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功能胰岛细胞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5
1
作者 梁寒 王晓娜 +3 位作者 王宝贵 潘源 丁学伟 郝希山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7-460,共4页
目的分析无功能胰岛细胞肿瘤(NFICCs)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无功能胰岛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及Log rank统计分析。结果43例无功能胰岛细胞肿瘤患者中,无功能... 目的分析无功能胰岛细胞肿瘤(NFICCs)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无功能胰岛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及Log rank统计分析。结果43例无功能胰岛细胞肿瘤患者中,无功能胰岛细胞癌(NFICC)28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BNFICTs)15例。临床症状以腹痛、恶心、呕吐、乏力及腹部肿块多见。术前B超及CT均能确定胰腺肿块。肿瘤位于胰头部21例,胰尾部10例,胰体部6例,体尾部5例,多发性1例。全组总的手术切除率为90.7%,根治切除率为69.8%,姑息手术20.9%。NFICC患者手术切除率及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78.6%和60.7%。NFICC患者的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58.1%和29.0%。女性、30岁以下、根治性手术以及肿瘤直径<10 cm的患者预后较好。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手术方法是惟一的预后影响因素(P=0.007)。结论无功能胰岛细胞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手术切除率较高。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特别是根治性手术,可以获得较理想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功能胰岛细胞肿瘤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18的双重作用与肿瘤 被引量:2
2
作者 丁学伟(综述) 梁寒(审校)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501-504,共4页
白细胞介素18(IL-18)作为促炎因子,能够刺激NK细胞和T细胞,增强Th1/Th2免疫应答,在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IL-18作为免疫佐剂应用于肿瘤治疗,具有抗肿瘤效应。IL-18高表达的肿瘤患者预后较差。IL—18也可促进肿... 白细胞介素18(IL-18)作为促炎因子,能够刺激NK细胞和T细胞,增强Th1/Th2免疫应答,在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IL-18作为免疫佐剂应用于肿瘤治疗,具有抗肿瘤效应。IL-18高表达的肿瘤患者预后较差。IL—18也可促进肿瘤发展和免疫逃逸,诱导血管发生和转移。IL-18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肿瘤逃逸 TH1/TH2免疫应答
原文传递
胃癌诊治新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寒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前,全球每年新发生胃癌病例愈百万,死亡约80万.中国发生的胃癌占41%,因胃癌死亡的病例占35%.由于早期缺乏特异症状.临床诊断的病例绝大多数为中晚期.近年来随着诊断手段的进步,早期癌的发现呈增多趋势.随着新技术、新药的问世,循证医... 目前,全球每年新发生胃癌病例愈百万,死亡约80万.中国发生的胃癌占41%,因胃癌死亡的病例占35%.由于早期缺乏特异症状.临床诊断的病例绝大多数为中晚期.近年来随着诊断手段的进步,早期癌的发现呈增多趋势.随着新技术、新药的问世,循证医学、个体化治疗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本文就近年来胃癌诊治方面的最新进展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新辅助化疗 术前分期 胃肿瘤 胃癌根治术 淋巴结 淋巴组织
下载PDF
胃癌分期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1
4
作者 梁寒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2期69-70,共2页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发胃癌93万例,中国占其中的42%[1].目前临床应用的胃癌分期系统是国际抗癌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UICC)/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的TNM...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发胃癌93万例,中国占其中的42%[1].目前临床应用的胃癌分期系统是国际抗癌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UICC)/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的TNM分期和日本胃癌学会(Japanese Gastric Cancer Association,JGCA)的日本胃癌分期.两者虽有相似之处,但在2010年以前却是完全独立的系统.本文就两大系统的发展历史、整合及发展前景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分期 日本 UICC 美国 癌症 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洲 淋巴结 淋巴组织 TNM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9
5
作者 梁寒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9-252,共4页
胃肠道间质瘤(GIST)可以发生于胃肠道、网膜、肠系膜或腹膜表面,其中约60%发生于胃。GIST的手术治疗原则是尽量完整切除病灶。对于转移复发的GIST,手术仅限于解决穿孑L、梗阻、出血等并发症。绝大部分胃间质瘤可以局部或楔形切除... 胃肠道间质瘤(GIST)可以发生于胃肠道、网膜、肠系膜或腹膜表面,其中约60%发生于胃。GIST的手术治疗原则是尽量完整切除病灶。对于转移复发的GIST,手术仅限于解决穿孑L、梗阻、出血等并发症。绝大部分胃间质瘤可以局部或楔形切除。位于贲门周围的间质瘤,如果局部切除后可能造成贲门狭窄,可以采取近端胃切除。胃窦小弯侧的间质瘤可以酌情进行远端胃切除,胃间质瘤患者极少实施全胃切除。发生于胃体大弯侧的问质瘤常需要联合脾、胰尾、横结肠切除。十二指肠间质瘤尽量采取局部切除,有经验的中心可以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小肠问质瘤手术操作时避免肿瘤破裂,一旦发现肿瘤侵犯周围脏器、结构,应该果断采取联合脏器切除。直肠间质瘤原则上采取低位前切除,避免腹会阴联合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胃癌转移规律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5
