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现状
1
作者 周芳竹 杨瑾 +1 位作者 曹玉盈(综述) 李圃(审校)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43-546,共4页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作为一种宫腔内高效孕激素缓释系统,因用法简单、有效期长、安全性高、临床效果佳,成为常见妇科疾病新的治疗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查阅现有文献,有研究显示,LNG-IUS对改善围绝经期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作为一种宫腔内高效孕激素缓释系统,因用法简单、有效期长、安全性高、临床效果佳,成为常见妇科疾病新的治疗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查阅现有文献,有研究显示,LNG-IUS对改善围绝经期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AUB-O)及子宫肌瘤患者的出血症状有帮助;可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增生不伴不典型增生(EH)、早期子宫内膜癌(EC)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H)患者保守治疗的重要方式,在缓解EMT及子宫腺肌病患者疼痛症状、预防EMT患者术后复发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可有效逆转EH,且被推荐为早期EC和AH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一线治疗方式;对预防近期无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宫腔镜电切术后复发有积极作用。LNG-IUS作用于局部,与其他口服激素类药物相比,全身不良反应少且总体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 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癌
下载PDF
miR-27a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圃 杜晓琴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5-459,共5页
微小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小RNA,通常可通过特异性降解mRNA或抑制蛋白质的翻译,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参与机体的多个生理或病理过程。miRNA可通过调节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来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在不同类型的肿瘤... 微小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小RNA,通常可通过特异性降解mRNA或抑制蛋白质的翻译,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参与机体的多个生理或病理过程。miRNA可通过调节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来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中及肿瘤的不同发展阶段,miRNA分子的表达谱呈现不同的特征。其中,miR-27a定位于人类19号染色体,在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等多种妇科肿瘤中异常表达。本文对miR-27a在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和卵巢癌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开发新型的肿瘤分子标志物或靶向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7a 妇科肿瘤 综述
下载PDF
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应用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春花 范晓东 关小明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0年第8期747-751,共5页
单孔腹腔镜是近年的手术热点,也是妇科手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单孔腹腔镜手术根据入路不同,分为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和经阴道单孔腹腔镜手术,还可以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单孔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手术。目前单孔腹腔镜... 单孔腹腔镜是近年的手术热点,也是妇科手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单孔腹腔镜手术根据入路不同,分为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和经阴道单孔腹腔镜手术,还可以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单孔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手术。目前单孔腹腔镜在妇科良性疾病手术中应用广泛,其微创的理念得到一致认可,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讨论阶段。我国单孔腹腔镜手术起步稍晚,但在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部分先行者的引领下也迅速发展起来,无论是单孔腹腔镜手术的数量、术式,还是质量和创新方面,都已处于世界的先进水平。该文就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应用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手术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手术 人工智能
下载PDF
SP情景模拟教学在中医门诊接诊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4
