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贫困大学生抑郁症状与认知倾向、D型人格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秦萍 张勇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年第6期741-743,共3页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D型人格量表(DS-14)、认知倾向问卷(CAOT)、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天津某高校217名在校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贫困大学生的抑郁发生率35.9%;2抑郁...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D型人格量表(DS-14)、认知倾向问卷(CAOT)、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天津某高校217名在校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贫困大学生的抑郁发生率35.9%;2抑郁组贫困生乐观因子分低于对照组,悲观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且抑郁程度与乐观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抑郁组贫困生D型人格消极情感、社交抑制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且抑郁程度与消极情感、社会抑制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1);3抑郁组贫困女生消极情感、社交抑制得分高于贫困男生,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贫困大学生抑郁症状可能与认知倾向、D型人格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抑郁 认知倾向 D型人格
下载PDF
中国森田疗法治疗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邹琳 《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9期87-89,共3页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障碍中的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其具有知觉歪曲、情感不恰当或迟钝等思维特点,多起病于青壮年且具有多复发、慢性迁延等病程特点。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反复住院,并且预后效果较差。长期住院患者与家庭、社会接触减少,使得其...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障碍中的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其具有知觉歪曲、情感不恰当或迟钝等思维特点,多起病于青壮年且具有多复发、慢性迁延等病程特点。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反复住院,并且预后效果较差。长期住院患者与家庭、社会接触减少,使得其心理功能、社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下,不仅要关注患者疾病的治疗和预后问题,同时还要关注其心理状况和社会功能。且大量研究证实,合理的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对中国近年来森田疗法在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与康复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更多的患者提供心理治疗与康复的帮助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田疗法 精神分裂症 心理治疗 康复治疗 临床效果 康复期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述情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灿灿 《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11期73-75,共3页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述情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来医院治疗的强迫症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正常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认知行为疗法。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述情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来医院治疗的强迫症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正常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认知行为疗法。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和述情障碍量表(TAS-20)量化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Y-BOC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8周后,两组分数均有所变化(P<0.05)。治疗前TAS-20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症状及其述情障碍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强迫症 述情障碍 疗效 耶鲁-布朗强迫量表 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
下载PDF
心理疾病患者自我污名及影响初探 被引量:26
4
作者 李强 高文珺 +2 位作者 龙鲸 白炳清 赵宝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10年第3期323-325,319,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心理疾病患者自我污名现状及负面后果。方法: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理卫生科206名求诊患者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理疾病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我污名;自我污名程度在年龄、婚姻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多元回归分析发现... 目的:初步探讨心理疾病患者自我污名现状及负面后果。方法: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理卫生科206名求诊患者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理疾病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我污名;自我污名程度在年龄、婚姻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内化污名的生活无意义、刻板印象认同、价值否定、社交退缩等维度对患者的自尊、自我效能、抑郁状态、社交回避状况和康复信心有显著预测力;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刻板印象认同、社交退缩、歧视体验等维度对患者主动求医行为预测作用显著。结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中,心理疾病患者的自我污名在一定程度上可解释患者治疗和康复受阻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污名 心理疾病患者 心理疾病内化污名量表
原文传递
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症的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蕾 齐学洁 邹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1年第20期4634-4637,共4页
目的观察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症的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8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4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运用米氮平治... 目的观察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症的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8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4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运用米氮平治疗,研究组患者运用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因子(4.62±2.59)分vs.(13.39±1.19)分、睡眠因子(2.11±1.18)分vs.(7.31±1.10)分、焦虑躯体症状(3.71±2.30)分vs.(9.62±3.12)分及总分(11.19±3.60)分vs.(29.39±3.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15例(75.00%)vs.19例(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泌乳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组间各项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睡眠障碍[(2.31±0.56)分vs.(2.82±0.43)分、睡眠效率(2.22±0.31)分vs.(2.73±0.52)分、入睡时间(2.22±0.61)分vs.(2.84±0.53)分、睡眠时间(2.12±0.51)分vs.(2.74±0.63)分及睡眠质量(2.31±0.24)分vs.(2.74±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患者采用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增加患者泌乳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氮平 艾司西酞普兰 产后抑郁症 效果 睡眠质量 心理状态
原文传递
喹硫平联合伏硫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罗国帅 周小梅 +1 位作者 邵红敏 张静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8期1557-1561,共5页
目的探讨喹硫平联合伏硫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在天津市安定医院治疗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1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1例)和治疗组(78例)。对照组口服氢溴酸伏硫西汀片,初始剂量为10 mg/d,1~2周后... 目的探讨喹硫平联合伏硫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在天津市安定医院治疗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1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1例)和治疗组(78例)。对照组口服氢溴酸伏硫西汀片,初始剂量为10 mg/d,1~2周后加至20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富马酸喹硫平片,初始剂量为0.1 g/d,1~2周后增加到0.2 g/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2.84%,显著低于治疗组的85.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在第2、4、8周末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在第4、8周末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RBANS评分在第4、8周末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在第4、8周末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8、TNF-α、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伏硫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起效快,可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酸喹硫平片 氢溴酸伏硫西汀片 难治性抑郁症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 干扰素-Γ
原文传递
