于洋 +2 位作者 李亦工 李小龙 魏松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796-798,共3页
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瘤外科治疗的手术入路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案。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0月经手术治疗的104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4例患者中,102例通过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 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瘤外科治疗的手术入路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案。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0月经手术治疗的104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4例患者中,102例通过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路切除,2例患者加用垂直胸骨劈开切口,无手术死亡患者,所有患者中结节性甲状腺肿52例,甲状腺腺瘤4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0例,甲状腺滤泡癌1例。结论:大多数胸骨后甲状腺肿瘤可经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路切除,加强术前影像学检查、娴熟的手术技巧、完善的术后管理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胸骨后 外科治疗
下载PDF
3125例颈部非甲状腺肿物疾病多重分析
4
作者 高明 李勇 +4 位作者 于洋 李亦工 程文元 张艳 李小龙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233-1237,共5页
目的:对颈部非甲状腺肿物(Non-Thyrogenous Masses of the Neck,NTMN)进行新分区、大样本和多角度的综合分析总结。方法:选取相关病例3125例,首先进行NTMN的构成比例总结;其次分析研究新近的国际分区中各疾病的分布情况;进而分析总结NTM... 目的:对颈部非甲状腺肿物(Non-Thyrogenous Masses of the Neck,NTMN)进行新分区、大样本和多角度的综合分析总结。方法:选取相关病例3125例,首先进行NTMN的构成比例总结;其次分析研究新近的国际分区中各疾病的分布情况;进而分析总结NTMN疾病的性别、年龄等相关临床特征,对颈部隐源性转移癌(Unknown Primary Cervical Metastatic Carcinoma,UPCMC),多发结节型NTMN及结核性淋巴结炎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非甲状腺肿物疾病68类。转移性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性疾病的63.3%,原发灶在锁骨以上部位的转移癌占原发灶明确的转移癌的62.3%。在各分区中NTMN都有着较为明确的分布特征,如Ⅲ区23类疾病中,恶性淋巴瘤及转移癌最多见。UPCMC占转移癌的12.3%。多发结节型NTMN主要由恶性淋巴瘤、各类转移癌及结核性淋巴结炎等构成。结核性淋巴结炎中无结核中毒症状者占77.1%。结论:NTMN疾病构成复杂,表现多样,诊断较为困难,构成比例部分地支持了"80%规律",在各分区中均具有较为独特的疾病分布情况。而对于性别年龄比例、UPCMC、多发结节型NTMN、恶性淋巴瘤及结核性淋巴结炎等内容的总结均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本地区NTMN疾病发病的临床特点。本研究可以在多个层面为临床工作提供数据结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 非甲状腺 肿物 国际分区 分析
下载PDF
2017年第二版NCCN甲状腺肿瘤指南解读 被引量:56
5
作者 郑向前 候秀坤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17,共4页
甲状腺肿瘤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各学科基础研究与技术方法的不断发展,甲状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以及对甲状腺癌的认识也在不断地进步。在最新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NCCN)指南中,甲状腺结节的术前评估、手术方式及范围... 甲状腺肿瘤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各学科基础研究与技术方法的不断发展,甲状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以及对甲状腺癌的认识也在不断地进步。在最新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NCCN)指南中,甲状腺结节的术前评估、手术方式及范围、术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等方面均有所改变,可为国内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 甲状腺肿瘤 诊治指南
下载PDF
BRAF突变型甲状腺癌靶向治疗耐药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耿霖 胡琳斐 +1 位作者 阮先辉 郑向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1,共7页
甲状腺癌作为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但绝大多数亚型经过传统手术、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和131 I治疗后,预后好。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发展,对于少数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甲状腺癌,分子诊断及靶向治疗使甲状腺癌的治... 甲状腺癌作为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但绝大多数亚型经过传统手术、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和131 I治疗后,预后好。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发展,对于少数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甲状腺癌,分子诊断及靶向治疗使甲状腺癌的治疗手段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其中BRAF突变在甲状腺癌中广泛存在,但其对131 I治疗常常表现出原发性耐药或反应不佳。BRAF突变的靶向药物导致原发或继发耐药的因素可能包括,耐药克隆的扩张、相关通路的激活、内在突变的发生或新的遗传及表观遗传的改变等。本文将对BRAF突变型甲状腺癌靶向治疗耐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F基因突变 甲状腺癌 靶向治疗 耐药
