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2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冯敬 于泳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 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 2 4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临床资料和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4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均为经产妇 ,年龄 2 4~ 48岁 ,以乳晕外肿块就诊 ,临床... 目的 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 2 4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临床资料和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4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均为经产妇 ,年龄 2 4~ 48岁 ,以乳晕外肿块就诊 ,临床及辅助检查均易误诊为癌。结论 肉芽肿性乳腺炎确定诊断必须依靠病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乳腺炎 病理 误诊 冷冻切片 鉴别诊断 乳腺肿块
下载PDF
不同器官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形态病理学及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郝金燕 杨壹羚 +1 位作者 李帅(综述) 付丽(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230-1233,1238,共5页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特殊形态学特征以及高淋巴结转移、高淋巴管浸润等预后不良生物学行为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器官,包括乳腺、膀胱、肺、唾液腺、腮腺、结肠、胆管、胃和卵巢等,染色体异常在其...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特殊形态学特征以及高淋巴结转移、高淋巴管浸润等预后不良生物学行为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器官,包括乳腺、膀胱、肺、唾液腺、腮腺、结肠、胆管、胃和卵巢等,染色体异常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综述了各器官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形态病理学及基础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形态病理学 基础研究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筛状癌1例 被引量:5
3
作者 郎荣刚 傅西林 +1 位作者 付丽 丁秀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4-245,共2页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性筛状癌 病例报道
下载PDF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P-gp LRP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红 赵晓亮 郎荣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85-387,396,共4页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肺耐药蛋白(LRP)在双侧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我院1989~2000年收治的原发性双侧乳腺癌45例,同时随机选取单侧乳腺癌病例41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P-gp与LRP在双侧乳腺...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肺耐药蛋白(LRP)在双侧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我院1989~2000年收治的原发性双侧乳腺癌45例,同时随机选取单侧乳腺癌病例41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P-gp与LRP在双侧乳腺癌第一癌、第二癌及单侧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1)双侧乳腺癌第一癌、第二癌及单侧乳腺癌中P-gp表达率分别为66.7%、46.7%、26.8%。显示双乳癌第一癌比单侧乳腺癌P-gp表达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双乳癌第一癌、第二癌及单乳癌中LRP表达率分别77.8%、75.6%、52.3%,显示双侧乳腺癌第一癌及第二癌比单侧乳腺癌LRP表达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2)P-gp、LRP表达与双乳癌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无关,与临床分期有关。LRP与双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3)双侧乳腺癌第二癌P-gp的表达情况与复发转移情况有关,P-gp、LRP的不同表达状态与双乳癌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gp、LRP可能与双侧乳腺癌发病有关,它们有可能成为遴选双侧乳腺癌高危患者的蛋白检测指标和预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 P-糖蛋白 肺耐药蛋白
下载PDF
利用组织芯片方法探讨乳腺癌组织中TIMP-1 TIMP-2表达及预后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洪涛 宁连胜 +3 位作者 张斌 王金科 牛昀 高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lMP-1、TIMP-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3例乳腺癌组织中TIMP-1、TIMP-2的表达水平。结果:1)乳腺癌组织中TIMP-1和TI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lMP-1、TIMP-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3例乳腺癌组织中TIMP-1、TIMP-2的表达水平。结果:1)乳腺癌组织中TIMP-1和TI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2%和75.4%。乳腺癌组与对照组TIMP-1、TIMP-2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P<0.01)。2)TIMP-1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关(P=0.049),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14),与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密切相关(P均<0.01),而与年龄、月经状态、病理类型以及雌孕激素受体状态无关。TIMP-2的表达与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密切相关(P均<0.01),而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年龄、月经状态、病理类型以及雌孕激素受体状态无关。3)TIMP-1、TIMP-2高表达组10年生存率均高于低表达组(P均<0.01)。结论:TIMP-1、TIMP-2均可作为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组织芯片 预后
下载PDF
高低分级乳腺癌及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γ-tubulin Nek2 mRNA表达分析及其意义
6
