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HO标准和RECIST标准对晚期乳腺癌疗效评价的比较 被引量:18
1
作者 冷玲 佟仲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1746-1748,共3页
目的:评价WHO和RECIST标准对晚期乳腺癌疗效评价的一致性。方法:分别采用WHO和ECIST标准对181例既往入组临床试验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测量肿瘤最大直径和最大垂直径,分别以最长径与最大垂直径乘积之和、最长径之和评价疗... 目的:评价WHO和RECIST标准对晚期乳腺癌疗效评价的一致性。方法:分别采用WHO和ECIST标准对181例既往入组临床试验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测量肿瘤最大直径和最大垂直径,分别以最长径与最大垂直径乘积之和、最长径之和评价疗效。疗效按照病灶缩小百分比分为CR、PR、SD和PD。结果:应用WHO标准评价,CR11例,PR61例,SD87例,PD22例。应用RECTST标准评价,CR11例,PR63例,SD89例,PD18例。两种标准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4,P=0.903。结论:RECIST标准较WHO标准简单易用,两种方法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WHO标准 RECIST标准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当前表型——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动态依据
2
作者 李淑芬 贾勇圣 +3 位作者 陈星宇 王晓蕊 史业辉 佟仲生 《医学与哲学(B)》 2013年第4期61-62,66,共3页
乳腺癌当前表型是指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乳腺癌组织的受体分子表达情况。对于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其术后病理免疫组化结果可直接作为乳腺癌当前表型使用;对于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其转移灶、循环肿瘤细胞结合原发灶的免疫组... 乳腺癌当前表型是指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乳腺癌组织的受体分子表达情况。对于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其术后病理免疫组化结果可直接作为乳腺癌当前表型使用;对于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其转移灶、循环肿瘤细胞结合原发灶的免疫组织或细胞化学结果可用于综合判断乳腺癌当前表型。乳腺癌当前表型的检测及应用为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动态的循证医学依据,及时掌握和捕获乳腺癌细胞的表型变化,并对治疗方案作出相应调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将乳腺癌当前表型这一概念引入临床,保证了临床医师治疗乳腺癌的"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前表型 乳腺癌 分子靶向治疗
下载PDF
骨胶原代谢指标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佟仲生 王晓蕊 +4 位作者 王忱 陈瑛 任丽 崔林 李淑芬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特异性溶骨性骨代谢指标-血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羧基末端肽(serum type I 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telopeptide,sICTP)、尿Ⅰ型胶原吡啶交联氨基末端肽(urinary nitrogen—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s,uNTx)和尿... 目的探讨特异性溶骨性骨代谢指标-血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羧基末端肽(serum type I 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telopeptide,sICTP)、尿Ⅰ型胶原吡啶交联氨基末端肽(urinary nitrogen—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s,uNTx)和尿吡啶酚(urinary pyridinoline crosslinks,uPYD)诊断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72例乳腺癌患者的sICTP、uNTx和uPYD水平,并计算此三项指标诊断骨转移的特异度及灵敏度。以核素全身骨扫描为标准,并以CT、X线、MRI等影像学方法确诊,将72例患者分为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三项指标浓度的差别,并根据骨痛程度及骨转移范围分为亚组比较其在不同组间浓度差别。结果骨转移组患者sICTP、uNTx和uPYD浓度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P〈0.05);三项指标之间显著相关(r〉0.5,P〈0.05)。sICTP、uNTx和uPYD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80.56%、72.00%与80.56%(P〈0.05),特异度为97.22%、83.33%和80.56%(P〈0.05);各项指标水平在不同骨痛程度及骨转移范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浓度水平升高和发生骨转移有明显相关性。结论溶骨性骨代谢指标sICTP、uNTx和uPYD浓度的测定对于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其与骨转移临床表现的关系对肿瘤骨转移的病情判断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骨肿瘤 肿瘤转移 生物学标记 胶原Ⅰ型
原文传递
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溶骨性骨代谢指标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淑芬 王晓蕊 +4 位作者 王忱 陈瑛 任丽 崔林 佟仲生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11-915,共5页