下载PDF
超声造影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魏玺 李莹 +1 位作者 张晟 高明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49-151,共3页
尽管二维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在肿瘤诊断中具有很大优势,但是由于受到肿瘤形态、大小及内部结构等限制,可导致穿刺失败或者假阴性率增加。超声造影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技术,能够引导对肿瘤病灶的穿刺活检,提高诊断准确率。对超声造影引导... 尽管二维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在肿瘤诊断中具有很大优势,但是由于受到肿瘤形态、大小及内部结构等限制,可导致穿刺失败或者假阴性率增加。超声造影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技术,能够引导对肿瘤病灶的穿刺活检,提高诊断准确率。对超声造影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技术及其在不同部位肿瘤(肝脏肿瘤、肺部肿瘤及前列腺癌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经皮穿刺活检 肿瘤诊断 诊断准确率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头颈部血管肉瘤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黄亮 高明 张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343-1345,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肉瘤的临床表现和分期、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8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1例头颈部血管肉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通过对所有患者病历资料的研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 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肉瘤的临床表现和分期、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8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1例头颈部血管肉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通过对所有患者病历资料的研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讨论头颈部血管肉瘤的临床表现和分期、治疗与预后的关系,肿瘤分期依据AJCC2002年第六版软组织肉瘤分期标准。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用Log—rank法进行生存曲线比较。结果:21例中非综合治疗10例,综合治疗11例。GTNM分期Ⅰ期6例,Ⅱ期3例,Ⅲ期1例,Ⅳ期11例,总生存率1年为72.2%,3年为41.3%,5年为27.5%,10年为13.8%,出现复发或转移的中位时间为4个月。局部复发12例,占57.1%,远处转移11例,占52.4%,转移部位依次为淋巴结5例,肺4例,肝脏1例,骨1例。血管肉瘤极易误诊,诊断需有经验的病理科医师配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验。不同的治疗方式(Χ^2=8.31,P=0.004)和肿瘤分期(Χ^2=9.74,P=0.002)与预后相关。结论:头颈部血管肉瘤临床上尚未有统一的治疗方案,生物治疗已应用于临床,术前综合治疗具有积极意义,但总体预后仍不理想,肿瘤的分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血管肉瘤 综合疗法 预后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侧颈淋巴结转移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夏婷婷 赵静 +4 位作者 于洋 郑向前 魏松锋 刘友忠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588-1590,1593,共4页
目的:分析伴侧颈淋巴结(Ⅱ~Ⅴ区)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临床生物学特性及预后,探讨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至2006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PTMC... 目的:分析伴侧颈淋巴结(Ⅱ~Ⅴ区)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临床生物学特性及预后,探讨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至2006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PTMC 286例,其中病理证实存在Ⅱ-Ⅴ区淋巴结转移者35例,并通过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男女比例为1:2.9,平均年龄45.7岁。18例(51.4%)患者以侧颈部肿物就诊。14例(40.0%)患者伴发桥本氏甲状腺炎。10例(28.6%)原发灶侵出甲状腺腺叶。多灶性(40.0%)及癌灶位于甲状腺上极的比例(54.3%)均高于同期不伴侧颈淋巴结转移的PTMC(P<0.05)。1例患者就诊时发现肺转移。侧颈淋巴结转移Ⅳ区最常见,其次为Ⅲ区、Ⅱ区,Ⅴ区最少见。11例患者Ⅵ区未见转移而侧颈出现淋巴结转移。随访发现1例患侧颈部淋巴结复发,2例对侧颈部出现淋巴结转移,1例肺转移,1例患侧颈部淋巴结复发且对侧甲状腺发现新发癌灶。结论:此类患者多数以颈部肿物就诊,因甲状腺原发灶隐匿,容易误诊。与同期不伴侧颈淋巴结转移PTMC者性别、年龄、伴发桥本氏甲状腺炎及腺外侵犯率差异不明显。多灶性及癌灶位于甲状腺上极可能是PTMC出现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此类患者复发率高,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并应加强随访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侧颈淋巴结转移 桥本氏甲状腺炎 多发病灶
下载PDF
头颈部神经鞘瘤临床病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影 于洋 高明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73-974,共2页
