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盐度下5种中草药对2种水产动物致病菌的抑菌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石洪玥 陆颖 +2 位作者 卢正义 王庆奎 孙学亮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162-165,共4页
采用牛津杯法比较不同盐度(0、1%、2%、3%、4%)下五倍子、石榴皮、诃子、黄芩、乌梅5种中草药对迟缓爱德华氏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5种中草药对迟缓爱德华氏菌和嗜水气单胞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 采用牛津杯法比较不同盐度(0、1%、2%、3%、4%)下五倍子、石榴皮、诃子、黄芩、乌梅5种中草药对迟缓爱德华氏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5种中草药对迟缓爱德华氏菌和嗜水气单胞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黄芩和五倍子抑菌作用较强,乌梅抑菌作用较差,而诃子和石榴皮的抑菌作用一般,但石榴皮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较为明显。不同盐度下,5种中草药对这2种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有差异。高盐度时,5种中草药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的MIC较低,均≤25 mg/m L,抑菌效果较好;而低盐度时,各个中草药MIC均在25 mg/m L及以上,抑菌效果较差。在盐度为0时,5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MIC最低,抑菌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中草药 迟缓爱德华氏菌 嗜水气单胞菌抑菌 抑菌效果
下载PDF
半滑舌鳎突触体相关蛋白29基因(SNAP29)克隆及其组织分布和时序表达分析
2
作者 吴茵茵 温思怡 +1 位作者 韩卓然 孙敬锋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38,共8页
为了分析半滑舌鳎突触体相关蛋白29基因(SNAP29)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组织分布特点以及感染海藻希瓦氏菌后的时序表达规律,通过RT-PCR、生物信息学网站、qRT-PCR技术对半滑舌鳎SNAP29基因进行了扩增、生信分析和表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分析半滑舌鳎突触体相关蛋白29基因(SNAP29)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组织分布特点以及感染海藻希瓦氏菌后的时序表达规律,通过RT-PCR、生物信息学网站、qRT-PCR技术对半滑舌鳎SNAP29基因进行了扩增、生信分析和表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半滑舌鳎SNAP29基因CDS区长度为789 bp,编码262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pI)为5.39,分子质量为29.71781 ku,有2个典型的SNARE结构域;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卷曲组成,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基本一致;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半滑舌鳎与欧洲鲈鱼SNAP29基因相似性最高;SNAP29基因在健康半滑舌鳎所测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鳃组织中表达最高,在脑组织中表达量最低;利用海藻希瓦氏菌人工感染半滑舌鳎后,SNAP29基因在肠道组织、心脏组织和脑组织中表达量主要呈现上调趋势,在肝脏、头肾、脾脏组织中主要呈现下调表达,SNAP29基因在健康半滑舌鳎组织中均有表达;海藻希瓦氏菌感染半滑舌鳎的肠道、脑、心脏、肝脏、头肾、脾脏组织中SNAP29基因呈现差异表达。综上,SNAP29可能参与机体免疫应答过程或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SNAP29 基因克隆 QRT-PCR 海藻希瓦氏菌
下载PDF
血鹦鹉的池塘养殖试验 被引量:3
3
作者 胡玉花 季延滨 +2 位作者 郭永军 孙学亮 尤宏争 《河北渔业》 2014年第9期35-39,共5页
为研究池塘养殖鹦鹉鱼(Cichlasoma synspilum×C.citrine)的可行性及其经济效益,以1~2cm体长的鹦鹉鱼幼苗为试验对象,在天祥水产公司一0.53hm2池塘,投放10万尾鱼苗,进行为期3个月的池塘养殖试验。通过对血鹦鹉的日常管理包括饵... 为研究池塘养殖鹦鹉鱼(Cichlasoma synspilum×C.citrine)的可行性及其经济效益,以1~2cm体长的鹦鹉鱼幼苗为试验对象,在天祥水产公司一0.53hm2池塘,投放10万尾鱼苗,进行为期3个月的池塘养殖试验。通过对血鹦鹉的日常管理包括饵料投喂、水质调控,探究其池塘养殖过程中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为规模化池塘养殖血鹦鹉探寻一条可行的道路。结果表明,池塘养殖血鹦鹉鱼类不仅能实现天津地区有限土地资源的最大利用化,而且也能降低养殖成本,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鹦鹉 池塘养殖 效益 可行性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2种混合绿藻的培养基
4
作者 王其鹏 张树林 +2 位作者 张达娟 李淼淼 王鑫鑫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63-1272,共10页
【目的】优化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2种混合绿藻的培养基,为提高混合绿藻的生长速度及推广应用淡水有益藻类混合培养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BG11培养基中适宜普通小球... 【目的】优化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2种混合绿藻的培养基,为提高混合绿藻的生长速度及推广应用淡水有益藻类混合培养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BG11培养基中适宜普通小球藻和斜生栅藻2种混合绿藻增殖的营养盐浓度范围,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显著影响混合绿藻生长的营养因素,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主要营养盐的最佳浓度,并进行混合绿藻培养验证试验。【结果】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相对适宜混合绿藻生长的7种营养盐浓度范围,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显著影响混合绿藻生长的3个营养因素(分别为Na2CO3、K2HPO4和NaNO3)。