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弓根楔形截骨USS系统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12例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黎龙 李连增 +2 位作者 夏刚 田融 田成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 探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根据脊柱侧位X线片测量后凸角度,明确截骨部位,行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和脊柱通用系统(USS)双螺纹椎弓根Schanz螺钉内固定术。[结果] 后凸畸形矫正度20°~40°,... [目的] 探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根据脊柱侧位X线片测量后凸角度,明确截骨部位,行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和脊柱通用系统(USS)双螺纹椎弓根Schanz螺钉内固定术。[结果] 后凸畸形矫正度20°~40°,平均矫正32°,外观改善满意。经12~36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均达骨性融合,矫正度数无丢失,无椎弓根螺钉松动。[结论] 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采用本方法可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后凸畸形 椎弓根螺钉系统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辉 《医疗装备》 2018年第20期153-154,共2页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120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患者白细胞计...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120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患者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结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指标,有利于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脊柱内固定 术后感染 护理干预
下载PDF
失眠、高敏C反应蛋白与腰痛和下肢疼痛共病之间关系的双向研究
3
作者 张权 田融 +3 位作者 刘岩 任志帅 李广 袁建军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4期630-633,638,共5页
目的探讨失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慢性腰痛(LBP)和下肢疼痛共病之间关系的双向研究。方法选择该科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60~85岁老年人289例进行研究,观察失眠、hs-CRP、慢性LBP、下肢疼痛之间的关系。结果慢性LBP患者和非慢... 目的探讨失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慢性腰痛(LBP)和下肢疼痛共病之间关系的双向研究。方法选择该科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60~85岁老年人289例进行研究,观察失眠、hs-CRP、慢性LBP、下肢疼痛之间的关系。结果慢性LBP患者和非慢性LBP人群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病、hs-CRP、失眠发生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下肢疼痛和非慢性下肢疼痛人群年龄、性别、教育程度、体力活动、hs-CRP、失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LBP合并下肢疼痛和非慢性LBP合并下肢疼痛人群年龄、性别、教育程度、hs-CRP和失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失眠和非失眠人群年龄、教育程度、体力活动、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hs-CRP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剔除混杂变量影响后,失眠是影响慢性LBP的风险因素(P<0.05),不是影响慢性下肢痛和慢性LBP合并下肢痛的风险因素(P>0.05),hs-CRP不是影响慢性LBP、慢性下肢痛、慢性LBP合并下肢痛、失眠的风险因素(P>0.05);慢性LBP、慢性下肢痛不是影响失眠的风险因素(P>0.05),慢性LBP合并下肢痛是失眠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失眠和慢性腰痛和下肢疼痛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双向相关,但失眠可增加慢性LBP的风险,同时患有LBP和下肢疼痛的患者存在失眠风险,hs-CRP对失眠、慢性腰痛和下肢疼痛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痛 下肢疼痛 失眠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韦修雪 崇艾 段妍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2期27-30,共4页
目的:分析腰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7月在我院脊柱外科治疗收治的176例LDH患者相关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采... 目的:分析腰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7月在我院脊柱外科治疗收治的176例LDH患者相关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采用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SF-36)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评估生活质量和疼痛程度,并收集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水平、病程等进行分析。结果:176例LDH患者发生焦虑、抑郁概率为14.8%和17.0%,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疼痛强度、年龄、婚姻状况是LDH患者焦虑状态危险因素,疼痛强度、SAS、年龄和病程是抑郁状态危险因素;焦虑组中SDS和抑郁组中SAS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焦虑抑郁程度与健康调查简表中各维度呈负相关(P<0.01)。结论:LDH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受年龄、疼痛强度,病程,婚姻状况以及SDS、SAS评分的影响,与生活质量成负相关,且两者互为危险因素,对于疼痛严重、病程较长的中青年患者加强心理干预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焦虑 抑郁 危险因素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重建后的稳定性 被引量:13
5
作者 江泽华 张学利 +5 位作者 朱如森 及宁 曹胜 林雍智 万军 刘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4306-4311,共6页
背景:目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解除脊髓的压迫,最大限度恢复颈椎的稳定性。目的: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特点分析。方法:6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治疗... 背景:目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解除脊髓的压迫,最大限度恢复颈椎的稳定性。目的: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特点分析。方法:6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经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组和经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组。