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明质酸脂质体的制备、表征及体外经皮吸收研究
1
作者 任红萌 董茹悦 +2 位作者 张法新 张艳华 李明媛 《安徽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34-39,共6页
制备透明质酸脂质体并对其进行表征和透皮性能的研究。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透明质酸脂质体,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形态,马尔文粒度仪测定粒径和电位。使用TK-6H1型透皮扩散试验仪研究脂质体的体外透皮性能,并评估了透明质酸脂质体和透... 制备透明质酸脂质体并对其进行表征和透皮性能的研究。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透明质酸脂质体,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形态,马尔文粒度仪测定粒径和电位。使用TK-6H1型透皮扩散试验仪研究脂质体的体外透皮性能,并评估了透明质酸脂质体和透明质酸溶液的体外经皮渗透行为差异,还对透明质酸抗氧化能力、透明质酸脂质体明目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透明质酸脂质体呈类球形囊泡结构,粒径为(90.70±1.20)nm,多分散性指数(PDI)为(0.241±0.021),Zeta电位为(-40.65±0.781)mV。透明质酸脂质体的8 h累积经皮渗透量是透明质酸溶液的5倍。此外,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和脂多糖刺激实验,证明透明质酸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及明目效果,且无明显细胞毒性。脂质体能显著促进透明质酸的透皮吸收,有望用于天然生物大分子的经皮递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脂质体 透皮递送 薄膜分散法 抗氧化
下载PDF
聚合物胶束作为抗癌药物纳米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郭娜 吕佳琦 +3 位作者 李云 李媛 罗来龙 李明媛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71-80,共10页
近年来,纳米药物载体在递送抗癌药物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聚合物胶束因其具有稳定性好、可增加药物溶解度、载药能力强、不良反应少和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等优点在递送抗癌药物中被广泛研究.目前,已有抗癌药物的聚合物胶束制剂上... 近年来,纳米药物载体在递送抗癌药物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聚合物胶束因其具有稳定性好、可增加药物溶解度、载药能力强、不良反应少和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等优点在递送抗癌药物中被广泛研究.目前,已有抗癌药物的聚合物胶束制剂上市使用,并且在临床前及临床试验中得到深入研究,证明了聚合物胶束在递送抗癌药物中的巨大潜力.本文对目前聚合物胶束作为抗癌药物纳米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着重介绍常用聚合物胶束链段材料、胶束靶向递送策略及递送抗癌药物共给药胶束系统,对聚合物胶束抗癌药物制剂的临床应用现状及上市产品进行分析概括,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胶束 抗癌 靶向递送 联合用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帕布昔利布和氟维司群共载药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和性质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双双 吕佳琦 +3 位作者 李媛 赵玙璠 滕玉鸥 李明媛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8-13,31,共7页
制备帕布昔利布(Pal)和氟维司群(Ful)共载药阳离子脂质体(cationic liposomes,CLs),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以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和(2,3-二油酰基-丙基)-三甲胺为膜材,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帕布昔利布和氟维司群共载药阳离子脂质体(CLs... 制备帕布昔利布(Pal)和氟维司群(Ful)共载药阳离子脂质体(cationic liposomes,CLs),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以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和(2,3-二油酰基-丙基)-三甲胺为膜材,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帕布昔利布和氟维司群共载药阳离子脂质体(CLs),HPLC法测定共载药阳离子脂质体的包封率和载药量,激光粒度仪考察脂质体粒径和电位的分布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脂质体的形态.结果表明:Pal-Ful-CLs的平均粒径为(182.13±3.56)nm,多分散系数为0.18±0.02,表明分散度良好;Pal-Ful-CLs的电位为(57.1±2.6)mV,阳离子脂质体表面的正电荷有利于脂质体在体系中的均匀分散和稳定;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脂质体呈圆形且粒径与粒度仪测定结果一致.本研究制备的共载药阳离子脂质体粒径均一、分散稳定并且工艺重现性好,作为药物共同递送载体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布昔利布 氟维司群 阳离子脂质体 共同递送
下载PDF
不同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分化能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赵刚 刘微微 +1 位作者 高伟玮 马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1-566,584,共7页
