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主设计的复位机器人系统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
1
作者 郝晓辉 徐占敏 +8 位作者 王永清 张熙南 孙静涛 赵志辉 杨志强 刘美月 吴维勇 郝宝喜 陈居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10,共8页
目的探讨自主设计的复位机器人系统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第四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5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骨折复位方式分为机器人组(采用自主设计的复位机器人... 目的探讨自主设计的复位机器人系统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第四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5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骨折复位方式分为机器人组(采用自主设计的复位机器人系统辅助复位髓内钉固定)和牵引床组(采用牵引床辅助复位髓内钉固定)。机器人组31例,男11例,女20例;年龄(78.7±9.3)岁;左侧16例,右侧15例;骨折AO/OTA分型:31-A1型17例,31-A2型12例,31-A3型2例。牵引床组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78.7±7.7)岁;左侧13例,右侧13例;骨折AO/OTA分型:31-A1型16例,31-A2型9例,31-A3型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复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复位质量及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机器人组患者复位时间(4.4±2.2)min、手术时间(29.0±13.5)min、术中出血量(76.5±30.5)mL、透视次数(10.2±2.6)次、复位效果良好率80.6%(25/31)均优于牵引床组[(9.4±3.2)min、(49.3±13.3)min、(115.0±38.4)mL、(14.8±3.2)次、50.0%(13/26)],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获(6.8±0.3)个月随访。术前、术后6个月机器人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分别为(6.2±1.3)、(2.4±0.8)分,牵引床组分别为(6.3±1.3)、(2.7±0.8)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机器人组和牵引床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3±1.2)、(4.8±1.5)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术后6个月机器人组患者Harris评分分别为(35.3±3.0)、(88.7±3.4)分,牵引床组分别为(35.6±2.9)、(87.2±3.5)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机器人组和牵引床组患者Harris评分分别为(57.3±3.7)、(46.7±2.8)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和牵引床组患者满意率分别为96.8%(30/31)、92.3%(24/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主设计的复位机器人系统辅助复位股骨转子间骨折能有效缩短复位和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及透视次数,提高了解剖复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机器人 骨折固定术 髓内 复位 骨折微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