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指数等颈椎的稳定性变化,进行轴性症状目测类比评分和JOA评分,分别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结论:①两组内固定后均丢失部分颈椎活动度,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组颈椎活动度丢失量多于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组(P<0.05);②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组内固定后颈椎曲度指数较内固定前更接近生理曲度(P<0.05),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组未见明显改善;③两组轴性症状较治疗前明显缓解(P<0.05),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组轴性症状缓解不如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组(P<0.05);④两组神经功能比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5)术中出血量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组明显多于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组(P<0.05);(6)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组内固定后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发生率为19%,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组患者出现伤口感染、脑脊液漏、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为9%;(7)结果说明,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在恢复颈椎病变节段的生理曲度以及椎间隙高度,重建颈椎的稳定性方面好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但有出现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风险。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操作较为简单,但出血量和并发症相对较多。因此需要根据临床医师的操作技巧和患者的实际情况慎重选择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临床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腰椎术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洋 贾宇涛 +1 位作者 田融 孙天威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综合征(FBSS)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5月行外科手术治疗且合并FBSS的48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研究组;将同期入院行外科手术治疗但未合并FBSS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经非条件Logis...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综合征(FBSS)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5月行外科手术治疗且合并FBSS的48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研究组;将同期入院行外科手术治疗但未合并FBSS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经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合并FBS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病程、性别、合并糖尿病、骨质疏松、术式、术后锻炼开始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性别、病程、骨质疏松、糖尿病、术式、术后锻炼时间、术中失血量等是影响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FBS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BFSS的发生同性别、病程、骨质疏松、糖尿病、术式、术后锻炼时间、术中失血量等因素关系密切,需引起临床重视;医师可以此为依据拟定相关早期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预后恢复、改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病变 腰椎术后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腰椎内固定中两种椎弓根钉加强技术与骨水泥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江泽华 朱如森 +2 位作者 袁建军 邵高升 张学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52期8941-8948,共8页
背景:骨质疏松伴腰椎退行性病变行椎弓根钉固定骨质疏松的椎体后可能会出现螺钉的松动、脱落,使用固化材料强化椎弓根钉能提高治疗效果。目的:比较骨质疏松患者腰椎内固定中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和可注射硫酸钙骨水泥加强椎弓根... 背景:骨质疏松伴腰椎退行性病变行椎弓根钉固定骨质疏松的椎体后可能会出现螺钉的松动、脱落,使用固化材料强化椎弓根钉能提高治疗效果。目的:比较骨质疏松患者腰椎内固定中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和可注射硫酸钙骨水泥加强椎弓根钉两种技巧的临床效果。方法:腰椎滑脱、腰椎失稳、严重腰椎管狭窄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共61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2组:传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强化椎弓根钉组和可注射硫酸钙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组。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治疗操作时间、出血量、治疗前后目测类比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评分及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组中2例患者出现了注入的骨水泥渗漏,随访未造成新的神经损伤。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未出现逐渐的增强趋势;硫酸钙骨水泥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出现渐进性的改善,与患者治疗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改善率呈线性相关。两组患者未出现螺钉松动、拔出及神经功能的异常。表明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似,硫酸钙骨水泥能增加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腰椎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可注射硫酸钙 骨质疏松 腰椎内固定 椎弓根钉 骨密度
下载PDF
颈椎节段中许莫氏结节患病率及分布特点与椎间盘退变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曹胜 张学利 +3 位作者 胡炜 朱如森 万军 刘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8期7867-7872,共6页
背景:关于许莫氏结节的相关性研究多见于腰椎节段,其在颈椎节段中的分布规律以及相关因素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许莫氏结节在颈肩痛患者中的分布特点,并分析许莫氏结节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至12月因颈肩痛行颈椎MR检查的患者,... 背景:关于许莫氏结节的相关性研究多见于腰椎节段,其在颈椎节段中的分布规律以及相关因素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许莫氏结节在颈肩痛患者中的分布特点,并分析许莫氏结节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至12月因颈肩痛行颈椎MR检查的患者,共820例,其中男398例,女422例;年龄30-80岁,平均(52.2±11.5)岁。统计许莫氏结节在颈椎节段、年龄、性别、头围、颈椎曲度、颈椎间盘退变分级中的分布特点,分析上述因素与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820例患者4 920个颈椎节段中,64例(7.8%)88个椎间盘(1.8%)临近终板(108个,1.1%)发生许莫氏结节,头侧与尾侧终板许莫氏结节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471,P=0.689>0.05)。终板患病率以C5/6(2.4%)最高,其次为C6/7(1.5%)和C4/5(1.3%)。许莫氏结节的发生与年龄、颈椎曲度、椎间盘退变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但与性别、头围无关(P>0.05)。