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白干香型白酒制曲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风味成分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马冰涛 范恩帝 +7 位作者 李泽霞 张煜行 张志民 郭亚伟 姜东明 陈叶福 肖冬光 郭学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7-16,共10页
大曲在中国白酒酿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决定白酒品质的关键因素,但目前对大曲中微生物与风味成分关系的研究仍然较少。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HTS)对老白干香型大曲中的微生物测序,同时采... 大曲在中国白酒酿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决定白酒品质的关键因素,但目前对大曲中微生物与风味成分关系的研究仍然较少。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HTS)对老白干香型大曲中的微生物测序,同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检测制曲过程中风味成分的组成和变化,绘制风味成分热图。通过计算微生物与风味成分之间和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绘制可视化网络图。结果显示,老白干大曲中共发现78个细菌属和54个真菌属,优势细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优势真菌属为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和曲霉属(Aspergillus);5-15 d是风味物质高产期,30-120 d是重要酯类物质的合成期;在制曲过程中,对风味成分贡献较大的核心微生物群为芽孢杆菌属(Virgibacillus)、unidentified_Cyanobacteria、丝孢酵母属(Trichosporon)、旋孢腔菌属(Cochliobolus)、海洋杆菌属(Oceanobacillus)、假丝酵母属(Candida)。通过对老白干香型白酒制曲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明确了对风味成分贡献较大的菌属,进而达到帮助提高白酒品质、改善大曲标准化生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白干香型 大曲 微生物多样性 风味成分 核心微生物
下载PDF
腌制蔬菜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吴丽娜 谢小本 +4 位作者 刘东红 叶兴乾 尹源明 周建伟 丁甜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8年第12期18-22,共5页
对腌制蔬菜微生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腌制原理,腌制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和影响微生物的环境因子,以及鉴定微生物的传统方法和基因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鉴定技术的优缺点,为腌制蔬菜微生物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腌制蔬菜 微生物 基因测序技术 菌种鉴定
下载PDF
低产高级醇工业上面发酵酵母的选育 被引量:9
3
作者 冯鹏鹏 周钰涵 +5 位作者 高杏 高滢 郭立芸 葛峻伶 林良才 张翠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3-28,共6页
为了获得低产高级醇的工业酿酒酵母菌株,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680bg为出发菌株,运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ARTP)对其进行不同时长的诱变处理,结合孔板培养和分光光度法检测,... 为了获得低产高级醇的工业酿酒酵母菌株,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680bg为出发菌株,运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ARTP)对其进行不同时长的诱变处理,结合孔板培养和分光光度法检测,建立了高通量筛选体系。最终,筛选获得了8株低产高级醇的酵母菌株,其中菌株ARTP-162的高级醇产量下降最为显著,降低了约21%,且遗传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高级醇 高通量筛选 遗传稳定性 ARTP
下载PDF
优化黑曲霉菌丝球形成条件提高豆制品废水处理效率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勋娟 张建国 刁宁宁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2014年第3期41-48,共8页
豆制品废水的处理是豆制品厂的一个重要环节。利用黑曲霉在培养过程中形成的菌丝球处理豆制品废水具有安全性好、菌体回收简单、成本低等优点。本实验中以察氏培养基为基础研究了黑曲霉菌丝球的形成条件,并评价了对豆制品废水的处理效... 豆制品废水的处理是豆制品厂的一个重要环节。利用黑曲霉在培养过程中形成的菌丝球处理豆制品废水具有安全性好、菌体回收简单、成本低等优点。本实验中以察氏培养基为基础研究了黑曲霉菌丝球的形成条件,并评价了对豆制品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黑曲霉孢子浓度为7.23×10~3/L^8.68×10~6/L、初始pH 3.5~pH 7.5、葡萄糖浓度为0 g/L^30 g/L的条件下都可以形成茵丝球。在豆制品废水中黑曲霉孢子浓度为1.45×10~4/L^7.23×10~5/L、pH 3.7~pH 6.6均可以形成茵丝球,而且在初始pH 5.6时经过72 h的培养豆制品废水变得澄清,COD下降了56.34%。本研究表明利用黑曲霉在豆制品废水中形成菌丝球的方式是一种有潜力的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制品废水 黑曲霉 菌丝球 化学需氧量
下载PDF
黑曲霉菌丝球吸附毕赤酵母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刁宁宁 钱柳伊 +1 位作者 张建国 李保国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2015年第4期7-11,共5页
