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0~Ⅱ期乳腺癌外科保守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1
作者 石松魁 郎义芳 +7 位作者 傅西林 李瑞英 方志沂 宁连胜 马淑资 李云英 刘俊田 朱元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守性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1990年6月~2000年4月对临床早期癌125例行乳房象限切除术加腋淋巴结清扫术,其中0期3例,Ⅰ期89例,Ⅱ期33例。全组患者术后乳房放疗102例,未放疗23例。浸润性癌围手术期化疗7周。腋...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守性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1990年6月~2000年4月对临床早期癌125例行乳房象限切除术加腋淋巴结清扫术,其中0期3例,Ⅰ期89例,Ⅱ期33例。全组患者术后乳房放疗102例,未放疗23例。浸润性癌围手术期化疗7周。腋淋巴结阳性术后常规放疗,此后6~12个月内追加12~16次化疗。ER阳性服用TAM2~5年。此外,选用同期0、Ⅰ、Ⅱ期仿根治术或根治术常规综合治疗95例做对照观察。结果:1)病理检查:125个象限切除标本中断端阳性10例(8.0%),均以管内癌形式出现。腋淋巴结平均检出16.8枚,阳性率15.2%;2)生存情况:125例随诊,>3年85例,>5年63例,全部生存。仅1例术后2.5年局部复发,1例术后2年骨转移带瘤生存;随诊<3年40例,1例术后1年肺转移带瘤生存;对照组95例,1例肺转移死亡。结论:早期乳腺癌保守性外科治疗与仿根治术,根治术效果相似且能保持乳房良好外形,是Ⅰ、Ⅱ期乳腺癌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保守手术 综合治疗 乳腺癌 疗效
下载PDF
从外科角度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的治疗方法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洪涛 赵颖 宁连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的术式。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3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结果:63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4乳腺切除2例,1/4乳腺切除+腋淋巴结清... 目的:初步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的术式。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3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结果:63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4乳腺切除2例,1/4乳腺切除+腋淋巴结清扫12例,全乳切除+腋淋巴结清扫20例,仿根治术Ⅰ式(Auchincloss)23例,仿根治术Ⅱ式(Patey)5例,根治术1例。术后病理报告乳头状瘤癌变局限于导管内43例,乳头状瘤癌变伴早期浸润20例,切缘均为阴性,均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对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可采用包括病变导管和(或)肿物的局部扩大切除术,不必常规清扫腋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内乳头状瘤 癌变 治疗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局部病灶的外科处理原则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斌 汤小川 +1 位作者 林辉 曹旭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2-175,共4页
新辅助化疗是局部晚期乳腺癌标准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提高肿瘤切除率与保乳率。对于早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可使原发肿瘤降期以提高局部切除的可行性,并可早期评价化疗敏感性从而指导个体化治疗。一些研究已经证实新辅助... 新辅助化疗是局部晚期乳腺癌标准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提高肿瘤切除率与保乳率。对于早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可使原发肿瘤降期以提高局部切除的可行性,并可早期评价化疗敏感性从而指导个体化治疗。一些研究已经证实新辅助化疗的反应与患者生存率相关,许多患者将得益于其对远处器官内微小转移灶的控制。本文将就新辅助化疗后保乳的选择、乳房再造术的时机以及区域淋巴结治疗等局部病灶外科处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新辅助化疗后的保乳手术不应为追求保乳而以降低生存率或增加局部复发为代价,且选择标准应与直接手术相一致,存在局部晚期病变但对化疗反应好的患者也考虑保乳手术。2)新辅助化疗后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行即刻乳房再造术,其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增加;但放疗可导致假体再造乳房的包膜挛缩或反复感染,对自体乳房再造的影响尚无定论,因此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应考虑行延迟乳房再造术;Kronowitz等人提出的“延迟一即刻”乳房再造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方法。3)对新辅助化疗敏感的患者可考虑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进行腋窝淋巴结分期;在新辅助化疗前后行活检各有利弊,一些研究中将超声和前哨淋巴结活检相结合来判断腋窝淋巴结状态的方法值得借鉴,但尚需更多的研究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 保乳手术 即刻乳房再造术 前哨淋巴结
下载PDF
miR-106b~25基因簇增强乳腺癌MCF-7肿瘤干细胞相关耐药性 被引量:3
4
