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哲学思维 开拓解读视阈 被引量:3
1
作者 徐江 苗利军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27,共7页
师:首先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按照你们的听课经验,想象徐老师会怎样讲这篇课文?
关键词 思维开拓 视阈 解读 哲学 同学 课文 老师
下载PDF
“生本化”高中语文阅读“质疑分层”教学观
2
作者 苗利军 《语文教学研究》 2010年第10期6-9,共4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是一个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辈出的时代。既然创新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作为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是一个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辈出的时代。既然创新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教育就要为此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阅读 教学观 质疑 高中 改革创新 发展规划纲要 培养创新人才 教育发展
下载PDF
借助“现实存在”重构“历史存在”的奥斯维辛——罗森塔尔《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文本解读
3
作者 苗利军 《语文教学研究》 2010年第11期19-21,共3页
罗森塔尔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获得了美国“普策利”新闻大奖,许多读者无法理解,没有什么新闻的“新闻”怎么会获得如此高的奖项呢?有的语文老师认为,读者通过世界各地来到奥斯维辛“观光”的游客这个“后世”的旁观者视角观... 罗森塔尔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获得了美国“普策利”新闻大奖,许多读者无法理解,没有什么新闻的“新闻”怎么会获得如此高的奖项呢?有的语文老师认为,读者通过世界各地来到奥斯维辛“观光”的游客这个“后世”的旁观者视角观察到了奥斯维辛遗址留下的极为有限的罪恶痕迹——“女牢房”、“毒气室”、“焚尸炉”、“不育实验室”、“长廊纪念墙上的照片”、“执行绞刑的地下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维辛 罗森塔尔 新闻 文本解读 历史存在 现实存在 重构 语文老师
下载PDF
享诗意人生 著“诗样”文章
4
作者 苗利军 《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第5期26-30,共5页
高考文章写作评价很注重“表达”,与“内容”的评价相提并论;满分的作文也多是诗情画意的文章。“诗样”的文章绝不是“绣花枕头”样子货,没有诗意人生的人是写不出来诗样文章的;即使写出来,也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高考时写出诗... 高考文章写作评价很注重“表达”,与“内容”的评价相提并论;满分的作文也多是诗情画意的文章。“诗样”的文章绝不是“绣花枕头”样子货,没有诗意人生的人是写不出来诗样文章的;即使写出来,也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高考时写出诗样的文章,不可能是一时的即兴之举,需要有较高的文学素养作积淀,更需要有诗意人生作基础。作文就是做人。诗意的人生境界就是“上善若水”,用一颗温柔善良的心去面对生活,享受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人生 文章写作 享受生活 诗情画意 文学素养 人生境界 评价 高考
下载PDF
摹状词解读法在现代诗歌解读中的运用——以《雨巷》为例
5
作者 苗利军 《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第10期20-21,共2页
戴望舒的《雨巷》一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诗中的“雨巷”“丁香姑娘”等系列意象表现性极为丰富,意蕴深远,袅袅不绝。若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这些意象的“表现性”,就如抽走汁液的干枝毫无... 戴望舒的《雨巷》一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诗中的“雨巷”“丁香姑娘”等系列意象表现性极为丰富,意蕴深远,袅袅不绝。若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这些意象的“表现性”,就如抽走汁液的干枝毫无诗歌的生命之美。那用什么样的解读方式才能涵泳出丰富无限的意象“表现性”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解读 《雨巷》 摹状词 读法 中国古典诗词 表现性 象征诗派 知人论世
下载PDF
以“虚拟存在”回归李白惊心动魄的“历史存在”——《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解读
6
作者 苗利军 《语文教学研究》 2011年第9期20-21,共2页
诗仙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现在落户“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境明情”“作品赏析”部分。对这首诗“梦境”的解读,“人教社”出版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教学用书》(2007... 诗仙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现在落户“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境明情”“作品赏析”部分。对这首诗“梦境”的解读,“人教社”出版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教学用书》(2007年5月第2版)“整体感知部分”是这样诠释的:“诗人善于描写想象中的世界,写熊咆龙吟,写雷电霹雳,写空中楼阁,写霓衣风马……写得活灵活现,令人惊心动魄。诗人用想象世界的美好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用自己在想象世界中的游历,表示不肯与现实中的权贵们沆瀣一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解读 历史存在 李白 中国古代诗歌 现实世界 回归 虚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