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复合微生态制剂联用在稻-蟹共生系统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光晨 王洋 +1 位作者 白东清 邱金来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116,共8页
为评价三种复合微生态制剂联用在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中的应用效果,5月中旬,在天津三缘宝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6块约80 m^(2)的稻田养成蟹池中,投放同批次的“光合1号”中华绒螯蟹,密度为6 g·m^(-2)。其中3个... 为评价三种复合微生态制剂联用在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中的应用效果,5月中旬,在天津三缘宝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6块约80 m^(2)的稻田养成蟹池中,投放同批次的“光合1号”中华绒螯蟹,密度为6 g·m^(-2)。其中3个平行对照组稻田投喂中华绒螯蟹全价饲料;另3块平行试验稻田投喂拌有三种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全价饲料(微生态制剂组)。这些复合微生态制剂包括:①水产专用复合预混饲料“营养快线”氨基酸电解质多维;②混合型饲料添加剂复合微生物“利多精”(含1.0×10^(9)CFU·g^(-1)的枯草芽孢杆菌和破壁花粉);③水产用复合预混饲料“LY-生命素”(主要成分为低聚壳聚糖、复合维生素、DL-蛋氨酸、泛酸钙、啤酒酵母粉)。5个月养殖结果表明:饲喂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蟹的生长和基本营养成分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能显著提高蟹蒸煮后的感官品质(P<0.05),提高生殖腺肥满度、蟹肉鲜甜度和香味,使蟹壳红度增加。微生态制剂降低了底泥和水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改变了物种组成,使水体中具有氮、磷、硫降解能力的菌-丛毛单胞菌科的比例从23.96%上升到30.82%,但也使底泥中水稻病原菌黄单胞菌目从3.02%上升到7.98%。研究结果可为稻-蟹共生模式中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态制剂 稻-蟹共生 中华绒螯蟹 品质 微生态多样性
下载PDF
抚宁扇贝养殖区营养盐及浮游植物变化研究
2
作者 卜世勋 张福崇 +1 位作者 方笑 李永仁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5-1024,共10页
为探明河北抚宁海湾扇贝养殖海域营养盐、浮游植物变化特征,及两者相关性,2020年5—11月,每月监测离岸0、0.3、4.6、11.1 km的常规水质指标及浮游植物。调查结果表明,各站位水温变化趋势一致;0 km的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亚硝态氮、... 为探明河北抚宁海湾扇贝养殖海域营养盐、浮游植物变化特征,及两者相关性,2020年5—11月,每月监测离岸0、0.3、4.6、11.1 km的常规水质指标及浮游植物。调查结果表明,各站位水温变化趋势一致;0 km的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亚硝态氮、硝态氮、氨氮、活性硅酸盐含量均高于其他站位,盐度、pH低于其他站位。5—11月,化学需氧量质量浓度为0.260~3.460 mg/L;活性磷酸盐和活性硅酸盐均在7月出现峰值,最高质量浓度分别为0.044 mg/L、7.174 mg/L;亚硝态氮、硝态氮、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0~0.101 mg/L、0.052~1.578 mg/L、0~0.096 mg/L。共鉴定浮游植物56属102种,包括硅藻门、甲藻门、绿藻门、蓝藻门、隐藻门、裸藻门、金藻门藻类,0、0.3 km站位浮游植物密度高于4.6、11.1 km,各站位密度变化为8.3×10^(4)~445.6×10^(4)个/L。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条纹小环藻、舟形藻、丹麦细柱藻等,调查海域中绿藻优势种与硝态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调查结果可为河北省海域的海湾扇贝养殖产业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宁 营养盐 浮游植物
下载PDF
不同养殖方式对皱纹盘鲍养殖效果及养殖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陈俊男 郭永军 +3 位作者 梁健 李永仁 黄亚冬 梁爽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4-112,共9页
在天津地区对2.2 cm左右规格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进行试养殖,比较了两种养殖模式(笼养与砖养)、两种养殖密度下鲍的存活与生长情况,以及不同换水频率和不同饲料形状对鲍的生理状态和养殖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养殖1个... 在天津地区对2.2 cm左右规格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进行试养殖,比较了两种养殖模式(笼养与砖养)、两种养殖密度下鲍的存活与生长情况,以及不同换水频率和不同饲料形状对鲍的生理状态和养殖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养殖1个月后,笼养下的鲍存活率(74.4%)低于砖养(84.0%),且低密度养殖下鲍的存活率更高;随着换水频率的增加,鲍的摄食量逐渐增加,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化学需氧量的含量均呈减少的趋势;投喂不同形状饲料的组别间养殖水体氨氮、亚硝酸氮含量差异显著。因此,砖养模式更适合于作为天津地区鲍养殖的模式,并且降低密度、提高换水频率有助于改善水质,改良鲍的摄食、存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养殖模式 养殖效果 水质