作者 赵奕暄 安崇佑 +2 位作者 郑思琪 晋黎 杨晓琨 《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8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多重角色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中医学类本科生门诊接诊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中医学类本科生实习大纲要求建立培训病种案例库,采用SP培训方式建立SP培训库。选取2023年1—5月在天津中医... 目的探讨多重角色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中医学类本科生门诊接诊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中医学类本科生实习大纲要求建立培训病种案例库,采用SP培训方式建立SP培训库。选取2023年1—5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120名中医学类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以自身为对照将门诊接诊病史采集及病历书写成绩纵向效果评价,同时根据不同班级分层进行横向比较,培训后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培训效果主观评价,多维度综合评价应用效果。结果针灸推拿学五年制、中医学八年制、中医学八年制儿科班、中医学九年制4个班学生病史采集培训前成绩分别为(61.3±8.6)分、(67.7±7.6)分、(62.4±7.7)分、(62.2±5.5)分,低于培训后的(86.4±7.4)分、(86.6±6.4)分、(85.8±6.4)分、(83.8±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推拿五年制、中医学八年制、中医学八年制儿科班、中医学九年制4个班学生病历书写培训前成绩分别为(47.3±14.0)分、(55.6±10.4)分、(39.5±10.2)分、(48.8±12.0)分,低于培训后的(81.3±7.8)分、(80.3±9.9)分、(77.0±7.8)分、(78.5±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重角色SP情景模拟教学在中医学类本科生门诊接诊教学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教学效果稳定有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人文素养,是传统门诊接诊跟师教学的有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习 门诊接诊 标准化病人 情景模拟 中医学 教学效果评价
下载PDF
血清NLRP3、IL-18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孕的关系
5
作者 朱松楠 张红媛 李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3期1-6,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南开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29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作为研究组,280例输卵管异... 目的 探讨血清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南开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29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作为研究组,280例输卵管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导致的不孕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NLRP3、IL-18水平;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孕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NLRP3、IL-18预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孕的价值。结果 两组的年龄、不孕时间、吸烟、饮酒、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卵泡刺激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促黄体生成素及转铁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NLRP3、IL-1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LRP3[OR=4.293(95%CI:1.941,9.495)],血清IL-18[OR=4.104(95%CI:1.770,9.515)],HOMA-IR[OR=3.404(95%CI:1.477,7.846)],BMI[OR=3.391(95%CI:1.542,7.455)]是PCOS患者不孕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8、NLRP3及两者联合预测PCOS患者不孕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8(95%CI:0.698,0.801)、0.844(95%CI:0.796,0.894)、0.905(95%CI:0.855,0.950);血清IL-18、NLRP3及两者联合预测PCOS患者不孕的敏感性分别为66.32%(95%CI:0.572,0.746)、79.39%(95%CI:0.713,0.857)、88.53%(95%CI:0.844,0.934);血清IL-18、NLRP3及两者联合预测PCOS患者不孕的特异性分别为70.68%(95%CI:0.623,0.799)、73.28%(95%CI:0.656,0.827)、86.32%(95%CI:0.830,0.908)。结论 血清NLRP3、IL-18水平升高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孕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孕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不孕症 NOD样受体蛋白3 白细胞介素-18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血清Smac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欣然 王鑫 +3 位作者 张虹 刘明艳 陈琪 陈思思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99-70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Smac检测在上皮性卵巢癌(EOC)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月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经手术治疗的100例卵巢肿物患者,术后病理诊断明确,根据良恶性分为卵巢良性肿瘤组4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60... 目的:探讨血清Smac检测在上皮性卵巢癌(EOC)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月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经手术治疗的100例卵巢肿物患者,术后病理诊断明确,根据良恶性分为卵巢良性肿瘤组4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60例;另选取本院体检合格的健康对照组40例。分别收集手术前后及化疗过程中的清晨空腹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mac水平。结果:血清Smac在上皮性卵巢癌组中的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和卵巢良性肿瘤组(P<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血清Smac表达的临界值为429.39 pmol/L,Smac检测的敏感度为91.67%,特异度为95%;Smac在Ⅰ+Ⅱ期EOC的阳性数为14例,阳性率为87.50%;在Ⅲ+Ⅳ期的阳性数为41例,阳性率为93.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EOC中,血清Smac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有无腹水、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PLR)无关,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手术后血清Smac的表达水平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加,Smac表达水平逐渐升高,Smac在第2疗程结束后升至正常。