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肿瘤的评分系统及外科治疗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长宝 张晓林 马信龙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85-890,共6页
近年来脊柱肿瘤的发病率显著增高,随着肿瘤学、脊柱外科的治疗理念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革,脊柱肿瘤的外科分期、评分系统及综合治疗决策框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为规范化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价值。脊柱肿瘤对经典的放化疗不敏感,甚至是... 近年来脊柱肿瘤的发病率显著增高,随着肿瘤学、脊柱外科的治疗理念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革,脊柱肿瘤的外科分期、评分系统及综合治疗决策框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为规范化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价值。脊柱肿瘤对经典的放化疗不敏感,甚至是抵抗的,外科手术愈来愈成为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深入把握外科治疗的原则与切除边界,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但在制定手术方案时,需要进一步考量手术策略(全脊椎、矢状或椎体切除)、切除方式(整块或分块)以及手术入路(单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等)。未来的研究趋势应权衡全脊椎整块切除术的风险与收益,制定更为合理的手术指征,从而改善脊柱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肿瘤 外科分期 评分系统 外科治疗原则
下载PDF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赵莹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2669-2670,共2页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在围手术期行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接受临床治疗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在围手术期行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接受临床治疗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情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情况评分得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9.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19%;观察组的总护理满意度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期间,如果在围手术期可以给予优质护理干预,那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情况,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围手术期 优质护理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的分类系统及后路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晓林 陈长宝 马信龙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33-736,共4页
目前,胸腰椎骨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严重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已成为骨科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的发展及影像学的进展,胸腰椎骨折的治疗出现了许多新理论和新技术,但对于分类系统的研究、手术指征的把握、直... 目前,胸腰椎骨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严重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已成为骨科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的发展及影像学的进展,胸腰椎骨折的治疗出现了许多新理论和新技术,但对于分类系统的研究、手术指征的把握、直接或间接减压、固定节段的选择、融合或非融合治疗等问题仍存在争议。本文就目前临床常用的胸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分类法 综述 后路手术
下载PDF
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技术及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陈长宝 张晓林 马信龙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106-109,共4页
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是颈椎生物力学上最稳定的内固定,能有效恢复颈椎矢状序列、提供坚强内固定及更高融合率。由于下颈椎椎弓根、椎动脉及神经根等结构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术前评估应个体化。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技术包括徒手置钉和近... 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是颈椎生物力学上最稳定的内固定,能有效恢复颈椎矢状序列、提供坚强内固定及更高融合率。由于下颈椎椎弓根、椎动脉及神经根等结构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术前评估应个体化。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技术包括徒手置钉和近年来发展的计算机导航辅助置钉技术。尽管与椎弓根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并发症不能完全避免,但只要进行充分的术前个性化评估和术中精准的置钉技术,就可将神经血管并发症降至最低。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已经应用于治疗各种颈椎疾患,并发症少,临床疗效良好,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内固定器 综述 下颈椎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置钉技术
下载PDF
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刘靓竹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老年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5)采用...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老年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5)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45)采用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多元化健康教育。随访至术后3个月,评估2组患者的健康认知、疼痛与功能康复、自我护理能力、应对方式与自我效能,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2组OKT各项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Barthel指数评定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屈服、回避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面对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一般自我效能量表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多元化健康教育用于老年骨质疏松腰椎骨折患者群中,能有效缓解疼痛,增加健康知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应对方式,促进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腰椎骨折 多元化健康教育 早期康复训练
原文传递
不同敷料对骨折外固定患者针孔感染的预防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晓英 吴菁 +2 位作者 杨爽 赵静 于卫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06-707,710,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德莫林与聚维酮碘对骨折外固定架治疗患者针孔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寻找预防针孔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医院进行外固定架治疗的骨折患者1 0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0例;观... 目的对比分析德莫林与聚维酮碘对骨折外固定架治疗患者针孔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寻找预防针孔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医院进行外固定架治疗的骨折患者1 0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德莫林消毒针孔,对照组患者采用聚维酮碘消毒;记录两组患者每天更换敷料次数,针孔周围皮肤红肿及渗出等,并进行细菌培养;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采用χ2检验。结果患者术后第1~5天每天敷料更换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针孔处及周围皮肤出现红肿、渗出比例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例和12例细菌培养结果阳性,感染率分别为0.8%和2.4%,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分离出病原菌7株和19株,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对于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外固定架治疗后采用德莫林处理针孔,可有效降低每天更换敷料的次数,降低红肿、渗出情况的发生,有效降低针孔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莫林 聚维酮碘 骨折 外固定架 针孔感染
原文传递
便携式床头抬高角度测量尺的设计与应用
7
作者 齐素红 马婵 +2 位作者 赵莹 赵静 郭江雪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年第21期3931-3932,共2页
目的设计一把用于测量床头抬高角度的测量尺,更好地达到体位护理中对于床头抬高角度准确性、安全性的要求。方法依据数学中的三角形余弦定律,通过计算在普通的刻度尺的基础上标出对应的角度。结果该测量尺能满足床头抬高角度0°~85&... 目的设计一把用于测量床头抬高角度的测量尺,更好地达到体位护理中对于床头抬高角度准确性、安全性的要求。方法依据数学中的三角形余弦定律,通过计算在普通的刻度尺的基础上标出对应的角度。结果该测量尺能满足床头抬高角度0°~85°的准确测量要求。结论便携式床头抬高角度测量尺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同时也能对患者实现更精准体位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头抬高 角度测量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