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1例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方案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超雨 夏冰 +8 位作者 许雯 田晨 赵海丰 杨洪亮 赵智刚 王晓芳 王亚非 于泳 张翼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77-383,共7页
目的:比较化疗+G-CSF与化疗+G-CSF+GM-CSF方案对淋巴瘤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造血重建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6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血液科收治的61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 目的:比较化疗+G-CSF与化疗+G-CSF+GM-CSF方案对淋巴瘤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造血重建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6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血液科收治的61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的淋巴瘤患者,分别采用化疗+G-CSF或化疗+G-CSF+GM-CSF方案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临床资料。分析动员采集效果及移植后造血重建、发热、抗生素应用等情况。结果:动员期间所有患者白细胞计数均降至1.0×109/L以下,血小板计数降至40×109/L以下。化疗+G-CSF组患者采集CD34+细胞数的成功率明显低于化疗+G-CSF+GM-CSF组(52.5%vs.90.5%,P=0.003)。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顺利完成造血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化疗+G-CSF组和化疗+G-CSF+GM-CSF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恢复时间及回输后发热、抗生素使用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G-CSF+GM-CSF组动员CD34+细胞产率虽然明显高于化疗+G-CSF组,然而移植成功率、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均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认为化疗+G-CSF+GM-CSF动员方案并未优于化疗+G-CSF动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动员 G-CSF GM-CSF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田晨 李越洋 胡冬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53-1256,共4页
尽管近年来联合化疗的应用使得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长期生存率仍然不高,主要原因是复发率高和化疗耐药的影响。复发难治性AML再治疗化疗方案强烈,由于化疗药物缺乏对肿瘤细胞特异性的识别,往往产生显著... 尽管近年来联合化疗的应用使得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长期生存率仍然不高,主要原因是复发率高和化疗耐药的影响。复发难治性AML再治疗化疗方案强烈,由于化疗药物缺乏对肿瘤细胞特异性的识别,往往产生显著的不良反应而危及患者生命。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迫切需要新的治疗策略。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不断有肿瘤细胞分子新靶点包括细胞表面分子异常表达、基因突变和基因异常甲基化等被发现。针对上述异常改变的靶向药物的出现,改善了AML患者的预后,为AML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仅就AML分子靶向治疗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靶向治疗 FLT3 IDH1 IDH2
下载PDF
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越洋 胡冬至 田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20-1224,共5页
最新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分类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B-幼淋巴细胞白血病(B-PLL)、毛细胞白血病(HCL)、边缘区淋巴瘤(MZL)、滤泡淋巴瘤(FL)、套细胞淋巴瘤(MCL)、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最新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分类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B-幼淋巴细胞白血病(B-PLL)、毛细胞白血病(HCL)、边缘区淋巴瘤(MZL)、滤泡淋巴瘤(FL)、套细胞淋巴瘤(MCL)、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PL/WM)。它们在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等方面有部分相似,但在治疗和预后上有明显差异。此外,许多新的作用于细胞周期和凋亡通路的药物,如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为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现就近年国际上对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滤泡淋巴瘤 套细胞淋巴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毛蕾 夏冰 +5 位作者 田晨 赵海丰 杨洪亮 于泳 陈静 张翼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285-2289,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腹泻患者中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艰难梭菌感染诊治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9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腹泻患者中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艰难梭菌感染诊治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9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腹泻患者的资料。将艰难梭菌厌氧培养及酶免疫方法检测艰难梭菌毒素A/B结果阳性的患者纳入CDI组,其余患者纳入非CDI组,分析CDI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共计202例患者发生腹泻,其中33例(16.3%)发生CDI,进入移植病房后中位CDI发生时间为12(8~17)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白消安、硼替佐米和卡莫司汀为CDI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白消安和硼替佐米为CD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CDI患者中位腹泻持续时间为6(4~9)d,2例(6.0%)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并死亡。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CDI发生率较高,白消安与硼替佐米为CDI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艰难梭菌感染 发病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抑癌基因Hes1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田晨 贾勇胜 +3 位作者 胡冬至 李婵娟 屈福莲 张翼鷟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85-488,共4页