作者 牛昀 王淑玲 +2 位作者 刘铁菊 吕淑华 蒋伶活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530-1534,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分级乳腺癌及不典型增生病变中心体γ-tubulin和调控因子Nek2mRNA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正常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高低级别导管内癌、高低级别浸润性导管癌6组样本,采用原位杂交定性及半定量检测180例γ-tu... 目的:研究不同分级乳腺癌及不典型增生病变中心体γ-tubulin和调控因子Nek2mRNA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正常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高低级别导管内癌、高低级别浸润性导管癌6组样本,采用原位杂交定性及半定量检测180例γ-tubulin和Nek2mRNA表达情况,采用实时定量RT-PCR测定80例γ-tubulin和Nek2mRNA表达水平,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癌γ-tubulinmRNA、Nek2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均〈0.01);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7.519、36.912,P〈0.001);在不同癌组织之间,γ-tubulin或Nek2表达的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在各组中两指标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指标各自定量和半定量表达总体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原位杂交分析显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中γ-tubulin或Nek2mRNA表达与低级别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分别为1.200、0.659、1.148、2.700,P值分别为0.273、0.417、0.284、0.100);但在定量分析显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与低级别癌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1)。结论:γ-tubulin及Nek2mRNA过表达及协同作用,与乳腺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不典型增生向低级别乳腺癌恶变转化可能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低分级乳腺癌 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 Γ-TUBULIN NEK2 MRNA表达
下载PDF
乳腺癌中雄激素受体相关microRNA的筛选
7
作者 于琦 牛昀 +4 位作者 张荣菊 王淑玲 刘铁菊 张静 刘子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437-1439,共3页
据近期文献报道,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研究报道雄激素通过AR途径抑制乳腺癌细胞MCF一7的生长,对此我们也做了相关实验加以证实。AR的转录活性也调节一些mhoRNA的表达。
关键词 雄激素受体 乳腺癌 microRNA芯片 实时定量 RT—PCR
下载PDF
TopoⅡα蛋白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云翔 范宇 +2 位作者 张勤 王彤 刘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82-387,共6页
目的:探讨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Ⅱ,TopoⅡα)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高表达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7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患者20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三阴性乳腺癌101例,HER2高表达... 目的:探讨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Ⅱ,TopoⅡα)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高表达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7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患者20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三阴性乳腺癌101例,HER2高表达型乳腺癌101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opoⅡα蛋白在两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TopoⅡα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率为51.9%,在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中的表达率为48.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opoⅡα蛋白表达水平与两型乳腺癌患者月经状况、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腋下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级、病理学类型等临床病理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HER2高表达型乳腺癌中,TopoⅡα蛋白阳性和阴性组5年无瘤生存率为81.0%和60.5%,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1%和76.3%,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37,P=0.04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opoⅡα蛋白表达可以作为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子。三阴性乳腺癌中,TopoⅡα蛋白阳性和阴性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9.7%和8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0%和84.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7)。结论: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TopoⅡα蛋白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好,提示此型乳腺癌患者可从蒽环类化疗药物中获益,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TopoⅡα蛋白阳性表达患者较TopoⅡα蛋白阴性预后差,对于临床判断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HER2过表达型 拓扑异构酶II仪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X线表现及与病理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7
9
