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拨号试验——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未识别的预测因素
1
作者 任富继 吴疆 +2 位作者 赵栋 王蕊 黄竞敏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5-340,共6页
目的:通过拨号试验评价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medial meniscus posterior root tear,MMPRT)对胫骨外旋的影响;评估MMPRT隧道拉出法修复对恢复胫骨病理性旋转的作用。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纳入了40例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接受内侧半... 目的:通过拨号试验评价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medial meniscus posterior root tear,MMPRT)对胫骨外旋的影响;评估MMPRT隧道拉出法修复对恢复胫骨病理性旋转的作用。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纳入了40例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接受内侧半月板后根隧道拉出(pull-out)法修复术的患者。通过对患者手术前、后患侧及健侧膝关节屈曲30°/90°拨号试验的检查,评估胫骨外旋的变化。结果:40例MMPRT患者年龄56.4±7.5岁,体重指数24.1±3.0 kg/m^(2),其中男性6例(34%),女性34例(85%),从损伤到接受手术的中位时间为3.8±2.9月。患侧术前30°和90°拨号试验提示的胫骨外旋角度分别为31.34°±5.38°、36.75°±6.62°;患侧术后30°和90°拨号试验提示的胫骨外旋角度分别为24.24°±5.88°、24.76°±5.47°,与术前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患侧手术前后30°和90°拨号试验提示的胫骨外旋角度差异分别为7.10°、95%CI[6.01°,8.19°]和11.99°、95%CI[10.68°,13.29°],均有显著性差异。患侧与健侧拨号试验提示的胫骨外旋角度差值比较,术前30°和90°分别为8.33°、95%CI[7.32°,9.33°]和13.03°、95%CI[11.82°,14.23°],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0°和90°分别为0.48°、95%CI[-0.25°,0.98°]和0.34°、95%CI[-0.02°,0.70°],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患者拨号试验提示胫骨外旋增加,pull-out法修复内侧半月板后根能够恢复这种病理性胫骨外旋。30°和90°拨号试验所示的胫骨外旋角度增加可以提示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因此,在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时,应谨慎解释拨号试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 拨号试验 胫骨外旋
下载PDF
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与胫骨旋转病理机制和临床关联性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任富继 吴疆 黄竞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8-372,共5页
目的 总结目前关于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medial meniscus posterior root tear,MMPRT)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生物力学变化、病理机制及其与胫骨旋转关系的临床关联性研究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MMPRT及其与胫骨旋转关... 目的 总结目前关于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medial meniscus posterior root tear,MMPRT)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生物力学变化、病理机制及其与胫骨旋转关系的临床关联性研究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MMPRT及其与胫骨旋转关系的研究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MMPRT是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损伤的一种特殊且常见类型,患者在低能量损伤后出现的膝关节后内侧爆裂疼痛事件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提示。MRI是首选影像学检查方式。MMPRT产生的生物力学效应类似于内侧半月板全部切除,且该损伤通常与胫骨旋转有关,MMPRT诱发了胫骨的病理性外旋,及时修复内侧半月板后根能够恢复这种病理性外旋。同时,胫骨旋转的变化与内侧半月板后根修复后的愈合状态相关。结论 MMPRT与胫骨旋转密切相关,了解二者间的生物力学、病理机制和临床关联性,对于改善MMPRT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 胫骨旋转 病理机制 临床关联性
原文传递
不同程度初级膝内翻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疗效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任富继 吴疆 +2 位作者 赵栋 王蕊 黄竞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23-829,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初级膝内翻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60例合并初级膝内翻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自体单束腘绳肌...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初级膝内翻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60例合并初级膝内翻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自体单束腘绳肌初次重建ACL。根据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将患者分为3组,A组(0°~3°)64例、B组(3°~6°)55例、C组(6°~9°)41例。3组患者除HK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年龄、性别、侧别、身体质量指数、受伤至手术时间以及术前膝关节Kellgren-Lawrence分级、胫骨平台后倾角、合并半月板损伤构成比、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客观评分、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及健、患侧胫骨最大前移程度差值(side-to-side difference,SSD)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通过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和SSD评估关节稳定性;使用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和IKDC客观评分评估关节功能。结果3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1个月,平均26个月;A、B、C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75,P=0.714)。末次随访时,各组膝关节稳定性以及功能检测指标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SSD变化值以及Lysholm评分变化值、Tegner评分变化值和IKDC客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Kellgren-Lawrence分级、HKA与术前一致。结论初级膝内翻不会影响ACL重建术后早期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恢复,且不同程度膝内翻间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内翻 前交叉韧带 单束重建 早期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