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FEZ1/LZTS1基因的表达及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冰冰 范宇 +2 位作者 郎荣刚 谷峰 付丽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43-644,共2页
背景与目的研究FEZ1/LZTS1基因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等相关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并从FEZ1/LZT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角度探讨IMPC浸润转移的分子机制。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100例IMPC中FEZ1/LZ... 背景与目的研究FEZ1/LZTS1基因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等相关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并从FEZ1/LZT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角度探讨IMPC浸润转移的分子机制。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100例IMPC中FEZ1/LZTS1的表达,选取100例IDC-NOS作为对照,比较其差异并分析FEZ1/LZTS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等相关病理学特征的关系;运用重亚硫酸盐处理基因组DNA—PCR扩增一直接测序的方法对冻存9例纯型IMPC、9例混合型IMPC、9例正常乳腺组织及4s例IDC组织DNA中FEZ1/LZTS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头状 FEZ1/LZTS1基因 Fez1/Lzts1表达 甲基化
下载PDF
HAb18G的表达与乳腺癌的进展及预后的关系
2
作者 刘芳芳 崔力方 +5 位作者 陈凌 王亚红 雷婷 郭晓静 谷峰 付丽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44-644,共1页
背景与目的研究HAb18G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进展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的方法检测90例正常、33例肿瘤样良性病变、111例良性肿瘤、44例不典型增生、112例导管内癌和1247例浸润性乳腺癌中HAb18G的表达,分... 背景与目的研究HAb18G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进展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的方法检测90例正常、33例肿瘤样良性病变、111例良性肿瘤、44例不典型增生、112例导管内癌和1247例浸润性乳腺癌中HAb18G的表达,分析HAb18G的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学特征、进展及预后的关系。并随机选取癌旁伴有不典型增生的44例乳腺癌进行原位杂交(ISH),观察HAb18G在乳腺癌基因水平上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HAB18G 原位杂交 HAb18GmRNA 肿瘤转移 无进展生存
下载PDF
乳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锦 付丽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89-591,共3页
乳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非常少见,国内外相关文献都是个案报道。在形态学上易与多种乳腺良、恶性病变相混淆。本文对其流行病学、组织起源、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和预后作一介绍。
关键词 乳腺 平滑肌肉瘤 临床病理
下载PDF
FISH在肿瘤临床诊断中应用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壹羚 付丽 校审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9-472,共4页
关键词 临床诊断 应用 肿瘤 细胞遗传学技术 中期染色体 染色体畸变 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
下载PDF
Nek2剪接异构体及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荣菊 牛昀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3期294-296,共3页
Nek(NIMA-related kinase,Nek)激酶为哺乳动物细胞中的NIMA相关激酶。NIMA最初是在曲霉中被发现的,其对细胞周期突变体nimA进入有丝分裂起重要作用,过表达的NIMA甚至能使处于细胞周期中任意时刻的细胞进入有丝分裂。与NIMA相似,Nek... Nek(NIMA-related kinase,Nek)激酶为哺乳动物细胞中的NIMA相关激酶。NIMA最初是在曲霉中被发现的,其对细胞周期突变体nimA进入有丝分裂起重要作用,过表达的NIMA甚至能使处于细胞周期中任意时刻的细胞进入有丝分裂。与NIMA相似,Nek在细胞周期调控中,尤其是中心体周期调控方面起重要作用。1992年Letwin从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第1个与NIMA相关的基因Nek1,开启了哺乳动物Nek蛋白研究的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K2 剪接异构体 肿瘤 机制
下载PDF
乳腺癌HER2基因遗传异质性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杨壹羚 范宇 +2 位作者 郎荣刚 谷峰 付丽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0-545,共6页