结论:血清Smac表达水平对EOC的早期诊断,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及EOC术后的病情监测均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膜转运蛋白质类 卵巢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第二线粒体caspase激活蛋白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对子宫肌瘤细胞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石岩蓉 朱颖军 +2 位作者 林琬君 李洋 王悦冰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3年第11期892-896,共5页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子宫肌细胞(HM-SMCs)和子宫肌瘤细胞(HL-SMCs)中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作用。方法:收集3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肌瘤组织和正常子宫肌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采用激光扫描细胞法...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子宫肌细胞(HM-SMCs)和子宫肌瘤细胞(HL-SMCs)中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作用。方法:收集3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肌瘤组织和正常子宫肌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采用激光扫描细胞法(LSC法)检测BrdU渗入率;Western blot法检测p44/42 MAPK及其磷酸化水平和p44/42 MAPK特异性底物ELK-1的表达,MAPK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和EGFR受体抑制剂AG1478对p44/42 MAPK表达的抑制作用,以及p44/42 MAPK的时间依赖性表达以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7的表达。结果:EGF诱导p-p44/42 MAPK和ELK-1水平显著上调,HM-SMCs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HL-SMCs。AG1478和PD98059可抑制EGF对MAPK的诱导作用。HM-SMCs中p44/42 MAPK对EGF的刺激呈持续平稳的激活,伴随着p27的显著上调;HL-SMCs中则呈快速短暂的激活,伴随着p27低水平上调。结论:EGF通过活化MAPK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可能是子宫肌瘤发病的一个重要的机制,为肌瘤的非手术治疗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EGF MAPK P27
下载PDF
RNA干扰ERCC1基因表达对卵巢癌顺铂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刘静 糜若然 +1 位作者 瞿全新 熊冬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38-1341,共4页
目的研究ERCC1基因表达与卵巢癌顺铂耐药的关系。构建携带ERCC1基因小发夹干扰RNA的重组质粒表达载体,观察RNA干扰ERCC1基因表达对卵巢癌顺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RT-PCR方法检测COC1、COC1/DDP细胞中ERCC1基因表达,基因重组技术构建携带E... 目的研究ERCC1基因表达与卵巢癌顺铂耐药的关系。构建携带ERCC1基因小发夹干扰RNA的重组质粒表达载体,观察RNA干扰ERCC1基因表达对卵巢癌顺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RT-PCR方法检测COC1、COC1/DDP细胞中ERCC1基因表达,基因重组技术构建携带ERCC1小发夹干扰RNA的重组质粒表达载体,脂质体法转染COC1/DDP细胞,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内ERCC1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的改变。结果COC1/DDP细胞中ERCC1基因表达明显高于COC1细胞。重组质粒转染后,COC1/DDP细胞中ERCC1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调。转染后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显著增加。结论COC1/DDP中ERCC1基因表达增强与卵巢癌顺铂耐药相关。RNA干扰抑制ERCC1基因表达能增加卵巢癌耐药细胞COC1/DDP对顺铂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ERCC1基因 卵巢癌 顺铂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9
作者 周礼兰 林婉君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95-398,共4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是经血逆流、子宫内膜种植学说。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其抑制剂(TIMP)、抑制蛋白家族成员——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蛋白和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是经血逆流、子宫内膜种植学说。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其抑制剂(TIMP)、抑制蛋白家族成员——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蛋白和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通过抑制或增加这些蛋白或因子的合成可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 基因 抑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下载PDF
人附睾蛋白4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中筛查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10