6
作者 梁寒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8-11,共4页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预计每年新发胃癌93万例,中国占其中的42%[1]。由于缺乏有效的普查机制,我国临床收治的胃癌病例绝大多数为进展期。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3~2011年收治的3
关键词 胃癌 转移
原文传递
进展期胃肠腹腔缓释化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梁寒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39-1039,共1页
最新发表的大宗随机化临床研究结果显示:(1)伴有腹膜种植的患者与单纯手术相比,腹腔内化疗+全身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2)在60岁以下患者中,腹腔内化疗可以提高伴有腹膜癌种植患者的生存率;相反,
关键词 腹腔内化疗 缓释化疗 进展期 胃肠 腹膜种植 单纯手术 临床研究 全身化疗
原文传递
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热疗和化疗及放疗后凋亡相关基因的变化 被引量:9
8
作者 梁寒 詹宏杰 +2 位作者 王宝贵 潘源 郝希山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70-275,共6页
目的探讨热疗、化疗、放疗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人类结肠癌细胞株——HT29移植于裸鼠双侧后肢。于实验室模拟热疗条件(43℃,60rain),并参照人类结肠癌临床化疗及放疗方案。实验共分6组,即热疗、化... 目的探讨热疗、化疗、放疗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人类结肠癌细胞株——HT29移植于裸鼠双侧后肢。于实验室模拟热疗条件(43℃,60rain),并参照人类结肠癌临床化疗及放疗方案。实验共分6组,即热疗、化疗、放疗、热化疗、热放疗及热放化疗组。于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备用。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细胞膜、细胞浆及细胞核Bcl-2和Bax基因及P53表达的形态学变化。结果6种治疗方法均能不同程度下调P53和Bcl-2、上调Bax的表达。热放化疗组治疗后48hP53及Bcl-2达到最低水平,Bax达高峰。与另外5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热疗、热化疗及热放疗3组间对P53表达的下调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较化疗、放疗组下调明显。治疗后48h热放疗组和热放化疗组Bcl-2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热疗组下调Bcl-2作用最小,与另外5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热放化疗组上调Bax基因表达的作用发生时间最早(2h):作用最强,与另外5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热疗组发生时间最晚(24h),作用最小,与另外5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热疗可能通过增强放化疗对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其增敏作用。热疗联合应用化疗和(或)放疗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高温 诱发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细胞凋亡 小鼠
原文传递
贲门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丁学伟 王晓娜 +3 位作者 薛强 王宝贵 张汝鹏 梁寒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770-772,共3页
目的:探讨贲门癌与胃远端癌之间临床病理因素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2001-12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经病理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00例贲门癌患者和130例胃远端癌患者。结果:贲门癌与胃远端癌在发病年龄、性... 目的:探讨贲门癌与胃远端癌之间临床病理因素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2001-12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经病理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00例贲门癌患者和130例胃远端癌患者。结果:贲门癌与胃远端癌在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以及侵犯深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贲门癌平均最大直径5.82cm,胃远端癌平均最大直径4.71cm,P<0.05;贲门癌T3和T4为90例(90.0%),胃远端癌109例(83.8%),P<0.05。贲门癌患者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为41.9%。结论:贲门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胃远端癌存在差异,根治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病理学 胃肿瘤/外科学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胃癌单个淋巴结转移规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韩涛 梁寒 +3 位作者 王晓娜 张汝鹏 丁学伟 刘翔宇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分析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以指导临床规范化治疗。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9年7月至2004年6月间经手术治疗、清扫淋巴结数大于或等于10枚、术后病理证实仅有1枚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淋巴结... 目的分析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以指导临床规范化治疗。