下载PDF
毒死蜱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霍奕安 胡秀彩 +1 位作者 吕爱军 孙敬锋 《水产养殖》 CAS 2018年第10期34-36,41,共4页
为了研究毒死蜱对于斑马鱼的毒性和安全评价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以24~96 h半致死浓度(LC50)来判定斑马鱼对毒死蜱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毒死蜱24 h LC_(50)、48 h LC_(50)、72 h LC_(50)、96 h LC_(50)分别为1.345 mg/L、1.080 mg/L、0.992... 为了研究毒死蜱对于斑马鱼的毒性和安全评价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以24~96 h半致死浓度(LC50)来判定斑马鱼对毒死蜱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毒死蜱24 h LC_(50)、48 h LC_(50)、72 h LC_(50)、96 h LC_(50)分别为1.345 mg/L、1.080 mg/L、0.992 mg/L、0.926m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0.209 mg/L。参照我国化学物质对鱼类毒性分级标准,判定毒死蜱对斑马鱼急性毒性为Ⅰ级,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农药对鱼类的毒性等级划分,可以判定毒死蜱对斑马鱼为高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急性毒性 毒死蜱 半致死浓度 安全质量浓度
下载PDF
养殖尾水循环渠中底泥微囊藻毒素含量与水化指标的相关关系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雪莹 毕相东 +1 位作者 董少杰 张树林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6期19-22,共4页
近年来,随着池塘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富营养化引起的蓝藻水华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蓝藻水华产生的微囊藻毒素污染因其毒性效应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研究底泥中微囊藻毒素与关键水化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本试验在蓝藻爆发盛期循环水养... 近年来,随着池塘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富营养化引起的蓝藻水华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蓝藻水华产生的微囊藻毒素污染因其毒性效应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研究底泥中微囊藻毒素与关键水化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本试验在蓝藻爆发盛期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养殖尾水循环渠中,设置3个采样点,每2 d采样1次,共进行10 d,分别分析底泥中微囊藻毒素(MC-RR、MCLR)含量和水化指标(TN、TP、COD)。结果表明,试验期间水中TN、TP、COD含量的变化范围依次为0.26~0.66,0.23~0.60,6.23~7.86 mg·L^(-1);MC-RR、MC-LR以及MCs含量的变化范围依次为0.53~0.86,0.01~0.68,0.87~1.34μg·g^(-1);MC-RR与TN、TP、COD正相关,与N/P负相关,MC-LR与TN、TP、COD、N/P负相关,MCs与TP正相关,与TN、COD、N/P负相关,其中除MCs与TN相关关系显著(P<0.05)外,其他相关关系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尾水循环渠 微囊藻毒素 底泥 水化指标
下载PDF
连翘脂素(PHI)对微囊藻毒素(MCs)所诱发大鳞副泥鳅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6
作者 阮威霖 毕相东 +5 位作者 董少杰 尤宏争 张达娟 秦庚华 张春欣 戴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80-986,共7页
