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创伤后神经再生促进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大伟 靳春杰 +3 位作者 吕苓甫 张士俊 李宏伟 孙文涛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0-62,共3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成年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保持分裂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它具有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在移植部位分裂增殖,并在局部微环境的作用下分化成相应的细胞来... 近年来研究发现成年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保持分裂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它具有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在移植部位分裂增殖,并在局部微环境的作用下分化成相应的细胞来补充替代受损的细胞,恢复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随着对神经干细胞及其相关领域广泛深入的研究,神经干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功能修复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NSCs存在于神经系统的多个区域,且能够适应性地与宿主中枢神经整合,产生外源性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从而重新连接已断的神经元回路。此外,NSCs还可通过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及抑制神经再生阻碍因子等作用使残存脱髓鞘的神经纤维和新生的神经纤维髓鞘化,从而恢复神经结构的完整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创伤 神经干细胞 移植 再生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鼠品系的选择 被引量:5
2
作者 周伟 靳春杰 +2 位作者 孟兆联 吴建国 颜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5,共4页
背景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是目前公认的经典动物模型,常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实验研究,但模型的制作多使用无色素大鼠的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技术,无法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进行活体动态观察,且... 背景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是目前公认的经典动物模型,常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实验研究,但模型的制作多使用无色素大鼠的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技术,无法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进行活体动态观察,且实验中需要的动物数量较多。近年来有色素大鼠已逐渐用于制作DR模型,但采用活体动物FFA检测比较两种模型的研究较少。目的比较有色索大鼠和无色素大鼠糖尿病模型FFA和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的表现,选择适合活体监测视网膜血管改变的糖尿病模型大鼠品系。方法选择健康雄性Brown—Norway(BN)大鼠和Sprague—Dawley(SD)大鼠各15只,经尾静脉注射55mg/kg STZ制作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注射后每周经鼠尾断端采血检测血糖,血糖值≥16.7mmol/L为造模成功。造模6周后选取大鼠右眼为实验眼,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模型鼠的眼前节变化,用眼底照相和FFA检查观察大鼠眼底血管变化,然后制备模型鼠离体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过碘酸希夫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模型鼠视网膜血管的病理改变,比较2种不同品系大鼠视网膜血管在同样的病理改变下FFA的表现。结果造模后6周,共纳人造模成功的BN大鼠11只和SD大鼠10只,2种大鼠血糖分别为(24.73±2.98)mmol/L和(22.36±3.65)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7.873,P〉0.05)。BN大鼠组发生晶状体混浊者6眼,SD大鼠组5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7)。FFA检查显示,BN大鼠组眼底在棕褐色背景下视网膜血管显影清晰,无脉络膜血管背景荧光干扰,9眼可见血管迂曲、荧光素渗漏等背景期糖尿病视网膜血管改变,而SD大鼠组由于脉络膜背景荧光和涡静脉的干扰,视网膜血管显影不清晰,未见背景期糖尿病视网膜血管改变。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显示,2种不同品系大鼠均被证实有视网膜毛细血管管径变化、周细胞数目的减少及血管内皮细胞数目的增加,BN大鼠组和SD大鼠组视网膜内皮细胞/周细胞(E/P)分别为11.50±3.68和12.86±3.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9.785,P〉0.05)。结论通过活体FFA观察,BN模型大鼠早期糖尿病视网膜血管改变的成像效果优于SD大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 疾病模型 大鼠品系 Brown—Norway大鼠 Sprague—Dawley大鼠 色素
下载PDF
