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rtoli-Leydig细胞肿瘤5例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遗传学分析
1
作者 梅术煜 刘宁 杨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0-753,共4页
目的探讨5例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肿瘤(sertoli-leydig cell tumours,SLC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5例SLCTs临床病理资料,行HE、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并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SLCTs患者年龄13~71岁,临床表现为闭经、子宫异... 目的探讨5例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肿瘤(sertoli-leydig cell tumours,SLC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5例SLCTs临床病理资料,行HE、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并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SLCTs患者年龄13~71岁,临床表现为闭经、子宫异常出血、胡须生长和膀胱压迫症状,1例血清AFP升高。肿物最大径4~17 cm,镜下见肿瘤组织由不同分化程度的Sertoli细胞和Leydig细胞构成,1例高分化,4例中分化,其中1例伴杯状细胞腺癌异源性成分,1例为DICER1综合征伴结节性甲状腺肿。免疫表型:Calretinin和α-inhibin等阳性,异源性杯状细胞腺癌成分Syn和CK20阳性。分子检测:1例患儿DICER1胚系突变。随访:伴异源性成分者术后17个月血清AFP升高,20个月时腹腔内发现复发和转移,其余4例均无复发。结论SLCTs形态多变,需结合临床病史、影像学、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分子检测综合诊断,结合异源性具体成分和分化程度判断预后,警惕异源性癌;AFP水平的监测可用于部分SLCTs复发的随访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Sertoli-Leydig细胞肿瘤 杯状细胞类癌 杯状细胞腺癌 预后
下载PDF
TCT与活检病理对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牛建新 李丹 尹振宇 《医学信息》 2024年第4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究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与活检病理对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行TCT筛查的13000例受检者中,取阳性结果者行活检病理检查2200例,比较TCT与活检病理的诊断结... 目的探究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与活检病理对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行TCT筛查的13000例受检者中,取阳性结果者行活检病理检查2200例,比较TCT与活检病理的诊断结果,分析二者对CIN与宫颈癌的诊断符合率、一致性与诊断价值(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结果TCT与活检病理对CIN的诊断符合率为61.92%(805/1300),TCT与活检病理对宫颈癌的诊断符合率为79.17%(19/24)。经Kappa检验,TCT与病理活检对CIN的诊断一致性良好(Kappa=0.603,P<0.05),TCT与病理活检对宫颈癌的诊断一致性良好(Kappa=0.728,P<0.05)。病理活检诊断CIN与宫颈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均高于TCT诊断(P<0.05)。结论TCT与活检病理对CIN与宫颈癌的诊断结果存在较高符合率,二者诊断一致性良好,但活检病理的鉴别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病变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 活检病理 诊断一致性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病理诊断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丹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4年第5期35-37,共3页
胃肠道间质瘤属于消化道系统肿瘤的主要类型,虽然,该疾病并非几大常见肿瘤,但却存在比较明显的基因突变以及转移现象,会给患者带来更为严重的损伤。从临床角度上来看,该病可能存在于消化系统的多个区域,最高发的区域是胃部,其次是小肠部... 胃肠道间质瘤属于消化道系统肿瘤的主要类型,虽然,该疾病并非几大常见肿瘤,但却存在比较明显的基因突变以及转移现象,会给患者带来更为严重的损伤。从临床角度上来看,该病可能存在于消化系统的多个区域,最高发的区域是胃部,其次是小肠部位,随后依次是结肠、直肠以及食管,也有可能在肠系膜等部位出现。该病并没有特定的患病年龄群,任何年龄段的人群都有可能患胃肠道间质瘤,但绝大多数的患者集中在50~80岁,而且男性患者数量要略多于女性患者。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小尺寸胃肠道间质瘤在发病初期并未展现出明显的临床特征,但随着肿瘤不断增长,患者会逐渐表现出腹部不适、腹部肿大、食欲不振、吞咽障碍、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极有可能会因为肿瘤不断增长而出现肿瘤破裂或者胃肠道梗阻,严重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综述了胃肠道间质瘤病理诊断研究进展,以期为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病理诊断 组织学
原文传递
子宫巨大囊性腺瘤样瘤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90-592,共3页
腺瘤样瘤是一种少见的好发于生殖系统的良性肿瘤。名称由Golden等在1945年提出,对其组织来源曾有争论,现经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研究已认同为间皮来源。文献报道多为实性,平均直径在2~3cm。曾有过巨大或囊性腺瘤样瘤的报道确.但国内文... 腺瘤样瘤是一种少见的好发于生殖系统的良性肿瘤。名称由Golden等在1945年提出,对其组织来源曾有争论,现经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研究已认同为间皮来源。文献报道多为实性,平均直径在2~3cm。曾有过巨大或囊性腺瘤样瘤的报道确.但国内文献中未见此类的报道。现对我院1例巨大囊性腺瘤样瘤在临床病理上的观察,并结合文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腺瘤样瘤 诊断
下载PDF
VEGF-C和VEGFR-3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意义
5