目的比较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SCs)、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和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成骨能力,选择优势干细胞种类作为应用于骨组织工程治疗骨缺损的种子细胞。方法采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Ham’s F-12培养液培养3种MSC... 目的比较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SCs)、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和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成骨能力,选择优势干细胞种类作为应用于骨组织工程治疗骨缺损的种子细胞。方法采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Ham’s F-12培养液培养3种MSCs。取3种MSCs的P3代,通过CCK8方法检测其增殖能力;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鉴定;通过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染色检测骨分化蛋白ALP的分泌和矿化钙结节的沉积,并对钙结节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方法检测骨再生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3种P3代MSCs在3~5d之间增殖均处于对数生长期;流式鉴定3种细胞的表面标志物阳性率:CD44、CD90和CD105均高于97%,阴性率:CD14、CD34和CD45均低于1%;ALP染色结果显示3种MSCs成骨诱导9d时,细胞内均表达ALP,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成骨诱导18d时,均呈现较好的矿化能力,BMSCs和UC-MSCs成骨诱导后形成的钙结节无显著性差异;RT-q PCR结果显示3种MSCs成骨诱导组相比较于对照组,成骨再生相关基因Osterix、ALP、I型胶原(COL1)和骨钙素(OCN)均显著性高表达;3种MSCs成骨诱导9d时,UC-MSCs实验组的COLI基因表达显著性高于BMSCs,成骨诱导18d时,ASCs实验组的Osterix基因表达显著性高于BMSCs。结论 ASCs和UC-MSCs具有一定的成骨矿化能力,有望成为骨组织工程治疗骨缺损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骨组织工程 种子细胞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联合透明质酸修复小鼠皮肤损伤 被引量:8
5
作者 楼敏铭 王宏伟 马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5,共6页
背景:已有文献报道,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分泌大量生物活性因子有效促进组织的损伤修复过程。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联合透明质酸修复小鼠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干细胞条件培... 背景:已有文献报道,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分泌大量生物活性因子有效促进组织的损伤修复过程。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联合透明质酸修复小鼠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干细胞条件培养液组、透明质酸组、干细胞条件培养液+透明质酸凝胶组。全层皮肤切除当天即进行治疗,用无菌棉签分别蘸取生理盐水、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透明质酸、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透明质酸凝胶液各0.5 mL,均匀涂抹于皮肤创面上,每天早、中、晚各涂抹治疗1次,连续涂抹治疗7 d,测量创面的大小,计算创面愈合率。取干细胞条件培养液+透明质酸凝胶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造模后第5天的创面组织,通过免疫组化和qR T-PCR实验检测损伤修复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创面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透明质酸凝胶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其他治疗组(P<0.01);(2)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干细胞条件培养液+透明质酸凝胶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呈强阳性表达;(3)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透明质酸凝胶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m RNA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4)结果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联合透明质酸凝胶液能加速小鼠皮肤创面修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或透明质酸凝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间质干细胞 培养基 条件性 透明质酸 皮肤 创伤和损伤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模式下智慧健康管理平台建设实践 被引量:21
6
作者 高宏伟 王世鑫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0期190-192,F0003,共4页
“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卫生服务模式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以及智能可穿戴等智慧技术,对健康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医疗互联网健康管理正在成为大健康领域前进中的热门方向,是对传统医疗服务... “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卫生服务模式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以及智能可穿戴等智慧技术,对健康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医疗互联网健康管理正在成为大健康领域前进中的热门方向,是对传统医疗服务系统的延伸和发展。本文通过建设实践“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的智慧健康管理平台,从健康管理业务需求、健康管理系统功能设计、健康管理平台发展和应用前景等方面全方位分析互联网医疗模式与智慧健康管理融合的必要性。“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的模式将互联网技术结合健康体检、疾病诊治等进行融合,对于健康监测、健康风险评估和分析、健康指导以及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等多个步骤进行优化,打破了原有健康信息采集的空间区域性和时间局限性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智慧医疗 健康管理 信息技术
下载PDF
油包水乳化体系稳定性的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冉冉 杜玉兰 +1 位作者 范培浩 张云贤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66-571,共6页