miR-142-5p靶向调控RPN2对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士俊 王延民 +2 位作者 吴焕成 胡群亮 靳春杰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3期45-49,55,共6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42-5p(miR-142-5p)靶向调控核糖蛋白2(RPN2)对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U87、T98G和正常星形胶质细胞株HA1800,采用RT-qPCR法检测各细胞miR-142-5p、RPN2 mRNA表达。借... 目的探讨微小RNA-142-5p(miR-142-5p)靶向调控核糖蛋白2(RPN2)对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U87、T98G和正常星形胶质细胞株HA1800,采用RT-qPCR法检测各细胞miR-142-5p、RPN2 mRNA表达。借助生物信息学软件TargetScan7.2预测miR-142-5p与RPN2的靶向结合位点,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取传15代、对数生长期、生长状态良好的人胶质瘤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miR-142-5p组、RPN2组、miR-142-5p+RPN2组,对照组不予转染,miR-142-5p组、RPN2组、miR-142-5p+RPN2组分别转染miR-142-5p mimic或(和)RPN2过表达质粒,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各组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p-GSK3-β、GSK3-β、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表达。结果U251、U87、T98G细胞miR-142-5p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HA1800细胞,RPN2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HA1800细胞(P均<0.05);而U251、U87、T98G细胞miR-142-5p和RPN2 mRNA相对表达量两两比较P均>0.05。选择miR-142-5p相对表达量最低、RPN2 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的人胶质瘤U251细胞进行后续实验。经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TargetScan7.2预测,RPN2 mRNA的3′非编码区第93~99位碱基存在与miR-142-5p的靶向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142-5p能够靶向抑制RPN2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miR-142-5p组培养48、72 h时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RPN2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强(P均<0.05);与miR-142-5p组比较,RPN2组培养48、72 h时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强(P均<0.05);与RPN2组比较,miR-142-5p+RPN2组培养48、72 h时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miR-142-5p组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RPN2组侵袭细胞数明显增多(P均<0.05);与miR-142-5p组比较,RPN2组和miR-142-5p+RPN2组侵袭细胞数明显增多(P均<0.05);与RPN2组比较,miR-142-5p+RPN2组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miR-142-5p组β-catenin、p-GSK3-β、N-cadherin、Vimentin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E-cadherin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miR-142-5p组比较,RPN2组β-catenin、p-GSK3-β、N-cadherin、Vimentin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E-cadherin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均<0.05);与RPN2组比较,miR-142-5p+RPN2组β-catenin、p-GSK3-β、N-cadherin、Vimentin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E-cadherin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miR-142-5p能够靶向抑制RPN2表达,从而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传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微小RNA-142-5p 核糖蛋白2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下载PDF
低温液体灌注产生亚低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大伟 靳春杰 +3 位作者 张士俊 吕苓甫 李宏伟 孙文涛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1期32-33,共2页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用冷敷的方法止痛;20世纪50年代人们已将深低温(体温降至28℃以下)应用于心血管手术中,以保护脑和其他重要器官,但由于深低温易发生室颤、凝血功能障碍,术后复温过程中常并发颅内出血等,故已很少被...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用冷敷的方法止痛;20世纪50年代人们已将深低温(体温降至28℃以下)应用于心血管手术中,以保护脑和其他重要器官,但由于深低温易发生室颤、凝血功能障碍,术后复温过程中常并发颅内出血等,故已很少被临床采用。近年来低温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已被众多动物实验所证实,在临床方面,尤其是发现轻度低温(32~35℃)和中度低温(28~31.9℃)的保护作用之后,应用逐渐增多。亚低温(我国学者将轻度低温和中度低温称之为亚低温)被用于治疗新生儿缺氧性脑病[1]、心肺复苏后脑保护[2,3]、脑外伤[4,5]及脑卒中[6~8]等领域。有些医学中心还把亚低温作为动脉瘤手术中短暂阻断脑血流时常规脑保护措施[9,10]。同时亚低温也已被推荐为室颤心跳骤停复苏后的脑保护措施[11]。这些领域要求短时间内降至目标温度。低温液体或自体血液灌注是目前最有效的降温方式;目前临床及实验中所应用的低温方式主要为全身亚低温,如降温毯、冰袋[12,13]等,这些方式降温效率低,不易迅速实现亚低温,而且全身低温可伴有多种并发症,如心律紊乱、肺感染、凝血功能障碍[13]等。其他方式包括冰帽局部降温、硬膜下腔注入低温盐水[14]、通过外周静脉注入低温生理盐水[15~17]等。其中低温液体或自体血液灌注是目前最有效的降温方式,前者现已应用于临床,后者则由于创伤大而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脑损伤 神经介入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机制及治疗措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士俊 胡群亮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1期192-196,共5页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一般由头部外伤引起,导致桥静脉破裂,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出现包膜血肿。