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脂酰肌醇3-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晟 张霄蓓 张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749-2754,共6页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PK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传导通路可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促进细胞生存、调节细胞周期,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以及侵袭与转移,在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及转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PK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传导通路可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促进细胞生存、调节细胞周期,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以及侵袭与转移,在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及转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近来研究发现此信号通路与乳腺癌的关系非常密切,使之成为乳腺癌新的治疗靶点及研究热点。临床前研究已经证实,PI3K抑制剂及mTOR抑制剂通过不同的作用靶点作用于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上,从而达到抗癌的作用。PI3K抑制剂中有些药物只作用于PI3K靶点,有些作用于PI3K和mTOR双靶点,且现阶段的研究更倾向于进行针对不同PI3K亚型的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以达到对PI3K通路的抑制作用更具有针对性和特异性的目的,其在临床上的作用和疗效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而mTOR抑制剂针对的作用靶点是mTORC1,是PI3K/AKT/mTOR通路中开发较为完善的分子靶向药物,雷帕霉素衍生物类药物已经在乳腺癌中进行Ⅱ/Ⅲ期临床试验,且该类药物在联合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或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向治疗药物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l一磷脂酰肌醇3一激酶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下载PDF
565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晟 张霄蓓 +1 位作者 郝晓甍 张瑾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2-636,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971年1月—2011年11月间我院诊治的565例双乳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同时性双乳癌(bilateral synchronous breast cancer)和异时性双乳...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971年1月—2011年11月间我院诊治的565例双乳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同时性双乳癌(bilateral synchronous breast cancer)和异时性双乳癌(bilateral asynchronous breast cancer)在发病年龄、发病间隔、月经情况、家族史、肿瘤体积、临床分期、淋巴结数目、激素受体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异时性双乳癌首发癌年龄要早于同时性双乳癌(P<0.05)。同时性/异时性双乳癌在家族史、肿瘤体积、临床分期、腋淋巴结数目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性双乳癌两侧病灶内分泌受体表达一致率高于异时性双乳癌(P<0.01)。无论同时性或异时性双乳癌其第二癌的肿瘤体积、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情况都优于第一癌。同时性双乳癌与异时性双乳癌5年无病生存率与10年总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第二癌与第一癌可视为两个完全不同的癌灶。单侧发生乳癌之后对侧乳癌发生的累积危险度逐年增加,应建立完善的随访制度。异时性双乳癌的5年无病生存率与10年总生存率均高于同时性双乳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双乳癌 同时性双乳癌 异时性双乳癌
下载PDF
右丙亚胺对接受含蒽环类药物化疗乳腺癌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 被引量:30
3
作者 王培 张晟 +3 位作者 张霄蓓 李文津 郝晓甍 张瑾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右丙亚胺(DEX)对乳腺癌患者接受含蒽环类药物化疗时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选取12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1例,在接受含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的同时,采用DEX治疗;对照组61例,患者仅采用含蒽环类... 目的探讨右丙亚胺(DEX)对乳腺癌患者接受含蒽环类药物化疗时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选取12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1例,在接受含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的同时,采用DEX治疗;对照组61例,患者仅采用含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所有患者化疗4个周期,分别监测化疗前后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和血液学变化,观察化疗的非心脏及血液学毒性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化疗前后B型脑利钠肽(BNP)分别为(106.78±4.52)×10^-6μg/ml和(187.19±8.71)×10^-6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化疗前后BNP分别为(102.34±8.76)×10^-6μg/ml和(105.29±7.21)×10^-6μ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化疗前后心肌肌钙蛋白T(cTnT)分别为(12.55±2.73)×10^-6μg/ml和(31.05±7.10)×10^-6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化疗前后cTnT分别为(12.704-2.15)×10^-3μg/ml和(13.22±7.82)×10^-3μ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化疗前后心率分别为(75.32±7.14)次/min和(89.60±9.21)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化疗前后心率分别为(78.60±6.29)次/min和(83.10±7.56)次/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化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65.23±7.82)%和(55.21±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化疗前后LVEF分别为(64.12±6.25)%和(59.36±4.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化疗前后中性粒细胞(ANC)计数分别为(3.95±1.36)×10^9/L和(3.50±1.52)X10。/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c15);实验组化疗前后ANC计数分别为(4.96±1.41)×10^9/L和(3.10±1.26)×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非心脏及血液学毒性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21.3%、16.4%、24.6%和4.9%。对照组I~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16.4%、11.5%、9.8%和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在不增加乳腺癌患者非心脏及血液学毒性的前提下,可明显降低蒽环类药物化疗患者的心脏毒性。DEX联合蒽环类药物增加了乳腺癌患者骨髓抑制的发生风险,在联合使用时应密切监测患者血象或给予常规骨髓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蒽环类 右丙亚胺 治疗结果 毒性 副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