主要对影响油包水乳化稳定性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讨论。通过对乳化剂、油相原料、水相原料、粉体等原料因素,以及生产过程中温度、黏度等工艺条件因素进行分析,对一些现象进行了定性解释。
关键词 油包水乳化体系 稳定性 乳化剂 温度 黏度
下载PDF
一款美白产品的功效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鹏 张云贤 +2 位作者 杜玉兰 张鹏祥 吴金昊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20年第5期36-39,43,共5页
制备一种美白精华乳,并对其美白和保湿功效进行研究。选择24名女性志愿者,按要求在前臂内侧持续使用美白精华乳8周,测试皮肤相应位置的MI值、L*值、ITA°值、皮肤角质层水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使用化妆品8周后,皮肤的MI值、L... 制备一种美白精华乳,并对其美白和保湿功效进行研究。选择24名女性志愿者,按要求在前臂内侧持续使用美白精华乳8周,测试皮肤相应位置的MI值、L*值、ITA°值、皮肤角质层水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使用化妆品8周后,皮肤的MI值、L*值、ITA°值和水分含量与初始值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产品具有一定的美白和保湿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功效 美白 保湿
下载PDF
自然杀伤细胞对宫颈癌HeLa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柳 楼敏铭 +2 位作者 冯郸 刘微微 马洁 《肿瘤药学》 CAS 2020年第4期440-445,450,共7页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NK)细胞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以及不同浓度NK细胞对宫颈癌HeLa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含红色荧光蛋白(RFP)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Luc)的慢病毒感染HeLa细胞,荧光倒置显微镜检测细胞中RFP基因的...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NK)细胞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以及不同浓度NK细胞对宫颈癌HeLa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含红色荧光蛋白(RFP)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Luc)的慢病毒感染HeLa细胞,荧光倒置显微镜检测细胞中RFP基因的表达,体外成像技术检测Luc基因的表达。分别将不同浓度的NK细胞作用于HeLa-RFP/Luc细胞24、48、72 h,CCK-8法检测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将HeLa-RFP/Luc细胞接种于BALB/c-nu裸鼠皮下,建立宫颈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待肿瘤生长至100 mm3时,随机分为模型组、NK高剂量组、NK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给药4个疗程后,观察各组裸鼠的一般状况,每周测量体重及瘤体大小,体外活体成像观察裸鼠瘤体的荧光变化。治疗周期结束后,剥离瘤体,称重,取脾脏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脾脏组织液中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NK细胞对HeLa-RFP/Luc细胞的体外杀伤率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效靶比越大则杀伤作用越强,且作用72 h后,各效靶比的杀伤率均达90%以上。成功筛选出共表达RFP和Luc基因的HeLa-RFP/Luc细胞株。NK细胞治疗对裸鼠的体重无明显影响(P>0.05),但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治疗组裸鼠瘤体体积和荧光值的增长速率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NK细胞治疗后各组裸鼠雌激素E2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IL-2、IFN-γ水平显著升高,IL-4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NK细胞治疗可延缓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下调促肿瘤因子的表达,且在治疗3个疗程后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宫颈癌HELA细胞 体外杀伤实验 裸鼠移植瘤 活体成像 肿瘤治疗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泡沫洗面奶的发泡能力 被引量:3
10
作者 杜玉兰 张冉冉 +1 位作者 范培浩 张波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20年第6期36-42,共7页
为了优化泡沫洗面奶的发泡能力,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探究癸基糖苷与氧化胺添加比、丙二醇添加量以及pH值对泡沫洗面奶发泡能力的影响;随后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泡沫洗面奶发泡能力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得出最佳优化方案。分析结果表明,模... 为了优化泡沫洗面奶的发泡能力,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探究癸基糖苷与氧化胺添加比、丙二醇添加量以及pH值对泡沫洗面奶发泡能力的影响;随后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泡沫洗面奶发泡能力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得出最佳优化方案。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响应值精确度为99.22%,各因素对泡沫高度影响的大小为:癸基糖苷添加量> pH >丙二醇添加量;泡沫高度最佳参数条件为:癸基糖苷添加量0.64%,氧化胺添加量9.36%,丙二醇添加量7.4%,pH调节至8;泡沫高度响应值为17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面奶 单因素实验 响应曲面分析法 两性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发泡能力
下载PDF
3种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能力的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刚 刘微微 +1 位作者 高伟玮 马洁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7年第10期1417-1423,共7页
