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糜漂洗水中回收的肌浆蛋白对鲶鱼火腿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韩志慧 李鹏 +1 位作者 马俪珍 肖艳 《山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5期617-620,共4页
试验研究了从鲶鱼鱼糜漂洗水中提取的鲶鱼肌浆蛋白(Catfish sarcoplasmic protein,CSP)对鲶鱼火腿品质的影响,试验按照0,4%,5%,6%和7%的质量比将CSP添加到鲶鱼火腿的加工中,测定鲶鱼火腿的质地剖面分析属性(texture profile analysis pr... 试验研究了从鲶鱼鱼糜漂洗水中提取的鲶鱼肌浆蛋白(Catfish sarcoplasmic protein,CSP)对鲶鱼火腿品质的影响,试验按照0,4%,5%,6%和7%的质量比将CSP添加到鲶鱼火腿的加工中,测定鲶鱼火腿的质地剖面分析属性(texture profile analysis properties,TPA)、剪切力、凝胶强度和色差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从鲶鱼鱼糜漂洗水中得到的CSP能够明显增加鲶鱼火腿的凝胶强度、硬度和咀嚼度,当CSP的添加量为6%时达到最大值;CSP的添加不会对鲶鱼火腿的色泽造成影响,添加6%的CSP后,鲶鱼火腿的蛋白含量增加了1.16%。说明从漂洗水中提取的肌浆蛋白可以回添到鱼糜制品中,从而拓展漂洗水废弃物的利用方式,对绿色循环经济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洗水 鲶鱼肌浆蛋白 鲶鱼火腿 凝胶性 回收利用
下载PDF
不同保鲜剂对4℃冷藏鲶鱼鱼糜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晓华 马俪珍 +3 位作者 郭耀华 樊晓盼 李平兰 肖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16-320,共5页
从几种天然保鲜剂中选取一种能够脱除鲶鱼鱼糜的土腥味并且抑制其鲜味降解的保鲜剂,以提高鲶鱼鱼糜的经济价值和食用安全性。在5份等质量鲶鱼碎肉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5%血浆蛋白、0.5%鱼骨肽、10%壳聚糖+0.3%茶多酚复合剂、12.5%乳... 从几种天然保鲜剂中选取一种能够脱除鲶鱼鱼糜的土腥味并且抑制其鲜味降解的保鲜剂,以提高鲶鱼鱼糜的经济价值和食用安全性。在5份等质量鲶鱼碎肉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5%血浆蛋白、0.5%鱼骨肽、10%壳聚糖+0.3%茶多酚复合剂、12.5%乳清蛋白、1%干酵母+0.3%葡萄糖复合剂5种天然保鲜剂,托盘包装并于4℃冷藏。选取冷藏过程中p H值变化的3个关键点(起始点、极限p H值点和p H>7.0的鱼肉腐败点),在这3个关键点测定鱼糜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微生物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鲶鱼鱼糜中添加0.5%鱼骨肽可以延长鲶鱼鱼糜达到极限p H值的时间,且TVB-N值、TBARS值及细菌总数均低于其他组。0.5%鱼骨肽对鲶鱼鱼糜的保鲜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鲶鱼鱼糜 天然保鲜剂 PH值 TBARS值 TVB-N值
下载PDF
添加脂肪的种类和比例对炸鱼丸品质及N-亚硝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高媛媛 周晓璐 +3 位作者 王蕊 赵双双 马俪珍 张乃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54-159,共6页
