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酸枣仁生物碱抗抑郁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孙丹晨 王志慧 乔卫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439-445,481,共8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酸枣仁生物碱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挖掘相关的数据库如TCMSP、TCMDatabase@Taiwan、Drug Bank、Pharm Mapper、DAVID等,获得酸枣仁生物碱的主要成分和生物碱抗抑郁的潜在作用靶点,并对潜在靶点进行K...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酸枣仁生物碱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挖掘相关的数据库如TCMSP、TCMDatabase@Taiwan、Drug Bank、Pharm Mapper、DAVID等,获得酸枣仁生物碱的主要成分和生物碱抗抑郁的潜在作用靶点,并对潜在靶点进行KEGG通路和GO分析。进一步采用软件Cytoscape构建并分析“成分-靶点-通路”生物网络图,最终从整体角度预测酸枣仁生物碱抗抑郁的作用机制。结果:酸枣仁生物碱抗抑郁的主要成分包括荷叶碱(nuciferine)、原荷叶碱(nornuciferine)、右旋衡州乌药碱(coclaur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主要作用于钙调蛋白(CALM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B)、视黄酸受体(RXRA)等靶点,涉及并影响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钙离子等信号通路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级联、蛋白结合等生物进程,发挥抗抑郁作用。结论:初步预测获得酸枣仁生物碱抗抑郁作用机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符合中医整体综合作用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生物碱 网络药理学 抗抑郁 GO分析 KEGG分析
下载PDF
整体柱固相萃取结合GC-MS鉴定中药苍术水煎液化学成分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帆 程佳喆 +1 位作者 焦盼 唐铖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642-645,共4页
目的:制备并采用整体柱固相萃取柱鉴定苍术水煎液中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单体,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环己醇和十二醇为致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制备整体柱。采用所制备整体柱对苍术水煎液进行... 目的:制备并采用整体柱固相萃取柱鉴定苍术水煎液中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单体,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环己醇和十二醇为致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制备整体柱。采用所制备整体柱对苍术水煎液进行固相萃取,结合GC-MS分析确定苍术水煎液的化学成分。结果:所建立的方法精密度1.08%,回收率为93.23%~104.52%,相对标准偏差为2.91%(n=6),结合GC-MS从苍术水煎液鉴定确定茅术醇、β-桉叶醇、苍术酮、红没药醇等化学成分。结论:采用所制备的整体柱固相萃取结合GC-MS分析可快速鉴定苍术中的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水煎液 固相萃取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中国南海海绵Ircinia sp.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3
作者 王玲莉 于欢 +2 位作者 张冬丽 乔卫 唐生安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306-308,共3页
目的:对采自广西涠洲岛海域海绵Ircinia sp.进行化学研究以获得结构新颖的新化合物。方法:运用高速逆流色谱、凝胶渗透色谱、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技术分离纯化,再通过氢谱、碳谱和质谱等谱学解析方法鉴定出单体成分... 目的:对采自广西涠洲岛海域海绵Ircinia sp.进行化学研究以获得结构新颖的新化合物。方法:运用高速逆流色谱、凝胶渗透色谱、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技术分离纯化,再通过氢谱、碳谱和质谱等谱学解析方法鉴定出单体成分的结构。结果:从海绵Ircinia sp.中分离鉴定出5个化合物,分别命名为cholest-7-en-6R-methoxy-3S,5R-diol(1),cholest-7-en-3S,5R,6R-triol(2),cholest-7,22-dien-6R-methoxy-3S,5R-diol(3),鲨肝醇(4)和邻苯二甲酸正丁酯(5)。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属海绵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海绵 Ircinia sp. 结构鉴定 甾醇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阿朴菲类生物碱抗抑郁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王志慧 乔卫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591-597,共7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的方法预测阿朴菲类生物碱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通过CNKI、Pubmed、CAS、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获得阿朴菲类生物碱代表性成分和生物碱抗抑郁的潜在作用靶点。对生物碱成分与抑郁症交集...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的方法预测阿朴菲类生物碱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通过CNKI、Pubmed、CAS、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获得阿朴菲类生物碱代表性成分和生物碱抗抑郁的潜在作用靶点。对生物碱成分与抑郁症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和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并利用分子对接进一步验证其相互作用。结果:阿朴菲类生物碱代表性成分主要包括莲碱(roemerine)、蝙蝠葛林碱(menisperine)、无根藤新碱(cassythicine)等,作用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基基因(GRIN1)、5-羟色胺(5-HT)转运蛋白(SLC6A4)、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COMT)等靶点。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以及cAMP信号通路等发挥抗抑郁作用。结论:初步预测了阿朴菲类生物碱抗抑郁作用机制,揭示了其多靶点、多通路整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阿朴菲类生物碱 抗抑郁 通路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