作者 丁巍 李瑛 朱颖军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检测在诊断性刮宫(诊刮)病理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AEH)患者中筛查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检测在诊断性刮宫(诊刮)病理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AEH)患者中筛查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诊刮病理为AEH进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HE4、CA125和CA199水平,根据术后病理分为EC组和AEH组,分析2组患者肿瘤标记物的水平差异。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反映肿瘤标记物的诊断价值。结果:入选的118例诊刮病理为AEH的患者中,31例术后被诊断为EC(EC组),其血清HE4、CA125和CA199水平分别为73.4pmol/L、31.4 kU/L和23.3 kU/L;87例术后诊断仍为AEH(AEH组),上述3种肿瘤标记物的水平分别为44.3 pmol/L、17.0 kU/L和19.0 kU/L;EC组HE4和CA125水平高于AE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A19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组以AEH组为参照时,HE4和CA125单独检测的AUC分别为0.785和0.706,两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867,敏感度为76.6%。结论:EC患者血清HE4和CA125水平明显高于AEH患者,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筛查出诊刮病理为AEH人群中漏诊的EC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肿瘤 附睾分泌蛋白质类 CA-125抗原 肿瘤标记 生物学
下载PDF
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手术106例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纯贤 李宝森 《华西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保守手术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间采用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106例。患者平均年龄(32.5±6.4)岁,平均病程2.1年。合并不孕症21例,痛经54例,性交痛38例,慢...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保守手术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间采用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106例。患者平均年龄(32.5±6.4)岁,平均病程2.1年。合并不孕症21例,痛经54例,性交痛38例,慢性盆腔痛76例。无明显自觉症状仅以普查发现附件肿物者23例。结果:106例患者中行囊肿剔除术100例(94.3%),其中单侧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剔除61例,双侧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剔除39例(其中双侧囊肿剔除术34例,一侧囊肿剔除而另一侧附件切除5例),单侧附件切除6例。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8±11)分钟,平均出血量(35.6±12.5)mL。首次排气时间平均在术后(22.3±4.2)小时。平均住院天数(4.2±1.3)天。随访3~18个月,除21例不孕患者均于术后服用内美通或孕三烯酮2.5mg2次/周共3~6个月。106例患者中治疗性交痛总有效率92.2%,治疗慢性盆腔痛总有效率92.1%,治疗痛经总有效率90.7%。21例不孕患者中总妊娠率61.9%,7例(53.8%)半年内妊娠,6例(46.2%)1年内妊娠。术后复发9例(8.5%)。结论:对保留生育功能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腹腔镜下保守手术是目前公认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卵巢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与异位内膜微血管密度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琬君 高桂芹 李宝森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讨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在位内膜微血管密度(MVD)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M患者(40例)在位、异位内膜以及正常对照组(31例)子宫内膜组织中CD34的表达,代表其MVD,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 目的:探讨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在位内膜微血管密度(MVD)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M患者(40例)在位、异位内膜以及正常对照组(31例)子宫内膜组织中CD34的表达,代表其MVD,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CD34蛋白表达存在于间质血管内皮细胞胞膜或胞浆中;无论是增生期还是分泌期,EM组在位子宫内膜MVD均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P<0.01)。EM组在位子宫内膜中MVD随临床分期进展而增加,MVD与美国生育协会修正标准(R-AFS)评分呈正相关(rs=0.582,P<0.01);EM组异位子宫内膜中MVD与R-AFS评分呈正相关(rs=0.736,P<0.01)。结论:血管生成在EM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EM患者在位子宫内膜中CD34蛋白表达(MVD),有助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抗原 CD34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孙璐 郑群 +3 位作者 范晓东 杨潇潇 李雯 朱颖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4-541,共8页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是女性40岁前发生的内分泌疾病,引起的低雌激素症状、不孕及代谢改变严重影响女性健康。目前POI主要的治疗目的是改善低雌激素症状及促进生育,治疗手段主要有激素替代治疗(HRT)及辅助生殖技术。然而由于病因及...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是女性40岁前发生的内分泌疾病,引起的低雌激素症状、不孕及代谢改变严重影响女性健康。目前POI主要的治疗目的是改善低雌激素症状及促进生育,治疗手段主要有激素替代治疗(HRT)及辅助生殖技术。然而由于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限制了POI治疗研究的进展。POI发病涉及复杂的遗传背景,主要包括X染色体异常、X染色体-常染色体易位、端粒异常、基因缺陷、蛋白及多肽表达改变和表观遗传改变等遗传因素,还涉及免疫因素、医源性因素(化疗、放疗和手术)、环境因素、代谢因素、感染因素和疫苗注射等。POI主要发病机制包括细胞凋亡、自噬过度和氧化应激等,而细胞凋亡、自噬和氧化应激三者相互影响,共同导致POI的发生。与POI发生有关的信号通路包括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信号通路和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等。现通过对POI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简要综述,为POI的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病因学 表观遗传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下载PDF
