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患者呼吸道感染嗜血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文芳 郑珊 +1 位作者 李丁 张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292-1293,1298,共3页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呼吸道感染嗜血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状况,为临床规范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0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的肿瘤患者早晨痰液样本,采用含有X、V因子的巧克力琼脂平板分离培养嗜血杆菌,...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呼吸道感染嗜血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状况,为临床规范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0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的肿瘤患者早晨痰液样本,采用含有X、V因子的巧克力琼脂平板分离培养嗜血杆菌,应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菌种,药敏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采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从7 333份呼吸道标本中检出316株嗜血杆菌,其中流感嗜血杆菌95株,副流感嗜血杆菌221株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均敏感,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26.3%、15.8%。对头孢类及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抗生素较敏感。副流感嗜血杆菌与流感嗜血杆菌的药敏谱相似。结论:大多数抗菌药物对肿瘤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嗜血杆菌仍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血杆菌 耐药性 肿瘤患者
下载PDF
肿瘤患者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的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丁 张文芳 +1 位作者 郑珊 张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60-262,共3页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血培养中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合理应用抗菌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2 114例肿瘤患者血培养结果。结果共检出56种病原菌308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检出率分别为50.0%、46.1%、3...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血培养中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合理应用抗菌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2 114例肿瘤患者血培养结果。结果共检出56种病原菌308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检出率分别为50.0%、46.1%、3.9%。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球菌及白色假丝酵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12.5%、83.3%,未发现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分别为31.6%、17.4%。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哌啦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结论治疗严重的革兰阳性菌引起的血液感染可首选万古霉素等糖肽类抗菌剂、治疗革兰阴性菌引起的血液感染可首选阿米卡星、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及碳青霉烯类抗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 细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肿瘤 分布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肾功能指标的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周云丽 张鹏 +4 位作者 张伟 师越 周伟 李悦国 左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2-21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Cr)、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尿素(Urea)、β2-微球蛋白(β2-MG)、基于血清Cr的估计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联合血清Cys C和Cr的估计GFR对恶性肿瘤患者肾功能损害的临床诊断应用价...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Cr)、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尿素(Urea)、β2-微球蛋白(β2-MG)、基于血清Cr的估计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联合血清Cys C和Cr的估计GFR对恶性肿瘤患者肾功能损害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45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和尿液标本,检测其血清的Cr、Cys C、Urea、β2-MG和尿中Cr的浓度;以内生肌酐清除率计算cGFR,基于血清Cr及联合血清Cys C和Cr计算mGFR和uGFR,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清Cys C和β2-MG在肾功能损害的各期均较正常对照有明显升高(P<0.05),血清Urea在Ⅱ期时开始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Cr在Ⅲ期时才显著升高(P<0.05);在肾功能损害的Ⅰ~Ⅲ期患者中,Cys C的异常率显著高于血清Cr;mGFR和uGFR两种肾小球率过滤估计方法与cGFR相关性良好,uGFR与cGFR的一致性高于mGFR,偏差小于mGFR。结论:血清Cys C和β2-MG检测有利于对恶性肿瘤患者肾功能损害早期诊断,联合血清Cys C和Cr计算的uGFR对恶性肿瘤患者肾功能损害的临床诊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肾小球滤过率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肌酐
下载PDF
动态监测ICU恶性肿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1
4
作者 张爱敏 张鹏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1年第3期162-165,共4页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测定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恶性肿瘤患者感染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治疗中的意义。选择85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感染组55例,非感染对照组30例。在拟诊感染的第一天,抽静...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测定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恶性肿瘤患者感染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治疗中的意义。选择85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感染组55例,非感染对照组30例。在拟诊感染的第一天,抽静脉血做血培养,同时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色谱法(PCT-Q)检测血清PCT浓度。并根据PCT结果指导临床使用抗生素,动态监测PCT水平,观察3~7天的疗效。结果显示,血清PCT浓度在感染组与对照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Q检测,PCT〉0.5ng/mL可早期预测恶性肿瘤患者感染,其灵敏度为90.9%,特异度为96.7%。对PCT阳性患者使用适当抗生素治疗3~7天后,PCT转为正常(〈0.5ng/mL)。PCT-Q法较普通血培养法灵敏(P〈0.01),对ICU危重恶性肿瘤患者感染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抗生素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感染 ICU 恶性肿瘤