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9年7月至2004年6月间经手术治疗、清扫淋巴结数大于或等于10枚、术后病理证实仅有1枚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淋巴结跳跃与非跳跃转移、横向与非横向转移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全组65例患者共检出淋巴结1415枚.平均21.8枚/例;单个淋巴结转移率的分布从多到少依次为N0.3(30.8%)、No.4(21.5%)、No.6(15.4%)、No.7和No.8(均为6.2%)、No.1和No.2及N0.5(均为4.6%)、No.12(3.1%)和No.14及No.16(均为1.5%);其中跳跃转移20.0%(13/65),横向转移42.2%(19/45)。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跳跃性转移仅与肿瘤大小有关(X2=4.447,P=0.035):淋巴结横向转移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但淋巴结跳跃与非跳跃转移、横向与非横向转移间患者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结论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总体遵循由远及近的转移顺序.但跳跃转移和横向转移方式也占有一定比例.对于胃癌淋巴结跳跃转移和横向转移的高危患者.术中应加强相应区域淋巴结清扫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结转移 单个 淋巴结转移 跳跃 淋巴结转移 横向
原文传递
从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规范胃周淋巴结清扫 被引量:18
11
作者 梁寒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6-89,共4页
全球每年新发生胃癌病例近百万。死亡约80万。中国发生的胃癌占41%.因胃癌死亡的病例占35%。由于胃癌早期缺乏特异症状.我国临床诊断的病例绝大多数为中晚期。虽然近年来胃癌的化疗及靶向治疗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是手术仍是提高胃癌... 全球每年新发生胃癌病例近百万。死亡约80万。中国发生的胃癌占41%.因胃癌死亡的病例占35%。由于胃癌早期缺乏特异症状.我国临床诊断的病例绝大多数为中晚期。虽然近年来胃癌的化疗及靶向治疗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是手术仍是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的最主要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淋巴结转移规律 淋巴结清扫 靶向治疗 临床诊断 胃癌患者 病例 中晚期
原文传递
血小板升高与胃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学伟 王晓娜 +3 位作者 王宝贵 刘宁 张汝鹏 梁寒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22-424,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升高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04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27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血小板正常201例,血小板升高75例。采用χ2检验确定血小板升高的相关因素,通过Cox回归模型,最终... 目的探讨血小板升高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04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27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血小板正常201例,血小板升高75例。采用χ2检验确定血小板升高的相关因素,通过Cox回归模型,最终确立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血小板正常的胃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4%、50.5%、41.9%,血小板升高的胃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7%、37.3%、25.3%。两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8,P〈0.05);血小板升高与胃癌浸润深度、远处转移、TNM分期、肿瘤直径有关(χ2=6.946,5.625,14.925,4.028,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小板升高不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血小板升高与胃癌多种临床病理因素相关,与肿瘤进展及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小板 预后
原文传递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消化道重建方式选择及评价 被引量:16
13
作者 梁寒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3-295,共3页
近端胃大部切除仅适于T1N0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近端胃大部切除后食管-残胃吻合是最常用的术式,但是由于破坏了防反流结构,造成残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导致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残胃前壁吻合可以在残胃残端形成类似胃底结构,形成HIS... 近端胃大部切除仅适于T1N0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近端胃大部切除后食管-残胃吻合是最常用的术式,但是由于破坏了防反流结构,造成残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导致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残胃前壁吻合可以在残胃残端形成类似胃底结构,形成HIS角,防反流作用明显。采取食管与胃黏膜单层套入式吻合也可以达到防止反流的效果。管状胃基本保持了胃的解剖结构,具备食物的贮存与消化功能。间置空肠可以有效防止反流,空肠储袋间置增加了残胃容量。双通路加近口端储袋可以延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 胃癌 消化道重建
原文传递
影响胃癌预后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梁寒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26-729,共4页
由于胃癌早期缺乏特异症状,我国临床诊断的病例绝大多数为中晚期。大宗病例分析表明,肿瘤的根治程度(R)、肿瘤的浸润深度(T)和淋巴结转移(N)是影响病人预后的最重要因素。随着第7版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和日本胃癌分期... 由于胃癌早期缺乏特异症状,我国临床诊断的病例绝大多数为中晚期。大宗病例分析表明,肿瘤的根治程度(R)、肿瘤的浸润深度(T)和淋巴结转移(N)是影响病人预后的最重要因素。随着第7版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和日本胃癌分期的出版发行。TNM系统做出了重大调整。本文就影响胃癌预后的主要因素及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预后因素
