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降血栓通丸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戴芳 李英红 《光明中医》 2021年第22期3743-3745,共3页
目的探析天降血栓通丸与针刺联合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2018年7月—2020年7月就诊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例。2组均给予标准化治疗加用针刺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析天降血栓通丸与针刺联合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2018年7月—2020年7月就诊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例。2组均给予标准化治疗加用针刺治疗,观察组联合天降血栓通丸,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实验室指标、康复指标。结果观察组(天降血栓通丸+针刺)治疗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针刺)总有效率(78.0%)(P<0.05)。观察组(天降血栓通丸+针刺)康复指标(NIHSS、Bathel)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针刺)(P<0.05)。观察组(天降血栓通丸+针刺)实验室指标(hs-CRP、FIB)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针刺)(P<0.05)。结论天降血栓通丸与针刺联合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hs-CRP、FIB指标,提高康复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天降血栓通丸 针刺疗法 脑梗死 康复质量
下载PDF
中医按摩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疗效
2
作者 耿琳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4年第10期75-77,共3页
目的 探讨中医按摩联合现代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日常生活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诊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 目的 探讨中医按摩联合现代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日常生活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诊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现代化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按摩治疗。两组患者的观察比较指标包括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WHOQOL-BREF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评分、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按摩联合现代康复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减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按摩 现代康复训 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 肢体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功能
原文传递
基于“反阿是穴”理论针刺联合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中风后上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沈杰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10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反阿是穴”理论针刺联合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中风后上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12月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108例中风患者作为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分成对照组54例... 目的:探讨基于“反阿是穴”理论针刺联合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中风后上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12月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108例中风患者作为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分成对照组54例与治疗组54例。对照组采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手段治疗,治疗组基于“反阿是穴”取穴理论,采用针刺联合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手段治疗,治疗5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痉挛指数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及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结果:治疗5周后治疗组SCI、FMA、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5周后治疗组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对中风后上肢肌痉挛患者采用基于“反阿是穴”理论针刺联合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使中风后上肢肌痉挛患者症状有效改善,明显使其上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阿是穴”理论针刺 低能量体外冲击波 中风 上肢肌张力
下载PDF
复方地龙胶囊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姚庆萍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4期769-772,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地龙胶囊联合注射用纤溶酶治疗血栓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治疗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纤溶酶,首次... 目的探讨复方地龙胶囊联合注射用纤溶酶治疗血栓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治疗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纤溶酶,首次100单位加入生理盐水250 mL,1次/d,然后每次200单位加入生理盐水500 mL,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复方地龙胶囊,0.56 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FIM、MoCA和MMSE评分及血清学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 VCAM-1)、半乳糖凝集素3(GAL3)、血清趋化因子12(CXCL12)、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85%,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8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下降,而FIM评分、MoCA评分和MMSE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最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cy、sVCAM-1、GAL3、CXCL12、NSE、GFA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下降最显著(P<0.05)。结论复方地龙胶囊联合注射用纤溶酶治疗血栓性脑梗死效果良好,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地龙胶囊 注射用纤溶酶 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