下载PDF
五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食管癌诊治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爱敏 焦晓青 张鹏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8年第2期65-67,共3页
探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CA724、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21-1)和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联合检测对食管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和微粒子酶联免疫测定法(MEIA)检... 探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CA724、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21-1)和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联合检测对食管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和微粒子酶联免疫测定法(MEIA)检测102例食管癌患者术前和90例术后血清中CEA、CA19-9、CA724、CYFRA21-1和SCC含量。102例食管癌患者血清中5项肿瘤标志物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病程增加,阳性率增高。检测90例食管癌患者,术前阳性指标与术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五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7.5%,高于单项指标检测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CEA、CA19-9、CA724、CYFRA21-1和SCC水平动态联合监测可用于食管癌辅助诊断、疗效观察、以及对病期及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测
下载PDF
肿瘤重症患者合并血液感染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青 张文芳 +2 位作者 郑珊 李丁 张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22-324,共3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肿瘤患者血液感染菌谱并对其相关危险因子进行研究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合并血液感染的重症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88例患者发生了血液感染,男性56例,女性32例...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肿瘤患者血液感染菌谱并对其相关危险因子进行研究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合并血液感染的重症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88例患者发生了血液感染,男性56例,女性32例,平均(65.8±24.2)岁。45例生存,43例死亡。血液感染常见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2株(37.8%)、大肠埃希氏菌15株(13.5%)以及白假丝酵母菌9株(8.1%)。单变量分析显示机械通气>7 d、中心静脉插管以及较高的APACHEⅡ评分是重症肿瘤患者合并血液感染后死亡的重要危险因子,其中机械通气>7 d为独立的死亡风险因子(OR=6.8,95%CI:2.5~18.4,P<0.001)。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引起肿瘤患者血液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临床应据此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重症肿瘤患者血液感染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液感染 危险因子
下载PDF
围手术期输血对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学慧 田路云 +3 位作者 张宝艳 王传江 樊晶 陈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围手术期 输血 前列腺癌 术后感染 术后复发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及相关指标对肺癌诊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爱敏 张鹏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7年第3期135-136,140,共3页
探讨肺癌患者血清降钙素(CT)含量对肺癌诊治的临床意义。用ELISA检测血清CT含量,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血清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 21-1)含量。肺癌患者血清C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化疗前... 探讨肺癌患者血清降钙素(CT)含量对肺癌诊治的临床意义。用ELISA检测血清CT含量,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血清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 21-1)含量。肺癌患者血清C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化疗前后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T阳性率与病理分型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有关(P<0.01)。CT与CEA在肺癌中的阳性表达有差异(P<0.01),与NSE和CYFRA 21-1无差异(P>0.05)。血清CT含量动态监测是辅助诊断肺癌、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 肺癌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肺癌患者ATⅢ、F-Ⅷ和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冲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330-332,共3页
目的:探讨凝血和纤溶指标在不同类型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43例肺癌患者血浆,检测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C)、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和D-二聚体(D-D)的含量并统计分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NSCLC组)和小细胞肺癌组... 目的:探讨凝血和纤溶指标在不同类型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43例肺癌患者血浆,检测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C)、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和D-二聚体(D-D)的含量并统计分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NSCLC组)和小细胞肺癌组(SCLC组)的ATⅢ:C和F-Ⅷ:C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D-D水平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NSCLC组中鳞癌患者F-Ⅷ:C低于SCLC组;D-D含量在是否有淋巴转移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SCLC患者纤溶指标的D-D含量明显高于NSCLC组,D-D含量在肺癌淋巴转移组中明显升高,不同病理类型和是否存在淋巴转移的肺癌患者的纤溶指标水平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抗凝血酶Ⅲ 凝血因子Ⅷ D-二聚体
下载PDF
抗前列腺癌γ-精浆蛋白人源Fab抗体的原核表达和特性鉴定
10
作者 张青 郝晓柯 +2 位作者 苏明权 刘家云 张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902-905,共4页
