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关系
1
作者 袁建军 李广 +3 位作者 张权 任志帅 刘岩 田融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15-119,152,共6页
目的 分析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与腰椎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DLD)患者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关系。方法 选取天津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行单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86例DL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持... 目的 分析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与腰椎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DLD)患者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关系。方法 选取天津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行单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86例DL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持续性下腰痛分为腰痛组和非腰痛组。腰痛组34例,男10例,女24例;年龄32~77岁,平均(59.36±8.65)岁。非腰痛组52例,男21例,女31例;年龄30~78岁,平均(56.81±8.03)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椎功能评分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分析术后持续性下腰痛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值与VAS、JOA评分变化值的相关性,分析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值及相关影响因素预测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的价值。结果 腰痛组骨质疏松、术中骨性终板损伤发生率(47.06%、23.53%)高于非腰痛组(15.38%、1.92%);腰痛组术后3个月VAS、PT高于非腰痛组,JOA评分、LL、SS低于非腰痛组,ΔVAS、ΔJOA、ΔLL、ΔPI、ΔPT、ΔSS小于非腰痛组(P<0.05);DLD患者ΔLL、ΔPT、ΔSS均与ΔVAS、ΔJOA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ΔPI与ΔVAS、ΔJOA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骨质疏松、术中骨性终板损伤、ΔLL、ΔPT、ΔSS均为DLD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的影响因素(P<0.05);ΔLL、ΔPT、ΔSS预测DLD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76、0.825、0.731;与ΔLL、ΔPT、ΔSS单独预测比较,ΔLL、ΔPT、ΔSS联合预测的AUC(0.939)明显增大,净重新分类指数、综合判别改善指数均>0(P<0.05)。结论 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与DLD患者腰椎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发生有关,且在预测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方面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持续性下腰痛 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 相关性分析 预测
下载PDF
脊柱转移性肿瘤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袁建军 刘岩 +3 位作者 李广 张权 任志帅 田融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09-112,共4页
目前,主要通过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微创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式来减轻脊柱转移肿瘤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但每种治疗方式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治疗需要放射科、肿瘤科和整形外科等... 目前,主要通过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微创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式来减轻脊柱转移肿瘤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但每种治疗方式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治疗需要放射科、肿瘤科和整形外科等多学科团队合作,根据患者特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使患者获得最佳疗效,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性肿瘤 放射治疗 手术治疗 微创治疗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腰椎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临床对比观察
3
作者 张黎龙 邵睿 +1 位作者 耿彦南 徐天同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3期58-60,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经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腰椎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腰椎椎管狭窄症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9例,均接受腰椎内固定术治疗,依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经Wiltse入路组(20例)、传统后正中入路组(59例),... 目的对比观察经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腰椎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腰椎椎管狭窄症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9例,均接受腰椎内固定术治疗,依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经Wiltse入路组(20例)、传统后正中入路组(59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长、术后感染情况)、术后住院时长和术后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善率。结果经Wiltse入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长均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P均<0.05)。经Wiltse入路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长为(10.95±2.67)d,传统后正中入路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长为(13.24±6.37)d,两组相比,P>0.05。经Wiltse入路组术后3个月ODI改善率为71.7%±12.72%,传统后正中入路组术后3个月ODI改善率为72.26%±9.78%,两组相比,P>0.05。结论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经Wiltse入路的腰椎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相当,但手术时长更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内固定术 手术入路 经Wiltse入路 传统后正中入路 腰椎退变性疾病 腰椎椎管狭窄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微创脊柱外科手术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的临床应用进展
4
作者 袁建军 刘岩 +3 位作者 张权 任志帅 李广 田融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2年第11期1604-1606,共3页
微创脊柱外科手术是当前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S)的新发展方向,当前常用技术包括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MIS-TLIF)、微创椎弓根椎体截骨术(MIS-PSO)、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OLIF)、微创前柱松解重建技术(MISACR)、微创腰椎前... 微创脊柱外科手术是当前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S)的新发展方向,当前常用技术包括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MIS-TLIF)、微创椎弓根椎体截骨术(MIS-PSO)、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OLIF)、微创前柱松解重建技术(MISACR)、微创腰椎前路椎体间融合术(MIS-ALIF)、环状微创技术(CMIS),均存在一定优劣势。基于此,总结上述手术方式用于ADS患者的治疗效果,总结具体优势和不足之处,为临床制定有效手术方案提供依据,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脊柱外科手术 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 应用进展
下载PDF