神经鞘瘤(neurilemmomas)又称为雪旺细胞瘤(schwan-nomas),可发生于全身除嗅神经与视神经外的任何周围神经、颅神经、自主神经,恶性者罕见,头颈部者约占全身神经鞘瘤的25%~45%[1]。我院1992年7月-2002年7月收治并随访头颈部神经鞘... 神经鞘瘤(neurilemmomas)又称为雪旺细胞瘤(schwan-nomas),可发生于全身除嗅神经与视神经外的任何周围神经、颅神经、自主神经,恶性者罕见,头颈部者约占全身神经鞘瘤的25%~45%[1]。我院1992年7月-2002年7月收治并随访头颈部神经鞘瘤患者120例,均由石蜡病理证实,其中1例合并肝癌予以排除,笔者对其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头颈部肿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外来体源性miRNA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传祥 于洋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1962-1965,共4页
外来体(exosomes)是由细胞内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的一种直径约30-100nm的膜性囊泡。外来体广泛存在于血清、尿液、乳液、唾液等细胞外液体中。而miRNA则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与靶mRNA特异的碱基配对,引起靶m... 外来体(exosomes)是由细胞内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的一种直径约30-100nm的膜性囊泡。外来体广泛存在于血清、尿液、乳液、唾液等细胞外液体中。而miRNA则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与靶mRNA特异的碱基配对,引起靶mRNA翻译抑制,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外来体中含有各种蛋白质、miRNA以及mRNA,并能将其携带的miRNA递送至受体细胞而发挥生物学作用。近年来,关于外来体源性miRNA可作为新的肿瘤标志物、参与细胞间信息传递及作为肿瘤靶向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主要对外周血中的外来体源性miRNA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外来体 恶性肿瘤
下载PDF
1954-2009年间天津市肿瘤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构成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魏松锋 高明 +7 位作者 钱碧云 李亦工 张艳 程文元 郑向前 李小龙 于洋 崔勇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13-615,共3页
目的分析天津市肿瘤医院1954-2009年间住院患者甲状腺癌构成方面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肿瘤医院头颈科1954--2009年间不同时间段收治的4342例甲状腺癌患者的发病情况、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结果4342例甲状腺癌患者中... 目的分析天津市肿瘤医院1954-2009年间住院患者甲状腺癌构成方面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肿瘤医院头颈科1954--2009年间不同时间段收治的4342例甲状腺癌患者的发病情况、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结果4342例甲状腺癌患者中,1954--1969年、1970--1979年、1980--1989年、1990--1999年、2000--2009年间甲状腺乳头状癌占同期收治甲状腺癌的比例分别为68.1%、78.3%、81.3%、82.1%和85.8%,呈上升趋势。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并发桥本氏甲状腺炎例数增多,肿瘤直径≤2cm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甲状腺滤泡癌、甲状腺未分化癌所占比例呈减少趋势;甲状腺髓样癌所占比例变化不明显。结论1954--2009年间天津市肿瘤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癌的构成比有显著变化,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所占比例升高,甲状腺滤泡癌及甲状腺未分化癌所占比例下降,其变化原因可能与检诊水平提高及高碘饮食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病理学 临床 构成比
原文传递
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除术的“平衡”与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明 赵敬柱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1-3,共3页
甲状腺癌近年来发病激增,已成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颈淋巴结清除术作为甲状腺癌根治术的重要组成,存在诸多不规范问题及争论焦点,备受关注。现就颈淋巴结清除术中的几个“平衡”问题予以浅谈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于甲状腺癌颈淋... 甲状腺癌近年来发病激增,已成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颈淋巴结清除术作为甲状腺癌根治术的重要组成,存在诸多不规范问题及争论焦点,备受关注。现就颈淋巴结清除术中的几个“平衡”问题予以浅谈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于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除术精准诊疗的全面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淋巴结清除术 甲状腺癌 平衡关系
下载PDF
CAR-T在甲状腺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贾永胜(综述) 郑向前 张艳(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910-914,共5页
大多数甲状腺癌患者进行以外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预后,但目前晚期甲状腺癌治疗手段匮乏。采用体外基因编辑技术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免疫疗法在血液系统肿瘤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 大多数甲状腺癌患者进行以外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预后,但目前晚期甲状腺癌治疗手段匮乏。采用体外基因编辑技术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免疫疗法在血液系统肿瘤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以此为基础,CAR-T开始在实体肿瘤中尝试使用,但效果欠佳。CAR-T在晚期甲状腺癌中的研究已有开展,目前仍局限在临床前的基础研究,相关临床试验较少且缺乏试验结果报道。本文将相关报道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免疫治疗