原文传递
全胃切除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梁寒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03-405,共3页
胃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大量摄入的食物.并将其内容物以一定节律输入十二指肠内。全胃切除术后.由于破坏了消化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故对机体生理干扰较大。患者术后会出现反流性食管炎、早期或晚期倾倒综合征、顽固... 胃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大量摄入的食物.并将其内容物以一定节律输入十二指肠内。全胃切除术后.由于破坏了消化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故对机体生理干扰较大。患者术后会出现反流性食管炎、早期或晚期倾倒综合征、顽固性贫血、消化吸收不良以及腹泻、餐后上腹部轻度闷痛、食欲低下等症状.称为胃切除术后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胃切除后 消化道 生活质量 重建术式 胃切除术后综合征 患者 反流性食管炎 倾倒综合征
原文传递
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现状与困惑 被引量:4
16
作者 梁寒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589-592,共4页
胃的主要功能是储存摄入的食物,并以一定节律将其输入到十二指肠内。全胃切除术后,由于破坏了消化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因此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同时,患者会出现反流性食管炎、早期或晚期倾倒综合征、顽固性贫血、消化和吸收不良、... 胃的主要功能是储存摄入的食物,并以一定节律将其输入到十二指肠内。全胃切除术后,由于破坏了消化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因此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同时,患者会出现反流性食管炎、早期或晚期倾倒综合征、顽固性贫血、消化和吸收不良、腹泻、餐后上腹闷痛、食欲下降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全胃切除 消化道重建 现状 困惑
原文传递
胃癌标准根治术的操作要点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寒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1年第7期498-500,F0004,共4页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一直是临床医师,特别是东西方学者争论的焦点。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地区主张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但是随着JCOG9501结果的发表,在日本及东亚地区,D2手术成为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术式。欧美医师一直以来普遍认为D...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一直是临床医师,特别是东西方学者争论的焦点。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地区主张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但是随着JCOG9501结果的发表,在日本及东亚地区,D2手术成为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术式。欧美医师一直以来普遍认为D2淋巴结清扫不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2010年荷兰胃癌协作组发表了15年的随访结果:作者分析发现经过长达15年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标准根治术 淋巴结清扫范围 进展期胃癌 操作 临床医师 随访结果 亚洲地区 东亚地区
原文传递
空肠贮袋法消化道重建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8
作者 梁寒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18-621,共4页
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繁多,至今很难选择理想术式。空肠贮袋是临床关注的热点,根据食物是否经过十二指肠,可以将贮袋法分成Roux-en-Y基础以及间置空肠基础两大类。大多数临床研究认为贮袋可以减缓食物排空,减少倾倒综合征及反酸... 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繁多,至今很难选择理想术式。空肠贮袋是临床关注的热点,根据食物是否经过十二指肠,可以将贮袋法分成Roux-en-Y基础以及间置空肠基础两大类。大多数临床研究认为贮袋可以减缓食物排空,减少倾倒综合征及反酸的发生率,增加进食量。无论食物是否经过十二指肠,建立贮袋的病人均能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尚有待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贮袋 胃癌 消化道重建
原文传递
阴道不规则出血半年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明志 梁寒 +1 位作者 王晓娜 张李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71-473,共3页
对1例主诉为“阴道不规则出血半年”的病例进行讨论。该患者入院诊断卵巢癌.PET—CT检查见癌肿腹腔及腹膜后转移,术前分期:HIC期。经多学科讨论。行卵巢癌根治术加右半结肠切除术加横结肠切除术及腹腔淋巴结清扫,术后行紫杉醇联合... 对1例主诉为“阴道不规则出血半年”的病例进行讨论。该患者入院诊断卵巢癌.PET—CT检查见癌肿腹腔及腹膜后转移,术前分期:HIC期。经多学科讨论。行卵巢癌根治术加右半结肠切除术加横结肠切除术及腹腔淋巴结清扫,术后行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此后。患者出现3次卵巢癌复发,第1次间隔2年8个月,后2次间隔1年。每次均予积极手术切除.第1、2次复发后化疗方案分别采用吉西他滨加奥沙利铂,紫杉醇加卡铂周方案:第3次复发后,考虑患者对化疗不敏感.建议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射对腹膜后淋巴结进行局部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腹腔转移 复发 多学科团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