TNF-α、MMP-2及NF-κB在人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华 王纪元 +3 位作者 王悦冰 朱颖军 林琬君 陈震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核转录因子(NF-κB)在人子宫肌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肌瘤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30例子宫肌瘤组织(HL)和与之配对的子宫肌组织(HM),进行原代...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核转录因子(NF-κB)在人子宫肌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肌瘤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30例子宫肌瘤组织(HL)和与之配对的子宫肌组织(HM),进行原代细胞培养;蛋白免疫印迹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NF-α、MMP-2在HL和HM及原代培养细胞中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1)卵泡期子宫肌瘤组织中、人子宫肌瘤平滑肌细胞(HL-SMCs)中TNF-α、MMP-2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肌组织及人子宫平滑肌细胞(HM-SMCs),黄体期两者表达均无差异。(2)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Bay11-7082能够抑制卵泡期HL-SMCs中TNF-α对MMP-2蛋白的诱导作用。结论:TNF-α、MMP-2在卵泡期子宫肌瘤中均高表达,TNF-α还可通过激活HL-SMCs中NF-κB信号通路,进一步促进该期子宫肌瘤中MMP-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子宫平滑肌 TNF-Α MMP-2 NF-ΚB
下载PDF
子宫内膜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4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文敏 马葆荣 +2 位作者 杜晓琴 庞淑杰 郎玉萍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90-192,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APA)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43例APA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3例患者年龄17~74岁,平均...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APA)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43例APA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3例患者年龄17~74岁,平均(47.0±2.3)岁。36例(83.72%)患者有异常子宫出血;3例无症状,查体提示宫腔内光团;4例卵巢肿瘤手术时发现。39例患者宫腔镜检查中发现,28例单发、11例多发,病变位于子宫体部28例,子宫下段及峡部4例,宫颈7例,直径1~4 cm。所有病例均经组织学病理确诊。34例宫腔镜下病灶切除,27例手术成功;1例放弃治疗;15例全子宫切除,其中5例发生子宫内膜样腺癌。结论:APA虽为良性病变,但有恶性潜能,治疗及随访应依据患者年龄、是否有生育要求及腺上皮不典型增生程度决定,需要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腺肌瘤 宫腔镜检查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与异位内膜bFGF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桂芹 林琬君 李宝森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83-884,918,共3页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新的研究表明,血管生成在EM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一种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在EM中的研究初见报道,且结果不一...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新的研究表明,血管生成在EM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一种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在EM中的研究初见报道,且结果不一致。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FGF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EM患者在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在血管生成方面的差异,以及bFGF在E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下载PDF
经阴道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病例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范晓东 朱颖军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38-440,共3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病灶切除手术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CSP患者6例,采用经阴道手术清除CSP病灶,观察术中出血量、术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目的:探讨经阴道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病灶切除手术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CSP患者6例,采用经阴道手术清除CSP病灶,观察术中出血量、术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下降情况、住院时间及月经复潮情况。结果:6例手术均成功,无明显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术中出血量20~50 mL,平均(28.33±11.25)mL;术后血hCG恢复正常时间为10~22 d,平均(16.83±4.21)d;住院时间为5~8 d,平均(6.50±1.05)d;月经恢复时间为26~58 d,平均(35.00±11.73)d。结论:经阴道CSP病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经济、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异位 剖宫产术 妇科外科手术 剖宫产瘢痕妊娠
下载PDF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89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璐 范晓东 +2 位作者 李雯 杨潇潇 朱颖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778-1781,共4页
