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患者自体CD3AK与LAK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徐琪 安秀梅 +2 位作者 邵莹 和世彦 郝希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547-548,共2页
目的 :CD3AK细胞是由抗CD3单克隆抗体和IL 2共同激活诱导的肿瘤杀伤细胞。对 30例肿瘤患者自体CD3AK细胞及LAK细胞进行了比较性研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CD3AK细胞及LAK细胞的杀瘤活性 ,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标志物分析。结果与结论 ... 目的 :CD3AK细胞是由抗CD3单克隆抗体和IL 2共同激活诱导的肿瘤杀伤细胞。对 30例肿瘤患者自体CD3AK细胞及LAK细胞进行了比较性研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CD3AK细胞及LAK细胞的杀瘤活性 ,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标志物分析。结果与结论 :肿瘤患者PBMNC诱导后产生的CD3AK细胞较LAK细胞有更强的增殖能力 ,但对Raji、K5 6 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无明显区别 ;40 %~ 6 0 %CD3AK细胞表达CTL样表型 (CD3+ CD8+ ) ,约 40 %CD3AK细胞表达NK表型 (CD5 6 + )。同时亦观察到不同患者的免疫功能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AK LAK 细胞 生物学特性 肿瘤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中血管生成拟态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郄硕 张诗武 +3 位作者 张丹芳 郭华 张利华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8-71,共4页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4例GIST标本及临床病理资料,CD31/PAS双重染色结合CD117、CD31免疫组化染色证实VM存在,分析VM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84例GIST中21例具有VM;核分裂数≥...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4例GIST标本及临床病理资料,CD31/PAS双重染色结合CD117、CD31免疫组化染色证实VM存在,分析VM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84例GIST中21例具有VM;核分裂数≥5个/50HPF组和<5个/50HPF组和有无肝转移组间VM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8)。极低危/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三组VM阳性率分别为5.9%,12.5%,39.5%,三组之间V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2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有VM组和无VM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表明有VM、肿瘤大小≥10cm和出血是影响GIST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00,0.005,0.032)。结论:GIST中存在VM,VM是影响GIST患者预后的不利因素,有VM的患者易发生肝转移,预后比无VM的患者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血管生成拟态 预后
下载PDF
恶性黑色素瘤生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曹水 杜伟娇 +1 位作者 宋鑫 任秀宝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关键词 黑色素瘤 恶性 免疫疗法
下载PDF
Foxf2表达与乳腺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4
作者 杨帆 李林 +1 位作者 李晓青 冯玉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752-754,共3页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叉头框(forkhead box,Fox)转录因子Foxf2 mRNA在乳腺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较对应的原发癌下调,是潜在的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本研究通过大样本临床病例检测(分析),阐明乳腺原发癌组织中Foxf2 mRNA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叉头框(forkhead box,Fox)转录因子Foxf2 mRNA在乳腺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较对应的原发癌下调,是潜在的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本研究通过大样本临床病例检测(分析),阐明乳腺原发癌组织中Foxf2 mRNA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评估其对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233例乳腺原发癌组织中Foxf2 mRNA表达水平;x^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时序检验比较组间生存期的差异。结果:Foxf2 mRNA低表达率在乳腺癌临床Ⅰ~Ⅱ期低于Ⅲ期组(P=0.003),ER阳性组低于ER阴性组(P=0.014),随着阳性淋巴结数的增加,Foxf2 mRNA低表达率逐渐升高(P=0.041),Foxf2 mRNA低水平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低于高水平组(P=0.001)。结论:Foxf2 mRNA低表达与肿瘤进展和患者预后不良相关,Foxf2 mRNA水平是潜在的乳腺癌患者预后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转移 Foxf2 定量RT—PCR
下载PDF
