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饲生大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于思淼 刘晓智 刘振林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1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鼻饲生大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脑外科收治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昏迷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鼻饲生大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脑外科收治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昏迷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50 ml温开水鼻饲,观察组患者给予生大黄粉温开水搅拌均匀后鼻饲,2次/日,连续治疗7天。鼻饲后夹闭胃管1小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天及第7天腹胀、胃食管反流、消化道出血及胃液潴留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第3天及第7天,观察组患者腹胀发生率、腹胀持续时间、胃食管反流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胃液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饲生大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胃肠功能紊乱,有利于胃肠功能早日恢复,可降低临床病死、病残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昏迷 胃肠功能紊乱
下载PDF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家晨 郭一萱 +2 位作者 刘伟 任喜 王国强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2年第2期267-268,共2页
目的 推荐贴膜固定法换药治疗压疮。方法 2020年4月-2021年1月,采用贴膜法换药治疗压疮9例。采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后取稍大于创面的纱布四层,将橡皮生肌膏涂于纱布上,再取稍大于纱布的保鲜膜覆盖于纱布外面,用纸胶布封边固定,根据情况... 目的 推荐贴膜固定法换药治疗压疮。方法 2020年4月-2021年1月,采用贴膜法换药治疗压疮9例。采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后取稍大于创面的纱布四层,将橡皮生肌膏涂于纱布上,再取稍大于纱布的保鲜膜覆盖于纱布外面,用纸胶布封边固定,根据情况还可用敷料贴再贴一层。结果 本组9例压疮疮面均痊愈,随访6~12个月,7例愈合后瘢痕已软化,2例当时创面较深部位目前瘢痕仍较硬。结论 采用此方法换药治疗压疮,药物吸收好、不流失、不外溢,创面愈合快、床铺干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贴膜固定 换药
下载PDF
婴儿梗阻性黄疸99mTc—EHIDA肝胆显像诊断价值和治疗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筒 张文盛 胡文全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0-352,共3页
目的 探讨SPECT(99mTc-EHIDA)肝胆肠道动态显像检查对婴儿梗阻性黄疸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并对婴儿梗阻性黄疸临床治疗方法 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SPECT核素对24例已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的患儿进行肝胆肠道延时动态显像检查,明确临床诊断,... 目的 探讨SPECT(99mTc-EHIDA)肝胆肠道动态显像检查对婴儿梗阻性黄疸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并对婴儿梗阻性黄疸临床治疗方法 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SPECT核素对24例已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的患儿进行肝胆肠道延时动态显像检查,明确临床诊断,鉴别梗阻部位和性质,并经手术及临床治疗证实,同时采取相应不同的治疗.结果 8例肝胆、肠道延时核素显像为胆汁淤滞型黄疸,其中5例因黄疸加重行经套管针胆囊内置管加压冲洗治愈,3例药物治愈.16例为先天性胆道闭锁(肝外型10例、肝内型6例)延时核素检查有肝脏显像,胆囊、肠道不显像.16例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中14例(肝外型10例、肝内型4例)行Kasai手术,术后均有胆汁排出,3例肝外型因胆瘘再次手术均病死,4例肝内型术后病死,手术后存活7例(50%).另外2例肝内型未及手术死于肝衰竭.本组患儿全部行SPECT核素检查,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66.7%、准确性为100%.结论 SPECT(99mTc-EHIDA)肝胆肠道动态显像可鉴别梗阻性黄疸的性质和部位,是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在适当药物治疗基础上尽早手术,术后亦应相应药物治疗.年龄小于60 d的胆汁淤滞性黄疸患儿先应以相应药物治疗2周,如胆红素升高则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胆道闭锁 99mTc—EHIDA 诊治
原文传递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胶质瘤干细胞趋向性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邱瑾 苏小营 +2 位作者 董桂娟 李罡 刘振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89-1195,共7页
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向胶质瘤干细胞的趋化迁移功能及其内在机制。方法原代分离培养并鉴定UCMSCs,用软、硬琼脂糖凝胶培养基质联合胶质瘤干细胞维持因子[表皮生长因子(ZGV)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胶... 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向胶质瘤干细胞的趋化迁移功能及其内在机制。方法原代分离培养并鉴定UCMSCs,用软、硬琼脂糖凝胶培养基质联合胶质瘤干细胞维持因子[表皮生长因子(ZGV)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胶质瘤干细胞限定在静息、增殖和分化状态,分别为软琼脂+EGF+bFGF组、硬琼脂+EGF+bFGF组、硬琼脂组,持续培养3组干细胞克隆球7d并绘制克隆球直径生长曲线;培养72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胶质瘤干细胞的细胞周期;免疫荧光染色检测3组胶质瘤干细胞克隆球CDl33、增殖细胞相关的核抗原(Ki67)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UCMSCs向不同状态胶质瘤干细胞的迁移能力: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不同状态胶质瘤干细胞培养液中干细胞因子(SCF)、基质衍生因子-1(SD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用培养72h的3组干细胞的条件培养液为培养基培养UCMSCs,Westernblotting检测UCMSCs中c-Kit、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培养2~7d时硬琼脂+EGF+bFGF组和硬琼脂组胶质瘤干细胞克隆球直径大于软琼脂+EGF+bFG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伴0.05);细胞周期检测显示软琼脂+EGF+bFGF组、硬琼脂+EGF+bFGF组、硬琼脂组胶质瘤干细胞分别限定在静息、增殖和分化状态;软琼脂+EGF+bFGF组胶质瘤干细胞克隆球高表达CDl33[(95.79±5.31)%],硬琼脂+EGF+bFGF组细胞克隆球高表达Ki67[(89.39±7.45)%]、GFAP[(63.49±16.54)%];硬琼脂组细胞克隆球高表达GFAP[(97.36±3.48)%];Transwell实验显示硬琼脂+EGF+bFGF组细胞迁移百分率高于软琼脂+EGF+bFGF组、硬琼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琼脂+EGF+bFGF组条件培养液中SCF、SDF.1和VEGF蛋白的含量高于软琼脂+EGF+bFGF组和硬琼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僻0.05);UCMSCs培养于硬琼脂+EGF+bFGF组条件培养液中时c-Kit、CXCR4和VEGFR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软琼脂+EGF+bFGF组和硬琼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MSCs向静息状态下的胶质瘤干细胞存在靶向迁移功能缺陷,SCF/c—Kit、SDF-1/CXCR4和VEGF/VEGFR轴表达缺陷可能是其潜在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肿瘤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趋向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