CSDH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明确,多认为与新生血管形成及无菌性炎症相关。CSDH治疗并无统一方案,一般...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一般由头部外伤引起,导致桥静脉破裂,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出现包膜血肿。CSDH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明确,多认为与新生血管形成及无菌性炎症相关。CSDH治疗并无统一方案,一般首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通常作为辅助方式,无论何种治疗方式均具有一定的复发率。本文就CSDH形成机制、治疗手段、复发原因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形成机制 治疗措施 复发
下载PDF
颅脑外伤后并发中枢性低钠血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大伟 靳春杰 吕苓甫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39-141,152,共4页
颅脑外伤死亡原因分析显示,大约有62%的患者死于并发症,而其中由于其内分泌功能紊乱造成内环境平衡被破坏,引起的死亡十分常见,发生率为55%,其原因是由于颅脑外伤会引起下丘脑-垂体系统损伤,引起过度的应激反应,从而导致水与... 颅脑外伤死亡原因分析显示,大约有62%的患者死于并发症,而其中由于其内分泌功能紊乱造成内环境平衡被破坏,引起的死亡十分常见,发生率为55%,其原因是由于颅脑外伤会引起下丘脑-垂体系统损伤,引起过度的应激反应,从而导致水与电解质的代谢紊乱和多器官功能受损或衰竭;颅脑外伤所致的死亡病例中约有一半死于伤后生理和代谢异常[1]。颅脑外伤影响内分泌系统,会带来一系列的代谢紊乱,影响了脑外伤的恢复,甚至加重病情,乃至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低钠血症 心房钠尿肽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胸肺损伤36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大伟 靳春杰 肖绪林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2期215-216,共2页
在临床遇见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常常在受伤后会合并全身的损伤,重症颅脑创伤时外力作用较强,尤其是合并胸肋骨折的患者,在体检时应考虑有血气胸的可能。所以在临床中不仅应注重颅脑创伤的处理,而且还要考虑到由于血气胸、肺不张... 在临床遇见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常常在受伤后会合并全身的损伤,重症颅脑创伤时外力作用较强,尤其是合并胸肋骨折的患者,在体检时应考虑有血气胸的可能。所以在临床中不仅应注重颅脑创伤的处理,而且还要考虑到由于血气胸、肺不张等情况使病情加重;肺部气体交换不足,引起低氧血症[1,2],从而加重脑水肿和脑缺氧,严重影响颅脑损伤的预后。及早发现和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的胸肺部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总结2年来我院诊治的3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肺损伤的临床经验,探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合并胸肺损伤 病因 临床治疗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46例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大伟 靳春杰 肖绪林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第4期518-519,共2页
患者患有长年的高血压伴发了脑内小动脉的病变,合并小动脉硬化,又因种种因素使血压骤升引起动脉破裂出血,所以在神经外科临床中,常常遇见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是脑出血,并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此病有逐年上升趋势。我院2010~2012年2年... 患者患有长年的高血压伴发了脑内小动脉的病变,合并小动脉硬化,又因种种因素使血压骤升引起动脉破裂出血,所以在神经外科临床中,常常遇见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是脑出血,并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此病有逐年上升趋势。我院2010~2012年2年来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46例,总结其发病情况和手术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特点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血清及海马NSE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靳春杰 周伟 +3 位作者 江荣才 张士俊 杨大伟 张建宁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91-1194,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辛伐他汀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脑组织和血清中表达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对大鼠TBI的治疗作用。方法8周龄的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致伤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30只。对照组、治疗组参照改良的... 目的通过观察辛伐他汀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脑组织和血清中表达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对大鼠TBI的治疗作用。方法8周龄的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致伤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30只。对照组、治疗组参照改良的Feeney氏自由落体法制造TBI模型。治疗组大鼠于造模前晚及伤后每晚给予辛伐他汀10 mg/kg灌胃;对照组及假致伤组同时给予等量淀粉灌胃。3组大鼠分别于伤后3 h、12 h、24 h、3 d、7d、14 d取5只大鼠的颈总动脉血3 mL,ELISA法测定NSE浓度;断头取脑,免疫组化法检测伤侧海马CA3区NSE表达。结果 (1)ELISA法测定:对照组,伤后3 h血清NSE即开始升高,24 h至3 d达高峰,14 d仍高于假致伤和治疗组;治疗组,伤后3 h血清NSE水平升高,24 h达高峰,3 d至7 d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伤后14 d接近假致伤组。(2)免疫组化检测:对照组伤后3 h伤侧海马CA3区NSE光密度值下降,3 d至7 d达低谷,14 d时仍显著低于假致伤组;治疗组的大鼠伤后3 h伤侧海马CA3区NSE光密度值下降,12 h至24 h达低谷,但明显高于对照组,7 d开始回升,14 d时接近假致伤组水平。结论辛伐他汀可促进TBI后血清NSE水平的下降,提高损伤侧海马神经元的NSE表达,对TBI后大鼠损伤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辛伐他汀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70例腰大池引流治疗颅内感染临床体会