邻近终板存在和不存在许莫氏结节的椎间盘在椎间盘退变分级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24.26,P<0.05),前者间盘退变更严重(Z=58.80,P<0.05)。双侧终板与单侧终板发生许莫氏结节的椎间盘在椎间盘退变分级中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3.603,P=0.003<0.05),前者间盘退变更严重(Z=3.44,P<0.05)。邻近终板发生"急性期"和发生"非急性"期结节的椎间盘在椎间盘退变分级中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547,P=0.036<0.05),后者间盘退变更严重(Z=2.40,P<0.05)。将影响许莫氏结节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许莫氏结节发生的相关性最强,年龄次之,颈椎曲度最弱。提示在颈肩痛患者中,许莫氏结节好发于C5/6节段,头侧与尾侧终板许莫氏结节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许莫氏结节与年龄、颈椎曲度、椎间盘退变分级存在相关性,且与椎间盘退变分级相关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许莫氏结节 颈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曲度 终板 颈肩痛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髓核成型术治疗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天同 夏英鹏 田融 《医学综述》 2009年第11期1666-1668,共3页
间盘源性下腰痛是一种常见症状,多数由椎间盘退变引起。致痛原因可能与退变间盘内压力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分布不均匀,导致间盘内某些特定点应力增大有关。低温等离子体髓核成型术作为治疗下腰痛的一种新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脊柱外科临床... 间盘源性下腰痛是一种常见症状,多数由椎间盘退变引起。致痛原因可能与退变间盘内压力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分布不均匀,导致间盘内某些特定点应力增大有关。低温等离子体髓核成型术作为治疗下腰痛的一种新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脊柱外科临床。它利用等离子刀将退变间盘髓核消融,从而减小盘内压力,使突出髓核还纳,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达到椎间盘重建的治疗目的。其临床效果满意,但强调在应用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间盘源性 下腰痛
下载PDF
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后路减压手术中骨刀和非骨刀减压方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黎龙 李连增 +1 位作者 袁建军 田成瑞 《颈腰痛杂志》 2005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 比较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后路减压手术中,应用骨刀和非骨刀两种减压方式。方 法 回顾性分析进行胸椎后路及部分上腰椎后路减压手术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效果。220例氟骨 症性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应用骨刀减压组(126例)... 目的 比较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后路减压手术中,应用骨刀和非骨刀两种减压方式。方 法 回顾性分析进行胸椎后路及部分上腰椎后路减压手术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效果。220例氟骨 症性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应用骨刀减压组(126例)。B组为非骨刀减压组。比较术中 出血量、手术历时、术后改善率,平均随访2年3个月。结果 骨刀减压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历时、显 著低于非骨刀减压组,而术后改善率与非骨刀减压组则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对于氟骨症性胸椎管 狭窄症行后路减压手术,在获得相同疗效下应用骨刀减压比非骨刀减压更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 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骨症 胸椎管狭窄症 后路减压手术 骨刀
下载PDF
扩大化椎板关节突切除术治疗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
11
作者 夏英鹏 徐天同 +2 位作者 崔子健 朱如森 田成瑞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6-307,F003,共3页
关键词 胸椎管狭窄症 椎板关节突 氟骨症性 切除术 2002年12月 2000年 高氟地区 韧带退变 脊髓压迫 神经损害 手术治疗 手术难度 脊柱外科 效果满意 多发生 严重
下载PDF
针灸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绍莹 《医疗装备》 2017年第10期152-153,共2页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针灸理疗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医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给予针灸理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针灸理疗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医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给予针灸理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后生命质量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为(87.6±4.6)分,对照组为(71.3±10.2)分,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67%,高于对照组的8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灸理疗治疗基础上加入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活动功能,提升其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针灸理疗 腰椎间盘突出 生命质量
下载PDF
显微镜下颈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13
作者 江泽华 张学利 《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颈椎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6年2月在我院行显微镜下经颈椎前路椎体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50例,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3、6、12个月随访,比较手术前后JOA评分以及神经功...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颈椎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6年2月在我院行显微镜下经颈椎前路椎体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50例,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3、6、12个月随访,比较手术前后JOA评分以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以此评定显微镜下颈椎前路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根据其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可分为:优33例、良12例、可5例,优良率为90%;患者术后随访JOA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术后恢复迅速,疗效显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检查 颈前路 融合固定术 颈椎病 疗效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MRI与X线片矢状位参数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9
14