作者 刘佩芳 尹璐 +2 位作者 牛昀 杨建梅 鲍润贤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淋巴瘤钼靶X线表现特征及其与病理相关性 ,提高影像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复习 2 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乳腺淋巴瘤 ,其中术前有完整钼靶X线资料的患者为 1 4例。对该 1 4例患者的临床、钼靶X线表现...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淋巴瘤钼靶X线表现特征及其与病理相关性 ,提高影像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复习 2 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乳腺淋巴瘤 ,其中术前有完整钼靶X线资料的患者为 1 4例。对该 1 4例患者的临床、钼靶X线表现特征及病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 2 8~ 5 6岁。右乳 7例 ,左乳 6例 ,双乳 1例。结果  1 4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中 ,1 3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 Hodgkinlymphoma,NHL) (弥漫型 1 2例 ,结节型 1例 ) ,1例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lymphoma,HL)。乳腺X线片上 9例表现为单乳单发肿块 ,2例表现为单乳多发肿块 ,1例为双乳多发肿块 ,2例表现为单侧乳腺致密浸润伴皮肤增厚。X线片上共发现 1 8个肿块 ,肿块直径从0 7~ 5 0cm ,平均直径 2 6cm ,其中 1 3个肿块边缘清楚 ,5个肿块边缘表现为部分清楚部分不清楚 ,均未见毛刺、钙化或漏斗征及皮肤凹陷征等乳腺癌典型X线征象。此外 ,该组资料显示淋巴瘤X线表现与其组织病理学类型无相关性。结论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 ,最后诊断需依靠病理学确诊。如临床乳腺检查考虑恶性且伴有腋下肿大淋巴结 ,而X线征象表现为良性或不典型乳腺癌者应提示除有不典型髓样癌可能外 ,还应考虑到淋巴瘤 ,及时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块 乳腺 腺淋巴瘤 原发性 临床 钼靶X线 患者 显示 边缘 影像
原文传递
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红 赵晶 +2 位作者 范宇 傅西林 付丽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98-601,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复习5例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切片,依据2003年 WHO 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诊断和分级。采用第Ⅷ因子相关抗原、CD31、CD34、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细胞角蛋白(CK)及 c-erbB-...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复习5例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切片,依据2003年 WHO 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诊断和分级。采用第Ⅷ因子相关抗原、CD31、CD34、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细胞角蛋白(CK)及 c-erbB-2等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染色观察。结果 5例患者均以乳腺无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术前 B 超、钼靶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组织学呈多样性表现是乳腺血管肉瘤组织学形态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5例血管内皮相关抗原均呈阳性表达,ER、PR、CK 及 c-erbB-2均阴性。结论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非常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理形态多样,诊断困难,血管内皮相关抗原均呈阳性表达对确诊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血管肉瘤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四种血管特异生长因子mRNA与肝癌发生和门静脉瘤栓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彬 李强 +1 位作者 付丽 郝希山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14期1085-1088,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促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Ang2)、ephrinB2和内分泌腺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ndocrinegland-derived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EG-VEGF)在肝癌发生和门静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促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Ang2)、ephrinB2和内分泌腺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ndocrinegland-derived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EG-VEGF)在肝癌发生和门静脉瘤栓(PVTT)形I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无门静脉主干瘤栓的肝癌标本(A组)54例、伴门静脉主干瘤栓的肝癌标本(B组)9例和肝英化组织(C组)、正常肝组织(D组)各10例。用RT-PCR法检测标本中VEGF、Ang2、ephrinB2和EG-VEGF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内皮细胞的标志分子CD34,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比较四组标本中各因子的表达和MVD水平。结果:A、B、C和D组的MVD分别为146·69±77·79、214·07±54·41、32·85±8·49和34·83±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77,P=0·000,且A组的MVD低于B组,P=0·006,高于C组,P=0·000。VEGF165、VEGF189、Ang2和EG-VEGFmRNA在四组标本中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VEGF165、Ang2和EG-VEGFmRNA在A、C两组和A、B两组内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都<0·05或0·01)。肝癌中VEGF165、VEGF189、Ang2和EG-VEGFmRNA的表达与MVD正相关,rs分别为0·764、0·510、0·640和0·366,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和0·003。结论:VEGF、Ang2和EG-VEGFmRNA与肝癌发生和MVD相关,并通过调控血管生成,促进肝癌门静脉瘤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生长因子 肝肿瘤/病理学 肝细胞 栓塞 肿瘤
下载PDF
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Ki-67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旭 谷峰 佟仲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44-647,共4页
