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肌电图和超声检查在合并糖尿病的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亚薇 袁宇 闫旭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54-456,共3页
目的:探讨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患者的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25例(实验组)及1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神经肌电图仪器测定所有受试者神经传导速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期(5.01±1.37... 目的:探讨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患者的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25例(实验组)及1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神经肌电图仪器测定所有受试者神经传导速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期(5.01±1.37)ms、(3.15±0.55)ms、指1-腕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5.56±8.69)m/s、(57.90±2.47)m/s、指3-腕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2.03±11.59)m/s、(58.20±3.08)m/s及环指正中/尺神经感觉传导潜伏期差值(1.50±1.50)ms、(0.12±0.06)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尺神经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期(2.73±0.21)ms、(2.67±0.13)ms及指5-腕感觉神经传导速度(57.78±3.26)m/s、(59.20±2.49)m/s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超声检查观察实验中患者正中神经横截面积,诊断腕管综合征阳性率为77%。结论:通过电生理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腕管综合征,结合超声检查更好地显示中晚期神经受压情况及程度,对患者实施准确治疗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腕管综合征 肌电图 超声检查
下载PDF
表面肌电图在步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亚薇 杨阳 李耀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538-541,共4页
步态分析是临床医师分析肌肉骨骼疾病的重要诊断手段。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结合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是决策治疗此类患者所选择适当方法的有用工具。sEMG几十年来一直应用于评估运动过程中的神经肌肉反应并制定康... 步态分析是临床医师分析肌肉骨骼疾病的重要诊断手段。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结合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是决策治疗此类患者所选择适当方法的有用工具。sEMG几十年来一直应用于评估运动过程中的神经肌肉反应并制定康复方案。为了保证sEMG采集数据准确、充分及有意义,本文对噪声控制、波频、串扰、电极放置方案以及肌电信号的时序、强度和标准化等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图 步态分析 信号 肌肉
下载PDF
神经肌电图与超声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欣 田德润 +1 位作者 王植 袁宇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与超声检查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36例腕管综合征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肌电图和超声检查。按照电生理分期诊断标准分为3期,其中早期6例,中期20例,晚期10例。应用超声检查观察3期患者腕部正中神经的...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与超声检查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36例腕管综合征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肌电图和超声检查。按照电生理分期诊断标准分为3期,其中早期6例,中期20例,晚期10例。应用超声检查观察3期患者腕部正中神经的受压情况,测量并记录豌豆骨平面正中神经截面积(CSA),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于早期腕管综合征患者,CSA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明显。对于中、晚期腕管综合征患者,CSA均增大,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能为早期诊断腕管综合征提供依据和最佳治疗时间。对于中、晚期腕管综合征患者,超声检查可显示腕管内正中神经受压部位及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神经肌电图 神经传导速度 超声检查
下载PDF
神经肌电图与MRI诊断早期腕管综合征的功用 被引量:21
4
作者 陈欣 田德润 +2 位作者 王植 袁宇 宫可同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和MRI在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及相关性。方法对36例腕管综合征患者行神经肌电图检查,按照电生理分期标准分为3期;对3期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行MR/检查,测量记录正中神经肿胀率(MNSR)和正中神经扁平率(MNFR),...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和MRI在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及相关性。方法对36例腕管综合征患者行神经肌电图检查,按照电生理分期标准分为3期;对3期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行MR/检查,测量记录正中神经肿胀率(MNSR)和正中神经扁平率(MNFR),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对中、晚期患者进行手术,并将术中所见与术前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于早期患者,MNSR、MNFR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明显。