目的:对从噬菌体抗体库筛选的抗γ-精浆蛋白(γ-sm)人源化Fab抗体进行表达纯化和生物学特性鉴定,为其应用于前列腺癌抗体导向酶—前药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首先将重组表达载体γ-sm-hFab/pComb3X转化大肠杆菌并诱导其可溶性表达,亲和纯... 目的:对从噬菌体抗体库筛选的抗γ-精浆蛋白(γ-sm)人源化Fab抗体进行表达纯化和生物学特性鉴定,为其应用于前列腺癌抗体导向酶—前药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首先将重组表达载体γ-sm-hFab/pComb3X转化大肠杆菌并诱导其可溶性表达,亲和纯化后采取Western-blot检测表达产物对γ-sm抗原结合特异性。其次分别采用抑制ELISA和竞争抑制ELISA方法分析表达纯化的抗γ-sm人源Fab抗体的亲和力和结合表位。最后采用竞争抑制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超敏S-P法鉴定制备纯化的人源Fab抗体在前列腺癌细胞和组织上的结合分布特性。结果:成功诱导表达和纯化出理论分子量大小可溶性Fab抗体蛋白,含量约占细菌总可溶性蛋白的20.5%,Western-blot证实其能特异性结合识别γ-sm。抑制ELISA显示其表观结合常数(Ka)为0.78×10~8M^(-1),亲和力约为亲本鼠源单抗E4B7的37.5%,竞争抑制ELISA进一步显示,二者识别γ-Sm抗原蛋白上的表位相同。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显示,表达纯化的人源Fab抗体可显著地与前列腺癌细胞和组织特异性结合,其结合主要分布在腺上皮内瘤和中低度恶性的前列腺癌组织上。结论:成功地对筛选的抗γ-sm人源Fab抗体进行了原核可溶性表达、纯化和免疫生物学特性鉴定,为其进一步应用于抗体导向酶—前药实验治疗前列腺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B抗体 人源化 原核表达 γ-精浆蛋白 前列腺癌
下载PDF
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为神经样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白丽萍 杨瑞芳 +2 位作者 李芳 许雯 赵智刚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91-1094,I0007,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能力。方法:无菌获取不同来源的MSCs并进行分组。A组:胎儿真皮;B组:胎儿骨髓;C组:成人骨髓。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并检测其倍增时间。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SCs...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能力。方法:无菌获取不同来源的MSCs并进行分组。A组:胎儿真皮;B组:胎儿骨髓;C组:成人骨髓。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并检测其倍增时间。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SCs的细胞表型和细胞周期。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各组MSCs在体外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样细胞的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神经丝蛋白(NF)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不同来源的MSCs具有相似的细胞形态、细胞表型和细胞周期,但是C组MSCs的增殖能力及体外传代能力低于A组和B组。不同来源、不同扩增代数的MSCs在诱导剂的作用下呈现典型的神经样细胞的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显示,NF和GFAP均呈阳性反应。结论:不同来源的MSCs均可以在体外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但不同发育阶段的MSCs体外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能力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真皮 骨髓祖代细胞 胎儿 流式细胞术 维甲酸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神经微丝蛋白质类
下载PDF
1027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鸿丽 顾桂兰 贾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23期2932-2933,共2页
目的分析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临床分离到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表型的变迁,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TB自动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对该院2009~2011年临床分离到的1 027株鲍曼不动... 目的分析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临床分离到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表型的变迁,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TB自动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对该院2009~2011年临床分离到的1 027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采用WHONET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80%以上来自呼吸道标本,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及神经外科。目前,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最低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发生迅猛增长。结论该院临床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多为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的菌株,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具有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的患者感染率高,区分定植性存在与感染,对临床治疗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感染危险因素 定植
下载PDF
两种方法检测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在盆腔疾病诊断中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贾丽 张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15-31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在盆腔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电化学发光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ECLIA)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在盆腔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电化学发光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ECLIA)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人附睾分泌蛋白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采用ECLIA检测211例患者血清HE4水平,包括85例卵巢癌、42例子宫内膜癌、2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33例盆腔良性疾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结果以中位数表示,分析血清HE4在盆腔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并分别探明诊断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的最佳判定值。采用ELISA对其中卵巢癌组及卵巢良性疾病组血清HE4进行检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ROC-AUC),比较两种方法鉴别诊断卵巢良恶性疾病的准确性。结果:卵巢癌组、子宫内膜癌组血清HE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卵巢良性疾病组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卵巢良性疾病组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HE4在鉴别诊断卵巢良恶性疾病、子宫内膜良恶性疾病时,其ROC-AUC分别为0.869和0.931,最佳诊断点分别为86.02 pmol/L和74.6 pmol/L。以卵巢良性肿瘤组作为对照,ECLIA法及ELISA法检测卵巢癌患者血清HE4的ROC-AUC分别为0.869和0.794。结论:HE4在盆腔疾病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ECLIA法检测卵巢癌的诊断准确性优于ELISA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附睾分泌蛋白 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异位症 电化学发光