目的 介绍乳腺癌患者HER2基因扩增的瘤内遗传异质性(genetic heterogeneity,GH)现象,并探讨HER2基因GH与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相关性,寻找与HER2基因GH现象密切相关的病理学因素.方法 整理10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分期、组织学分型、分子... 目的 介绍乳腺癌患者HER2基因扩增的瘤内遗传异质性(genetic heterogeneity,GH)现象,并探讨HER2基因GH与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相关性,寻找与HER2基因GH现象密切相关的病理学因素.方法 整理10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分期、组织学分型、分子分型等临床数据,应用免疫组化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HER2、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peceptor α,ERα)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蛋白表达,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HER2基因扩增情况,并分析HER2基因异质性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100例乳腺癌患者中有20%的病例(20/100)存在HER2基因GH现象.在瘤内异质性样本中,扩增细胞所占比例≥25%的样本组其FISH结果阳性率明显高于扩增细胞<25%的样本组(P=0.012).HER2蛋白的表达程度(P=0.004)和ER蛋白表达(P=0.002)与HER2基因GH现象显著相关.结论 HER2基因GH现象最易出现于HER2蛋白轻到中度表达、ER蛋白表达的乳腺癌组织,故而对于具有上述病理学特征的患者进行FISH检测时应特别注意GH现象,以免遗漏阳性细胞或者只计数阳性细胞,而给出不准确的FISH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HER2基因 遗传异质性
原文传递
伴有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结构乳腺癌的诊断和预后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凌 范宇 +3 位作者 郎荣刚 郭晓静 孙玉兰 付丽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28-232,共5页
目的探讨伴有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结构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标准及其与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复习1989-2001年间乳腺癌存档切片,按2003年 WHO 乳腺病理学标准诊断含有 IMPC 结构的乳腺癌100例,98例获得随访结果。结果 100... 目的探讨伴有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结构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标准及其与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复习1989-2001年间乳腺癌存档切片,按2003年 WHO 乳腺病理学标准诊断含有 IMPC 结构的乳腺癌100例,98例获得随访结果。结果 100例具有 IMPC 结构乳腺癌中,淋巴管侵犯率69%(69/100),淋巴结转移率84.8%(84/99);98例平均随访60.1个月。结果显示,11.2%(11/98)局部复发(术后平均存活26.4个月),38.8%(38/98)远位转移(术后平均存活36.0个月),36.7%(36/98)死于肿瘤,术后5年生存率59%,10年生存率48%;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均显示有肿瘤家族史及淋巴管侵犯的患者预后差,内分泌治疗可降低患者死亡的风险,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术后化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结论伴有 IMPC 结构的乳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无论肿瘤中 IMPC 结构比例占多少都应引起重视,预后与肿瘤家族史、淋巴管侵犯有关,内分泌治疗及个体性化疗可能是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导管 乳腺 乳头状 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 诊断 预后
原文传递
拓扑异构酶Ⅱα在乳腺癌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7
8
作者 位嘉 刘芳芳 付丽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2-135,共4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术后复发和转移率较高。乳腺癌化疗药物中含蒽环类药物阿霉素、表柔比星的AC(阿霉素、环磷酰胺)、CAF(环磷酰胺、阿霉素、5-FU)和CEF(环磷酰胺、表柔比星、5-FU)的联合化疗,已成为当今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术后复发和转移率较高。乳腺癌化疗药物中含蒽环类药物阿霉素、表柔比星的AC(阿霉素、环磷酰胺)、CAF(环磷酰胺、阿霉素、5-FU)和CEF(环磷酰胺、表柔比星、5-FU)的联合化疗,已成为当今乳腺癌化疗的基础。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Topo)Ⅱα是蒽环类药物的主要作用靶点,本文就TopoⅡα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异构酶Ⅱα 乳腺癌 蒽环类药物 环磷酰胺 TopoⅡα 化疗药物 表柔比星 阿霉素
原文传递
癌相关肌纤维母细胞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崖青 李帅 +1 位作者 刘芳芳 付丽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2-144,共3页
乳腺癌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不仅取决于肿瘤细胞本身的性质,肿瘤间质即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癌相关肌纤维母细胞(carcinoma.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是乳腺癌间质的... 乳腺癌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不仅取决于肿瘤细胞本身的性质,肿瘤间质即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癌相关肌纤维母细胞(carcinoma.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是乳腺癌间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CAF对乳腺癌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纤维母细胞 乳腺癌 恶性肿瘤 生物学行为 肿瘤微环境 肿瘤细胞 肿瘤间质 异质性