为考察添加脂肪的种类和比例对炸鱼丸理化指标和N-亚硝胺含量的影响,本研究在鱼丸基础配方上,分别添加大豆油、猪背膘、鸡皮、猪背膘+鸡皮(质量比1∶1),添加比例为10%和20%,加工出8组炸鱼丸样品。分析各组样品的加工损失率、持水性、凝... 为考察添加脂肪的种类和比例对炸鱼丸理化指标和N-亚硝胺含量的影响,本研究在鱼丸基础配方上,分别添加大豆油、猪背膘、鸡皮、猪背膘+鸡皮(质量比1∶1),添加比例为10%和20%,加工出8组炸鱼丸样品。分析各组样品的加工损失率、持水性、凝胶强度、白度、TBARS值、亚硝酸盐残留量以及9种N-亚硝胺含量。结果表明:较低的油脂添加量(10%),有利于降低鱼丸的加工损失率,提高持水性和凝胶强度,降低TBARS值和亚硝酸盐残留量。特别是添加10%猪背膘+鸡皮(D组)的炸鱼丸质构品质最好,持水性(79.90%±0.05%)和凝胶强度(3504±94 g·mm)显著高于其他组样品(p<0.05),加工损失率(12.8%±0.2%)明显低于其他处理组。所有鱼丸样品均含有NPYR、NDPA、NDBA和NPIP,其中NPYR含量最高(p<0.05)。添加鸡皮的样品N-亚硝胺含量较高,添加10%大豆油和20%猪背膘的鱼丸,总N-亚硝胺含量较低,N-亚硝胺含量与脂肪添加量没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炸鱼丸 脂肪 N-亚硝胺 理化品质 质构
下载PDF
利用Flash E-Nose方法探究漂洗处理对鲶鱼鱼糜的脱腥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晓华 范三红 +4 位作者 马俪珍 郭耀华 樊晓盼 李平兰 肖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索不同漂洗方法对鲶鱼碎肉的脱腥效果。方法:测定不同漂洗处理(未漂洗、调配液漂洗和清水漂洗)的鲶鱼碎肉的营养成分,并利用超快速电子鼻(Flash E-Nose)检测在冷藏过程中的挥发性气味物质变化,测定的时间点为p H值的起始点、极限... 目的:探索不同漂洗方法对鲶鱼碎肉的脱腥效果。方法:测定不同漂洗处理(未漂洗、调配液漂洗和清水漂洗)的鲶鱼碎肉的营养成分,并利用超快速电子鼻(Flash E-Nose)检测在冷藏过程中的挥发性气味物质变化,测定的时间点为p H值的起始点、极限p H值点和鱼肉腐败点,通过对所获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来判断不同漂洗处理对鲶鱼肉的脱腥效果。结果:漂洗后的碎肉蛋白质含量,水分含量均比对照组高,而脂肪含量明显减少,调配液漂洗效果更佳;Flash E-Nose可以将不同漂洗处理的鱼肉样品中的挥发性气味物质很好地分离开来,未漂洗的鲶鱼肉检出醛类、烃类、醇类、呋喃类、三甲胺等成分,它们的协同作用构成了鲶鱼肉的土腥味,而经过漂洗处理能够有效地去除三甲胺。结论:调配液漂洗能够提高鱼肉品质;并且鲶鱼鱼肉中含有较多的腥味成分如2-甲基戊醛、3-甲基-3-磺酰基-1-羟基丁醇和三甲胺等,通过漂洗处理后前2种成分的相对含量明显减少,三甲胺能够被完全去除。所以漂洗能够有效地达到脱腥的效果,调配液漂洗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鲶鱼 鱼糜 漂洗 电子鼻 挥发性物质 脱腥
下载PDF
添加发酵菠菜液对猪肉灌肠冷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樊晓盼 王思雨 +3 位作者 李沛然 任小青 马俪珍 肖艳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19,共5页
利用发酵菠菜替代亚硝酸盐的作用,开发新型绿色肉制品。将菠菜打浆后进行自然发酵和接菌(萨科WBL-45复合菌株)发酵,发酵过程中分别为不调节pH值和每0.5h调节pH值至中性,测定发酵过程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然后将加工猪... 利用发酵菠菜替代亚硝酸盐的作用,开发新型绿色肉制品。将菠菜打浆后进行自然发酵和接菌(萨科WBL-45复合菌株)发酵,发酵过程中分别为不调节pH值和每0.5h调节pH值至中性,测定发酵过程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然后将加工猪肉灌肠分3组,CK组(不添加亚硝酸钠)、SN组(添加0.15g/kg亚硝酸钠)、FS组(添加136g/kg发酵菠菜液),测定猪肉灌肠在冷藏过程中的抗氧化性(TBARs)、色差和亚硝酸盐残留量。结果表明:菠菜打浆后添加10g/100g葡萄糖、接种量4.25×10^6CFU/mL、发酵温度38℃、发酵12h时,菠菜中的硝酸盐可以最大程度地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达到1100mg/kg。添加了发酵菠菜液的猪肉灌肠在冷藏过程中TBARs值明显比CK组低,且与SN组(亚硝酸钠组)差异不显著,亚硝酸盐残留量小于30mg/kg,符合国标要求,由于菠菜中含有天然叶绿素、叶黄素等,使产品呈现诱人的鲜亮绿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菠菜液 猪肉灌肠 硝酸盐 亚硝酸盐 品质
