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板代栱”——明清河西走廊建筑檐下装饰手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佳璐 吴葱 《古建园林技术》 2022年第4期33-37,共5页
明清河西走廊建筑具有地方特点的檐下装饰做法是将正常斗栱的斗、升取消,栱、昂以雕花木板取代的“花板代栱”。本文以大量调查实测为基础,主要从轮廓、雕刻和彩画三方面对花板代栱的装饰手法进行探析,并扩展到与花板代栱相关的其他檐... 明清河西走廊建筑具有地方特点的檐下装饰做法是将正常斗栱的斗、升取消,栱、昂以雕花木板取代的“花板代栱”。本文以大量调查实测为基础,主要从轮廓、雕刻和彩画三方面对花板代栱的装饰手法进行探析,并扩展到与花板代栱相关的其他檐下装饰,归纳揭示了河西建筑檐下装饰的手法及其发展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建筑 檐下装饰 花板代栱 轮廓 雕刻 彩画
下载PDF
“空地协同”的古建筑测绘方法初探——北京寿皇殿建筑群实施案例分析和总结 被引量:7
2
作者 闫宇 李哲 +1 位作者 张玉坤 张凤梧 《古建园林技术》 2015年第4期81-86,共6页
在学生古建筑测绘实习课中,建筑群总图测绘和高大建筑顶部测绘一直是外业实施的两大难点,学生徒手操作危险且低效,需要多种技术手段的支撑,对此作者主要针对新颖的无人机低空平台、地面测绘设备、学生绘图三者之间的配合问题,在景山寿... 在学生古建筑测绘实习课中,建筑群总图测绘和高大建筑顶部测绘一直是外业实施的两大难点,学生徒手操作危险且低效,需要多种技术手段的支撑,对此作者主要针对新颖的无人机低空平台、地面测绘设备、学生绘图三者之间的配合问题,在景山寿皇殿建筑群进行了测绘实验。本文据此提出"空地协同"古建筑测绘新方法,从流程管理、数据处理、成图方法更新等角度总结基本作业原则,力求抛砖引玉,将新技术与遗产保护及勘测现实需求紧密对接,为先进技术平台填补应用实践及课程管理方法的缺陷,在解决屋顶及总图测绘难题的同时辅助学生绘图与学习、显著提高古建筑测绘外业水平,对我国建筑遗产保护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测绘 实习课管理 空地人配合 测图方法更新
下载PDF
始自“修身”——建筑历史研究融入建筑学本科二年级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 被引量:3
3
作者 朱蕾 张昕楠 《中国建筑教育》 2021年第1期44-56,共13页
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建筑学的启蒙教育需要更高的效率才能开启未来更丰富多元、更有创造力的发展。在建筑历史回顾中可以看到建筑师的知识结构与新工科建设的理念契合度极高,同时中国传统文人的通识教育在中国世界遗产地建设中发挥了巨... 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建筑学的启蒙教育需要更高的效率才能开启未来更丰富多元、更有创造力的发展。在建筑历史回顾中可以看到建筑师的知识结构与新工科建设的理念契合度极高,同时中国传统文人的通识教育在中国世界遗产地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传统儒家教育理论与现代西方传入的教育学观点的起点共同指向“认知”,即“修身”。在建筑学的启蒙教育中,充分发挥建筑历史研究的多元成果,浸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宏观的治学态度、方法和习惯,到微观的建筑空间秩序、空间操作、结构构造、图学表达都能从古人的营建智慧中得到提高效率的源泉。自从全面实施与建筑历史理论课积极联动的教学实践以来,教学案例质量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历史研究 建筑学启蒙 本科二年级 认知 教学效率
原文传递
有“我”的职业建筑师设计启蒙——天津大学二年级建筑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昕楠 张秋驰 朱蕾 《中国建筑教育》 2021年第1期20-27,共8页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建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教学中对建筑师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显得越发重要。为保证学科框架完整性和综合性,打下学习研究与职业发展的根基,天津大学在本科二年级建筑设计教学改革中调整成果导向为过程导向,加入了设...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建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教学中对建筑师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显得越发重要。为保证学科框架完整性和综合性,打下学习研究与职业发展的根基,天津大学在本科二年级建筑设计教学改革中调整成果导向为过程导向,加入了设计全过程的策划要求。新的教学任务以通过体验建筑设计全过程,构建综合的知识框架为教学目标,以联通理论课知识点的集大成手段提升设计能力,对标未来建筑师负责制,实现对学生的职业建筑师教育的启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启蒙 个体经验 全过程
原文传递
纸牌游戏中的遗产教育——美国“遗产资源保护扑克”案例研究
5
作者 何捷 丁垚 《建筑遗产》 2016年第4期108-115,共8页