目的 阐明Hes1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方法 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AML原代细胞和HL-60、U937、KG1a细胞中Hes1和p21的表达情况;通过在AML细胞中转染逆转录病毒载体使Hes1高表达,通过MTT及流式细胞术检测高表达Hes1... 目的 阐明Hes1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方法 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AML原代细胞和HL-60、U937、KG1a细胞中Hes1和p21的表达情况;通过在AML细胞中转染逆转录病毒载体使Hes1高表达,通过MTT及流式细胞术检测高表达Hes1的AML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凋亡的改变;并通过成瘤实验检测Hes1+AML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的增殖情况.结果 Hes1和p21在AML患者原代细胞和HL-60、U937、KG1a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0.67±0.24和0.59±0.43、0.42±0.03和0.32±0.26、0.54±0.01和0.44±0.12、0.36±0.12和0.59±0.43,均较正常对照组水平降低(P值均<0.05);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诱导后HL-60、U937、KG1a细胞中Hes1的表达分别为4.9±0.2、5.2±0.4、5.8±0.5,均较未转染诱导前上调(P值均<0.05);感染Hes1后AML细胞与感染空载体的AML细胞比较,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凋亡增加.与对照组比较,3种细胞系高表达Hes1后在NOD/SCID小鼠体内的成瘤性均降低(P值均<0.05).结论 Hes1过表达可抑制AML细胞的增殖,诱导AML细胞凋亡,从而提示Hes1为AML的抑制基因,可能成为治疗AML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基因 Hes1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造血微环境对造血干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超雨 田晨 张翼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2327-2329,共3页
造血干细胞(HSC)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可分化为造血系统的所有细胞。研究发现,HSC在骨髓腔内不是随机分布的,它需要特定的微环境来维持其相对稳态,保持HSC自我更新但不分化,即维持HSC“干性”。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造血微环境 多向分化潜能 自我更新 成体干细胞 HSC 造血系统 骨髓腔内
原文传递
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窦征岳 夏冰 张翼鷟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7年第9期562-566,共5页
近年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其中的主要类型。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虽获得了明显疗效,但目前仅有10%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有治愈机会,且治疗方法有限。文章从复发难治性DLBCL的发病与... 近年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其中的主要类型。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虽获得了明显疗效,但目前仅有10%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有治愈机会,且治疗方法有限。文章从复发难治性DLBCL的发病与耐药机制、二线治疗中的个体化选择、新药及新药联合的疗效、针对不同亚型与耐药机制的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的应用及复发难治性DLBCL复发监测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治疗学 预测
原文传递
骨髓瘤相关巨噬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田晨 张翼鷟 +1 位作者 郑国光 程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4期3514-3515,共2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以异常浆细胞增殖和浸润为主要临床特点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最近的研究发现MM细胞通过复杂的基因和表观遗传学异常引发骨髓微环境的改变,从而影响肿瘤的临床进程,并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巨噬细胞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临床特点 骨髓微环境 遗传学异常 细胞增殖 M细胞
原文传递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翟翊辛 赵智刚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2年第3期185-189,共5页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临床较为少见,常规综合治疗有效率低,转归差。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能明显改善PTCL患者的生存,既往研究认为对于诊断明确的患者在诱导治疗得到缓解后应接受高剂量化疗联合...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临床较为少见,常规综合治疗有效率低,转归差。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能明显改善PTCL患者的生存,既往研究认为对于诊断明确的患者在诱导治疗得到缓解后应接受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但目前auto-HSCT作为PTCL患者一线巩固治疗仍存在争议。对于复发难治PTCL,auto-HSCT疗效欠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文章对HSCT治疗PTCL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淋巴瘤 T细胞 外周 预后
原文传递
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及其比值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涵 李倩 +13 位作者 曹增 刘素 马静 岳园芳 陈琳 颜廷辉 高爽 王雪 李东英 于泳 王晓芳 赵智刚 张翼鷟 王亚非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65-872,共8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单核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monocyte count,AMC)和ALC/AMC比值(ALC/AMC ratio,LMR)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ultipe myeloma,MM)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单核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monocyte count,AMC)和ALC/AMC比值(ALC/AMC ratio,LMR)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ultipe myeloma,MM)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90例初治MM患者,分析外周血ALC、AMC和LMR与外周血血红蛋白(hemoglobin,Hb)、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ulin,β_2-MG)和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以及骨髓浆细胞比例等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初治MM患者的ALC、AMC和LMR的界值。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预后的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通过ROC曲线确定ALC、AMC和LMR的界值分别为1.24×10~9/L、0.60×10~9/L和3.90,并以此为标准将患者分入高值组和低值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LC<1.24×10~9/L[风险比:0.544(95%可信区间:0.301~0.984),P=0.044)、LMR≤3.90[风险比:2.284(95%可信区间:1.018~5.124),P=0.045]和LDH>247 U/L[风险比:1.972(95%可信区间:1.087~3.576),P=0.025]是初治MM患者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按每一例患者预后不良因素的数目(每一项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记为1分),将患者分入0、1~2和3分组;3组患者的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初治MM患者中,外周血ALC和LMR值越低,提示患者的预后越差。外周血ALC值<1.24×10~9/L和LMR≤3.90可能是初治MM患者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 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 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单核细胞计数之比 预后分析