目的:探讨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Ki-67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首诊初治T细胞NHL患者78例。治疗采用标准的CHOP、BACOP或CHOP-E方案,T、Ⅱ期患者联合放疗。记录每位患者... 目的:探讨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Ki-67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首诊初治T细胞NHL患者78例。治疗采用标准的CHOP、BACOP或CHOP-E方案,T、Ⅱ期患者联合放疗。记录每位患者治疗前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ECOG评分、最大肿瘤直径、结外受累部位数、有无B症状、LDH水平、β2MC水平、国际预后指数(IPI)、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i-67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Ki-67表达与各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Ki-67低表达32例,高表达46例。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之间,最大肿瘤直径≤5cm与>5cm患者之间,LDH水平正常与升高患者之间的Ki-67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Ki-67表达水平与其它临床因素之间无统计学差异。Ki-67高表达患者的化疗有效率为78.3%,低表达患者为68.8%,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344)。Ki-67低表达患者的PFS及OS较高表达患者长,并且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36和P=0.029)。多因素分析表明Ki-67是影响PFS及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Ki-67表达水平是T细胞NHL重要的预后因素,是对IPI的重要补充,两者相结合对预测患者的病情发展、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 非霍奇金淋巴瘤 KI-67 预后
下载PDF
乳腺良恶性病变动态增强MRI表现特征与血管生成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0
13
作者 刘佩芳 鲍润贤 +1 位作者 牛昀 于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67-972,共6页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病变动态增强MRI表现特征与微血管密度 (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以 3 8例行动态增强MR乳腺检查并经病理及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 (简称免疫组化 )染色证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动...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病变动态增强MRI表现特征与微血管密度 (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以 3 8例行动态增强MR乳腺检查并经病理及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 (简称免疫组化 )染色证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动态增强MRI评价病变指标包括 :早期增强率、强化峰值和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病理组织切片经Ⅷ因子相关抗原和VEGF免疫组化染色 ,测定病变组织MVD和VEGF表达水平 ,并进一步分析动态增强MRI上述表现特征、MVD和VEGF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3 8例中 ,恶性病变 2 1例 ,良性病变 17例。恶性病变MVD和VEGF表达水平高于良性病变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且VEGF表达水平与MVD呈正相关性 (P <0 0 1)。在 3 8例乳腺良恶性病变中 ,早期增强率 >60 %和曲线类型为Ⅱ、Ⅲ型的乳腺病变的MVD和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早期增强率 <60 %和曲线类型为Ⅰ型的乳腺病变 ,除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分布与VEGF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外 (P >0 0 5 ) ,其余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乳腺良恶性病变强化峰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分析微血管分布显示恶性病变外周与中央区MVD的比值 (1 2 7)高于良性病变外周与中央区MVD的比值 (1 12 ) ,且恶性病变边缘区MVD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新生血管化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CD44^+/CD24^(-/low)和CD24^+表型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伟东 刘芳芳 +8 位作者 徐新生 刘冰冰 崔力方 位嘉 郭晓静 郎荣刚 范宇 谷峰 付丽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5期35-41,共7页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 MPC)的干细胞表型,从干细胞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角度探讨I MPC高侵袭、高转移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原因。方法选取术前未经放化疗治...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 MPC)的干细胞表型,从干细胞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角度探讨I MPC高侵袭、高转移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原因。方法选取术前未经放化疗治疗患者的I MPC82例和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nototherwise specified,IDC-NOS)80例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技术检测两组肿瘤组织中CD44+/CD24-/low(CD24-)和CD24+的表达、定位和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定量资料采用Student's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两组之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s秩相关分析。结果(1)I MPC组肿瘤细胞的CD44+/CD24-/low阳性表达率(48.8%,40/82例),明显高于IDC-NOS组(31.3%,25/80例)(χ2=5.180,P=0.023)。(2)53.7%(44/82例)的I MPC微细间质组织内见单个散在的CD44+/CD24-/low肿瘤细胞,且该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Vi mentin及α-SMA阳性,E-Cadherin阴性。IDC-NOS间质内罕见CD44+/CD24-/low肿瘤细胞。(3)I MPC微乳头结构中CD44+/CD24-/low与间质内的CD44+/CD24-/low阳性表达细胞呈明显正相关(r=0.516,P<0.001),并且I MPC微乳头结构及间质中CD44+/CD24-/low阳性表达在有无淋巴管侵犯和有无淋巴结外软组织浸润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即有淋巴管侵犯及淋巴结外软组织浸润者CD44+/CD24-/low阳性表达率较高。(4)I MPC组中CD24+细胞阳性表达率79.3%(65/82例),明显高于IDC-NOS组(60.0%,48/80例)(χ2=7.126,P=0.008),且I MPC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组CD24的表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34,P=0.003)。结论I MPC肿瘤细胞中干细胞的存在及上皮间质转化可能是I MPC高淋巴管侵犯、高淋巴结转移及耐药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原因。