目的分析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情况,探讨青春期EMs患者适宜的治疗方式及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8年收住院的89例青春期(年龄≤21岁)EM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86例为卵巢型EMs(OE),3例为腹膜型EMs,随机... 目的分析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情况,探讨青春期EMs患者适宜的治疗方式及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8年收住院的89例青春期(年龄≤21岁)EM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86例为卵巢型EMs(OE),3例为腹膜型EMs,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非青春期OE患者89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青春期EMs患者痛经发病率较非青春期组更高,出现痛经距初潮时间更短,初潮年龄更早(P<0.005)。(2)青春期组患者卵巢肿物总直径大于非青春期组(P<0.005),其中9例发生OE破裂急诊手术。(3)青春期及非青春期组腹腔镜保守手术完成率分别为91.01%及86.52%,临床分期均为重度(Ⅲ/Ⅳ期)患者更多。(4)青春期组患者术后痛经缓解率为68.29%,术后3年复发率为18.87%(10/53),术后复发可能与子宫直肠陷窝封闭有关(P<0.005)。结论青春期EMs患者发病早,临床分期高以OE为主要表现,肿物直径较大,易发生破裂,应尽早手术治疗。腹腔镜保守手术是治疗青春期EMs的有效方式,其术后复发可能与子宫直肠陷窝封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青春期 痛经 保守手术 复发
下载PDF
携载人重组骨形态形成蛋白2及脂肪基质细胞的仿生骨膜构建及强化兔桡骨的再生能力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洪刚 刘静 +1 位作者 刘海峰 Yong Soon Chiong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8期9734-9738,共5页
目的:从仿生学角度出发,首次将脂肪基质细胞、人重组骨形态形成蛋白2、壳聚糖/胶原蛋白/β磷酸三钙膜材基质有机的结合,体外构建仿生骨膜,探讨仿生骨膜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可行性,分析其生物相容性及骨再生特点。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1... 目的:从仿生学角度出发,首次将脂肪基质细胞、人重组骨形态形成蛋白2、壳聚糖/胶原蛋白/β磷酸三钙膜材基质有机的结合,体外构建仿生骨膜,探讨仿生骨膜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可行性,分析其生物相容性及骨再生特点。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11分别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组织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医科大学完成。材料制备:成骨诱导化培养兔脂肪①基质细胞、制备释放人重组骨形态形成蛋白2的壳聚糖/胶原蛋白/β磷酸三钙膜材基质,联合生物凝胶+动态种植,三维方式构建仿生骨膜。②实验动物:7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移植仿生骨膜组,移植诱导骨膜组,空白支架组。③实验方法:建立兔右侧桡骨10mm骨缺损模型,将制备的携载人重组骨形态形成蛋白2及脂肪基质细胞的仿生骨膜、携载人重组骨形态形成蛋白2的诱导骨膜、壳聚糖/胶原蛋白/β磷酸三钙膜材支架分别移植到各组骨缺损区域。④实验评估:术后第2,4,6,8,10,12周观察桡骨移植区域,了解新骨生长及重建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骨组织修复情况。免疫组织化学观察骨形态形成蛋白的表达。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量骨矿物含量、骨密度值。术后第12周,生物力学测试检查骨结构强度力学指标和刚度指标。结果:72只新西兰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体观察显示:仿生骨膜组第6周有大量新生骨痂,第12周呈现骨性连接;诱导骨膜组骨质仅部分连接;空白支架组部分骨痂呈向心性生长。②组织学观察情况:仿生骨膜组第6周存在膜内成骨为主的大量新骨,第12周,恢复正常骨结构;诱导骨膜组存在软骨内成骨为主的新骨,第12周,缺损基本修复;空白支架组部分板层骨形成;各组均未见炎性及免疫排斥反应。③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仿生骨膜组增生骨内膜、骨痂骨细胞、骨髓腔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显著;诱导骨膜组软骨基质及部分骨膜出现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空白支架组仅软骨基质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④双能X射线吸收法检测:仿生骨膜组骨矿物含量、骨密度值均高于诱导骨膜组及空白支架组(P<0.05)。⑤生物力学测试:与诱导骨膜组、空白支架组相比,仿生骨膜组最大弯曲负荷及抗弯刚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体外构建的仿生骨膜能有效的修复骨缺损,其生物相容性良好,通过协同诱导、引导、传导效应,增强骨再生能力,促进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仿生骨膜 脂肪基质细胞 壳聚糖/胶原蛋A/β磷酸三钙膜材基质
下载PDF
脂质体介导的小发夹干扰RNA对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静 瞿全新 +1 位作者 糜若然 熊冬生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的小发夹干扰RNA(shRNA)对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针对ERCC1基因的小发夹干扰RNA(ERCC1-shRNA),构建携带ERCC1-shRNA的重组质粒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的小发夹干扰RNA(shRNA)对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针对ERCC1基因的小发夹干扰RNA(ERCC1-shRNA),构建携带ERCC1-shRNA的重组质粒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转染COC1/DDP细胞。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ERCC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转染后COC1/DDP细胞中ERCC1mRNA表达较转染前明显降低(F=203.73,P<0.01),ERCC1蛋白表达亦显著下降。RNA干扰ERCC1基因后48h,COC1/DDP细胞的凋亡率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t=20.65,P<0.01)。结论:构建的重组质粒表达载体转染COC1/DDP细胞可明显下调ERCC1 mRNA及蛋白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RNA干扰 卵巢肿瘤 顺铂 细胞系 肿瘤 DNA修复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