响应面法分析结果表明,营养因素中NaNO3与K2HPO4交互作用强,对混合绿藻细胞密度具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得到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NaNO31600.00 mg/L、K2HPO450.85 mg/L和Na2CO332.39 mg/L。使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培养混合绿藻,可显著提高其细胞光合系统PSII最大光能转换效率,混合藻细胞密度最高达36.75×106个/mL,较对照组显著提高24.28%,在整个培养周期内,普通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细胞密度比基本为1.00∶1.00。【结论】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的普通小球藻和斜生栅藻混合绿藻培养基,能实现混合绿藻的高密度培养,可供大规模推广应用淡水有益藻类混合培养技术时参考;培养2种混合绿藻培养基中的Na2CO3、K2HPO4和NaNO3最佳浓度分别为32.39、50.85和1600.0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球藻 斜生栅藻 混合绿藻 响应面法 培养基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LR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免疫酶活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5
作者 贾滢暄 黄兰英 +2 位作者 张志华 张达娟 张树林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27,共8页
为探究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LR,MC-LR)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毒性作用机理,通过血窦注射法,检测注射MC-LR后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和肌肉中毒素含量,肝胰腺免疫酶活力、细胞凋亡与周期的变化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量情况... 为探究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LR,MC-LR)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毒性作用机理,通过血窦注射法,检测注射MC-LR后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和肌肉中毒素含量,肝胰腺免疫酶活力、细胞凋亡与周期的变化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量情况。结果表明,注射MC-LR后,肝胰腺与肌肉中毒素含量均在1 h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12±0.45)、(5.00±0.19)μg·kg^(-1),且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时间点(P<0.01);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和溶菌酶(LZM)活力分别在8、24和8 h达到最高,分别比对照组增加23.8%、27.3%和124%,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凋亡率和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显著上升(P<0.05),S、G2期细胞所占比例下降;CYC、AIF、Caspase-3和p53基因均呈先升后降趋势,CYC和p53相对表达量在24 h达到最高,AIF和Caspase-3相对表达量在48 h达到最高。研究结果表明,MC-LR进入对虾体内后,可快速转运到肝胰腺并影响其主要免疫酶活力,引发应激反应,进而引起细胞凋亡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抑制细胞增殖。研究为探明MC-LR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的毒性作用机制以及对虾健康养殖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凡纳滨对虾 免疫酶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点带石斑鱼免疫细胞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程镇燕 李建 +4 位作者 雷五长 于宏 王庆奎 郭永军 乔秀亭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06-610,共5页
将从平均体质量400g的点带石斑鱼中肾分离出的白细胞培养在添加0、0.5、1、2mmol/L谷氨酰胺的培养基中2、6、12、24h后,测定白细胞的吞噬和呼吸爆发活力,结果发现,添加谷氨酰胺后白细胞的吞噬和呼吸爆发活力显著提高,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将从平均体质量400g的点带石斑鱼中肾分离出的白细胞培养在添加0、0.5、1、2mmol/L谷氨酰胺的培养基中2、6、12、24h后,测定白细胞的吞噬和呼吸爆发活力,结果发现,添加谷氨酰胺后白细胞的吞噬和呼吸爆发活力显著提高,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吞噬和呼吸爆发活力进一步提高,最高值均在培养12h后的1mmol/L组。在培养12、24h后测定了白细胞的增殖能力,发现培养12h后,添加谷氨酰胺的各组增殖效果明显优于未添加谷氨酰胺组(对照组)(P<0.05),但添加谷氨酰胺的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最高值在1mmol/L组;培养48h后,除2mmol/L组外,其他处理组的增殖效果均下降。白细胞对迟钝爱德华氏菌杀菌率变化趋势与吞噬活力相符,1、2mmol/L组杀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0.5mmol/L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谷氨酰胺是石斑鱼有效的免疫增强剂,在培养基中添加1mmol/L谷氨酰胺培养12h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石斑鱼 免疫细胞 免疫力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红辣椒粉对锦鲤生长和体色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孙金辉 范泽 +3 位作者 曲木 程镇燕 乔秀亭 白东清 《水产科技情报》 2016年第5期249-254,共6页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红辣椒粉对锦鲤生长和体色的影响,选用平均体质量(7.517±0.58)g的锦鲤进行了为期30 d的饲养试验。试验鱼共450尾,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辣椒皮含量为0、1%、3%、5%、7%的试验饲料。结果表明,饲料中...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红辣椒粉对锦鲤生长和体色的影响,选用平均体质量(7.517±0.58)g的锦鲤进行了为期30 d的饲养试验。