血管生成拟态和内皮依赖性血管在喉癌转移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巍 林鹏 +5 位作者 孙保存 蔡文娟 韩春荣 李丽 鲁宏华 张金梅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0-405,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拟态和内皮依赖性血管在喉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用以评估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喉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CD3l和过碘酸雪夫试剂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及CD31染色标记石蜡包埋喉癌组织中血管...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拟态和内皮依赖性血管在喉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用以评估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喉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CD3l和过碘酸雪夫试剂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及CD31染色标记石蜡包埋喉癌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及内皮依赖性血管的表达,应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血管生成拟态和内皮依赖性血管与喉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应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血管生成拟态与喉癌患者的淋巴转移、肿瘤分期和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P值均〈0.05)。而内皮依赖性血管与喉癌患者的发病部位、肿瘤分期、T分期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血管生成拟态(P=0.014)、肿瘤分期(P=0.009)、T分期(P=0.013)、淋巴转移(P=0.013)、组织病理学分级(P=0.038)、肿瘤大小(P=0.028)和放疗(P〈0.0001)与喉癌患者总生存率有关。而血管生成拟态(P=0.011)、发病部位(P=0.049)、肿瘤大小(P=0.001)和放疗(P〈0.0001)与喉癌患者无瘤生存率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血管生成拟态是影响喉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喉癌组织中内皮依赖性血管与血管生成拟态共存。血管生成拟态可能通过促进区域淋巴转移影响喉癌患者的生存,对预测喉癌患者的转移和生存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鳞状细胞 淋巴转移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预后
原文传递
腹腔干分支变异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鲍弢 梁寒 +1 位作者 邓靖宇 焦旭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8期848-850,共3页
腹腔干是一短而粗的动脉干,约于第一腰椎高度发自腹主动脉前壁。继则分为3支,即胃左动脉、肝动脉及脾动脉,分别供给腹腔上部脏器(胃、肝、脾、胰及十二指肠等)。然而以上3支的起点变化较多,国内外学者根据自己的见解,将腹腔动脉... 腹腔干是一短而粗的动脉干,约于第一腰椎高度发自腹主动脉前壁。继则分为3支,即胃左动脉、肝动脉及脾动脉,分别供给腹腔上部脏器(胃、肝、脾、胰及十二指肠等)。然而以上3支的起点变化较多,国内外学者根据自己的见解,将腹腔动脉的分支列为若干类型,并相互补充。本文从腹腔干的分支变异类型、分型发展及其意义3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作者根据胃左动脉、脾动脉和肝动脉的起源对变异类型进行分类,主要分为肝胃脾干型、肝脾干型、肝胃干型及胃脾干型,其他包括肝脾肠系膜干型、肝胃脾肠系膜干型、肝胃脾结肠干型、肝胃脾胰干型、胃脾干加肝肠系膜干型、肝胃脾肝左干型、肝胃脾胰十二指肠干型和肝胃干加肝脾干型等。从Lipshutz、Adachi、Michels分型及张年甲分型等介绍腹腔干变异分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干 变异 解剖学
原文传递
TRAIL及其受体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传涛(综述) 佟仲生(审校)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832-834,共3页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调亡诱导配体(TRAIL)作为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的成员之一,可以选择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对正常组织无明显毒副作用。基础研究发现多数乳腺癌细胞对TRAIL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但TRAIL与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调亡诱导配体(TRAIL)作为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的成员之一,可以选择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对正常组织无明显毒副作用。基础研究发现多数乳腺癌细胞对TRAIL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但TRAIL与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联合应用常可见明显的协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多数报道认为与诱导后DR4和(或)DR5的上调有关,明确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类 乳腺肿瘤
原文传递
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不良反应三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鲍弢 梁寒 +1 位作者 邓靖宇 焦旭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02-403,共2页
病例1男,67岁,因“左上腹痛14d”于2012年8月2日入院。腹部CT示脾胃之间软组织肿物,考虑胃的胃肠间质瘤:超声内镜提示胃底固有肌层一8cm×8cm低回声肿物。于2012年8月10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近端胃次全切除术,病理确诊胃高度恶性G... 病例1男,67岁,因“左上腹痛14d”于2012年8月2日入院。腹部CT示脾胃之间软组织肿物,考虑胃的胃肠间质瘤:超声内镜提示胃底固有肌层一8cm×8cm低回声肿物。于2012年8月10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近端胃次全切除术,病理确诊胃高度恶性GI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不良反应 伊马替尼 近端胃次全切除术 软组织肿物 治疗 左上腹痛 腹部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