本论文介绍了美国海外军事行动中用于士兵文化遗产保护教育的"遗产资源保护扑克"及其三种版本,在战争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背景下,分析与总结其整体设计、文保信息传达及针对公众的文化遗产教育特点,并探讨此范例对中国文化... 本论文介绍了美国海外军事行动中用于士兵文化遗产保护教育的"遗产资源保护扑克"及其三种版本,在战争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背景下,分析与总结其整体设计、文保信息传达及针对公众的文化遗产教育特点,并探讨此范例对中国文化遗产公众教育的可资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 扑克牌 公众教育 美国
下载PDF
17—18世纪英文文献中的中国建筑意象 被引量:1
6
作者 荣幸 庄岳 何蓓洁 《建筑师》 2019年第5期35-43,共9页
17-18世纪,伴随着蓬勃发展的全球贸易,欧洲掀起了一场波及诸多领域的"中国风"。在英国,从政治家、哲学家、文人等一代文化精英致力于翻译、编纂传入欧洲有关中国的文献,到全社会对自然风致园、"中国风"点景建筑的... 17-18世纪,伴随着蓬勃发展的全球贸易,欧洲掀起了一场波及诸多领域的"中国风"。在英国,从政治家、哲学家、文人等一代文化精英致力于翻译、编纂传入欧洲有关中国的文献,到全社会对自然风致园、"中国风"点景建筑的实践与讨论,再到18世纪末英国人出版直击中国的著作,存世的一系列英文文献、设计图纸中多有关涉中国古代建筑的信息。本文以时间脉络为轴,尽可能全面搜集17-18世纪在英传播的涉及中国古代建筑的文献史料,根据不同时间段因社会背景有异、对中国建筑认知的深度不同,初步作一分类。希望可以为今后明晰中国建筑意象在英国的内容变迁与英国本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互动联系的深入研究提供史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18世纪 英国 中国建筑
下载PDF
蓟州盘山东竺庵初探
7
作者 马曼倾 朱蕾 杨传贵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6期98-102,共5页
东竺庵,原为盘山松树峪内的一座小型寺庙,后做帝王游憩盘山的临时歇脚之地,清代静寄山庄建成后,被列为山庄附载十六景之一。东竺庵经历两次重建:一次由民间营造;另一次由皇家敕造重修,增建“座落”。现地面建筑已损毁,仅存遗址。本文以... 东竺庵,原为盘山松树峪内的一座小型寺庙,后做帝王游憩盘山的临时歇脚之地,清代静寄山庄建成后,被列为山庄附载十六景之一。东竺庵经历两次重建:一次由民间营造;另一次由皇家敕造重修,增建“座落”。现地面建筑已损毁,仅存遗址。本文以东竺庵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和整理东竺庵的相关图文资料,勘查遗址,对东竺庵的建置沿革、相地选址、空间布局特点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东竺庵在两次重修中园林空间布局与经营手法及特点的差异,挖掘其遗产价值,为盘山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提供学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竺庵 座落 佛寺园林 静寄山庄 盘山
下载PDF
“风水术”之生态学意蕴 被引量:10
8
作者 史箴 曾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0-15,共6页
风水理论是集地理学、星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和人体生命学等多种学科于一体的古代建筑规划设计理论。风水术语虽无“生态”一词 ,但其概念却由“风水”、“生气”等语所涵构。风水术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并从自然界得到支持 ,... 风水理论是集地理学、星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和人体生命学等多种学科于一体的古代建筑规划设计理论。风水术语虽无“生态”一词 ,但其概念却由“风水”、“生气”等语所涵构。风水术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并从自然界得到支持 ,让人们生活舒适。风水术对现代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及城市规划有指导作用 ,有利于建筑景观人性化、自然化。风水术的目的是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活和生存环境 ,通过对它的研究 ,使我们能更加深刻地了解我们祖先的建筑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术 风水理论 现代建筑 建筑学 建筑景观 建筑文化 “风水” 学科 指导作用 要求
下载PDF
“静寄”的意与象——静寄山庄释名 被引量:2
9
作者 朱蕾 陈书砚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5-109,共5页
天津盘山行宫静寄山庄是京城外仅次于热河行宫避暑山庄的第二大清代行宫园林。然而,将"静寄"讹错为"静寂"的文字并不鲜见,殊不知一字之差,相去甚远,以至无法解释山庄的造园意象。从梳理传统典籍对"静寄"... 天津盘山行宫静寄山庄是京城外仅次于热河行宫避暑山庄的第二大清代行宫园林。然而,将"静寄"讹错为"静寂"的文字并不鲜见,殊不知一字之差,相去甚远,以至无法解释山庄的造园意象。从梳理传统典籍对"静寄"的哲学解释出发,结合园林主人清高宗的背景,分析山庄用"静寄"命名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分类剖析静寄山庄具体的造园手法,探索园林言意象统一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静寄 静寄山庄 意象 造园