下载PDF
油炸用油的种类对炸鱼丸的品质及N-亚硝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晓璐 王蕊 +3 位作者 高媛媛 赵双双 马俪珍 张乃琳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15,共5页
分别使用葵花籽油、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4种植物油炸制鱼丸,通过测定炸鱼丸的质构、蒸煮损失率、脂肪氧化值(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on substances,TBARs)、亚硝酸盐残留量、N-亚硝胺含量,考察油的种类对炸鱼丸品质和安全性的... 分别使用葵花籽油、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4种植物油炸制鱼丸,通过测定炸鱼丸的质构、蒸煮损失率、脂肪氧化值(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on substances,TBARs)、亚硝酸盐残留量、N-亚硝胺含量,考察油的种类对炸鱼丸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的种类对各项检测指标都有显著影响。以氧化稳定性最高的花生油炸制的鱼丸,组织状态最好,蒸煮损失小,以氧化稳定性最低的葵花籽油炸制的鱼丸组织状态最差,蒸煮损失大。鱼丸油炸后脂肪发生氧化,样品TBARs值的顺序为花生油(1.0 mg/kg)〈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4.8 mg/kg)组;亚硝酸盐残留量的顺序为花生油(57 mg/kg)〉葵花籽油〉玉米油〉大豆油(36 mg/kg)组;N-亚硝胺含量顺序为葵花籽油(12.52μg/kg)〈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19.91μg/kg)。检测的9种N-亚硝胺中,N-亚硝吡咯烷的含量最高(8.68~11.22μg/kg),其次是N-二丙基亚硝胺(1.63~1.90μg/kg)和N-二丁基亚硝胺(1.19~1.48μg/kg)。实际生产中应采取选择合适的食用油,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炸鱼丸的脂肪氧化和N-亚硝胺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炸鱼丸 N-亚硝胺 植物油 品质
下载PDF
鲶鱼肌浆蛋白对鲶鱼鱼糜凝胶性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鹏 郭耀华 +3 位作者 马媛 刘晓华 肖艳 马俪珍 《肉类研究》 2014年第6期5-8,共4页
采用等电点方法(pH 3.0~7.0)从鲶鱼鱼糜漂洗水中提取鲶鱼肌浆蛋白,将得到的鲶鱼肌浆蛋白(含水量16.1 g/100 g)按不同添加量(①对照组:鱼糜+0%鲶鱼肌浆蛋白+2%食盐+0.2%磷酸盐;②~⑦实验组:鱼糜+0~5%鲶鱼肌浆蛋白+2%食... 采用等电点方法(pH 3.0~7.0)从鲶鱼鱼糜漂洗水中提取鲶鱼肌浆蛋白,将得到的鲶鱼肌浆蛋白(含水量16.1 g/100 g)按不同添加量(①对照组:鱼糜+0%鲶鱼肌浆蛋白+2%食盐+0.2%磷酸盐;②~⑦实验组:鱼糜+0~5%鲶鱼肌浆蛋白+2%食盐+0.2%磷酸盐+0.5%TG酶)添加到鲶鱼鱼糜当中。研究7组鲶鱼鱼糜的质构剖面分析值、剪切力、凝胶强度和色差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鲶鱼肌浆蛋白添加量的增加,鲶鱼鱼糜凝胶的硬度、弹性、咀嚼度和凝胶强度不断上升,在添加量为4%时各值达到最大值,添加量为5%时各值出现下降趋势。添加鲶鱼肌浆蛋白对鲶鱼鱼糜的的黏聚性影响不大(P>0.05),同时对鱼糜凝胶的色差无明显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鲶鱼肌浆蛋白 鱼糜 回收利用 凝胶特性
下载PDF
加热处理对鲶鱼鱼糜漂洗水中肌浆蛋白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李鹏 郭耀华 +3 位作者 樊晓盼 马俪珍 肖艳 李平兰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6-20,共5页
