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术课让我们“动”起来——《那一刻的我》教学实践与思考
1
作者 杨玉 《中国美术教育》 2012年第5期29-32,共4页
近日,我一直为着如何备好人教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十一课《那一刻的我》而费尽思量,偶然间在《中国美术教育》杂志上读到华东师范大学钱初熹教授点评“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评选活动”小学组现场教学的一篇文章,触动我心。... 近日,我一直为着如何备好人教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十一课《那一刻的我》而费尽思量,偶然间在《中国美术教育》杂志上读到华东师范大学钱初熹教授点评“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评选活动”小学组现场教学的一篇文章,触动我心。于是边思边授,竟也小有所获。在此落成文字,并供商榷。一、“动不起来”的这道坎画,是我们小学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人物是孩子们在描绘成长过程的画面里经常出现的形象。在绘画领域里,通常把以人物描绘为主要内容的绘画称为人物画,要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气质和精神、神态以及活动。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儿童人物画的教与学的过程存在着一道坎,这道坎就是学生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怎么也“动不起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们所描绘的大部分人物的表隋是微笑的,人物的动作是比较僵硬的,孩子们在用线造型上不敢放松(年级越高情况越明显),放不开手脚去大胆描绘,让人感觉画面总是受到一些束缚。这种束缚源自哪里?是作为教师的我技法传授有误,还是孩子们的胆子小,在画的过程中怕大胆用线后影响自己的画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实践 美术课 “动” 《中国美术教育》 画面效果 华东师范大学 人物形象 人物画
原文传递
《夸张的脸》教学案例
2
作者 杨玉 《中国美术教育》 2009年第4期29-32,共4页
一、案例的主题与背景介绍 《夸张的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七课的学习内容,这是一节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美术课。该领域不仅仅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 一、案例的主题与背景介绍 《夸张的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七课的学习内容,这是一节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美术课。该领域不仅仅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本课所要学习的“夸张”手法,作用在于它可以突出某一事物或某一人物形象的特征,深刻而又单纯地揭示他们的本质,使欣赏者产生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并能够提高作品的幽默感、感染力及趣味性,增加欣赏者对其的深刻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案例 夸张 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习内容 造型表现 小学五年级 背景介绍 学习领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