作者 傅金瑞 孙丽娜 张振芬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8例乳腺癌组织标本及10例癌旁对照组织VEGF-C、VEGFR-3的表达,并在淋巴结转移和未转移组间比较其差异。结果...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8例乳腺癌组织标本及10例癌旁对照组织VEGF-C、VEGFR-3的表达,并在淋巴结转移和未转移组间比较其差异。结果VEGF-C和VEGFR-3在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7.5%和83.3%,明显高于非转移组的表达(55.9%和38.2%);VEGFR-3阳性脉管数在淋巴结转移组(8.54±2.54)明显高于淋巴结非转移组(4.73±2.46)。结论乳腺癌组织VEGF-C和VEGFR-3的表达明显增强,并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该信号系统可能成为抗某些肿瘤淋巴道转移的特异性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九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唐俊婷 赵爱莲 刘宁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63-464,F0003,共3页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也叫Gruber—Grantz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胰腺肿瘤,其组织发生尚未定论。1996年WHO将其命名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组织学分类将其归为胰腺交界性或恶性潜能...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也叫Gruber—Grantz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胰腺肿瘤,其组织发生尚未定论。1996年WHO将其命名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组织学分类将其归为胰腺交界性或恶性潜能未定的肿瘤。SPTP临床无特异性表现,但在病理形态上明显不同于胰腺其他病变。现报告9例SPTP患者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乳头状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诊断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牛建新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4年第5期30-32,共3页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肿瘤疾病,该病在治疗上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该病治疗而言科学的诊断及分析非常关键。目前,在临床研究中,以基因检测为主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诊断。总体来看,相关基因的识别和分析能够对致病的诱发因素作...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肿瘤疾病,该病在治疗上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该病治疗而言科学的诊断及分析非常关键。目前,在临床研究中,以基因检测为主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诊断。总体来看,相关基因的识别和分析能够对致病的诱发因素作出评估,且能够以基因分型为主有效实施对应的治疗指导。相关研究分析发现,以基因研究为基础能够了解患者的患病情况,可以为患者疾病的干预和治疗提供帮助,对患者自身的疾病治疗及干预有重要意义,且能够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突出治疗特色。鉴于此,本文就甲状腺乳头状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够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诱发因素以及其相关的致病基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患者治疗处置方案的选择和实施上提供指导,从而有效提高该病的治疗及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相关基因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乳腺癌扩增基因1与雄激素受体表达与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的关系
8
作者 刘宁 孟庆祥 王广舜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553-1559,共7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扩增基因1(AIB1)和雄激素受体(AR)表达在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他莫昔芬(TAM)疗效中的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8年6月至2013年7月188例病理诊断ER阳性乳腺癌组织,均为女性,年龄2... 目的探讨乳腺癌扩增基因1(AIB1)和雄激素受体(AR)表达在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他莫昔芬(TAM)疗效中的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8年6月至2013年7月188例病理诊断ER阳性乳腺癌组织,均为女性,年龄25~87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IHC)检测AIB1及AR在188例乳腺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TAM疗效及耐药的关系,并通过基因表达研究交互式分析(GEPIA)数据库验证本研究的结果。结果TAM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3%。TAM治疗有效率在AR阳性组、阴性组中分别为79.6%(109/137)、82.4%(42/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9)。TAM治疗有效率在AIB1高表达组为68.4%(67/98),AIB1低表达组为93.3%(8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显示AIB1高表达患者容易对TAM产生耐药。TAM在AR阴性AIB1低表达、AR阴性AIB1高表达,AR阳性AIB1低表达以及AR阳性AIB1高表达四组中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9.7%(26/29)、71.4%(15/21)、96.7%(59/61)、66.2%(51/77),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AIB1表达与乳腺癌TAM疗效具有相关性,其高表达易产生TAM耐药,而AR阳性且AIB1高表达更易引起TAM耐药,并且AIB1可作为乳腺癌TAM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癌扩增基因1 雄激素受体 他莫昔芬耐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