试验鱼共450尾,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辣椒皮含量为0、1%、3%、5%、7%的试验饲料。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红辣椒粉对锦鲤体表亮度L*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辣椒粉添加水平的提高,体表红质a*值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3次不同饲养时间的测定中,添加水平为5%的试验组,锦鲤皮肤及尾鳍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最大。饲养30 d后,随着辣椒粉添加水平的提高,各试验组鱼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蛋白质效率均呈升高趋势,且饲料系数呈下降趋势,表明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一定水平的红辣椒粉有助于锦鲤的生长。综合分析说明,饲料中添加5%的红辣椒粉时,锦鲤生长、着色达到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 辣椒皮 色素 类胡萝卜素
下载PDF
光照历史对小檗碱化感抑藻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媛媛 戴伟 +2 位作者 张树林 毕相东 张达娟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93,共6页
蓝藻水华频发严重制约淡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为富营养化水体中的优势种;中草药黄连的主要化感物质小檗碱(C20H18NO4)能够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并具有环境友好和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光照强度会影... 蓝藻水华频发严重制约淡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为富营养化水体中的优势种;中草药黄连的主要化感物质小檗碱(C20H18NO4)能够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并具有环境友好和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光照强度会影响小檗碱对铜绿微囊藻的抑杀效果。将铜绿微囊藻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分别培养8 d后重新接种至相同的初始密度,添加不同浓度小檗碱(2 mg/L和4 mg/L)后置于光照条件下继续培养6 d,通过分析测定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施药前光照历史对小檗碱化感抑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在黑暗胁迫8 d后表现出超补偿生长效应;2 mg/L小檗碱不能有效抑杀铜绿微囊藻,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ΦPSⅡ、ETRmax、Yield')均随培养时间延长先下降后升高,6 d时施药前黑暗处理组的藻细胞密度显著高于施药前光照处理组(P<0.05);4 mg/L小檗碱能够有效抑藻,6 d时藻细胞全部死亡,且施药前黑暗处理组与施药前光照处理组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下降趋势相同;黑暗胁迫诱导的超补偿生长效应不会影响高浓度(4 mg/L)小檗碱的化感抑藻效应,但会影响低浓度(2 mg/L)小檗碱的化感抑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光照历史 小檗碱 化感抑藻效应
下载PDF
免疫相关基因在健康革胡子鲶不同组织的表达分析
9
作者 李转转 陈成勋 +5 位作者 王晓梅 王妍 王茜 高金伟 张纯玮 何凌霄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7-302,共6页
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分析抗菌肽hepcidin、c型溶菌酶和MHCⅠ基因在健康革胡子鲶肝胰脏、脾脏、胃、肠道、肾脏、头肾、心脏、脑、鳃、鳃上器官、背部皮肤、背部肌肉和尾鳍13种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3种基因在以上组织中均有表达,Hepcidi... 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分析抗菌肽hepcidin、c型溶菌酶和MHCⅠ基因在健康革胡子鲶肝胰脏、脾脏、胃、肠道、肾脏、头肾、心脏、脑、鳃、鳃上器官、背部皮肤、背部肌肉和尾鳍13种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3种基因在以上组织中均有表达,Hepcidin基因在脾脏中表达最高,显著高于除肾脏以外的其它组织(P<0.05);c型溶菌酶基因在胃中表达量最高,与其余组织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而MHCⅠ基因在脾脏和鳃中表达量相对较高,但13种组织间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胡子鲶 抗菌肽 c型溶菌酶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小白菊注射液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晶晶 陈成勋 +6 位作者 郭永军 朱国霞 李源 董惠峰 王立红 张凤洪 刘鼎阔 《天津科技》 2018年第4期41-43,共3页
将雌雄各半的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1.5,mL/100,g、0.75,mL/100,g和0.325,mL/100,g 3种剂量的小白菊注射液给药组,每组20只,连续35,d腹腔注射,进行小白菊注射液的亚慢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各组大鼠给药直至35,d均无死亡,3个... 将雌雄各半的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1.5,mL/100,g、0.75,mL/100,g和0.325,mL/100,g 3种剂量的小白菊注射液给药组,每组20只,连续35,d腹腔注射,进行小白菊注射液的亚慢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各组大鼠给药直至35,d均无死亡,3个给药组大鼠体重、进食量、脏器系数、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提示,小白菊注射液在1.5,mL/100,g、0.75,mL/100,g和0.325,mL/100,g剂量下连续腹腔注射35,d对SD大鼠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菊注射液 腹腔注射 大鼠 亚慢性毒性
下载PDF
氮补充对氮饥饿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达娟 张树林 +1 位作者 王泽斌 李鹏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92-2598,共7页