下载PDF
乡土环境教育公园——20世纪早期荷兰风景园林中环境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蕾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3-96,共4页
荷兰环境教育和生态运动的先驱——泰瑟(Jacobus Pieter Thijsse),在20世纪初提出了乡土环境教育的思想。他关注城市公园绿地的自然教育功能,提出要建立"教育公园"、展示乡土景观,从而促进乡土景观的保护;并倡导使用乡土野生... 荷兰环境教育和生态运动的先驱——泰瑟(Jacobus Pieter Thijsse),在20世纪初提出了乡土环境教育的思想。他关注城市公园绿地的自然教育功能,提出要建立"教育公园"、展示乡土景观,从而促进乡土景观的保护;并倡导使用乡土野生植物、营造完整植物群落和栖息地、反映当地环境特征和自然历史的生态设计原则:启发和推动了一系列乡土环境教育公园的规划设计。环境教育在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城市公园绿地中保护和展示乡土生态环境是值得重视的设计课题,荷兰景观设计中的环境教育实践对此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乡土景观 生态设计 环境教育
下载PDF
十九世纪末自然式花园设计的代表作:威廉·罗宾逊的《野生花园》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蕾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0-104,共5页
威廉·罗宾逊的《野生花园》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美自然式花园设计的代表作,该书批判了当时流行的规则式园林风格和花坛移栽技术,强调使用具有环境适应性的耐性乡土植物,以更符合植物生长规律和场地环境条件的种植方式,营造具有... 威廉·罗宾逊的《野生花园》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美自然式花园设计的代表作,该书批判了当时流行的规则式园林风格和花坛移栽技术,强调使用具有环境适应性的耐性乡土植物,以更符合植物生长规律和场地环境条件的种植方式,营造具有自我持续性、展现自然乡野风貌的园林风格。《野生花园》是19世纪末英国的田园浪漫主义运动、工艺美术运动和民族主义等一系列社会文化思潮的产物。该书提出的设计原则和自然美学,对当代生态设计仍然具有启示,并有助于理解20世纪生态设计思想发展的百年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设计 野生花园 风景园林史
下载PDF
革故鼎新,重塑雄关——乾隆五十七年嘉峪关修缮工程始末
12
作者 张龙 刘一铭 +1 位作者 俞春荣 吴琛 《建筑遗产》 CSSCI 2021年第4期90-96,共7页
文章基于对嘉峪关营修痕迹的调查与相关文献分析,提出嘉峪关城楼形式自明代创建后曾发生重大改变的推测,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曾有大修的可能。进而通过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三份嘉峪关修缮工程奏折的解读分析,还... 文章基于对嘉峪关营修痕迹的调查与相关文献分析,提出嘉峪关城楼形式自明代创建后曾发生重大改变的推测,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曾有大修的可能。进而通过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三份嘉峪关修缮工程奏折的解读分析,还原了乾隆五十七年嘉峪关修缮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变更、验收的全过程。揭示了清廷基于嘉峪关已为内关但仍是东西要道的现实,重点修复关城,放弃边墙壕沟,革故鼎新、重塑雄关的古迹保护思路;及其更改关楼、东西城楼样式,包砌关楼东西土城,添建东西月城门楼,奠定嘉峪关主体建筑当前格局的客观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 营造文献 遗产保护 建筑历史
下载PDF
北大景观对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及其复兴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蕾 田乐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18年第3期12-27,共16页
