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补救治疗盆腔恶性肿瘤近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炜浩 郭志 +4 位作者 李保国 于海鹏 司同国 倪虹 姚艳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补救治疗盆腔恶性肿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2例盆腔恶性肿瘤,可评价病灶35处,肿瘤长径为3~12 cm,平均(6.8±2.3)cm。所有病例均为接受过手术、化疗或放疗等综合治疗后盆腔复发或转移的恶性...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补救治疗盆腔恶性肿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2例盆腔恶性肿瘤,可评价病灶35处,肿瘤长径为3~12 cm,平均(6.8±2.3)cm。所有病例均为接受过手术、化疗或放疗等综合治疗后盆腔复发或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布源,在CT导向下将125I粒子植入盆腔病灶内,随访观察临床受益率、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状况。结果术后随访2个月,随访结束评价病灶完全缓解(CR)4/35,部分缓解(PR)20/35,病灶稳定(SD)6/35,病灶进展(PD)5/35,临床受益率(CR+PR+SD)85.7%(30/35),疼痛缓解率89.3%(25/28),总体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01)。近期不良反应轻微,未见大出血、盆腔脓肿、肠瘘、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补救治疗盆腔恶性肿瘤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创伤小、近期临床受益率高,可作为一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肿瘤负荷的高效局部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恶性肿瘤 补救治疗 125I粒子 近期疗效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冷冻消融治疗肺腺癌A549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马春华 郭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商品名:恩度)联合冷冻消融对肺腺癌A549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肺腺癌A54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24只,待肿瘤最大直径达1 cm时,随机分为对照组、血管内皮抑素组、冷冻消融组和血管内皮抑素联...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商品名:恩度)联合冷冻消融对肺腺癌A549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肺腺癌A54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24只,待肿瘤最大直径达1 cm时,随机分为对照组、血管内皮抑素组、冷冻消融组和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冷冻消融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第21天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测量肿瘤体积,采用末端标记法(TUNEL)原位检测周边冷冻损伤区带细胞凋亡,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第21天,对照组、血管内皮抑素组、冷冻消融组和联合治疗组的肿瘤生长速率分别为236.68%±51.23%、220.02%±30.61%、159.46%±29.33%和103.34%±25.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1.67%±2.34%、22.17%±1.47%、38.33%±1.37%和49.17%±1.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的MVD、VEGF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MVD与VEGF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925,P<0.01)。结论血管内皮抑素可明显提高冷冻消融对肺腺癌A549移植瘤的抑制效果,其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抑素通过下调VEGF表达水平,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协同冷冻消融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细胞系A549 移植瘤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冷冻消融
下载PDF
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杨茂 郭志 +4 位作者 司同国 邢文阁 刘方 李保国 于海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过继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天津肿瘤医院13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TACE术后,经影像学检查显示无远处转移...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过继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天津肿瘤医院13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TACE术后,经影像学检查显示无远处转移)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TACE联合CIK治疗67例为研究组,单纯TACE治疗69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相同时间点取外周血,测定AFP、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计数变化;术后1个月采用增强CT、MRI或PET-CT评价肿瘤坏死程度。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及AFP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CD3+、CD4+、NK细胞比率及CD4+/CD8+分别由(50.26±6.37)%、(53.20±9.29)%、(21.03±8.58)%、1.58±0.43下降至(48.95±8.83)%(P>0.05)、(50.09±9.99)%(P<0.01)、(19.63±8.42)%(P>0.05)、1.44±0.52(P<0.01),CD8+、Treg细胞比率分别由(35.70±8.71)%、(6.55±1.47)%上升至(38.04±10.50)%(P<0.05)、(6.76±1.67)%(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CD3+、CD4+、NK细胞比率及CD4+/CD8+分别由(50.51±12.37)%、(52.48±15.55)%、(20.67±10.92)%、1.76±0.90上升至(53.62±11.37)%(P<0.01)、(55.62±14.63)%(P<0.05)、(23.23±10.37)%(P<0.01)、1.94±0.84(P<0.01),CD8+、Treg细胞比率分别由(35.61±12.90)%、(6.57±4.88)%下降至(32.68±10.56)%(P<0.05)、(4.77±1.99)%(P<0.01)。结论 TACE术后联合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免疫状态,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有可能降低中晚期HCC患者TACE术后的复发和转移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CD4+CD25+调节T细胞(Treg细胞)
下载PDF
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多发脑转移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金铎 郭志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05-308,共4页
背景与目的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赖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多发脑转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自2008年9月-2011年10月... 背景与目的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赖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多发脑转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自2008年9月-2011年10月共入组31例诊断明确的非小细胞肺癌经CT或MRI证实多发脑转移瘤(>3个)的患者,行选择性颅内动脉、支气管动脉及相关靶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化疗2个-6个周期,每周期间隔4周,同步或后续联合厄洛替尼、吉非替尼或埃克替尼治疗。介入治疗2个周期或联合靶向治疗后每4周应用CT和MRI对肿瘤进行疗效评价,直至肿瘤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性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31例患者平均行3个周期介入治疗,随访时间4个-40.9个月,完全缓解5例(16.1%),部分缓解7例(22.6%),疾病稳定11例(35.5%),疾病进展8例(25.8%)。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38.7%,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74.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13.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15.1个月。6个月的生存率为79%,1年生存率为61.1%,2年生存率为31.1%。分层分析显示PFS、OS与吸烟状态、病理类型、颅外转移情况、靶向药物应用时间、PS评分具有相关性;与性别、年龄、既往治疗情况、脑转移数目无明显相关。结论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多发脑转移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吸烟状态、PS评分、肿瘤病理类型、颅外转移状况、靶向药物应用时间均可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脑转移 靶向药物 动脉化疗 介入治疗 预后因素