目的探讨特异性的溶骨性骨代谢指标血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羧基末端肽(sICTP)、尿Ⅰ型胶原吡啶交联氨基末端肽(uNTx)和尿吡啶酚(uPyd)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120例乳腺癌患者的sI... 目的探讨特异性的溶骨性骨代谢指标血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羧基末端肽(sICTP)、尿Ⅰ型胶原吡啶交联氨基末端肽(uNTx)和尿吡啶酚(uPyd)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120例乳腺癌患者的sICTP、uNTx和uPyd,比较其在骨转移和无骨转移患者中浓度的差别,并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进行随访,比较患者治疗前后sICTP、uNTx和uPyd指标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骨转移组患者的sICTP、uNTx和uPyd水平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P〈0.01),56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sICTP、uNTx和uPyd指标间两两相关(均r〉0.5,P〈0.01)。获得随访的45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临床受益组25例,sICTP、uNTx和uPyd治疗3个月后明显下降(P=0.025,P〈0.001,P〈0.001)。病情进展组20例,治疗3个月后,sICTP、uNTx和uPyd无明显变化(P〉0.05);而病情进展后,sICTP、uNTx和uPyd明显升高(P=0.011,P=0.002,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Pyd和uNTx治疗后降低的患者治疗收益的概率增加(OR=17.0,P=0.019;OR=16.7,P=0.015),而治疗后sICTP指标下降与治疗受益无关(P=0.841)。结论sICTP、uNTx和uPyd可作为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评价疗效和转归监测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骨转移 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羧基末端肽 Ⅰ型胶原吡啶交联氨基末 端肽 吡啶酚
原文传递
KLF4对肝癌细胞HepG2化疗和光动力治疗的调节作用
5
作者 贾勇圣 刘晓东 +2 位作者 史业辉 董国雷 佟仲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7-401,共5页
目的:分析重组人Krüppel类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s 4,KLF4)基因在肝癌HepG2细胞中对化疗和光动力治疗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人KLF4慢病毒pWPTS-KLF4载体,应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pWPTS-KLF4感染后HepG2细胞中KLF... 目的:分析重组人Krüppel类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s 4,KLF4)基因在肝癌HepG2细胞中对化疗和光动力治疗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人KLF4慢病毒pWPTS-KLF4载体,应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pWPTS-KLF4感染后HepG2细胞中KLF4 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实验检测HepG2细胞对顺铂、环磷酰胺或氟尿嘧啶耐受性的变化以及对光动力治疗敏感性的变化,罗丹明123染色检测HepG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慢病毒pWPTS-KLF4载体。顺铂、环磷酰胺或氟尿嘧啶处理HepG2细胞72 h后,pWPTS-KLF4感染组HepG2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43.43±4.78)%vs(18.09±1.02)%;(110.51±4.58)%vs(75.23±5.92)%;(34.55±2.93)%vs(19.16±1.32)%,P<0.01]。光敏剂艾拉介导的光动力治疗后24 h,pWPTS-KLF4感染组HepG2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37.16±3.26)%vs(57.24±8.01)%,P<0.01],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结论:重组人KLF4可以提高HepG2细胞化疗耐受性,增加光动力治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F4基因 化疗 光动力治疗 肝癌
下载PDF
对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的再认识 被引量:16
6
作者 冷玲(综述) 佟仲生(审校)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43-346,共4页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和WHO标准是两种主要的肿瘤疗效评价标准,两者有所不同,总体讲前者较后者在肿瘤疗效评价中有一定优势。RECIST作为一种新的标准仍有诸多不足,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仍需不断改进。
关键词 肿瘤 评价研究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人肝癌细胞线粒体DNA变异研究
7
作者 史业辉 贾勇圣 佟仲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10-1913,共4页
目的比较肝癌细胞中线粒体DNA变异,探讨线粒体DNA变异与肝癌细胞成瘤能力、血清饥饿耐受性以及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DNA直接测序法检测肝癌细胞中线粒体DNA变异;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酐癌细胞活力和顺铂对肝癌细胞生长抑... 目的比较肝癌细胞中线粒体DNA变异,探讨线粒体DNA变异与肝癌细胞成瘤能力、血清饥饿耐受性以及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DNA直接测序法检测肝癌细胞中线粒体DNA变异;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酐癌细胞活力和顺铂对肝癌细胞生长抑制率,裸鼠皮下接种肝癌细胞检测成瘤能力。结果肝癌细胞线粒体D—loop区变异点数目:肝星形细胞(HSC,16)、BEL-7402(11)、HepG2(11);环氧化酶Ⅱ(COXII)基因变异点数目:HSC(2)、BEL-7402(1)、HepG2(3),另外HepG2还存在8个碱基的片段缺失;HSC与HepG2细胞中线粒体DNA拷贝水平较低,BEL-7402较高。HSC和BEL-7402细胞活力明显大于HepG2;细胞接种23天后,HSC成瘤能力最强,其次是BEL-7402;HepG2未见成瘤。HSC对血清饥饿的耐受力最强,其次是HepG2,BEL-7402较弱;10μmol顺铂作用72h对BEL-7402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HepG2和HSC。结论肝癌干细胞中D.100p区突变点数目较肝癌细胞明显增多;HepG2细胞成瘤能力低可能与COXⅡ基因严重变异有关;肝癌细胞线粒体拷贝数与其对血清饥饿耐受性呈负相关,对顺铂敏感性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线粒体DNA 基因变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