自1997年起,北大景观研究团队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及其复兴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本文首先梳理了这些研究的背景和发展历程: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风水"和乡土景观,源于在规划设计实践中理解和回应地方自然与人文过程;2006年,俞孔... 自1997年起,北大景观研究团队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及其复兴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本文首先梳理了这些研究的背景和发展历程: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风水"和乡土景观,源于在规划设计实践中理解和回应地方自然与人文过程;2006年,俞孔坚提出景观设计学是一门"生存的艺术"的学科定位,推进了对传统"生存的艺术"的研究及其复兴,旨在为当代景观设计学寻找历史根基,并将研究成果用于解决当代生态环境问题;2014年,"生存的艺术"的研究被进一步推进到对中国传统景观"深邃之形"的探索,即从形式语言与微观和场地尺度的设计策略等角度深入研究传统景观,从中提炼出可用于当代景观设计的语言。在此基础上,本文回顾总结了北大景观在过去20年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传统农业景观、乡土聚落、传统水适应性景观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景观 生态智慧 景观规划设计 乡土景观 生存的艺术 水适应性景观
原文传递
豫东平原古城淮阳城湖湿地历史景观探析--兼论科罗纳(CORONA)影像资料的解读与运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蕾 何捷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29,共16页
本文以河南淮阳古城城湖为例,探讨历史时期华北平原城市湖塘湿地的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适应于华北平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易发的水环境,传统城市中以雨洪为主要水源的湖塘水体,是具有较大幅度水位变化、旱涝交替的湿地景观... 本文以河南淮阳古城城湖为例,探讨历史时期华北平原城市湖塘湿地的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适应于华北平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易发的水环境,传统城市中以雨洪为主要水源的湖塘水体,是具有较大幅度水位变化、旱涝交替的湿地景观。不仅为多种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也与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建立了广泛而紧密的联系,从文化休闲、日常用水,到适应湿地水域内不同水土条件及其旱涝变化的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塑造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对当代华北平原城市的水景观建设具有参照意义。拍摄于1960-1972年间的科罗纳卫星影像,以高分辨率、多时相等特点,能够展示湿地景观的旱涝变化和土地利用的适应性变化,为研究历史时期的湿地景观提供了重要的图像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湿地 华北平原 豫东平原 科罗纳(CORONA)影像
原文传递
中国古典园林遗产监测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
15
作者 张龙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24年第8期89-90,共2页
古典园林是中华文明的有力象征.研究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国古典园林,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的内在要求,更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实现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2007年11月,国家文物局在敦煌召开"全国... 古典园林是中华文明的有力象征.研究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国古典园林,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的内在要求,更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实现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2007年11月,国家文物局在敦煌召开"全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各个遗产地将遗产监测作为保护管理的重要部分,并不断提高监测认识、完善监测制度、寻求先进技术.时至今日,遗产价值认知不足、遗产监测技术薄弱,依然是遗产保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 国家文物局 世界文化遗产 遗产保护 遗产地 监测制度 伟大复兴 延续性
原文传递
帝王的山居——静寄山庄中宫太古云岚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蕾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56-158,共3页
太古云岚是清代盘山行宫静寄山庄的寝宫,现仅存少量遗迹。本文通过史料挖掘,理清其建制沿革,复原盛期样貌,并归纳这一山地宫殿的经营特色。
关键词 太古云岚 静寄山庄 山地宫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