下载PDF
颅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临床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马春华 郭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92-695,共4页
目的评价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颅内动脉灌注化疗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27例初治肺癌脑转移瘤患者接受颅内动脉灌注化疗,以及肺原发肿瘤病灶和颅外转移灶动脉灌注化疗。每4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间隔8周复查头部增强MRI并行疗效评价,直... 目的评价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颅内动脉灌注化疗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27例初治肺癌脑转移瘤患者接受颅内动脉灌注化疗,以及肺原发肿瘤病灶和颅外转移灶动脉灌注化疗。每4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间隔8周复查头部增强MRI并行疗效评价,直至疾病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性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27例患者均完成3次以上治疗,其中1例治疗7次,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15例(55.6%)、疾病稳定8例(29.6%),疾病进展4例(14.8%);颅内病灶治疗有效率为55.6%(15/27),疾病控制率85.2%(23/27)。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7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81.5%(22/27),1年生存率为18.5%(5/27)。结论颅内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有效方法之一,Karnofsky功能量表评分(KPS)≥60分和无颅外转移是患者预后良好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脑转移瘤 动脉灌注化疗 预后因素
下载PDF
厄洛替尼治疗动脉灌注化疗后进展的肺腺癌脑转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马春华 郭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41-644,共4页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治疗动脉灌注化疗后进展的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1年1月,20例初治的肺腺癌脑转移患者接受动脉灌注化疗,化疗药物为替尼泊苷、尼莫司汀、吉西他滨、卞铂等,每4周治疗1次,直至颅内病灶进...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治疗动脉灌注化疗后进展的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1年1月,20例初治的肺腺癌脑转移患者接受动脉灌注化疗,化疗药物为替尼泊苷、尼莫司汀、吉西他滨、卞铂等,每4周治疗1次,直至颅内病灶进展,停止动脉灌注化疗,行厄洛替尼150 mg/d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性药物不良反应,评价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期(OS)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20例患者均接受2次以上动脉灌注化疗,中位治疗次数3次。20例患者均可进行厄洛替尼治疗近期疗效评价,治疗总有效率(ORR)为75%(15/20),疾病控制率(DCR)为90%(18/20)。中位PFS为9个月[95%可信区间(CI)为7.65~10.3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5个月(95%CI为11.48~18.53个月),6个月生存率90%(18/20),1年生存率为75%(15/20)。厄洛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疹和腹泻,发生率分别为90%(18/20)和75%(15/20),不良反应多为1~2级,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0%(2/20)。结论厄洛替尼二线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的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良好,可作为动脉灌注化疗失败后肺腺癌脑转移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脑转移瘤 动脉灌注化疗 厄洛替尼
下载PDF
冷冻消融联合栓塞治疗对中晚期肾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刘长富 郭志 +3 位作者 司同国 邢文阁 刘方 邢纪中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902-905,共4页
目的分析氩氦冷冻消融联合肾动脉栓塞(TRAE)治疗对中晚期肾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Treg)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我院77例中晚期肾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接受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冷冻消融联合TRAE... 目的分析氩氦冷冻消融联合肾动脉栓塞(TRAE)治疗对中晚期肾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Treg)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我院77例中晚期肾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接受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冷冻消融联合TRAE治疗组32例;单纯TRAE组45例。分别于治疗前、后3个月取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eg及T淋巴细胞亚群;术后1个月采用增强MRI或cT评价肿瘤坏死程度。结果联合组治疗后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由6.6%±1.2%下降至3.9%±1.2%,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768,P〈0.01);CD4+T、CD8+T细胞比例及CD4+T/CD8+T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TRAE组治疗前后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CD4+T、CD4+T/CD8+T、CD8+T细胞比例虽略有增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的肿瘤坏死率为57.5%,单纯TRAE组为31.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84,P〈0.01)。联合组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明显高于TRAE组(12个月),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7.368,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后Treg细胞比例下降程度与肿瘤坏死率(r=0.90P〈0.01)及生存期(r=0.67P〈0.01)呈密切正相关关系。结论TRAE与冷冻消融联合治疗中晚期肾癌能明显降低Treg细胞比例,改善患者免疫状态,可提高肿瘤坏死率并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冷冻 冷冻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小于等于59岁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鑫 郭志 +1 位作者 王海涛 司同国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300-1303,共4页
目的探讨72例≤59岁前列腺癌患者临床及病理特点、生存率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2000年1月至2011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天津肿瘤医院收治前列腺癌患者566例,≤59岁前列腺癌72例(12.7%),具备完整临床病理资料。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 目的探讨72例≤59岁前列腺癌患者临床及病理特点、生存率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2000年1月至2011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天津肿瘤医院收治前列腺癌患者566例,≤59岁前列腺癌72例(12.7%),具备完整临床病理资料。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1—108个月),中位年龄55岁(16—59岁)。临床分期Ⅱ期4例(5.5%)、Ⅲ期12例(16.7%)、IV期56例(77.8%)。观察无进展生存率(PFS)、总生存率(OS),分析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病理类型腺癌占86.1%(62/72),Gleason评分8-10分占69.1%(29/42);特殊类型癌占13.9%(10/72)。内分泌治疗后,经中位12个月进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3个月,1、3、5年PFS分别为53.8%、12.1%和6.1%;中位生存期39.6个月,1、3、5年OS分别为85.2%、58.8%和15.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基线PSA、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和是否局部治疗是影响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我国≤59岁前列腺癌临床易漏、误诊,病理类型复杂,恶性程度较高,以局部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预后 治疗结果 年龄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