原文传递
乳腺癌与Slit/Robo信号通路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姣 付丽 +1 位作者 马勇杰 谷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62-1363,共2页
乳腺癌是全球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攀升,且呈年轻化态势,为妇女恶性肿瘤死因的首位,倍受世界各国瞩目。据资料统计,约1%~5%乳腺癌患者在就诊时已发现转移性病变,另外,在治疗后20%~30%的病例也会发生远处转移。... 乳腺癌是全球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攀升,且呈年轻化态势,为妇女恶性肿瘤死因的首位,倍受世界各国瞩目。据资料统计,约1%~5%乳腺癌患者在就诊时已发现转移性病变,另外,在治疗后20%~30%的病例也会发生远处转移。远处转移可发生在临床各病期,由于呈隐匿状态,难以用常规方法检出,因此是造成治疗失败或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患者 信号通路 ROBO SLIT 恶性肿瘤 远处转移 治疗失败 转移性病变
原文传递
几种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冰冰 位嘉 付丽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6-269,共4页
虽然当前对乳腺癌综合治疗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每年仍有超过30%的患者死于复发和转移,而淋巴道与血道转移是导致乳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乳腺癌的转移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步骤完成的复杂过程。所涉及癌基因及抑癌基因、信号转导... 虽然当前对乳腺癌综合治疗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每年仍有超过30%的患者死于复发和转移,而淋巴道与血道转移是导致乳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乳腺癌的转移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步骤完成的复杂过程。所涉及癌基因及抑癌基因、信号转导基因、黏附分子、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因此,研究其发生及转移的病理分子机制,探明各基因之间的关系及其对转移的影响,一直是乳腺癌研究的主题。以往研究较多的是乳腺癌侵袭、转移相关基因有表皮生长因子(EGF)、E-钙黏蛋白(E—CD)、基质金属蛋白酶(MMP)、CD44、nm23等。现就新发现的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分类及研究状况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相关基因 乳腺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 表皮生长因子 E-钙黏蛋白 抑癌基因 综合治疗 治疗失败
原文传递
含骨肉瘤成分的乳腺癌肉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郎荣刚 范宇 +2 位作者 杨华 傅西林 付丽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44-248,共5页
目的 探讨含骨肉瘤成分的乳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2例含骨肉瘤成分的乳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文献.结果 肿瘤由癌和骨肉瘤样成分构成,并可见癌与肉瘤... 目的 探讨含骨肉瘤成分的乳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2例含骨肉瘤成分的乳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文献.结果 肿瘤由癌和骨肉瘤样成分构成,并可见癌与肉瘤性成分间的移行过渡.癌性成分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肉瘤性成分表现为低或高分化骨肉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癌细胞中CK和EMA呈阳性表达,肉瘤性成分表达vimentin,癌和肉瘤性成分均有少数细胞表达S-100蛋白.例1癌及肉瘤性成分Ki-67和VEGF均呈高表达;例2癌及肉瘤性成分Ki-67均呈低表达,VEGF在肉瘤性成分呈高表达而在癌中呈低表达,部分癌细胞ER呈阳性.结论 含骨肉瘤成分的乳腺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乳腺上皮间叶混合性化生性癌,其诊断应分别标注癌及肉瘤的具体类型及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化生性癌 癌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极体样激酶1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子瑜 牛昀 张荣菊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7-429,共3页
极体样激酶1(PLK1)是一类广泛存在的、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启动、维持和完成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者们发现,PLK1在肿瘤中高表达与肿瘤(尤其是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本文就近年来P... 极体样激酶1(PLK1)是一类广泛存在的、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启动、维持和完成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者们发现,PLK1在肿瘤中高表达与肿瘤(尤其是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本文就近年来PLK1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氨酸蛋白激酶 乳腺癌 极体 PLK1 生物学行为 有丝分裂 丝氨酸 肿瘤
原文传递
乳腺癌中比较基因组杂交研究的进展
14
作者 高玉霞 牛昀 吕淑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97-699,共3页