鱼糜加工过程中一般需要经过2~3次的漂洗,以提高鱼糜的白度和弹性,并去除鱼腥味,但漂洗水中含有的水溶性蛋白同时被损失。本试验从漂洗水中提取肌浆蛋白,通过研究这种蛋白的热学特性,为其回收利用提供数据支持。鲶鱼鱼糜的漂洗水回收后... 鱼糜加工过程中一般需要经过2~3次的漂洗,以提高鱼糜的白度和弹性,并去除鱼腥味,但漂洗水中含有的水溶性蛋白同时被损失。本试验从漂洗水中提取肌浆蛋白,通过研究这种蛋白的热学特性,为其回收利用提供数据支持。鲶鱼鱼糜的漂洗水回收后经离心得到上清液,即为鲶鱼肌浆蛋白(Catfish sarcoplasmic protein,CSP)。试验研究不同加热温度对CSP的浊度、总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聚合及变性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CSP的各项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SDS-PAGE可直观看出CSP发生了明显的变性和聚合,当加热温度达55℃时,CSP的浊度显著增加,总巯基含量显著下降,表面疏水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CSP加热到55℃时会发生明显的变性现象,即55℃是CSP变性的关键温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鲶鱼 肌浆蛋白 漂洗水 加热温度
下载PDF
鱼糜漂洗水中回收蛋白质对鲶鱼火腿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樊晓盼 王思雨 +2 位作者 郭耀华 马俪珍 张玲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15,共5页
采用等电点沉淀法回收鲶鱼漂洗液中的肌浆蛋白,并将其按照不同比例(2%、4%、6%、8%和10%)添加到鲶鱼火腿中,并以未添加改良剂(对照组)、添加玉米淀粉(AG组)和添加谷氨酰胺转氨酶(TG组)的火腿作为对照,研究鲶鱼漂洗液回... 采用等电点沉淀法回收鲶鱼漂洗液中的肌浆蛋白,并将其按照不同比例(2%、4%、6%、8%和10%)添加到鲶鱼火腿中,并以未添加改良剂(对照组)、添加玉米淀粉(AG组)和添加谷氨酰胺转氨酶(TG组)的火腿作为对照,研究鲶鱼漂洗液回收蛋白质对鲶鱼火腿凝胶特性、质构特征、色泽和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鲶鱼火腿的凝胶强度、咀嚼性、胶着度和硬度均随着回收蛋白质添加量(2%~10%)的增加而先逐渐升高后降低。回收蛋白质的添加轻微降低了鲶鱼火腿的亮度,但能显著增加火腿的蛋白质含量。当回收蛋白质的添加量为6%时,鲶鱼火腿的凝胶强度达到最大值(1484.00±3.75)g,显著高于对照组、AG组和TG组。此时火腿的嫩度、咀嚼性、胶着度和硬度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6%、74%、74%和174%,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增加了23.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糜漂洗水 回收蛋白 鲶鱼火腿 凝胶特性
下载PDF
利用酶解和发酵技术从淡水鱼副产物中提取多肽螯合钙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玮 郭耀华 +1 位作者 马俪珍 焦学超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0-125,共6页
淡水鱼加工过程中会产生40%~60%的副产物,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综述了淡水鱼副产物的营养价值和加工利用现状、钙的作用及补钙制剂种类、多肽螯合钙的螯合机制及结构分析以及利用酶解和发酵技术从淡水鱼副... 淡水鱼加工过程中会产生40%~60%的副产物,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综述了淡水鱼副产物的营养价值和加工利用现状、钙的作用及补钙制剂种类、多肽螯合钙的螯合机制及结构分析以及利用酶解和发酵技术从淡水鱼副产物中提取多肽和多肽螯合钙的研究现状。同时提出了利用酶解和发酵技术从鲶鱼副产物中提取多肽螯合钙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期为淡水鱼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鱼 副产物 多肽螯合钙 酶解 发酵