下载PDF
1401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2
15
作者 彭琛 魏松锋 +4 位作者 郑向前 于洋 张艳 程文元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 )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收治的1401例具有完整病...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 )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收治的1401例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应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临床病理特征方面,PTMC男女性别比约1:3.4,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0.5%。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x2=14.587,P〈0.01)、性别(X2=21.636,P〈0.01)、原发灶数目(X2=35.505,P〈0.01)、肿瘤最大直径(X2=58.868,P〈0.01)、肿瘤位置(x2=8.385,P〈0.05)及被膜外腺外侵犯(X2=26.481,P〈0.01)均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差异。肿瘤处于甲状腺下极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最高(4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45岁、肿瘤直径〉6mm、被膜外腺外侵犯及双侧多发癌灶为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具备男性、年龄〈45岁、肿瘤直径〉6min、腺外侵犯及双侧甲状腺受累等特征的PTMC患者较易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建议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微小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基因突变及临床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郑向前 夏婷婷 +5 位作者 林琳 张艳 魏松锋 李亦工 于洋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326-1329,共4页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不同病灶的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生物学特性。方法:对86例多灶性与282例单发病灶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对比,研究其临床生物学特征,并对病灶进行BRAF^(v600E)突变检测分析。结果:86例多灶性甲...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不同病灶的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生物学特性。方法:对86例多灶性与282例单发病灶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对比,研究其临床生物学特征,并对病灶进行BRAF^(v600E)突变检测分析。结果:86例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单侧病灶12例,双侧病灶74例;颈部淋巴结转移51例(59.3%);合并微小癌者46例(53.5%);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者23例(26.7%);局部侵犯10例(11.6%);发生远处转移者1例(1.2%);10年生存率91.9%。41.9%的患者所有病灶均有BRAF^(v600E)突变,17.5%均不存在BRAF^(c600E)突变,至少有40.6%的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独立起源的。结论: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多发生于双侧甲状腺,合并微小癌及桥本氏甲状腺炎者较多,颈部淋巴结转移及局部侵犯也较多,但远处转移率及10年生存率与单发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比较无明显差异,BRAF^(600发E)突变可以间接预测不同病灶的起源问题,且有相当部分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不同病灶是独立起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多发病灶 BRAF^v600E 突变
下载PDF
甲状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超声诊断 被引量:14
17
作者 郑向前 高明 +3 位作者 于洋 程文元 张艳 李亦工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269-271,共3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超声诊断。方法:选取自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间收治的诊断明确并有完整病例记录的甲状腺癌病例40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远处转移率不同,侵犯...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超声诊断。方法:选取自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间收治的诊断明确并有完整病例记录的甲状腺癌病例40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远处转移率不同,侵犯周围组织的程度不同。乳头状癌的不同亚型,临床生物学特性也不尽相同;超声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及颈部淋巴结的定性有着独到的优势。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临床生物学特性不同,术前应合理评估、精确分期,根据肿瘤的部位、病理类型、TNM分期及年龄等多种因素,结合超声检查,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生物学特性 超声诊断 病理亚型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36