作者 程招军 彭兵 +5 位作者 范俊超 任志帅 张黎龙 崔子健 张洪杰 张学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91-595,共5页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MRI与颈椎X线片矢状位参数的差异性及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我院脊柱外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在颈椎MRI及X线片上测量T1倾斜角(T1-Slope,T1S)、胸廓入口角(thoracic inle...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MRI与颈椎X线片矢状位参数的差异性及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我院脊柱外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在颈椎MRI及X线片上测量T1倾斜角(T1-Slope,T1S)、胸廓入口角(thoracic inlet angle,TIA)、颈倾斜角(neck nilting NT)、C2-C7 Cobb角(Cobb角)等矢状位参数,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种测量方式的差异性,利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对两种测量方式测量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线性回归建立两种测量方式各参数的线性模型。结果:X线片上测量的NT、Cobb角与MRI上测量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T1S、TIA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MRI上,TIA与T1S(r=0.677)、NT(r=0.547)、Cobb角(r=0.50)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T1S与TIA(r=0.677)及Cobb角(r=0.514)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与NT不存在相关性。在X线片上TIA与T1S X(r=0.706)、NT(r=0.361)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与Cobb角之间无显著相关性;T1S与NT(r=-0.325)、TIA(r=0.706)及Cobb角(r=0.370)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MRI上T1S、NT、TIA和Cobb角与X线片上T1S(r=0.660)、NT(r=0.624)、TIA(r=0.746)和Cobb角(r=0.547)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Cobb(X)=8.12+0.59Cobb(MRI),T1S(X)=10.12+0.58T1S(MRI),TIA(X)=25.74+0.64TIA(MRI);NT(X)=23.55+0.51NT(MRI)。结论:颈椎MRI上测量的TIA及TIS与X线片上相近,NT和Cobb角与X线片有显著相关性,可以用MRI测量的参数来评价颈椎矢状位平衡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MRI X线片 矢状位参数 体位
下载PDF
经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置入融合后相邻节段的退变 被引量:4
15
作者 翟鹏飞 刘伟 +1 位作者 孙志明 张学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5216-5223,共8页
背景:近年来研究者对颈椎融合后相邻节段退变给予很多的关注,但对单一术式经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椎间置入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研究并不多。目的:探讨经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椎间置入融合后相邻节段退变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0... 背景:近年来研究者对颈椎融合后相邻节段退变给予很多的关注,但对单一术式经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椎间置入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研究并不多。目的:探讨经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椎间置入融合后相邻节段退变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行经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椎间置入融合的患者共126例,其中资料完整的122例纳入研究。均由同一治疗组完成,且手术均涉及单个椎体及2个间盘。终末随访期为3年。根据术前及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程度,分为非相邻节段退变进展组和相邻节段退变进展组,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相邻节段退变、颈椎活动度、术椎上下位椎体活动度、手术节段、钛网下沉、钛板两端至终板的距离及颈椎曲度指数。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相邻节段退变的相关因素。结果与结论:12组比较,术前退变、颈椎活动度、上位椎体活动度、下位椎体活动度、颈椎曲度指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纳入多因素分析;2得到回归方程模型为:相邻节段退变进展=0.317×颈椎活动度(术后)+3.374×术前退变+1.862×下位椎体活动度-0.795×颈椎曲度指数-16.481;得出术后颈椎活动度、术前退变、术椎下位椎体活动度、颈椎曲度指数是相邻节段退变进展的相关因素(P<0.05);3结果提示,术后颈椎活动度、术前退变、术椎下位椎体活动度、颈椎曲度指数是相邻节段退变的相关因素,应在行经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椎间置入融合术前、术中、术后积极实施有效措施预防相邻节段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融合术 随访研究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经前路手术 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 相邻节段退变 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PDF
腰椎矢状位平衡对老年小关节综合征腰痛患者小关节腔内药物注射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权 田融 +5 位作者 夏刚 徐天同 刘岩 任志帅 李广 袁建军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8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矢状位平衡对老年小关节综合征(FS)腰痛患者小关节腔内注射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完成小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的97例老年FS腰痛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疼痛情况,根据4周... 目的探讨腰椎矢状位平衡对老年小关节综合征(FS)腰痛患者小关节腔内注射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完成小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的97例老年FS腰痛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疼痛情况,根据4周时VAS缓解率确定治疗效果并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椎矢状位平衡分型参考Roussouly分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4周,97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66例(有效组),无效31例(无效组)。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患者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同期有效组VAS评分均低于无效组(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年龄、BMI、病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Fujiwara分级、病变节段、Roussouly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平衡其他因素后,年龄、Fujiwara分级、病变节段、Roussouly分型仍然是影响疗效的风险因素(P均<0.05)。结论脊柱矢状位平衡是影响FS腰痛患者小关节腔内药物注射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老年人 小关节综合征 药物注射 矢状位平衡 Roussouly分型
下载PDF