下载PDF
替代亚硝酸盐生产安全腌肉制品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彩红 樊晓盼 +3 位作者 王思雨 张乃琳 马俪珍 肖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534-539,共6页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腌肉制品加工中同时起着发色、抑菌、抗氧化和提高风味的作用,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与肉中的二级胺反应会形成致癌物质N-亚硝胺,所以寻求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替代方式,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腌肉制品加工中同时起着发色、抑菌、抗氧化和提高风味的作用,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与肉中的二级胺反应会形成致癌物质N-亚硝胺,所以寻求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替代方式,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无硝腌肉制品在亚硝酸盐发色作用、抑菌作用和抗氧化作用的替代物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提出了天然腌制的概念,重点介绍目前国内外利用蔬菜替代亚硝酸盐的方法,包括将蔬菜粉(或汁)中的硝酸盐用硝酸盐还原菌转化为亚硝酸盐后加入腌肉制品中(先发酵法)和将蔬菜粉(或汁)加入肉馅中再发酵(后发酵法)两种生产方式,并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展、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以期为生产安全腌肉制品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肉制品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蔬菜 发酵
下载PDF
新鲜蔬菜的添加对发酵香肠成熟过程中理化指标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樊晓盼 尚鑫茹 +2 位作者 马俪珍 任小青 张乃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12-117,共6页
将新鲜蔬菜(芹菜、洋白菜、菠菜)添加到发酵香肠的加工中,以期替代化学合成硝酸盐的作用,生产出更加安全的肉制品。本实验以冷却猪通脊肉和背膘肉(8∶2)为原料,添加萨科WBL-45复合菌株和各种辅料制作发酵香肠,分为5组:阴性对照CK组... 将新鲜蔬菜(芹菜、洋白菜、菠菜)添加到发酵香肠的加工中,以期替代化学合成硝酸盐的作用,生产出更加安全的肉制品。本实验以冷却猪通脊肉和背膘肉(8∶2)为原料,添加萨科WBL-45复合菌株和各种辅料制作发酵香肠,分为5组:阴性对照CK组,不添加硝酸盐;阳性对照SN组,添加0.3 g/kg的硝酸盐;芹菜QC组,添加6.3%芹菜浆;菠菜BC组,添加8.1%菠菜浆;洋白菜YBC组,添加9.0%洋白菜(使得硝酸盐含量均为0.3 g/kg)。研究3种新鲜蔬菜替代化学合成硝酸盐对发酵香肠理化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3组蔬菜发酵香肠(QC、BC和YBC组)在干燥成熟期间,色泽(菠菜发酵香肠呈现鲜亮绿色除外)、TBARS值、TVB-N值和亚硝酸盐残留量变化表明蔬菜发酵香肠的品质显著优于CK组(p〈0.05),亚硝酸盐残留量仅在3.63~5.46 mg/kg范围,远远低于国家限量标准(30 mg/kg),产品安全性高。添加蔬菜后的发酵香肠在成熟期间,产品的p H、水分含量和Aw的变化与对照组(CK和SN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表现为p H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水分降低至21.07%~26.84%,Aw值降低至0.849~0.881,表明蔬菜的添加不会影响到产品的成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香肠 新鲜蔬菜 硝酸盐 亚硝酸盐 理化性质