18
作者 于洋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87-490,共4页
甲状腺癌是人体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甲状腺微小癌定义为结节直径≤1 cm的甲状腺癌。近年来,甲状腺癌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随着高分辨率超声广泛应用,术前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比率越来越高。临床中对甲状腺微小癌... 甲状腺癌是人体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甲状腺微小癌定义为结节直径≤1 cm的甲状腺癌。近年来,甲状腺癌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随着高分辨率超声广泛应用,术前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比率越来越高。临床中对甲状腺微小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的外科处理,国内外存在一定差异。相对于传统的外科手术,一些新的手术方法如超声引导下经皮消融术等逐渐应用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外科治疗。本研究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外科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外科治疗 内镜手术 消融术
下载PDF
甲状腺髓样癌外科处理与基因筛查原则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于洋 高明 +1 位作者 冯影 郑向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226-1228,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甲状腺髓样癌手术治疗结果,探讨甲状腺髓样癌原发灶个体化治疗的最佳术式及基因筛查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2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91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手术治疗结果,统计不同类型患者甲状腺叶发病情况,对部分遗...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甲状腺髓样癌手术治疗结果,探讨甲状腺髓样癌原发灶个体化治疗的最佳术式及基因筛查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2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91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手术治疗结果,统计不同类型患者甲状腺叶发病情况,对部分遗传型甲状腺髓样癌家系进行基因筛查。结果:91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中遗传型10例,其中6例初始病变为双侧,4例初始病变为单侧患者手术治疗后随访已有3例对侧腺叶发现癌瘤,遗传型甲状腺髓样癌双侧腺叶受累比例高达90%。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81例,其中初始病变累及双侧腺叶者11例,余70例初始病变为单侧的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术后随访4例患者对侧腺叶发现癌瘤,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双侧腺叶受累比例为18.5%。行基因筛查检测出RET突变基因携带者3人。结论:遗传型甲状腺髓样癌家系成员应行基因筛查,遗传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和双侧发病的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应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对无明确家族史、术前影像学检查考虑单侧病变的患者可行单侧腺叶加峡叶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髓样癌 手术 甲状腺切除 RET原癌基因 基因筛查
下载PDF
颈动脉体瘤相关致病基因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魏松锋 李亦工 +4 位作者 郑向前 林琳 于洋 张艳 高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702-707,共6页
目的:初步了解与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发病相关的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亚单位B、C、D基因突变位点、突变率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4月至2011年1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 目的:初步了解与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发病相关的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亚单位B、C、D基因突变位点、突变率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4月至2011年1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4例CB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单双侧、良恶性等临床特征。同时提取患者肿瘤组织/外周血细胞基因组DNA,PCR法扩增SDHB、SDHC、SDHD基因各外显子后测定DNA序列,并将测序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配比分析。结果:24例CBT患者中良性21例,其中4例(19.1%)患者携带SDH基因突变,分别为SDHB 1例(4.8%),SDHD 3例(14.3%);SDHB基因为发生于第六外显子的错义突变S198R;SDHD基因突变中,2例为发生于第二外显子的无义突变R38X,1例为发生于第三外显子的错义突变H104P;3例恶性病例中,2例(66.7%)患者携带SDH基因突变,均为SDHB第一外显子的同义突变A6A。结论:国人CBT患者易携带SDHB、SDHD基因突变,其中SDHD基因突变主要与良性CBT发病相关;SDHB基因突变与恶性CBT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琥珀酸脱氢酶 基因 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