【目的】探讨氮缺乏及氮补充对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光合色素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为揭示水华暴发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BG-11全培养基(对照组)和无氮BG-11培养基(处理组)分别培养铜绿微囊藻7 d后,再转移至BG-1... 【目的】探讨氮缺乏及氮补充对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光合色素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为揭示水华暴发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BG-11全培养基(对照组)和无氮BG-11培养基(处理组)分别培养铜绿微囊藻7 d后,再转移至BG-11全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于不同培养时期测定铜绿微囊藻密度、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氮饥饿处理铜绿微囊藻7 d后,处理组藻密度(2.10×10^7 cell/mL)极显著低于对照组(3.11×10^7 cell/mL)(P<0.01,下同),氮补充144 h后,处理组的藻细胞密度为3.35×10^7 cell/mL,仍极显著低于对照组(4.32×10^7 cell/mL);氮缺乏会极显著或显著(P<0.05)抑制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藻胆蛋白的合成,但抑制作用随氮补充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氮饥饿处理后,处理组铜绿微囊藻可溶性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减少64.50μg/L,氮补充144 h后二者相差44.10μg/L,但差异不显著(P>0.05);氮饥饿处理后再恢复氮补充对铜绿微囊藻光合作用速率有明显促进作用,尤其是Fv/Fm在氮补充12 h后开始逐渐提高,至144 h后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氮缺乏会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分裂增殖及正常代谢过程,但这种抑制作用随着氮补充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在氮补充后,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藻胆蛋白的含量虽然呈升高趋势,但很难恢复至正常水平。Fv/Fm等叶绿素荧光参数对氮营养盐缺乏后再补充具有良好的响应作用,可作为营养盐监测的指示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氮饥饿 氮补充 光合色素 可溶性蛋白 叶绿素荧光参数
下载PDF
培养方式对纤细裸藻脂肪酸与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金伟 张文慧 +4 位作者 窦勇 姜智飞 贾旭颖 邵蓬 周文礼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1-637,共7页
以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培养方式对纤细裸藻生长、脂肪酸、氨基酸的影响,并探讨了可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其他培养方式相比,光诱导可提高纤细裸藻总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 以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培养方式对纤细裸藻生长、脂肪酸、氨基酸的影响,并探讨了可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其他培养方式相比,光诱导可提高纤细裸藻总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分别为2.69、0.52和1.475 g/100 g;饱和脂肪酸(SFA)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异养组、光诱导组、自养组和兼养组,其中异养组含量达1.008 g/100 g;游离氨基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光诱导组、兼养组、异养组和自养组,分别为381.57、358.1、330.17和231.1 mg/g;兼养组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为134.37 mg/g。实验结果说明光诱导培养可显著提高纤细裸藻总脂肪酸、MUFA和PUFA含量(P<0.05);异养培养可显著提高纤细裸藻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兼养培养可显著提高纤细裸藻必需氨基酸含量(P<0.05)。研究结果为阐明纤细裸藻对不同培养方式的响应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其开发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细裸藻 培养方式 脂肪酸 氨基酸
下载PDF
鲇源异嗜糖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秀彩 陆梦莹 +3 位作者 孙敬锋 吕爱军 陈成勋 王晓梅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0期159-162,共4页
从发病鲇鱼体内分离出1株革兰氏阴性细菌SJ-2,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16S rDNA测序以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表明SJ-2菌株葡萄糖产气、氧化酶、硝酸盐还原为阳性,鸟氨酸脱羧酶、硫化氢为阴性等;进一步采用PCR方法扩增16S rDN... 从发病鲇鱼体内分离出1株革兰氏阴性细菌SJ-2,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16S rDNA测序以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表明SJ-2菌株葡萄糖产气、氧化酶、硝酸盐还原为阳性,鸟氨酸脱羧酶、硫化氢为阴性等;进一步采用PCR方法扩增16S rDNA序列,测序获得片段大小为1 401 bp,与Aeromonas allosaccharophila模式菌株ATCC51208序列相似性达99.64%;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分离菌与Aeromonas allosaccharophila自然聚为一支,最终判定SJ-2菌株为异嗜糖气单胞菌(A.allosaccharophila)。人工腹腔注射斑马鱼死亡率达100%,病鱼呈现体色变白、腹水等症状。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头孢克肟、头孢哌酮、头孢噻肟、诺氟沙星、左氟沙星、氟苯尼考等药物敏感,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磺胺异唑、复方新诺明等耐药。首次报道鲇源异嗜糖气单胞菌的分子鉴定与药敏特性,旨在为该病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嗜糖气单胞菌 16S RDNA 系统发育树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