下载PDF
鲶鱼骨肉泥的酶解工艺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耀华 尚鑫茹 +3 位作者 岳兰昕 樊晓盼 马俪珍 张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2-216,共5页
利用鲶鱼副产物(鱼头、鱼皮、鱼骨和碎肉等)制备的骨肉泥为实验对象,以多肽得率和钙溶出率为考察指标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设计,探究胃蛋白酶的酶解时间、加酶量和液料比三因素对酶解效果的影响。通过所得的结果和二次多项回归方... 利用鲶鱼副产物(鱼头、鱼皮、鱼骨和碎肉等)制备的骨肉泥为实验对象,以多肽得率和钙溶出率为考察指标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设计,探究胃蛋白酶的酶解时间、加酶量和液料比三因素对酶解效果的影响。通过所得的结果和二次多项回归方程确立了最优的工艺条件:液料比(水∶骨肉泥,m∶m)是6.73∶1,胃蛋白酶的加酶量7000 U/g,酶解温度37℃,p H为3.0,酶解时间6 h。此条件酶解骨肉泥得到的酶解液中,多肽得率为43.07%,钙溶出率为44.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鲶鱼骨肉泥 酶解 多肽得率 钙溶出率
下载PDF
不同保鲜剂对鲶鱼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晓华 王瑞 +6 位作者 郭耀华 王思雨 仝洋洋 薛思文 马俪珍 肖艳 朱政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17,共5页
以硫代巴比妥酸值、挥发性盐基氮值、K值、感官评价、细菌总数等作为鲜度指标,研究鲶鱼碎肉在添加不同质量分数鱼骨肽、乳清蛋白、壳聚糖+茶多酚复合保鲜剂通过托盘包装4℃冷藏,在冷藏过程中pH值变化的3个关键控制点(起始点、极限pH值点... 以硫代巴比妥酸值、挥发性盐基氮值、K值、感官评价、细菌总数等作为鲜度指标,研究鲶鱼碎肉在添加不同质量分数鱼骨肽、乳清蛋白、壳聚糖+茶多酚复合保鲜剂通过托盘包装4℃冷藏,在冷藏过程中pH值变化的3个关键控制点(起始点、极限pH值点和pH>7.0的鱼肉腐败点)的鱼肉样品鲜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鲶鱼鱼糜中添加0.50%鱼骨肽、10.0%壳聚糖+0.3%茶多酚、12.5%乳清蛋白,可以延长鲶鱼肉达到极限pH值的时间,且硫代巴比妥酸值、挥发性盐基氮值及微生物总数均低于其他组,因此保鲜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鲶鱼肉 天然保鲜剂 保鲜效果
下载PDF
鲶鱼骨肉泥酶解多肽螯合钙的结构表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洋 郭耀华 +4 位作者 樊晓盼 熊凤娇 王凯丽 马俪珍 焦学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36-40,共5页
为表征鲶鱼骨肉泥酶解多肽螯合钙结构特征,分别采用红外吸收(IR)光谱法、紫外吸收(UV)光谱法、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法,解析并对比多肽及多肽螯合钙结构。结果表明,多肽螯合钙相对于多肽,紫外最大吸收峰红移,红外吸收峰... 为表征鲶鱼骨肉泥酶解多肽螯合钙结构特征,分别采用红外吸收(IR)光谱法、紫外吸收(UV)光谱法、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法,解析并对比多肽及多肽螯合钙结构。结果表明,多肽螯合钙相对于多肽,紫外最大吸收峰红移,红外吸收峰在N-H伸缩振动特征区蓝移,酰胺Ⅱ带的N-H变形振动特征区消失,酰胺Ⅰ带的C=O伸缩振动特征区红移,O-H面内变形振动指纹区消失,表明钙离子与多肽的氨基、羧基发生配合;多肽螯合钙后微观结构由无规则态变为致密且有棱角的块状,表面新增Ca、Mg元素。研究结果为鲶鱼骨肉泥酶解多肽螯合钙的构效研究及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鲶鱼骨肉泥 多肽 多肽螯合钙 结构表征
下载PDF
鱼豆腐加工过程中N-亚硝胺含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熊凤娇 王洋 +5 位作者 马俪珍 王凯丽 樊晓盼 杨梅 张伯男 焦学超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18,共6页