研发针对乳腺癌干细胞的药物也可作为治疗乳腺癌的一个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干细胞 CD44+/CD24-/low CD24+ 上皮间质转化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及间质微血管密度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的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崔力方 郭晓静 +5 位作者 位嘉 刘芳芳 谷峰 范宇 郎荣刚 付丽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99-603,共5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和间质微血管密度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100例IMPC、97例浸润性导管癌(IDC)中IL-1β和CD34的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比较其差异并分析IMPC中IL-...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和间质微血管密度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100例IMPC、97例浸润性导管癌(IDC)中IL-1β和CD34的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比较其差异并分析IMPC中IL-1β、CD34的表达与ER、PR、肿瘤细胞增殖指数Ki-67、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等主要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1)IMPC中IL-1β的表达与ID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4);(2)IMPC中IL-1β的表达与Ki-67的表达(χ^2=7.538,P=0.023)、组织学分级(χ^2=6.556,P=0.038)及淋巴结转移个数(P=0.008)呈正相关,而与ER呈负相关(Z=-2.106,P=0.035);(3)微血管密度:IMPC组(66.4±15.9)明显高于IDC组(60.0±14.1,t=2.995,P=0.003),且在IMPC中淋巴结转移组(68.8±13.9)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4.4±20.7,t=-3.459,P=0.001);IMPC中组织学Ⅱ、Ⅲ级组(68.3±15.0)显著高于Ⅰ级组(59.9±17.6,t=-2.281,P=0.025),而微血管密度与ER、PR、Ki-67表达无相关性。结论IL-1β表达增高、间质微血管密度增加可能是促进乳腺IMPC肿瘤细胞增殖和淋巴结转移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头状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乳腺癌肉瘤三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尹璐 刘佩芳 +1 位作者 鲍润贤 牛昀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3-574,共2页
关键词 乳腺癌肉瘤 误诊 回顾性分析 诊断 X线表现
原文传递
TNF-α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7
作者 崔力方 郭晓静 付丽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07年第6期236-240,共5页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肿瘤
原文传递
乳腺一种新的交界性病变——不典型囊性导管 被引量:8
18
作者 付丽 刘彤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5-157,共3页
关键词 乳腺 交界性病变 不典型囊性导管 乳腺疾病 临床表现 乳腺癌
原文传递
IL-1β与肿瘤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崔力方 陈凌 付丽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07年第2期32-35,共4页
肿瘤转移是一个连续的、复杂的、多阶段的过程,包括早期原发瘤生长、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脱落并侵人基质、进入脉管系统、癌栓形成、继发组织器官定位生长、转移瘤继续扩散等多个步骤。在此过程中,肿瘤细胞与机体许多因素相互影响... 肿瘤转移是一个连续的、复杂的、多阶段的过程,包括早期原发瘤生长、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脱落并侵人基质、进入脉管系统、癌栓形成、继发组织器官定位生长、转移瘤继续扩散等多个步骤。在此过程中,肿瘤细胞与机体许多因素相互影响,其中许多细胞因子如IL-8、IL-18、TNF-α等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白细胞介素,其DNA于1984年克隆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Β 肿瘤转移 恶性肿瘤
原文传递
浸润性T淋巴细胞及Th细胞因子在不同类型乳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新生 郭晓静 +6 位作者 刘芳芳 李伟东 刘冰冰 谷峰 郎荣刚 范宇 付丽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6期28-33,共6页
目的研究浸润性T淋巴细胞和Th细胞因子在不同类型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法(labelled streptavidin-biotin method,LSAB)方法检测61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7... 目的研究浸润性T淋巴细胞和Th细胞因子在不同类型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法(labelled streptavidin-biotin method,LSAB)方法检测61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71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和27例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MC)3种乳腺癌中浸润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以及Th细胞因子的表达。T淋巴细胞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Test,组内比较采用Wilcoxon Signed RanksTest;组间Th细胞因子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CD3、CD8和CD4均表达于淋巴细胞胞膜。CD3+T细胞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5)。CD8+T和CD4+T细胞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2)。Th细胞因子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胞质。IL-2表达在IMPC组最低(25/61,41.0%),其次是IDC组(33/71,46.5%),最高是MC组(20/27,74.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IFN-γ的表达类似于IL-2,IMPC组最低(39/61,63.9%),其次是IDC组(57/71,80.3%),最高是MC组(24/27,88.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IL-4的表达在IDC组最高(42/71,59.2%),其次是IMPC组(19/61,31.1%),最低是MC组(5/27,18.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IL-10的阳性率在IMPC组是87.8%(47/61),在IDC组是87.3%(62/71),在MC组是88.9%(24/27),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浸润性T淋巴细胞和Th细胞因子在不同类型乳腺癌中表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T淋巴细胞 TH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