丝状真菌菌丝球吸附单细胞微生物是菌丝球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黑曲霉和毕赤酵母为目标菌株探讨了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p H 4.0、10 mmol/L磷酸缓冲液、6.48×1010/L毕赤酵母为较优的吸附条件,吸附率达91.41%。分别... 丝状真菌菌丝球吸附单细胞微生物是菌丝球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黑曲霉和毕赤酵母为目标菌株探讨了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p H 4.0、10 mmol/L磷酸缓冲液、6.48×1010/L毕赤酵母为较优的吸附条件,吸附率达91.41%。分别添加钠、钙、镁、铝四种金属离子均会降低菌丝球吸附毕赤酵母的吸附率。本研究结果为丝状真菌菌丝球吸附单细胞微生物的应用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毕赤酵母 菌丝球 吸附率
下载PDF
发酵罐中利用黑曲霉菌丝球处理豆制品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燕 刁宁宁 +1 位作者 黄勋娟 张建国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2016年第1期22-26,共5页
利用黑曲霉菌丝球处理豆制品废水的优点是黑曲霉安全性好、菌丝球易收获、利于降低成本且可以减少传统处理方式所产生的污泥量。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之上,在搅拌式发酵罐中考察了黑曲霉菌丝球降低豆制品废水化学需氧量(COD)的条件。研究... 利用黑曲霉菌丝球处理豆制品废水的优点是黑曲霉安全性好、菌丝球易收获、利于降低成本且可以减少传统处理方式所产生的污泥量。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之上,在搅拌式发酵罐中考察了黑曲霉菌丝球降低豆制品废水化学需氧量(COD)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豆制品废水初始COD在2×10~3mg/L,黑曲霉孢子浓度为1.44×10~3/L时,黑曲霉的菌丝能够在搅拌式发酵罐中形成形态均一的菌丝球,同时可将废水的COD降至842 mg/L,COD去除率达55.7%。该研究结果为在搅拌式发酵罐中利用黑曲霉菌丝球处理豆制品废水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制品废水 黑曲霉 菌丝球 化学需氧量
下载PDF
外源氮元素添加对醋糟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邵淑萍 张存胜 +4 位作者 王振斌 任晓锋 崔凤杰 赵鹏翔 张军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5-69,共5页
在中温条件下,采用批式发酵方式,探讨外源氮元素添加对醋糟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以尿素、氯化铵和硝酸钾分别代表有机氮、氨基氮和硝基氮,在确定最佳C/N的条件下,主要研究了氢气产率、厌氧发酵类型以及发酵前后发酵液中氮形态的变化。... 在中温条件下,采用批式发酵方式,探讨外源氮元素添加对醋糟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以尿素、氯化铵和硝酸钾分别代表有机氮、氨基氮和硝基氮,在确定最佳C/N的条件下,主要研究了氢气产率、厌氧发酵类型以及发酵前后发酵液中氮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醋糟厌氧发酵产氢的最佳C/N为40,尿素、氯化铵和硝酸钾添加使得氢气产率从54 m L/g-VS提高到65、85和78 m L/g-VS,分别提高了46%、57%和21%。加入氯化铵和尿素可以将发酵类型从丁酸型转化为乙醇型;发酵液中氮的形态以氨态氮为主,外源氮元素添加,使得厌氧发酵后总氮含量均显著增加,硝基氮含量均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糟 氮源 氢气 厌氧消化
下载PDF
单齿螺肠道产褐藻胶裂解酶菌株的筛选、鉴别及酶学性质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耀天 席茂盛 +2 位作者 赵阳 李月婵 罗学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29-35,共7页
以海藻酸钠为唯一碳源,从中国南北潮间带的单齿螺肠道中筛选得到1株高产褐藻胶裂解酶菌株ML17,经菌株形态特征分析和16S rRNA初步鉴定为Vibrio sp.ML17(菌种保藏编号:CGMCC No.20377)。通过我妻氏血琼脂平板分析,该菌株没有溶血性,表明... 以海藻酸钠为唯一碳源,从中国南北潮间带的单齿螺肠道中筛选得到1株高产褐藻胶裂解酶菌株ML17,经菌株形态特征分析和16S rRNA初步鉴定为Vibrio sp.ML17(菌种保藏编号:CGMCC No.20377)。通过我妻氏血琼脂平板分析,该菌株没有溶血性,表明其安全性较好。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该菌株在海藻酸钠(5 g/L)、胰蛋白胨(5 g/L)、NaCl(30 g/L)、pH 7~8、30℃的条件生长最快,同时相比于其他已报道的产褐藻胶裂解酶菌株,Vibrio sp.ML17在最适生长条件下10 h即可达到生长平台期,14 h达到最高产酶量,生长速度快、周期短的特点有利于其后续工业应用。此外,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证明,其所产褐藻胶裂解酶酶活力为26.31 U/mL;该粗酶的最适温度为40℃,在40和45℃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最适pH值为7.5;在5 mmol/L Na^(+)和Ca^(^(2+))的条件下,对酶活力有明显促进作用,Fe^(2+)、Cu^(2+)、Zn^(2+)则有明显抑制作用。进一步的应用实验发现,Vibrio sp.ML17能够有效降解褐藻,在对海带和马尾藻处理72 h后,其降解率可分别达到44.0%和38.9%。鉴于Vibrio sp.ML17生长速度快且产酶性能好的特点,该菌株可望在褐藻寡糖的制备和水产养殖中的褐藻防治去除等领域发挥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齿螺 肠道 弧菌属 海藻酸钠 褐藻胶裂解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