为了解原料及加工工艺对鱼糜制品中N-亚硝胺含量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鱼豆腐原料及加工过程中N-亚硝胺(9种)的含量,并分析其与亚硝酸盐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on substances,TBARs)值及挥发性盐基... 为了解原料及加工工艺对鱼糜制品中N-亚硝胺含量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鱼豆腐原料及加工过程中N-亚硝胺(9种)的含量,并分析其与亚硝酸盐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on substances,TBARs)值及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鱼豆腐原料中TVB-N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在加工过程中分别下降了7.6 mg/100 g和0.2 mg/100 g,TBARs值升高了0.8 mg/kg。原料中均未检出N-二甲基亚硝胺(N-nitrosodimethylamine,NDMA),但检出了N-二乙基亚硝胺(N-nitrosodiethylamine,NDEA)(0~3.23μg/kg)和N-甲基乙基亚硝胺(N-nitrosoethylmethylamine,NMEA)(0~8.62μg/kg),增味剂I+G中还含有N-亚硝基哌啶(N-nitrosopiperidine,NPIP)((6.35±0.30)μg/kg)和N-亚硝基吡咯烷(N-nitrosopyrrolidine,NPYR)((2.28±0.50)μg/kg)。斩拌过程中加入脂肪使NMEA和NDEA含量增加,蒸煮和油炸后二者含量显著降低,分别为(17.76±0.50)μg/kg和(0.10±0.00)μg/kg,油炸后成品中检出少量NDMA((0.15±0.00)μg/kg)。另外,NDMA和NDEA的含量与油炸温度及TVB-N含量呈正相关,NMEA含量与TBARs值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豆腐 N-亚硝胺 挥发性盐基氮 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 亚硝酸盐
下载PDF
3种蛋白酶对鲶鱼骨肉泥中多肽得率和钙溶出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耀华 尚鑫茹 +3 位作者 岳兰昕 樊晓盼 马俪珍 张玲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7-162,共6页
利用鲶鱼采肉后的鱼头、鱼骨、鱼皮等副产物为原料,将其高压处理后,去油、绞碎得到骨肉泥。分别利用胃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酶解骨肉泥,以多肽得率和钙溶出率为指标比较3种酶的酶解效果,以期获得最大量的钙螯合肽。试验结果表... 利用鲶鱼采肉后的鱼头、鱼骨、鱼皮等副产物为原料,将其高压处理后,去油、绞碎得到骨肉泥。分别利用胃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酶解骨肉泥,以多肽得率和钙溶出率为指标比较3种酶的酶解效果,以期获得最大量的钙螯合肽。试验结果表明:胃蛋白酶(酶解时间3 h,加酶量6000 U/g,液料比4:1)的最高多肽得率为44.40%,钙溶出率为77.04%;中性蛋白酶(酶解时间3 h,加酶量6000 U/g,液料比3:1)的最高多肽得率为56.12%,钙溶出率为17.45%;碱性蛋白酶(酶解时间3 h,加酶量10000 U/g,液料比4:1)的最高多肽得率为61.49%,钙溶出率为33.84%。试验说明利用3种蛋白酶酶解骨肉泥时,碱性蛋白酶的多肽得率高于胃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但胃蛋白酶的钙溶出率远远大于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因此选定胃蛋白酶作为从骨肉泥中提取钙螯合肽的最适宜用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骨肉泥 多肽得率 钙溶出率 蛋白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