作者 胡蕴慧 盛梦瑶 +4 位作者 张孝云 李双静 范冬梅 熊冬生 周圆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70-1075,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中miR-106b~25基因簇过表达与肿瘤耐药形成及乳腺癌干细胞特性的关系。方法利用慢病毒表达载体,在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建立稳定过表达miR-106b~25基因簇,建立MCF-7-mirC细胞系,观察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改变。利...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中miR-106b~25基因簇过表达与肿瘤耐药形成及乳腺癌干细胞特性的关系。方法利用慢病毒表达载体,在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建立稳定过表达miR-106b~25基因簇,建立MCF-7-mirC细胞系,观察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改变。利用细胞毒性实验、耐药克隆形成实验、细胞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对细胞的耐药状况进行评价;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实时定量PCR测定P-gp的表达;通过微球体(mammosphere)培养实验及对乙醛脱氢酶(ALDH1)活性的检测评价MCF-7-mirC肿瘤干细胞特性的变化。结果过表达miR-106b~25基因簇能帮助细胞更快脱离由阿霉素引起的细胞衰老状态,促进耐药克隆的生长。但是,miR-106b~25基因簇对P糖蛋白(P-gp)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无影响。对ALDH1的检测及mammo-sphere形成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06b~25基因簇能提高MCF-7细胞中肿瘤干细胞的比例。结论 miR-106b~25基因簇对乳腺癌MCF-7细胞耐药性的调控不依赖于P-gp表达,至少与促进肿瘤干细胞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06b^25 乳腺癌 肿瘤干细胞 肿瘤耐药 细胞衰老 P糖蛋白
下载PDF
腋窝淋巴结微小转移与肿瘤微血管计数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惠锐 赵凤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通过对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进一步分析,研究淋巴结微小转移灶及肿瘤微血管计数(MVD)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993年564例乳腺癌中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48例(24例死亡,24例生存),分别用HE、EMA和CK19对原淋巴结病理切片... 目的:通过对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进一步分析,研究淋巴结微小转移灶及肿瘤微血管计数(MVD)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993年564例乳腺癌中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48例(24例死亡,24例生存),分别用HE、EMA和CK19对原淋巴结病理切片进行复染,确定微小转移灶。将肿瘤病理切片用FVIII因子染色,确定微血管数目。结果:48例共882枚淋巴结中发现微小转移灶为9.0%(79/882),死亡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微血管计数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经统计学分析微血管计数对患者预后的判别能力大于淋巴结微小转移灶。结论:本研究中淋巴结微小转移灶未显示出对生存的明显影响,而肿瘤的微血管计数与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微小转移灶 微血管计数 乳腺癌预后
下载PDF
RAR-β2基因在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许旭 孙敬岩 +3 位作者 顾林 张丽娜 张宇 付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检测视黄酸受体β2(RAR—β2)基因在不同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RAR-β2基因与乳腺肿瘤的关系,分析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浸润性癌、导管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纤维瘤各40例及20例... 目的:检测视黄酸受体β2(RAR—β2)基因在不同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RAR-β2基因与乳腺肿瘤的关系,分析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浸润性癌、导管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纤维瘤各40例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RAR-β2的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乳腺浸润性癌、导管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纤维瘤及正常乳腺组织各20例RAR-β2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AR-β2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核,RAR-β2蛋白在乳腺浸润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0.0%)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95.0%),Χ^2=26.30,P〈0.05。RAR-β2蛋白在乳腺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阳性表达率(17.5%)低于乳腺癌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RAR-β2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腋下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级、病理学类型以及ER、PR表达状况无相关性(P均〉0.05)。随访结果显示,28例RAR-β2阴性乳腺癌患者中3例发生内脏转移,而12例RAR-β2阳性患者仅1例发生骨转移。RT—PCR结果显示,RAR-β2在乳腺癌、导管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纤维瘤及正常乳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5/20)、35.0%(7/20)、85.0%(17,20)和100%(20/20),乳腺癌组织RAR-β2mRNA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Χ^2=30.43,P〈0.001)。结论:RAR-β2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发挥抑制作用,并且可能在乳腺癌发生的早期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视黄酸 免疫组织化学法 预后
下载PDF