原文传递
恶性淋巴瘤的表观遗传调控与治疗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姗琦 赵海丰 张翼鷟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1-164,共4页
恶性淋巴瘤是淋巴细胞在分化不同阶段发生恶变的一类疾病,以单克隆淋巴细胞的增殖失控为特点。目前,已知基因异常和生物学改变是淋巴瘤发生和演进的重要起始因素。近年来,表观遗传学改变在疾病进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化疗在... 恶性淋巴瘤是淋巴细胞在分化不同阶段发生恶变的一类疾病,以单克隆淋巴细胞的增殖失控为特点。目前,已知基因异常和生物学改变是淋巴瘤发生和演进的重要起始因素。近年来,表观遗传学改变在疾病进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化疗在恶性淋巴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往往导致化疗失败和疾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表观遗传 调控 治疗
原文传递
以多发骨破坏为主要表现的ALK+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二例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于泳 杨洪亮 +7 位作者 朱磊 曹增 张擎 赵智刚 赵海丰 王亚非 张翼鷟 田晨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7年第6期353-356,共4页
目的 探讨以多发骨破坏为主要表现的ALK+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诊断、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2例多发骨破坏为主要表现ALK+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多发骨破坏为主要表现的ALK+ALCL发病率极低,以年轻... 目的 探讨以多发骨破坏为主要表现的ALK+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诊断、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2例多发骨破坏为主要表现ALK+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多发骨破坏为主要表现的ALK+ALCL发病率极低,以年轻患者多见.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示CD30+、ALK+.2例患者均予以Hyper-CVAD/MA方案化疗,1例死亡,1例完全缓解(CR)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并持续CR.结论以多发骨破坏为主要表现的ALK+ALCL临床少见,其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有一定的特殊性.治疗尚无统一方案,以CHOP方案或Hyper-CVAD/MA方案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细胞 间变性 多发骨破坏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原发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期系统比较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毛蕾 王希 +5 位作者 王超雨 夏冰 宁乔杨 杨洪亮 于泳 张翼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853-1858,共6页
目的比较Lugano、TN M以及M usshoff分期系统在原发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I-DLBCL)生存预测中的价值,并探讨其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7年8月来自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110例PGI-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Lugano、TN M以及M usshoff分期系统在原发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I-DLBCL)生存预测中的价值,并探讨其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7年8月来自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110例PGI-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分别使用Lugano、TNM以及Musshoff分期系统进行分期,对比各分期系统5年总生存期(OS)差异,并研究不同临床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10例PGI-DLBCL患者中位年龄为55(17~92)岁冲位随访时间为36(1-11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5(0-86)个月,中位OS为37(2-104)个月。使用Lugano分期系统时,I、U、HE 期和 IV期患者的 5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77.6%,73.4%,69.7%, 12.2%(X2 =63.395,P<0.001);使用TNM分期系统时,I、口』期和IV期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7.6%,75.9%,25.0%,9.3%(x2=65.802,P<0.001 );使用Musshoff分期系统时,I、H、ID期和IV期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5%、68.4%、25.0%、9.3%(X2 =66.966, P<0.001)。Cox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 Lugano 分期是PGI-DLBCL 患者 PFS(//?=4.987, 95%C/: 1.421-17.498, P=0.009)和 0S(//?=5.659, 95%C/: 1.563-20.485, P=0.008)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B症状、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ECOGPS)评分、结外病变数目、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屆际预后指数评分(IPI)、分期和治疗方案是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影响因素(PFS.OS均P<0.05),采用单纯化疗的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更好(PFS P=0.004, OS P<0.001);p2微球蛋白(|32-MG)、LDH、白蛋白(ALB)和分期是原发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影响因素(PFS、OS均P<0.05),治疗方案对其预后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S P=0.661,0S P=0.720);使用利妥昔单抗的患者■与未使用利妥昔单抗的患者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S、OS均P>0.05)。结论Lugano分期系统较TNM、Musshoff分期系统可更好预测PGI-DLBCL患者生存;伴随B症状,ECOG评分高、结外病变数目多、LDH升高、IP1评分高、分期晚为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不良预后因素;02微球蛋白升高、LDH升高、ALB降低和分期晚是原发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胃肠肿瘤 肿瘤分期
原文传递
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套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东维 夏冰 +1 位作者 杨洪亮 张翼鷟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7年第9期547-549,共3页
目的探讨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R)方案治疗老年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胃肠道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经1个周期B-R方案化疗后骨髓完全缓解,5个周期化疗后获... 目的探讨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R)方案治疗老年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胃肠道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经1个周期B-R方案化疗后骨髓完全缓解,5个周期化疗后获得临床完全缓解。结论B-R方案治疗老年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有显著疗效,不良反应轻且容易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膜细胞 老年人 复发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