10
作者 杨大伟 靳春杰 王中波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第5期696-696,共1页
颅内感染在开颅术后患者中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控制不佳者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现在对我院2001~2012年期间应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颅内感染在开颅术后患者中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控制不佳者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现在对我院2001~2012年期间应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70例,男40例,女30例;年龄16—73岁,平均45.6岁。其中幕上开颅术后52例,后颅窝开颅术后18例;患者病种包括:颅脑损伤术后50例,颅内肿瘤6例,脑出血14例。所有患者均有高热、颈项强直和克氏征阳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池引流 鞘内注射 颅内感染
下载PDF
腰椎穿刺放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云忠 张士俊 杨大伟 《中国医药》 2007年第11期663-664,共2页
目的探讨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的治疗方法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止血、脱水、镇静等常规治疗,并于24 h后行腰穿放脑脊液。治疗组每次放液10~20 ml,后注入生理盐水10 ml,维持颅压在6... 目的探讨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的治疗方法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止血、脱水、镇静等常规治疗,并于24 h后行腰穿放脑脊液。治疗组每次放液10~20 ml,后注入生理盐水10 ml,维持颅压在6~9mm Hg之间。对照组只放液3~5 ml送检。对有颅内高压症状者,先静脉漓注20%甘露醇250 ml,每天或隔天放液1次,共3~5次。结果治疗组症状及脑脊液7~10d可恢复正常,对照组多在2、3周才恢复,并有2例因脑血管痉挛致脑梗死,1例脑积水。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穿放脑脊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放脑脊液 治疗
下载PDF
HIF-1α对TBI后继发性脑损伤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靳春杰 张建宁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75-1276,共2页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为神经外科的常见、多发病,是外伤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包括创伤部位的原发性脑损伤和创伤后的继发性脑损伤。TBI发生后数天至数个月内,继发脑损伤仍在持续进行,并且细胞水...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为神经外科的常见、多发病,是外伤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包括创伤部位的原发性脑损伤和创伤后的继发性脑损伤。TBI发生后数天至数个月内,继发脑损伤仍在持续进行,并且细胞水平继发性的脑损伤可导致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性损害。精细病理学研究证实,伤后脑毛细血管痉挛狭窄、管腔塌陷、血栓形成、血管断裂,24 h达损伤高峰,使血脑屏障破坏,出现明显的脑供血不足,导致继发性脑损害[2]。脑组织缺血、缺氧是继发性脑损伤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血脑屏障 缺血性脑损伤 低氧诱导因子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创伤性脑损伤脑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靳春杰 张建宁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480-1482,共3页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包括创伤部位的原发性脑损伤和创伤后的继发性脑损伤.TBI发生后数天至数个月内,继发性脑损伤仍在进行,且发生于细胞水平的继发性脑损伤可造成难以逆转的神经功能损害.脑组织缺血缺氧是继发...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包括创伤部位的原发性脑损伤和创伤后的继发性脑损伤.TBI发生后数天至数个月内,继发性脑损伤仍在进行,且发生于细胞水平的继发性脑损伤可造成难以逆转的神经功能损害.脑组织缺血缺氧是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改善TBI患者预后的关键在于抑制原发性脑损伤后的继发性缺血损伤.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ydroxy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对TBI的脑保护作用.现将他汀类药物对TBI后脑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司他汀类 脑损伤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靳春杰 周伟 +1 位作者 江荣才 张士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22-625,共4页
