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学燕 《实用医药杂志》 2017年第1期72-75,79,共5页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普通间质性肺炎为改变的慢性、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因其发病机制复杂,病情呈不可逆性进展,早期诊断困难,目前亦无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且预后极差,其发病机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主要从细胞、细...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普通间质性肺炎为改变的慢性、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因其发病机制复杂,病情呈不可逆性进展,早期诊断困难,目前亦无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且预后极差,其发病机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主要从细胞、细胞因子等方面对近几年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予以综述,或可促进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对精准治疗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麦门冬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学燕 《光明中医》 2017年第5期F0003-F0004,共2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最常见胃部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环境污染、胃血流量的严重不足以及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等,都可破坏胃的保护黏膜屏障而最终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现运用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两种理念,将麦门冬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最常见胃部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环境污染、胃血流量的严重不足以及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等,都可破坏胃的保护黏膜屏障而最终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现运用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两种理念,将麦门冬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行详细说明。西医学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理及发病机制的临床研究与临床试验,运用相关药物对症治疗,也起到了一定的疗效[1]。中医学则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所表现的腹部胀闷不舒、食欲不振等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归类于"胃脘痛""痞"等,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虽代表不同的观点和治疗理念,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多从补益胃气,养胃阴,降胃气等角度入手,而麦门冬汤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有其自身特点并表现出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痞满 麦门冬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