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桡骨小头置换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 被引量:7
1
作者 刘俊阳 王烨明 +4 位作者 杨建华 田旭 王广宇 张博 东靖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856-1861,共6页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桡骨小头置换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头粉碎骨折的短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017年手术治疗的不伴有脱位的粉碎性桡骨头骨折(Mason Ⅲ型)患者52例,其中,26例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6例采取桡骨头置换术...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桡骨小头置换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头粉碎骨折的短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017年手术治疗的不伴有脱位的粉碎性桡骨头骨折(Mason Ⅲ型)患者52例,其中,26例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6例采取桡骨头置换术。比较患者屈伸及旋转活动度,采用Broberg-Morrey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结果。[结果] 52例患者均顺利手术,两组患者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显著大于桡骨头置换组(P<0.05);内固定组的失血量略多于置换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1例患者,术后2周出现肘关节感染,经引流、换药等处理,术后8周愈合,余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52例患者随访20~38个月,平均(27.82±4.59)个月。内固定组1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出现骨折移位,内固定失败,行桡骨头部分切除,内固定物部分取出;1例出现尺神经炎,1例肘关节活动严重受限,行松解手术。至末次随访时,内固定组4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2例出现桡骨头延迟愈合;置换组2例患者出现假体松动。末次随访时,置换组的各方向ROM显著优于内固定组(P<0.05),置换组的Broberg-Morrey评分显著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桡骨头置换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短中期临床效果更优,且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头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桡骨小头置换 临床结果 短中期
原文传递
成人后孟氏骨折与经尺骨近端骨折后脱位的鉴别与治疗 被引量:3
2
作者 东靖明 刘俊阳 +1 位作者 马宝通 向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64,共5页
经典孟氏骨折的定义是尺骨骨折伴上尺桡关节脱位,如合并桡骨头后脱位,即肱桡关节后脱位时,称为后孟氏骨折。而对于不伴有上尺桡关节脱位者,不应笼统称为后孟氏骨折,可称为经尺骨近端骨折后脱位。对于伴有上尺桡关节脱位后孟氏骨折,临床... 经典孟氏骨折的定义是尺骨骨折伴上尺桡关节脱位,如合并桡骨头后脱位,即肱桡关节后脱位时,称为后孟氏骨折。而对于不伴有上尺桡关节脱位者,不应笼统称为后孟氏骨折,可称为经尺骨近端骨折后脱位。对于伴有上尺桡关节脱位后孟氏骨折,临床相对少见,其冠突骨折通常粉碎,上尺桡关节遭到破坏,环状韧带及骨间膜损伤,治疗时在恢复骨性结构及处理外侧韧带复合体后,还须关注与处理上尺桡关节的稳定,预后疗效不确定。而经尺骨近端骨折后脱位临床相对多见,其冠突骨折块通常完整,环状韧带及骨间膜完好,在治疗上以恢复骨性结构为主,同时处理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预后效果好。通过解剖基础、影像学特征、损伤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方面鉴别和区分后孟氏骨折与经尺骨近端骨折后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氏骨折 后脱位 环状韧带 骨性结构 尺骨骨折 损伤特点 解剖基础 骨间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