目的比较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和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s)的成骨能力。方法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Ham's F-12培养液培养3种MSCs,CCK8法检测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鉴定3种细胞。碱性磷酸酶(A... 目的比较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和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s)的成骨能力。方法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Ham's F-12培养液培养3种MSCs,CCK8法检测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鉴定3种细胞。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染色观察细胞经成骨诱导后成骨分化蛋白-ALP的分泌和矿化钙结节的沉积。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法检测MSCs骨再生相关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SCs成骨再生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 MSCs在第3天进入对数增殖期。3种细胞的表面标志物阳性率:CD44、CD90和CD105均高于98%。3种MSCs成骨诱导9 d时,3种MSCs的实验组均表达大量成骨分化蛋白-ALP,成骨诱导18 d时3种MSCs均呈现较好的矿化能力;3种MSCs成骨诱导9 d时,实验组RUNX2和ALP基因显著性高表达(P<0.05),成骨诱导18 d时,实验组RUNX2和骨钙素(OCN)亦显著性高表达(P<0.05);3种MSCs成骨诱导9 d时,实验组均检测到RUNX2和ALP的蛋白表达;成骨诱导18 d时,实验组细胞亦检测到RUNX2和OCN的蛋白表达。结论 UC-MSCs和P-MSCs具有良好的成骨分化能力,有望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用于治疗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骨组织工程 成骨分化
下载PDF
三种检测方法测定不同基质化妆品中汞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晶 李莹 +1 位作者 杨恒 张艳华 《新型工业化》 2021年第1期75-76,共2页
比较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和直接测汞法测定不同基质化妆品中汞的含量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002μg/g、0.0001μg/g、0.0007μg/g,精密度分别为:1.5%~2.4%、1.0%~2.2%、1.0~... 比较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和直接测汞法测定不同基质化妆品中汞的含量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002μg/g、0.0001μg/g、0.0007μg/g,精密度分别为:1.5%~2.4%、1.0%~2.2%、1.0~1.8%。测定三种不同基质化妆品质控样品,结果均在特性值范围内,三种方法准确度高。其中直接测汞法无需前处理,检测时间短,适用于化妆品中汞含量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 直接测汞法 化妆品
下载PDF
两款祛痘化妆品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鹏 张云贤 李莉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3期68-70,共3页
对两款祛痘化妆品进行功效评价。通过抑菌试验测试产品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抗菌活性;选择62名受试者,分组按要求持续使用化妆品4周,测试皮肤油脂分泌量和痘痘在使用产品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产品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使用产品四周后,... 对两款祛痘化妆品进行功效评价。通过抑菌试验测试产品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抗菌活性;选择62名受试者,分组按要求持续使用化妆品4周,测试皮肤油脂分泌量和痘痘在使用产品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产品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使用产品四周后,皮肤油脂分泌量和痘痘的体积、高度、数量与初始值比较都明显下降,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抑菌试验和人体功效评价试验相结合,是评价祛痘类化妆品功效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痘化妆品 抑菌试验 人体功效评价 祛痘评价方法
下载PDF
化妆品中含羟基类防腐剂性质的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范培浩 张冉冉 +1 位作者 杜玉兰 张波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7期133-136,共4页
主要介绍化妆品中常用的含羟基(酚羟基和醇羟基)的防腐剂,如尼泊金酯类、对羟基苯乙酮、苯氧乙醇、氯苯甘醚等,从合成方法的角度上分析其所携带的化妆品禁用物质,从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的角度分析其不稳定因素,并对其使用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化妆品防腐剂 羟基 合成方法 分子结构 理化性质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联合富血小板血浆修复关节软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江 马洁 《医学综述》 2015年第14期2535-2537,共3页
关节软骨容易受到损伤,而且缺乏自我修复的能力,传统治疗方法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体脂肪干细胞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修复关节软骨疗效显著。干细胞是尚未分化的原始细胞,在一定条件下... 关节软骨容易受到损伤,而且缺乏自我修复的能力,传统治疗方法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体脂肪干细胞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修复关节软骨疗效显著。干细胞是尚未分化的原始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骨、软骨和脂肪等细胞分化;PRP是高度浓缩的血小板提取物,含有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将干细胞与PRP联合应用,双重强化了关节软骨的修复作用,且来源自体,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富血小板血浆 关节软骨 生长因子