对于中、晚期患者,MNSR、MNF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手术证实正中神经的病变情况与术前MRI检查结果相符。正中神经末端运动潜伏期(DML)与MNSR、MNFR呈正相关,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与MNSR呈负相关,而SCV与MNFR的相关性不大。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能为早期诊断腕管综合征提供依据。对于中、晚期腕管综合征患者,MRI检查可以明确正中神经卡压的部位、原因,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因此MRI对于腕管综合征是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但对于腕管综合征的诊断,MRI不能代替神经肌电图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神经传导速度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阳 王亚薇 马信龙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07-510,共4页
现代医学理论将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失衡作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基本的病理机制,而中医学则对其病因病机的概括以肾虚为主。现代医学治疗骨质疏松症偏向于开展多靶点联合用药方案,中医治疗主要采取单味及复方中药。本文就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现代医学理论将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失衡作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基本的病理机制,而中医学则对其病因病机的概括以肾虚为主。现代医学治疗骨质疏松症偏向于开展多靶点联合用药方案,中医治疗主要采取单味及复方中药。本文就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中西医结合 治疗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护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亚薇 耿文静 +1 位作者 陈欣 刘津贤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51-453,共3页
为了总结神经电生理监护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本文广泛查阅神经电生理技术在脊柱外科术中监护的相关文献,对术中监护的目的、基本技术方法以及可能对监护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仅行单一监护方法监测,可能存在一定几率的&q... 为了总结神经电生理监护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本文广泛查阅神经电生理技术在脊柱外科术中监护的相关文献,对术中监护的目的、基本技术方法以及可能对监护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仅行单一监护方法监测,可能存在一定几率的"假阳性"或"假阴性"。临床中应采用多模式联合的电生理监测模式,可以全面地监测脊髓功能,能帮助术者及早、全方位的掌握患者麻醉时脊髓神经功能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 脊柱外科 术中监护
下载PDF
肌电图在糖尿病患者早期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亚薇 耿文静 +1 位作者 陈欣 刘津贤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9期994-995,共2页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查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糖尿病50例(试验组)及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采用肌电图仪器测定所有受试者神经传导速度(SCV)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正中神经指1-腕,指3-腕、尺神经指5-腕感觉传导...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查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糖尿病50例(试验组)及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采用肌电图仪器测定所有受试者神经传导速度(SCV)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正中神经指1-腕,指3-腕、尺神经指5-腕感觉传导速度及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尺神经DML及波幅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潜伏期(Lat)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电生理检查,可以早期诊断糖尿病患者腕管综合征,更好地对患者实施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腕管综合征 肌电图
原文传递
骨外固定支架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7
8
作者 杨阳 王亚薇 马信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482-1486,共5页
外固定支架在临床中经过不断地改进,成为骨科的一门基本技术。近几十年来,外固定理论的发展及各式外固定器的研制,使其用途呈现多样化。在肢体延长和畸形矫正方面的成绩,更显示其重要性,某些方面是内固定不可替代的。当然,该技术也有一... 外固定支架在临床中经过不断地改进,成为骨科的一门基本技术。近几十年来,外固定理论的发展及各式外固定器的研制,使其用途呈现多样化。在肢体延长和畸形矫正方面的成绩,更显示其重要性,某些方面是内固定不可替代的。当然,该技术也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若应用不当会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后遗症。本文从外固定支架的分类,在四肢骨折、胸腰椎骨折、肢体延长中的应用及在延长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 分类 应用 并发症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非手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不愈合的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杨阳 王亚薇 +2 位作者 马剑雄 马信龙 金鸿宾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2067-2069,共3页