乳腺中央型及外周型乳头状瘤癌变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伟 韩芸蔚 +1 位作者 温绍艳 王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79-582,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P)癌变和乳头状瘤病(IPS)癌变的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5年间收集的35例IP癌变和54例IPS癌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 目的:初步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P)癌变和乳头状瘤病(IPS)癌变的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5年间收集的35例IP癌变和54例IPS癌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钼靶检查,并接受手术治疗。IP癌变为导管内癌20例,早期浸润癌15例;IPS癌变为导管内癌42例,早期浸润癌12例。二者均行保乳+腋窝淋巴结清扫/未腋清或全乳切除+腋清/未腋清。IP癌变行放化疗的比例占45.71%,IPS癌变行放化疗的比例占59.26%。IP癌变患者有l例腋窝淋巴结阳性,IPS患者有3例腋窝淋巴结阳性,所有病例阳性淋巴结数目均为l枚。术后随访3~8年,只有1例术后胸壁复发,余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IP癌变和IPS癌变均为原位癌或早期浸润癌,且发病率低,预后较好。根据病变范围选择安全手术方式,对腋窝淋巴结建议行前哨淋巴结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头状瘤病 外科治疗
下载PDF
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K包膜蛋白在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耿姗姗 赵晶 +2 位作者 顾林 许旭 刘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286-1289,共4页
目的:检测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K(HERV-K)包膜蛋白(env蛋白)在不同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探讨HERV-K env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ERV-Kenv蛋白在95例乳... 目的:检测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K(HERV-K)包膜蛋白(env蛋白)在不同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探讨HERV-K env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ERV-Kenv蛋白在95例乳腺癌组织、3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x^2检验用于分析HERV-K env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ERV-K env蛋白的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浆,该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多呈强阳性或中度阳性表达,而在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多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HERV-K env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8.4%)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织(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ERV-K env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某些预后因素存在相关性。在HERV-K env蛋白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该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ER的表达状况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均<0.05),而与患者的年龄、组织学分级以及PR的表达状况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HERV-K env蛋白在乳腺良性肿瘤中多为阴性表达,而在乳腺癌中多呈阳性表达,并且可能与乳腺癌的发展及预后相关,该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可能是一种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ERV-K) 乳腺肿瘤包膜(env)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法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标志物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赵晶 刘红 +1 位作者 张爱敏 顾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41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肿瘤标志物CEA、CA-153、ICAM-1、E-selection单项及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不同临床分期乳腺癌患者13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0例,正常人群30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项指标血清浓度并...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肿瘤标志物CEA、CA-153、ICAM-1、E-selection单项及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不同临床分期乳腺癌患者13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0例,正常人群30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项指标血清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乳腺癌CEA、CA-153、ICAM-1、E-selection血清浓度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及正常人群(P<0.01),且其血清浓度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在疾病进展的转移性乳腺癌中,各指标出现明显升高(P<0.01)。CEA、CA-153、ICAM-1、E-selection单项检测对于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较低,多指标联合检测可不同程度提高检测的敏感性,以含CA-153及E-selection组合最为显著。结论:E-selection、ICAM-1、CEA、CA-153均为乳腺癌重要的血清标志物,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多指标联合检测可在不显著降低特异性的基础上提高诊断的敏感性,为判断预后及监测病情提供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标志物 CEA CA-153 ICAM-1 E-SELECTIN