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对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
5
作者 张黎龙 邵睿 +1 位作者 耿彦南 徐天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58-462,共5页
目的:探究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我院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76例患者,其中男58例、女18例,年龄为64.4±... 目的:探究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我院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76例患者,其中男58例、女18例,年龄为64.4±8.5岁。于患者术前颈椎双斜位X线片上测量C7/T1椎间孔面积,根据C7/T1椎间孔面积分为两组:A组,C7/T1椎间孔面积≤平均值(40例),B组,C7/T1椎间孔面积大于平均值(36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计算JOA改善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轴性症状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分析术前不同C7/T1椎间孔面积的患者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后是否存在疗效的差异性。结果:C7/T1椎间孔面积A组为35.2±9.7mm^(2),B组为65.7±13.1mm^(2);术前C2~C7 Cobb角A组为14.0°±3.6°,B组为16.0°±5.5°,两组间椎间孔面积和C2~C7 Cobb角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A组127.5±23.6min,B组120.3±32.6min;出血量A组176.8±88.2mL,B组183.6±100.2mL,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JOA评分A组10.9±2.0分,B组10.3±2.1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JOA评分A组12.8±1.5分,B组14.0±2.2分;术后12个月JOA评分A组14.1±1.5分,B组15.9±1.7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术后12个月的轴性症状发生率分别为42.5%和19.4%,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较大的患者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更好,JOA改善率更高,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C7/T1椎间孔面积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轴性症状
下载PDF
腰椎髓核摘除术中关节突切除程度对腰椎生物力学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天同 方钊 +3 位作者 乔攀 张黎龙 田融 邵睿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8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中L_(5)上关节突切除程度对L_(4~5)节段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例29岁青年男性健康志愿者,对其腰椎L_(1)~S_(1)节段进行三维CT扫描并进行分析处理,建立健康无退变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A。对模型A模...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中L_(5)上关节突切除程度对L_(4~5)节段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例29岁青年男性健康志愿者,对其腰椎L_(1)~S_(1)节段进行三维CT扫描并进行分析处理,建立健康无退变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A。对模型A模拟腰椎间盘切除关节突成形术,分别切除L_(5)椎体上关节突25%、50%、75%,建立成形后模型B、C、D。对L_(1)椎体施加负荷,使其产生前屈、后伸、左右侧曲、左右旋转6个方向运动,测量腰椎运动范围及6个方向运动时L_(4~5)椎间盘所受最大应力值(Von Mises应力极值)。结果模型A、B、C、D前屈运动时,椎间盘最大应力值分别为0.235、0.256、0.247、0.289 mPa;后伸运动时椎间盘最大应力值分别为0.17、0.151、0.292、0.266 mPa;左侧曲运动时,运动距离分别为0.649、0.64、0.722、0.932 cm,椎间盘最大应力值分别为0.282、0.278、0.284、0.743 mPa;右侧曲的运动时,运动距离分别为0.829、0.798、1.041、0.928 cm,椎间盘应力分别为0.379、0.357、0.531、0.472 mPa。结论L_(5)椎体上关节突切除范围达到75%时,前屈运动时腰椎生物力学特点改变明显;L_(5)椎体上关节突切除范围达到50%时,后伸运动时腰椎生物力学特点改变明显。关节突成形术对于成形侧的侧弯运动影响较对侧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切除术 关节突关节 腰椎生物力学 三维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内窥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邵睿 徐天同 田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0期128-132,共5页
内窥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PELD)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点,有关PELD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三维有限元模型近年来已被用于探究手术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实验方案易调整和可重复性高等优点,其研究成果对... 内窥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PELD)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点,有关PELD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三维有限元模型近年来已被用于探究手术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实验方案易调整和可重复性高等优点,其研究成果对手术方案指导、术后腰椎稳定性评估、术后腰椎及内固定物应力分析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已有较多研究将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于PELD中,但鲜有针对上述研究的总结性综述。现就PELD相关的三维有限元研究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提出具有潜在研究价值的科研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三维有限元模型 腰椎生物力学特性
下载PDF
Ⅸ型胶原蛋白A2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在腰椎间盘退变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学利 宋海峰 +2 位作者 朱如森 袁建军 江泽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32-1235,共4页
目的分析Ⅸ型胶原蛋白A2(C019A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用调查表对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DD)可能的危险因素(劳动强度、吸烟史、同类疾病家族史等),探讨COL9A2基因与环境因素对中国汉族人DDD发病的相关件,并评价其与椎间... 目的分析Ⅸ型胶原蛋白A2(C019A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用调查表对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DD)可能的危险因素(劳动强度、吸烟史、同类疾病家族史等),探讨COL9A2基因与环境因素对中国汉族人DDD发病的相关件,并评价其与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0例中国汉族DDD患者与80例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惯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提取全部研究对象的外周血DNA,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对COL9A2基因在326位的氨基酸位置处的两个突变位点SNPI(rs7533552)和SNP2(rs2077871)进行基因检测。结合腰椎间盘退变危险因素的调查表,观察家族史、吸烟、劳动强度和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结果吸烟、劳动强度、DDD的家族史,与DDD相关。病例组中,rs2077871(SNP2)的TT和C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TT在病例组的携带率(15/200,15.0),显著高于对照组(1/80,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R)=0.982,P=0.001]。进一步对候选基因不同的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关联分析中,rs2077871(SNP2)的TT基因型频率与椎间盘退变程度明最相关。结论DDD与环境因素(如劳动强度、吸烟等)以及阳性家族史均明显相关;以COL9A2基因为候选基因,发现其rs2077871的基因多态性与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明显相关;程度严重的椎间盘退变与候选基因多态性明显相关,高于程度较低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退变 单核甘酸 环境因素 关联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