[目的]〗探讨锁骨中段骨折经非手术治疗后不愈合的风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非手术治疗的785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其中87例患者不愈合。使用双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来评估可能导致骨折不愈合的风险因素。[结果]通过双变量分析,不... [目的]〗探讨锁骨中段骨折经非手术治疗后不愈合的风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非手术治疗的785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其中87例患者不愈合。使用双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来评估可能导致骨折不愈合的风险因素。[结果]通过双变量分析,不愈合明显增加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骨折移位和粉碎性骨折(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吸烟、骨折移位和粉碎性骨折是独立的风险因素。[结论]锁骨中段骨折经非手术治疗不愈合的风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吸烟、骨折移位和粉碎性骨折是不愈合的独立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非手术治疗 风险因素 不愈合
原文传递
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第一背侧骨问肌萎缩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亚薇 宫可同 +2 位作者 耿文静 陈欣 刘津贤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技术对第一背侧骨间肌萎缩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我们对48例(51侧)无明确外伤史而出现第一背侧骨问肌萎缩的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主要检测项目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技术对第一背侧骨间肌萎缩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我们对48例(51侧)无明确外伤史而出现第一背侧骨问肌萎缩的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主要检测项目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和运动神经传导,以及前臂正中神经、尺神经所支配的相关肌肉肌电图。必要时进行桡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所支配的相关肌肉肌电图检测,下肢神经传导及胸锁乳突肌、椎旁肌等相关肌肉肌电图检测。结果本组48例患者中,神经电生理检查提示为肘管综合征31例,腕尺管综合征5例,颈椎病6例,周围神经病3例,运动神经元病2例,胸廓出口综合征(下干型)1例。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对无明确外伤史出现第一背侧骨问肌萎缩的患者提供客观的检测指标,对其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鉴别 电生理学 第一背侧骨间肌萎缩
原文传递
长期尼古丁摄入对大鼠骨内微结构及机体氧化应激状态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阳 王亚薇 +4 位作者 马信龙 马剑雄 邢丹 朱少文 陈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93-1497,共5页
目的探讨长期尼古丁摄入对大鼠骨内微结构、骨生物力学性能以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取6周龄雄性sD大鼠36只,体质量160~180g,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2只。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按照每天6.0、0... 目的探讨长期尼古丁摄入对大鼠骨内微结构、骨生物力学性能以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取6周龄雄性sD大鼠36只,体质量160~180g,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2只。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按照每天6.0、0.4mg/kg标准尼古丁灌胃干预,持续12个月;对照组不作处理。实验期间观察各组大鼠存活情况,每个月大鼠称重。造模12个月后处死全部大鼠,取L1椎体进行Micro—CT三维重建测量骨密度(bonemineral density,BMD)、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F)、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T)、骨小梁数目(trabecular number,TN)、骨小梁间隙(trabecular spacing,TS),取左侧股骨干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最大载荷、抗弯刚度、最大断裂能;取动脉血检测丙二醛(malonyl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以及可替宁含量。结果实验期间,高剂量组死亡2只大鼠,低剂量组死亡1只,对照组大鼠均存活。随时间延长,高、低剂量组大鼠体质量逐渐低于对照组,8—12个月时,高、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12个月时,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造模12个月后,高剂量组BMD、BVF、TT、T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低剂量组,Ts显著增高(P〈0.05);低剂量组仅BVF、TN、T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股骨干最大载荷、抗弯刚度以及最大断裂能明显低于对照组、低剂量组,低剂量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低剂量组可替宁以及MDA含量均明显升高,CAT、SOD含量明显降低(P〈0.05);且高、低剂量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尼古丁摄入会引起大鼠骨内微结构改变、骨生物力学性能下降以及氧化一抗氧化水平失衡,长期高剂量尼古丁摄入可能是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氧化应激 骨质疏松症 生物力学 大鼠