下载PDF
乳腺癌保乳手术安全范围的研究 被引量:36
10
作者 刘君 方志沂 +2 位作者 于泳 赵晶 郝希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856-860,共5页
目的:探讨适合中国女性保乳手术的安全切除范围。方法:对48例切缘阴性象限切除标本大切片观察乳腺内原发癌及癌旁病变累犯范围;并对62例全乳腺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癌和癌旁组织PCNA、p53、C-erbB-2等表达情况,分... 目的:探讨适合中国女性保乳手术的安全切除范围。方法:对48例切缘阴性象限切除标本大切片观察乳腺内原发癌及癌旁病变累犯范围;并对62例全乳腺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癌和癌旁组织PCNA、p53、C-erbB-2等表达情况,分析癌瘤向周边浸润及周围组织癌变趋向的规律。结果:随距原发癌越远,癌旁发生高危病变、PCNA、C-erbB-2及p53阳性的比例逐渐降低(P<0.05);近乳头端和肿瘤两侧癌旁危险因素阳性病变较远侧端范围广泛(P<0.05);癌旁不同范围危险因素比例与乳腺原发癌伴有广泛的导管内癌成分(EIC)、C-erbB-2及p53阳性有关(P<0.05);原发癌组织学I级者癌旁未见危险因素存在。结论:保乳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绝大多数(95.2%)在瘤缘外2cm以内存在,因此推荐以癌旁2cm作为保乳手术的安全切除范围,远离乳头端可缩小手术范围至癌旁1cm处;同时对原发癌EIC(+)、C-erbB-2和/或p53阳性表达者应扩大切除范围,达到切缘阴性,降低局部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手术 切除范围 分子病理
下载PDF
p53、nm23和PCNA在临床Ⅰ期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7
11
作者 孙慧 张立华 +7 位作者 阎庆娜 吴洁 李雯 战忠利 宁连胜 刘鹏 狄根红 孟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2-86,共5页
目的:研究Ⅰ期乳腺癌p53、nm23和PCNA的表达,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8例Ⅰ期乳腺癌中p53、nm23、PCNA的表达。结果:p53阳性表达率为59.4%(82/138),其中髓样癌表达高于其它类型84.6%(11/13)。与病理类型、组... 目的:研究Ⅰ期乳腺癌p53、nm23和PCNA的表达,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8例Ⅰ期乳腺癌中p53、nm23、PCNA的表达。结果:p53阳性表达率为59.4%(82/138),其中髓样癌表达高于其它类型84.6%(11/13)。与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但与术后腋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淋巴结阳性p53与淋巴结阴性表达与生存期有明显差异(P<0.05)。nm23阳性表达率为82.6%(114/138),其中髓样癌、导管内癌100%表达(13/13、4/4),其次为导管癌早期浸润、管状腺癌、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等,与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相关,与腋淋巴结转移率呈负相关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PCNA阳性率为85.5%(118/138),PCNA平均指数为66.43±23.95,PCNA指数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P<0.01)。p53、nm23和PCNA协同表达观察结果显示,nm23与PCNA共同表达94例,且呈负相关;p53和PCNA共同表达37例,呈正相关;p53和nm23共同表达71例,且呈负相关;p53、nm23和PCNA协同表达62例,但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无关。结论:p53、nm23和PCNA在Ⅰ期乳腺癌有不同的表达,可作为反映Ⅰ期肿瘤增殖活性、侵袭力、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三者协同表达在肿瘤进展转移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期乳腺癌 P53基因 NM23基因 PCNA基因 基因表达 预后
下载PDF
To乳腺癌的X线诊断 被引量:23
12
作者 曹旭晨 赵颖 +1 位作者 李云英 宁连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33-435,共3页
目的:总结To乳腺癌X线特征及与病理的关系。方法:对120例次乳腺To癌患者中,有乳腺X线检查的97例次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To乳腺癌的X线检查阳性率为3299%,可疑率2165%,合计5464%。To... 目的:总结To乳腺癌X线特征及与病理的关系。方法:对120例次乳腺To癌患者中,有乳腺X线检查的97例次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To乳腺癌的X线检查阳性率为3299%,可疑率2165%,合计5464%。To乳腺癌X线表现以局限致密浸润及钙化为主,占X线阳性表现病例中66%(35/53),以肿块为表现者罕见,仅3例。To乳腺癌术后病理多为导管内癌、导管癌早期浸润和浸润性导管癌,占全部To癌的2/3。结论:To癌有其X线特征和病理基础。乳腺X线检查在To癌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X线 乳腺癌 To癌 X线诊断
下载PDF