下载PDF
网织红细胞参数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左娅薇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469-471,共3页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18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治术后均接受紫杉醇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采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动态观察患者化疗过程中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百分数(RET%...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18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治术后均接受紫杉醇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采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动态观察患者化疗过程中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百分数(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结果:化疗后第5、10天WBC和PLT进行性明显下降(P<0.01),第14天较第10天已逐渐回升(P<0.05),但仍明显低于化疗前水平(P<0.01);而RET%和IRF%第5、10天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1),RET%第10天较第5天低,IRF%第10天较第5天已有所回升,但两个参数第10天较第5天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14天恢复到化疗前水平(P>0.05)。结论:网织红细胞参数可作为监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和恢复较好的指标,比白细胞和血小板更灵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网织红细胞百分数 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 白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线粒体铰链蛋白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5
作者 杨冬 李悦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447-1448,1457,共3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铰链蛋白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对线粒体铰链蛋白与肝癌的恶性行为之间关系进行研究。方法:80例HCC、80例癌旁组织和5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线粒体铰链蛋白染色方法为SP免疫组... 目的:研究线粒体铰链蛋白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对线粒体铰链蛋白与肝癌的恶性行为之间关系进行研究。方法:80例HCC、80例癌旁组织和5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线粒体铰链蛋白染色方法为SP免疫组化法。结果:HCC组织中的线粒体铰链蛋白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5),而在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线粒体铰链蛋白的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肝硬化、病理学分级、术前AF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瘤的大小、癌栓、有无包膜以及TNM分期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粒体铰链蛋白的表达与HCC的一些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提示线粒体铰链蛋白可能是反映HCC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线粒体铰链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原性及其对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白丽萍 张莹 +2 位作者 王金唤 王振玲 赵智刚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免疫原性及其调控免疫的功能和机制。方法获取MM患者的骨髓MSC,在低血清培养液中培养和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表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MSC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分...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免疫原性及其调控免疫的功能和机制。方法获取MM患者的骨髓MSC,在低血清培养液中培养和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表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MSC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骨髓MSC抑制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MSC对树突状细胞(DC)吞噬功能的影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MM骨髓MSC抑制DC介导的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MM患者的MSC不表达HLA-DR和共刺激分子CD80、CD83、CD86和CD40。MM患者的MSC通过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抑制异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MM患者的MSC具有抑制DC吞噬作用的功能;MM骨髓MSC抑制DC分泌白细胞介素12(IL-12),并可以抑制DC介导的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结论MM骨髓MSC具有低免疫原性及体外调节免疫的功能,该免疫调节功能与其分泌细胞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间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 细胞因子类
原文传递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异常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
17
作者 白丽萍 张莹 +2 位作者 王金唤 王振玲 赵智刚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9-359,共1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异常的骨髓微环境及免疫机能在其发病机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间充质干细胞(MSC)及其分化的细胞群体是骨髓微环境中最重要的组份。MDS骨髓MSC调节免疫的功能是否受...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异常的骨髓微环境及免疫机能在其发病机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间充质干细胞(MSC)及其分化的细胞群体是骨髓微环境中最重要的组份。MDS骨髓MSC调节免疫的功能是否受到疾病状态的影响,以及其在MDS发病中是否发挥作用,目前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免疫调节功能 恶性克隆性疾病 骨髓微环境 患者 发病机制 造血干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