原文传递
伸肘与屈肘位对尺神经肘部传导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欣 阚世廉 +2 位作者 刘津贤 耿文静 王亚薇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9-380,共2页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cubital tunnel syndrome,CuTS)患者尺神经肘管段运动传导参数(潜伏期、波幅和速度)在肘关节伸直和屈曲位时的变化,为临床操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7例经临床确诊为CuTS的患者和25例健康对照者,于伸直位和极...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cubital tunnel syndrome,CuTS)患者尺神经肘管段运动传导参数(潜伏期、波幅和速度)在肘关节伸直和屈曲位时的变化,为临床操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7例经临床确诊为CuTS的患者和25例健康对照者,于伸直位和极度屈曲位分别测定尺神经的长度及肘管段的运动传导参数。结果根据顾玉东的CuTS分型标准,57例患者中轻型8例、中型16例、重型33例。CuTS组和健康对照组尺神经肘管段的运动传导潜伏期、波幅和速度在伸直位与极度屈曲位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uTS组尺神经肘管段的运动传导参数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肘关节体位的变化并不影响尺神经在肘管段的运动传导速度,为了操作方便更推荐伸直位。对于临床可疑为CuTS的患者,当伸直位检查尺神经的运动传导参数无明显变化者,可以加做极度屈曲位时尺神经的运动传导,以协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尺神经 肘关节体位 运动传导
原文传递
健康神经与退变神经游离移植比较的实验研究(一) 被引量:2
13
作者 阚世廉 宫可同 +4 位作者 费起礼 张春丽 章明放 银和平 孔令震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45-47,共3页
本文采用40只Wistar大白鼠分两组进行了退变神经和健康神经移植的实验研究,分别在术后2、4、6、8、10周进行了电生理测定和组织学观察,表明退变神经优于健康神经移植。临床上有多条神经损伤时,可采用不能修复的迟变神... 本文采用40只Wistar大白鼠分两组进行了退变神经和健康神经移植的实验研究,分别在术后2、4、6、8、10周进行了电生理测定和组织学观察,表明退变神经优于健康神经移植。临床上有多条神经损伤时,可采用不能修复的迟变神经作移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神经 健康神经神 神经移植
原文传递
人工神经制备修复兔长段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凤仪 周佩兰 +6 位作者 王瑞琳 杨明富 赵卫生 魏典 邢国胜 孔令震 张铁良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2-226,共5页
目的 研究静脉 (V)、基底膜 (BM)、雪旺细胞 (SC)和神经生长因子 (NGF)制备人工神经桥接 15mm兔坐骨神经缺损的作用。 方法 用日本大耳白兔 70只 ,分为 7组 (A、B、C、D、E、F、H) ,每组 10条坐骨神经。各组均修复坐骨神经 15mm缺损 ... 目的 研究静脉 (V)、基底膜 (BM)、雪旺细胞 (SC)和神经生长因子 (NGF)制备人工神经桥接 15mm兔坐骨神经缺损的作用。 方法 用日本大耳白兔 70只 ,分为 7组 (A、B、C、D、E、F、H) ,每组 10条坐骨神经。各组均修复坐骨神经 15mm缺损 ,以自体神经移植作为对照组 (A)。术后观察 3d、2 ,4,8和 12周肢体运动 ,肌电图动作电位波幅、潜伏期和传导速度 ,记录电生理结果。术后 12周取材 ,肉眼观察标本。比较近侧吻合口段 (a)、移植体中段 (b)、远侧吻合口段 (c)神经再生情况。随机半数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髓磷脂碱性蛋白 (MBP)染色。另半数组织做Cajar吡啶神经银染色。镜下观察神经再生情况、断端连接情况 ,并对各组再生神经束面积、有髓神经纤维密度、有髓神经纤维直径和轴突直径进行测量分析。 结果 在实验组中以H组 (V +BM +NGF +SC组 )修复情况最佳 ,上述各指标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V +BM +NGF +SC组修复神经缺损 ,效果最好 ,符合神经组织学结构 ,能达到自体神经移植的效果 ,很有可能成为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 制备 修复 神经缺损 实验研究 神经再生 周围神经缺损 神经移植
原文传递
搔刮塌陷试验对腕管综合征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15
作者 王亚薇 宫可同 杨阳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5-247,共3页
目的探讨搔刮塌陷试验对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自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我们对65例肌电图检查符合CTS的患者进行搔刮实验,其中有56例肢体出现搔刮试验阳性。我们对这56例再次进行肌电图检测,... 目的探讨搔刮塌陷试验对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自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我们对65例肌电图检查符合CTS的患者进行搔刮实验,其中有56例肢体出现搔刮试验阳性。我们对这56例再次进行肌电图检测,比较搔刮塌陷试验前后的肌电图变化。结果受试患者正中神经指1-腕、指3-腕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SCV);指1-腕、指3-腕神经感觉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ve potential,SNAP);远端运动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ml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在搔刮塌陷试验前后经SPSS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搔刮塌陷试验对部分CTS患者的临床表现有一定影响,但对CTS的神经电生理结果没有起到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电生理学 搔刮塌陷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