2种固定方式对短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吉 程招军 +1 位作者 张黎龙 徐宝山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36-740,共5页
目的比较2种固定方式对短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1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脊柱一科因脊髓型颈椎病和(或)神经根型颈椎病行短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59例患者资料... 目的比较2种固定方式对短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1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脊柱一科因脊髓型颈椎病和(或)神经根型颈椎病行短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59例患者资料,其中男31例,女28例,年龄23~71岁,平均(47.17±11.95)岁,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2(7,15)个月。根据不同内固定方式将患者分为钛板+Cage组(钛板组)39例和前路颈椎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组(ROI-C组)20例。术前常规行颈椎正侧位X线摄影、颈椎CT和颈椎MRI检查,术后3、6、12及24个月时在门诊进行随访,随访时常规行颈椎正侧位X线摄影,必要时完善颈椎CT和颈椎MRI检查,并通过X线片测量术前和末次随访的颈椎矢状位参数,即C2~C7 Cobb角(Cobb角)、C2~C7矢状位轴向距离(C2~C7 SVA)、手术节段Cobb角(SCobb角)。计算末次随访与术前测量相应参数的差值,即ΔCobb角、ΔC2~C7 SVA和ΔSCobb角。比较2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2组年龄、性别、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手术节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发现,钛板组末次随访的Cobb角和SCobb角较术前均有明显增加,C2~C7 SVA较术前减小;ROI-C组中末次随访的SCobb角较术前有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发现,2组术前和末次随访中的Cobb角、C2~C7 SVA、S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ΔCobb角和ΔC2~C7 S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钛板组ΔSCobb角较ROI-C组更大。结论2种内固定方式的短节段ACDF术均能有效地矫正颈椎曲度,钛板+Cage的固定融合方式在恢复手术节段颈椎曲度上较优,但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还应将手术并发症等纳入以利于综合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切除术 脊柱融合术 颈椎病 颈椎曲度 颈椎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对颈椎病术后护理效率及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崇艾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5期751-752,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对颈椎病术后护理效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抽选我院2010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98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9例,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9例,采用CNP护理模式),比较...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对颈椎病术后护理效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抽选我院2010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98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9例,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9例,采用CNP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出院前1dJOA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健康教育达标率、患者满意度、医护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P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对规范颈椎病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程序,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路径 颈椎病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脊柱微创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晓蕊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0年第11期125-126,共2页
目的观察在为脊柱微创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过程中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的收治起止时间为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共包括接受脊柱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各47例,对比组给予常... 目的观察在为脊柱微创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过程中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的收治起止时间为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共包括接受脊柱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各47例,对比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组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围手术期护理服务过程中。结果研究组脊柱功能、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分别为(97.34±2.48)分、(3.35±1.44)分、(8.12±0.56)d;均优于对比组的(83.65±2.54)分、(6.28±1.34)分、(13.68±0.7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比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脊柱微创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脊柱微创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脊柱功能 疼痛评分
原文传递
康复护理结合针灸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红艳 《医疗装备》 2017年第22期173-174,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康复护理与针灸理疗方案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针灸理疗治疗,观察组采取康复护理结合针灸理疗...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康复护理与针灸理疗方案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针灸理疗治疗,观察组采取康复护理结合针灸理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命质量经评估为(89.61±9.61)分,对照组为(80.12±8.68)分,观察组的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予以康复护理结合针灸理疗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了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上借鉴和进一步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针灸理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