近年来,随着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技术在研究肿瘤相关染色体异常方面的应用,已发现乳腺癌发生、发展不同时期存在非随机性染色体基因组DNA拷贝数改变,而不同类型的肿瘤在基因组异常方面又存在很... 近年来,随着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技术在研究肿瘤相关染色体异常方面的应用,已发现乳腺癌发生、发展不同时期存在非随机性染色体基因组DNA拷贝数改变,而不同类型的肿瘤在基因组异常方面又存在很大的异质性;利用芯片-CGH技术的高分辨率还能鉴别肿瘤的不同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基因组杂交 乳腺癌 染色体异常 DNA拷贝数 肿瘤相关 非随机性 鉴别肿瘤 高分辨率
原文传递
Cripto-1蛋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雷婷 郭晓静 付丽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6-68,共3页
乳腺癌的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是其预后不良、长期生存率低的主要因素,并且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癌细胞的运动、迁移是肿瘤转移的关键步骤之一。寻找与癌细胞迁移有关的基因,研究它们对乳腺癌转移的作用,有助于阐明乳腺癌转移... 乳腺癌的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是其预后不良、长期生存率低的主要因素,并且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癌细胞的运动、迁移是肿瘤转移的关键步骤之一。寻找与癌细胞迁移有关的基因,研究它们对乳腺癌转移的作用,有助于阐明乳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并为防治肿瘤转移提供新的思考位点和理论依据。Cripto-1蛋白是一种与肿瘤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的蛋白质,本文中将对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靶向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转移 靶向治疗 蛋白质 侵袭和转移 肿瘤转移 细胞迁移 长期生存率 预后不良
原文传递
原发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预后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华 郎荣刚 +6 位作者 刘芳芳 王秀凤 靳紫剑 吕阿娟 王颖 傅西林 付丽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9-84,共6页
目的 探讨原发乳腺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按Ann Arbor临床分期标准及Wiseman和Liao的诊断标准对40例PBL患者进行分期,按照WHO(2008年)造血和淋巴瘤系统肿瘤分类分型,并进行了随访.采用SP... 目的 探讨原发乳腺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按Ann Arbor临床分期标准及Wiseman和Liao的诊断标准对40例PBL患者进行分期,按照WHO(2008年)造血和淋巴瘤系统肿瘤分类分型,并进行了随访.采用SP法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1)40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7岁,右侧20例,左侧16例,双侧4例.临床症状大部分表现为逐渐增大的乳腺无痛性包块,肿块数量<3个31例 (77.5%,31/40),≥3个9例(22.5%,9/40);Ann Arbor分期:33例(82.5%)为Ⅰ~Ⅱ期,7例(17.5%)为Ⅲ~Ⅳ期.9例(24.3%,9/37)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体力状况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1分34例(85.0%),2分以上6例(15.0%);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9例0~1分(7 8.4%,29/37),2例2分(5.4%,2/37),3例3分(8.1%,3/37),3例4分(8.1%,3/37).21例(53.8%,21 /39)累及腋窝淋巴结.(2)40例中27例(67.5%)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8例(20.0%)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 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1例伴大细胞转化),2例为滤泡性淋巴瘤(FL,Ⅰ级),1例为淋巴性浆细胞淋巴瘤,1例为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1例为外周 T细胞淋巴瘤.40例细胞角蛋白均呈阴性,95.0%(38/40)的肿瘤细胞表达CD20和(或)CD79a;MUM1(57.6%,19/33)、 bcl-6(30.3%,10/33)、bcl-2(72.7%,24/33)呈阳性表达.3例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亚型,21例为非GCB亚型. (3)37例(92.5%,37/40)获得随访资料,其中23例(62.2%,23/37)存活,14例(37.8%,14/37)死亡.27例 DLBCL的5年总生存率为48.0%,5年无病生存率为36.0%.结论 PBL少见,大多为DLBCL,其中又以非GCB亚型为主.LDH水平、肿块数目、IPI指数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瘤 诊断 预后
原文传递
间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其受体CXCR4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芳芳 位嘉 +4 位作者 郎荣刚 范宇 崔力方 谷峰 付丽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29-535,共7页