布南色林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泌乳素和血脂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孙磊 罗国帅 陈清刚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 探讨布南色林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泌乳素和血脂的影响,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和康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选取天津市安定医院9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布南色林组(50例)... 目的 探讨布南色林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泌乳素和血脂的影响,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和康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选取天津市安定医院9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布南色林组(50例)和利培酮组(49例),布南色林组给予布南色林治疗[平均药物剂量为(18.93±4.05)mg/d],利培酮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平均药物剂量为(5.47±1.23)mg/d],均治疗8周。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治疗前后泌乳素(PLR)、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及体质指数(BMI)。于治疗前后,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使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使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性。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布南色林组完成治疗46例,利培酮组完成治疗46例。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PLR、TG、LDL-C、TC和BMI水平,PANSS及MCCB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8周后,布南色林组患者PANSS评分与利培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南色林组患者MCCB中数字序列、空间广度、言语记忆、视觉记忆和持续操作测验得分高于利培酮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布南色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6%)低于利培酮组(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布南色林组患者PLR、TG、LDL-C、TC及BMI水平低于利培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布南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总体疗效与利培酮相当。布南色林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安全性方面优于利培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布南色林 利培酮 认知功能 泌乳素 血脂
原文传递
贫困大学生抑郁症状与血浆皮质醇、认知倾向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秦萍 张勇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09年第5期623-625,共3页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抑郁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认知倾向问卷(COAT)、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天津某高校的258名非贫困大学生和173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并检测血浆皮质醇含量。结果:...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抑郁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认知倾向问卷(COAT)、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天津某高校的258名非贫困大学生和173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并检测血浆皮质醇含量。结果:①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抑郁粗分(38.02±8.22)、消极应对(9.31±3.64)得分显著高于后者;乐观因子(7.42±2.86)以及认知总分(11.07±3.52)显著低于后者。②抑郁组贫困生乐观因子分(6.02±2.76)以及认知总分(10.23±3.48)低于非抑郁组(P<0.01),且抑郁程度与乐观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37,P<0.01);抑郁组贫困生消极应对(10.26±4.85)得分高于非抑郁组,积极应对(20.08±6.72)分低于非抑郁组(P<0.01),且抑郁程度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33,P<0.01);抑郁组贫困生血浆皮质醇水平(365.4±51.8)高于非抑郁组(P<0.01),且抑郁严重程度与皮质醇水平呈正相关(r=0.46,P<0.01)。③回归分析显示,乐观因子和血浆皮质醇水平可能是贫困生抑郁症状的预测变量。结论:贫困大学生抑郁症状可能与认知倾向、应对方式以及血浆皮质醇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抑郁症 血浆皮质醇 认知倾向 应对方式
原文传递
阿魏酸对失眠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邹琳 陈清刚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0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观察阿魏酸对失眠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作用效果,探讨分析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失眠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阿魏酸组,观察各组大鼠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海马神经细胞存活率;测定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ATPase活力,B... 目的观察阿魏酸对失眠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作用效果,探讨分析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失眠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阿魏酸组,观察各组大鼠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海马神经细胞存活率;测定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ATPase活力,Bcl-2 mRNA、BaxmRNA、p-JNK和p-ERK1/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Bcl-2 mRNA表达水平升高;p-JNK蛋白及Bax mRNA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阿魏酸通过促进Bcl-2基因表达,抑制Bax基因表达,并调节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s)通路活性,发挥抑制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 失眠 海马神经细胞 线粒体
原文传递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对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邵红敏 周小梅 +2 位作者 罗国帅 王莹 陈清刚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09-512,共4页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认知功能和神经因子的影响,为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天津市安定医院收治的215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认知功能和神经因子的影响,为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天津市安定医院收治的215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117例)和对照组(98例)。研究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连续治疗8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治疗效果,应用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估认知功能,应用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100B蛋白(S100B)、髓鞘间隙蛋白(MBP)、血清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变化情况。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研究组总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7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2、4周末,研究组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4、8周末,研究组RBANS得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100B、MB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BDNF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首发抑郁症起效快,疗效好,可改善患者认知及神经功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艾司西酞普兰 喹硫平 认知功能 神经因子
原文传递
伏硫西汀对抑郁症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国帅 丁玉 +1 位作者 周小梅 张静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0-293,共4页
目的 探讨伏硫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抑郁症寻找更好的方法。方法 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随机选取天津市安定医院、苏州市广济医院门诊及住院的111例抑郁症患者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伏硫西汀组(53例)和... 目的 探讨伏硫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抑郁症寻找更好的方法。方法 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随机选取天津市安定医院、苏州市广济医院门诊及住院的111例抑郁症患者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伏硫西汀组(53例)和度洛西汀组(58例)。伏硫西汀组给予口服氢溴酸伏硫西汀片治疗,以10 mg/d开始治疗,此后保持用药剂量不变。度洛西汀组给予口服盐酸度洛西汀治疗,以度洛西汀30 mg/d开始治疗,服药1周内逐渐加量为60 mg/d,此后保持用药剂量不变,两组均连续用药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治疗效果,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采用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估认知功能,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随治疗时间的推移,HAMD评分均表现为不断下降,有统计学意义(F=13.95,P<0.05)。与度洛西汀组相比,伏硫西汀组评分较低,有统计学意义(F=16.33,P<0.05)。伏硫西汀组总有效率为71.70%,度洛西汀组总有效率为67.2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治疗时间的推移,RBANS评分均呈增加趋势,有统计学意义(F=7.82,P<0.05)。与度洛西汀组相比,伏硫西汀组RBANS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6,P<0.05)。伏硫西汀组IL-6、hs-CRP低于度洛西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伏硫西汀治疗抑郁症有效率较高,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认知功能,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伏硫西汀 认知功能 超敏-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