目的:利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模型,探讨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在脑组织的表达变化规律及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对其的影响。方法:5周龄SD大鼠54只,随机分3组:假致... 目的:利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模型,探讨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在脑组织的表达变化规律及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对其的影响。方法:5周龄SD大鼠54只,随机分3组:假致伤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18只。对照组、治疗组参照Feeney氏法制造TBI模型。造模前晚及术后每晚治疗组给予SIM 10 mg/kg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淀粉灌胃;于伤后3、12、24 h和3、7、14 d处死取脑。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伤侧海马CA3区GFAP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伤后3 h即见GFAP阳性表达增强,3、7 d,GFAP阳性细胞增加达到高峰(P<0.01)。治疗组伤后治疗7 d时GFAP的阳性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3 d和治疗14 d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M可抑制GFAP在TBI后的过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辛伐他汀
下载PDF
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与甘露醇治疗的临床治疗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金占奎 《海峡药学》 2015年第11期176-177,共2页
目的结合患者脑出血后的实际情况采用甘露醇药物进行治疗,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探究脑出血后甘露醇手术治疗在临床路径的应用,从而得出甘露醇在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疗效。方法抽取本院脑出血患者100例,依照分层... 目的结合患者脑出血后的实际情况采用甘露醇药物进行治疗,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探究脑出血后甘露醇手术治疗在临床路径的应用,从而得出甘露醇在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疗效。方法抽取本院脑出血患者100例,依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50例,研究组采用与甘露醇相结合的临床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方法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后,分析比较两组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血肿较快吸收,脑水肿消退速度较快,对人体肾功能损害率有很大的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都很大程度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临床路径手术是成功治疗脑出血的重要前提,给患者施以甘露醇治疗外,还应加强后期手术抗感染治疗,并予以精心地护理干预,这对巩固疗效、加快术后恢复、防止术后并发症及促进患者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甘露醇 临床治疗探讨
下载PDF
综合性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翠苹 《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6期91-92,共2页
目的针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展开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所选择患者共计为100例,属于2017年1月—2020年2月本院所接诊患者,通过盲选法,抽选组中50例患者,在其术后恢复的过程中展开常规性护理,即对照组,剩下... 目的针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展开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所选择患者共计为100例,属于2017年1月—2020年2月本院所接诊患者,通过盲选法,抽选组中50例患者,在其术后恢复的过程中展开常规性护理,即对照组,剩下患者则需要将综合性护理干预展开运用,作为观察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结合对两组在研究期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等指标对比,观察组均存在有明显优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手术后恢复中展开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促使该部分患者得到有效恢复,提升临床对该类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 住院时间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溴隐亭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促醒以及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17
作者 金占奎 吴焕成 田竺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13期75-78,共4页
探究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溴隐亭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促醒以及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接受治疗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区分为对照组(n=45,常规营养支持、扩血管、高... 探究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溴隐亭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促醒以及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接受治疗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区分为对照组(n=45,常规营养支持、扩血管、高压氧基础上加用溴隐亭治疗)与观察组(n=45,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以及治疗2周时的脑电图(EEG)评分、脑电分级、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差异,随访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6个月时的残疾评定量表(DRS)差异,并对比2组患者住院期间NICU滞留时间以及随访6个月时的清醒人数占比。