下载PDF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唇膏感官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波 张冉冉 +1 位作者 杜玉兰 范培浩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18期64-65,71,共3页
本文应用模糊数学理论,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到唇膏感官评价体系中,结合唇膏感官评价的实际情况将评价系统根据需要分成若干个因素,实现对唇膏感官的综合评判。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的权重集,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模糊数学 模糊综合评价 唇膏感官评价 层次分析法 权重
下载PDF
化妆品企业常用表面活性剂概述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冉冉 杜玉兰 范培浩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CAS 2023年第11期32-42,共11页
首先从表面张力入手,介绍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从分子间作用力等微观因素以及温度和压力等宏观因素方面简述影响表面张力大小的因素;进而介绍表面活性剂与表面张力的关系;最后按照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系统介绍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关键词 表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 分子结构 分类
下载PDF
UPLC-DAD测定奶粉中5种香精含量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雁冰 顾娅楠 +1 位作者 杨恒 张艳华 《当代化工研究》 2020年第13期157-158,共2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奶粉中5种香精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首先对样品进行超声提取,再经HLB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AgilentSB-Aq柱(C18,150mm×2.1mm,粒径1.8μm)、流动相为甲醇+0.01mM磷酸二氢钠(磷酸调PH=2.9)、流速为1.0mL﹒min^-1和检... 建立了同时测定奶粉中5种香精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首先对样品进行超声提取,再经HLB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AgilentSB-Aq柱(C18,150mm×2.1mm,粒径1.8μm)、流动相为甲醇+0.01mM磷酸二氢钠(磷酸调PH=2.9)、流速为1.0mL﹒min^-1和检测波长为278nm的色谱条件进行检测。5种香精在0.2~1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2.5mg﹒kg^-1和7.5mg﹒kg^-1,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3.1%~88.1%之间,精密度在2.8%~7.3%之间。该方法操作简便,回收率高,可以作为奶粉中5种香精检验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奶粉 香精
下载PDF
硫酸-蒽酮法用于灵芝孢子粉中粗多糖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柴俪洪 杨恒 +2 位作者 张艳华 张丽娟 杨仝 《山西化工》 2022年第5期43-44,49,共3页
采用硫酸-蒽酮法探究提取过程和测定过程的较优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条件:提取过程中水浴时间90min,浸提频次20min/次;在测定过程中乙醇浓度80%,80%硫酸浓度。改进后的硫酸蒽酮法测定灵芝孢子粉RSD为1.7%,回收率在92.4%~97.1%。
关键词 硫酸-蒽酮法 粗多糖 优化条件
下载PDF
体外扩增人外周血来源免疫细胞对MDA-MB-231细胞的杀伤作用
20
作者 杨柳 楼敏铭 +3 位作者 刘微微 冯郸 程腾 马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82-688,共7页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DC-CIK)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对人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含红色荧光蛋白标签(RFP)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Luc)的慢病毒感染MDA-M...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DC-CIK)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对人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含红色荧光蛋白标签(RFP)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Luc)的慢病毒感染MDA-MB-231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MDA-MB-231细胞感染率。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导获得CIK细胞、DC-CIK细胞、NK细胞,体外扩增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细胞的扩增效果及表型,并检测体外扩增的人外周血来源免疫细胞在不同效靶比下对MDA-MB-231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DC-CIK细胞、NK细胞及CIK细胞对MDA-MB-231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随效靶比的增加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共培养72 h后,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率均达到90%以上。结论体外扩增的CIK细胞、DC-CIK细胞、N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外周血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DC-CIK)细胞 自然杀伤(NK)细胞 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 体外杀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