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蛋白酶原与胃癌单克隆抗体联合检测在胃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华一 王秀娟 +2 位作者 张莎 杨阔 于磊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34期5521-5526,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 G)与胃癌单克隆抗体(MG-Antigen7-Ag,MG7-Ag)联合检测在胃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因上消化道症状就诊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并行胃镜和病理检查的102例患者,依据结果分为胃癌...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 G)与胃癌单克隆抗体(MG-Antigen7-Ag,MG7-Ag)联合检测在胃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因上消化道症状就诊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并行胃镜和病理检查的102例患者,依据结果分为胃癌前病变组65例和胃良性病变组37例,另取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3组人员进行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PGR和胃癌单克隆抗体(MG7-Ag)检测.得出结果后结合胃镜及病理综合分析两项血清学指标与胃黏膜状态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胃良性病变组比较,胃癌前病变组血清PGⅠ、PGR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PGⅡ和MG7-Ag水平明显增高(P<0.05).PG、MG7-Ag联合检测胃癌前病变的灵敏度为92.3%,高于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敏感度;其特异性为90.0%,较单项指标无明显差别.结论:PG与MG7-Ag联合检测对胃癌前病变的诊断敏感性高,特异性佳,可以作为胃癌前病变筛查的良好指标,值得向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胃蛋白酶原 胃癌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胃癌前病变中医证候分型与胃蛋白酶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华一 张莎 +2 位作者 杨阔 于磊 王秀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49-454,共6页
[目的]研究胃癌前病变(PLGC)中医证型与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对经胃镜和病理确诊为PLGC的65例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工作,包括流行病学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疾病危险因素、既往史和家... [目的]研究胃癌前病变(PLGC)中医证型与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对经胃镜和病理确诊为PLGC的65例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工作,包括流行病学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疾病危险因素、既往史和家族史),胃镜表现,病理分级,中医四诊资料,以及血清PG检测结果。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找出PLGC的发病因素,分析PLGC中医证型与胃镜、病理关系;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PLGC患者不同证候血清PG的分布规律,分析两者与病理的相关性,从而探索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61-70岁患者所占比例最大,病程多在6-10年,危险因素主要以饮食无规律,三餐不定时及紧张、焦虑、急躁易怒情绪为主;胃镜表现以黏膜红白相间、黏膜粗糙为主;病理以中度萎缩、轻度肠化、轻度不典型增生为主;症状表现以痞闷不舒、胃脘疼痛、纳呆少食为前3位。中医辨证分为6个证型:肝胃不和证15例,肝胃郁热证8例,脾胃湿热证10例,脾胃虚寒证8例,胃阴不足证9例,胃络瘀阻证14例。PGI含量: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寒证〉胃络瘀阻证。PGII含量: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胃络瘀阻证〉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寒证。[结论]PLGC中医证型主要包括肝胃不和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和胃络瘀阻证。胃络瘀阻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寒证患者PGⅠ降低,脾胃虚寒证患者PGⅡ相对降低;PGⅠ降低与胃黏膜萎缩程度有关,PGⅡ含量相对降低可能与胃黏膜严重萎缩形成多灶性萎缩性胃炎(MAG)或伴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胃蛋白酶原 中医学 辨证分型
原文传递
袁红霞教授和法应用浅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会银 施伟东 +1 位作者 薛思雯 袁红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43-544,共2页
"和"是良好健康的一种概括,是五脏活动的最佳状态,"和"的状态遭到破坏时就是疾病的开始。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基本出发点应该立足于恢复人体原有的"和"的状态,把"和"放在重要位置。《重定广温热论》[1]中提出:"凡属表里双解,温... "和"是良好健康的一种概括,是五脏活动的最佳状态,"和"的状态遭到破坏时就是疾病的开始。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基本出发点应该立足于恢复人体原有的"和"的状态,把"和"放在重要位置。《重定广温热论》[1]中提出:"凡属表里双解,温凉并用,苦辛分消,补泻兼施,平其复遗、调其气血等方,皆谓之和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法 应用 浅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