女性乳腺高分化腺癌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顾林 穆振宇 +1 位作者 黄兴伟 马淑资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2-123,127,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原发性乳腺高分化腺癌的临床及组织学特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6例女性高分化腺癌患者分为两组,纯型组33例,混合型组23例。对两组的预后与临床及组织学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纯型组的淋巴结阳性率(27.3%)明显低... 目的:探讨女性原发性乳腺高分化腺癌的临床及组织学特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6例女性高分化腺癌患者分为两组,纯型组33例,混合型组23例。对两组的预后与临床及组织学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纯型组的淋巴结阳性率(27.3%)明显低于混合型组(73.9%)(χ2=12.73,P<0.01)。纯型组的10年生存率(97.0%)明显好于混合型组(78.3%)(χ2=10.06,P<0.05)。结论:乳腺高分化腺癌具有良好的组织学特征和预后,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乳腺高分化腺癌 临床分析 组织学特征 预后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女性乳腺癌保留胸大肌术后Ⅰ期乳房再造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学慧 尹健 +1 位作者 张如明 宁连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95-497,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时行上蒂横行腹直肌带蒂肌皮瓣(TRAM)Ⅰ期乳房再造的可行性。方法: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Ⅰ期乳房再造7例,其中1例同时行乳头乳晕再造、1例行Ⅱ期乳头乳晕再造。结果:6例患者转移皮瓣全部成活,1例部分皮肤血运...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时行上蒂横行腹直肌带蒂肌皮瓣(TRAM)Ⅰ期乳房再造的可行性。方法: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Ⅰ期乳房再造7例,其中1例同时行乳头乳晕再造、1例行Ⅱ期乳头乳晕再造。结果:6例患者转移皮瓣全部成活,1例部分皮肤血运欠佳,经二次处理后痊愈。再造乳房术后外观评价:良6例,差1例。结论:此术式既达到了乳腺癌根治的目的又得到了乳房重建的效果,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值得推荐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房再造 腹直肌肌皮瓣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手术方法
下载PDF
20例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朱元喜 孙保存 +1 位作者 马淑资 方志沂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04-507,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982~1999年间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PBL 20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并给予化疗,肿块切除+化疗,肿块切除+化疗+放疗,乳房切除或根治...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982~1999年间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PBL 20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并给予化疗,肿块切除+化疗,肿块切除+化疗+放疗,乳房切除或根治术+化疗,乳房切除或根治术+化疗+放疗等不同治疗方式。结果:本组PBL均为女性,中位年龄39岁,占同期乳腺恶性肿瘤的0.18%,均为B细胞来源,绝大多数为中度恶性,低度和高度恶性较少。PBL 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8.75%、31.25%、12.50%;Ⅰ+Ⅱ期PBL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33.33%、22.22%;Ⅳ期分别为28.57%、28.57%、0;Ⅰ+Ⅱ期PBL不同治疗方式1、3、5年生存情况:肿块切除+化疗和(或)放疗:4/4,2/4,1/4;乳房切除或根治术+化疗和(或)放疗:5/5,2/5,1/5。结论:PBL预后较差,与其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治疗方式有关,乳房切除或根治术对PBL预后无意义,甚至可能有害无益,化疗及放疗对其预后有利,尤其是巩固化疗对改善PBL预后非常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瘤 临床病理特征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35岁以下乳腺癌患者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比较及保乳术预后因素观察 被引量:63
16
作者 郭雪 魏丽娟 +3 位作者 郑磊 贾志龙 丛义滋 刘俊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362-1365,共4页
目的:比较年轻乳腺癌患者(年龄≤35岁)保乳手术及改良根治术后疗效,并对保乳手术的患者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并分别实施保乳手术(71例)及改良根治术(70例)的年轻乳... 目的:比较年轻乳腺癌患者(年龄≤35岁)保乳手术及改良根治术后疗效,并对保乳手术的患者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并分别实施保乳手术(71例)及改良根治术(70例)的年轻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的局部复发及生存情况,并分析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情况、组织学分级等因素对保乳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2~156个月,中位时间56个月。保乳组:局部复发5例,远处转移8例,死亡7例;3年无瘤生存率94.4%,5年无瘤生存率78.9%,总生存率90.1%改良组: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6例,死亡5例;3年无瘤生存率95.7%,5年无瘤生存率82.9%,总生存率92.9%;且对两组进行比较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对保乳组患者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切缘阳性与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相关(P均<0.05);淋巴结转移与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相关(P均<0.05)。结论: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手术在局部复发及远期生存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尤其是对于早期年轻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是安全的,且局部控制尚满意,切缘阳性、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乳腺癌 保乳手术 乳房改良根治术 疗效