目的研究间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受体CXCR4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浸润性乳腺癌相关临床病理指标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方法检测SDF-1/CXCR4在120例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地... 目的研究间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受体CXCR4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浸润性乳腺癌相关临床病理指标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方法检测SDF-1/CXCR4在120例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以检测趋化因子SDF-1在肿瘤环境中表达的部位及来源。结果(1)SDF-1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质和胞膜;SDF-1的胞质表达在淋巴结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33),且其表达程度与淋巴结受累数目、病理学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ER表达等指标呈正相关(P〈0.05);(2)罕见SDF-1 mRNA表达的脉管内皮却可见SDF-1蛋白的表达,其表达程度与肿瘤胞质SDF-1着色正相关(P〈0.01);且淋巴管内皮SDF-1的着色与淋巴结转移程度为正相关(P=0.005);血管内皮SDF-1的着色与肿瘤环境中的淋巴细胞浸润正相关(P〈0.01),且同时伴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及SDF-1血管内皮着色阳性的病例,其淋巴结的转移程度分别高于仅有上述条件之一或二者均不具备的各组病例(P〈0.05);(3)CXCR4也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质和胞核;CXCR4的胞质表达在淋巴结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5),且其表达程度与淋巴结受累数目、病理学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HER2表达等呈正相关(P=0.005),而胞核的表达仅与PR的表达情况呈正相关(P〈0.01);(4)瘤细胞质CXCR4与SDF-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1)。结论浸润性乳腺癌肿瘤细胞SDF-1和CXCR4的表达与多项临床病理指标,尤其是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程度有关,可作为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免疫病理学指标,同时应注意肿瘤微环境中SDF-1的多个来源及定位的不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趋化因子 CXC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锦 范宇 付丽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78-479,共2页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PASH)是一种少见的乳腺间质肌成纤维细胞增生形成的良性病变.在2012版WHO乳腺肿瘤分类[1]中将其划分为良性间叶组织肿瘤.PASH在组织形态上模仿血管样结构,并非真正的血管增生,临床上常表现为无痛性、界限清楚...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PASH)是一种少见的乳腺间质肌成纤维细胞增生形成的良性病变.在2012版WHO乳腺肿瘤分类[1]中将其划分为良性间叶组织肿瘤.PASH在组织形态上模仿血管样结构,并非真正的血管增生,临床上常表现为无痛性、界限清楚的移动性包块,极易被误诊为腺纤维瘤.在组织学上乳腺间质内可出现复杂的、相互吻合的裂隙状假血管腔,易与乳腺高分化血管肉瘤相混淆.我们收集7例PASH,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增生 临床病理学特征 乳腺间质 血管瘤样 良性间叶组织肿瘤 临床病理特点 血管样结构 组织形态
原文传递
个体性反义RNA对乳腺癌细胞突变p53基因表达的特异性封闭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亚红 孙玉兰 +6 位作者 许少峰 张媛媛 张霖 张彬 冯玉梅 牛瑞芳 付丽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44-549,共6页
目的研究针对 p53基因突变的个体性反义 RNA 对乳腺癌突变 p53基因的特异性封闭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细胞化学 LSAB 法染色、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及测序确定人乳腺癌细胞系 MDA-MB-231中 p53突变位点,构建针对该突变点的反义... 目的研究针对 p53基因突变的个体性反义 RNA 对乳腺癌突变 p53基因的特异性封闭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细胞化学 LSAB 法染色、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及测序确定人乳腺癌细胞系 MDA-MB-231中 p53突变位点,构建针对该突变点的反义表达载体并制备其反义RNA。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反义 RNA 与细胞内突变 p53基因的特异性结合;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下将反义 RNA 转染细胞;以免疫细胞化学 LSAB 法染色及细胞生长抑制率观测反义 RNA 作用时效;Western blot 检测 p53蛋白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转染细胞的生长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的 p53第8外显子(exon8)有突变,据此位点构建反义表达载体[pGEM3zf(+/-)p53exon8]。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反义 RNA(ASp53exon8′RNA)在细胞质内有阳性杂交信号;于转染后48 h 反义 RNA 封闭效果最显著,突变 p53蛋白(mt-p53)的表达受抑制,细胞增殖能力下降,G_2/M 期阻滞。结论针对 p53基因突变位点制备的个体性反义 RNA 可特异性封闭乳腺癌细胞突变 p53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因 p53 RNA 反义 DNA突变分析
原文传递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小转移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郎荣刚 范宇 付丽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3期19-22,共4页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微小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