结果:(1)治疗1周和治疗2周时,观察组患者的EEG评分和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2组患者的脑电分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I级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4周以及随访6个月显示,观察组患者的D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患者NICU滞留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清醒人数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溴隐亭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效果明显,有助于减少患者NICU住院时间,改善脑电活动和近远期预后,同时还有助于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苏醒率,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电刺激 溴隐亭 高血压脑出血 昏迷 促醒 脑电图评分
原文传递
集中式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心理社适应状况的影响
18
作者 庞策 《健康之家》 2023年第24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集中式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集中式护理干... 目的探讨集中式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集中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受损情况、运动功能、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上肢FMA评分、下肢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SCL-9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公集中式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增强患者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集中式护理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心理社会适应能力
原文传递
去铁胺、辛伐他汀治疗大鼠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研究
19
作者 张士俊 吴焕成 +2 位作者 王延民 李宏伟 胡群亮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1435-1439,共5页
目的:探讨去铁胺、辛伐他汀治疗大鼠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与机制。方法:将48只慢性硬膜下血肿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去铁胺组,每组16只。三组均在造模后2 h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g/kg辛伐他汀、50 mg/kg去铁胺各10μl... 目的:探讨去铁胺、辛伐他汀治疗大鼠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与机制。方法:将48只慢性硬膜下血肿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去铁胺组,每组16只。三组均在造模后2 h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g/kg辛伐他汀、50 mg/kg去铁胺各10μl,之后每12 h注射1次,观察脑水肿、神经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辛伐他汀组、去铁胺组治疗第5 d、第10 d前肢上抬实验值高于模型组,前肢应用协调实验值低于模型组,且与去铁胺组前肢上抬实验值高于辛伐他汀组,前肢应用协调实验值低于辛伐他汀组(P<0.05);辛伐他汀组、去铁胺组治疗第10 d、第15 d血肿体积低于模型组,且去铁胺组低于辛伐他汀组(P<0.05);辛伐他汀组、去铁胺组治疗第10 d、第15 d血清IL-6、TNF-α含量低于模型组,且去铁胺组低于辛伐他汀组(P<0.05);辛伐他汀组、去铁胺组治疗第10 d、第15 d的VEGF与AQP4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且去铁胺组低于辛伐他汀组(P<0.05)。结论:相对于辛伐他汀,去铁胺治疗大鼠慢性硬膜下血肿既能抑制血清IL-6、TNF-α的表达,也能抑制VEGF与AQP4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血肿体积,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去铁胺 慢性硬膜下血肿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肺感染的治疗现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盛杰 靳春杰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13期204-205,共2页
重型颅脑损伤是常见的急危重症、是神经外科疾病中治疗的难点之一;重型颅脑损伤在抢救治疗过程中极易合并肺部感染,而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具有感染重、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难以控制... 重型颅脑损伤是常见的急危重症、是神经外科疾病中治疗的难点之一;重型颅脑损伤在抢救治疗过程中极易合并肺部感染,而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具有感染重、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难以控制、对抗菌素易产生耐药等特点。重型颅脑损伤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1)患者伤后昏迷,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呕吐物及颅底骨折血性脑脊液易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抢救治疗 颅脑损伤病人 肺感染 合并肺部感染 颅脑损伤患者 神经外科疾病 吸入性肺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