下载PDF
乳腺乳头状瘤病癌变的临床诊治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红 范宇 +1 位作者 惠锐 方志沂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25-427,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轻、中及重度乳头状瘤病与乳腺癌的相关性及其诊治策略。方法:对1993~1996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收治的87例乳头状瘤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加以收集、整理,复习病理切片并重新做出病理诊断。结果:由于重度乳头... 目的:探讨乳腺轻、中及重度乳头状瘤病与乳腺癌的相关性及其诊治策略。方法:对1993~1996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收治的87例乳头状瘤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加以收集、整理,复习病理切片并重新做出病理诊断。结果:由于重度乳头状瘤病患者均接受全乳切除术,故术后无癌变发生。在31例轻度乳头状瘤病患者中亦未发现癌变病例。而在35例中度乳头状瘤病患者中,有5例于术后3~9年间因局部复发性肿物再次住院并被确诊为乳腺癌,病理类型多为浸润性癌。首次就诊时2例表现为局部肿物,2例为乳头溢血,1例为肿物伴溢血。3例有恶性肿瘤家族史,其中2例为母亲患乳腺癌。病理诊断方面,除1例细胞异型稍明显外,其余病例无特殊表现,均符合中度乳头状瘤病的病理诊断。结论:乳头状瘤病多以局部肿物或乳头溢液、溢血为首发症状,虽为良性病变,但有一定的癌变倾向,故应积极手术治疗。由于其病变范围广泛,手术切除范围应更广泛并行标本断端以确保病变的完整切除,降低癌变的发生率,尤其对于那些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如乳腺癌家族史),应密切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乳头状瘤病 癌变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雄激素受体在三阴性乳腺癌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智英辉 尼杰 +2 位作者 田秀芳 张敏 只向成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7期2812-2815,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AR在153例TNBC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结果 TNBC中AR阳性率为28.1%,与AR阴性者相比,受体阳性者具有更高的淋巴...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AR在153例TNBC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结果 TNBC中AR阳性率为28.1%,与AR阴性者相比,受体阳性者具有更高的淋巴结阳性率。单因素分析显示,AR阳性与TNBC的5年无疾病进展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OS)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阳性率是影响TNBC 5年D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AR与TNBC的5年DFS具有相关性。结论 TNBC中AR阳性者预后差,AR可能成为TNBC的治疗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雄激素 乳腺肿瘤 预后 临床特征
下载PDF
276例触不到肿块的乳腺癌(T_0期)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云英 李树玲 +3 位作者 只向成 于千 付西林 牛昀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触不到肿块的乳腺癌(T0期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1978~1997年共收治女性乳腺癌9980例,其中检出T0乳腺癌276例(278例次)。主要根据乳头溢液、乳腺腺体增厚、乳头糜烂、乳头回缩等主诉,进行追踪检查而发现,其中12例... 目的:探讨触不到肿块的乳腺癌(T0期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1978~1997年共收治女性乳腺癌9980例,其中检出T0乳腺癌276例(278例次)。主要根据乳头溢液、乳腺腺体增厚、乳头糜烂、乳头回缩等主诉,进行追踪检查而发现,其中12例曾患乳腺癌的患者行对侧乳腺常规X线摄影而发现。结果:全部病例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病变多数(73.0%)为非浸润性癌及早期浸润性癌。234例根治术中淋巴结转移率为7.7%。结论:本组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98.1%、94.6%、90.3%,明显提高了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0乳腺癌 早期发现 预后
下载PDF
110例以乳头溢液为主诉的T_0乳腺癌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云英 只向成 +1 位作者 于千 牛昀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06-807,811,共3页
目的:探讨以乳头溢液为主诉的T0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1978年1月~1996年12月间共收治女性乳腺癌9082例,共检出T0乳腺癌215例(217例次),其中以乳头溢液为主诉的T0乳腺癌为110例(111例次),全部接受手术治疗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 目的:探讨以乳头溢液为主诉的T0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1978年1月~1996年12月间共收治女性乳腺癌9082例,共检出T0乳腺癌215例(217例次),其中以乳头溢液为主诉的T0乳腺癌为110例(111例次),全部接受手术治疗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25例行传统根治术,仿根治术66例,全乳切除术11例,乳腺部分切除加放疗4例,区段切除4例。病变多数(78.0%)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及特殊型癌。结论:在91例仿根治术及根治术中淋巴结转移率为6.5%。110例术后除4例死于他病外,106例经随诊5~15年均健在,明显提高了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溢液 T0乳腺癌 外科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