为探究连翘脂素(phillygenin,PHI)对亚慢性毒性浓度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诱发的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对体质量为(100.13±5.23)g的泥鳅腹腔注射剂量为17μg/kg(体质量,下同)MCs 1 d后,... 为探究连翘脂素(phillygenin,PHI)对亚慢性毒性浓度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诱发的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对体质量为(100.13±5.23)g的泥鳅腹腔注射剂量为17μg/kg(体质量,下同)MCs 1 d后,分别连续注射3 d不同剂量的PHI(累计剂量0.3、0.6、1.2、2.4 mg/kg),第6天时取泥鳅肝脏样品,比较肝脏组织病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氧化损伤相关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表明:MCs可诱导泥鳅肝脏组织发生病理损伤;与对照组相比,MCs组泥鳅ALT活性、MDA含量及IL-1β和TNF-α两种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3种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MCs组相比,注射PHI能减轻MCs诱发的泥鳅肝脏组织病理损伤,显著降低肝脏中ALT活性、MDA含量及IL-1β和TNF-α两种炎性因子水平(P<0.05),显著提高肝脏中SOD、GSH-PX和GR活性(除0.3 mg/kg PHI剂量组外)(P<0.05)。研究表明,PHI能够减轻MCs引起的泥鳅肝脏组织病理与生理功能损伤、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对MCs所致肝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脂素 微囊藻毒素 大鳞副泥鳅 肝脏损伤 保护作用
下载PDF
3-羟基丁酸对雨生红球藻PSⅡ光化学活性与色素合成的影响
7
作者 黄莹 张娟 +4 位作者 窦勇 原雪峰 翟胜利 曲木 周文礼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7-13,共7页
利用试验生态学方法,研究3-羟基丁酸对雨生红球藻光系统Ⅱ(photosystemⅡ,PSⅡ)光化学活性与色素合成的影响。结果发现,3-羟基丁酸对雨生红球藻PSⅡ光反应中心造成胁迫损伤,细胞PSⅡ光化学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有效光能转化效率(Yi... 利用试验生态学方法,研究3-羟基丁酸对雨生红球藻光系统Ⅱ(photosystemⅡ,PSⅡ)光化学活性与色素合成的影响。结果发现,3-羟基丁酸对雨生红球藻PSⅡ光反应中心造成胁迫损伤,细胞PSⅡ光化学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有效光能转化效率(Yield)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lectron transfer rate,ETR)的参数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其中0.02、0.10μg/L处理组的作用最明显;3-羟基丁酸造成雨生红球藻叶绿素a含量波动变化并最终下降至较低水平;3-羟基丁酸能够促进雨生红球藻合成并积累虾青素,其中0.01μg/L浓度的促进作用最强,虾青素最高产量为7.57 mg/L;3-羟基丁酸影响了雨生红球藻自身资源在光合作用与抗逆合成之间的权衡分配。研究结果为使用3-羟基丁酸作为外源诱导物促进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丁酸 雨生红球藻 光系统Ⅱ光化学活性 叶绿素A 虾青素
下载PDF
饲料糖水平与投喂频率对鲤生长性能、肠道消化能力及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孙金辉 范泽 +3 位作者 金东华 程镇燕 白东清 乔秀亭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9-34,35,共7页
为研究饲料糖水平(5%、10%、20%)和投喂频率(2、4次/d)及其交互作用对鲤生长、肠道消化能力和肝功能的影响,本试验拟选用平均体重为(55.37±3.55)g的鲤为试验对象,采用3×2双因子试验设计,在池塘浮式网箱(1m×1m×1.5m... 为研究饲料糖水平(5%、10%、20%)和投喂频率(2、4次/d)及其交互作用对鲤生长、肠道消化能力和肝功能的影响,本试验拟选用平均体重为(55.37±3.55)g的鲤为试验对象,采用3×2双因子试验设计,在池塘浮式网箱(1m×1m×1.5m)中进行养殖试验。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投喂频率对鲤的增重率、特定增长率、蛋白质效率及肥满度影响显著(P<0.05);投喂频率、饲料糖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均对肝体比影响显著(P<0.05)。在5%和10%糖水平组中,4次/d投喂组的增重率较2次/d投喂组分别提高了33.4%和44.9%,4次/d投喂组的蛋白质效率较2次/d投喂组分别提高了33.6%和45.1%(P<0.05)。在10%糖水平组中,4次/d投喂组的特定生长率较2次/d投喂组提高了30.7%(P<0.05),饵料系数较2次/d投喂组降低了31.3%(P<0.05)。投喂频率对前肠蛋白酶、中肠淀粉酶及中肠脂肪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饲料糖水平对中肠蛋白酶、中肠淀粉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在10%糖水平组中,4次/d投喂组的中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投喂频率为2次/d投喂组(P<0.05)。饲料糖水平和投喂频率对鲤血清和肝脏中的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影响均不显著(P>0.05)。在同一糖水平下,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随投喂频率提高而降低(P<0.05)。综合分析,从降低饲料成本,提升鱼体生长性能、消化能力及肝功能的角度出发,在固定日投喂率的情况下,投喂频率为4次,饲料糖水平为10%为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水平 投喂频率 生长 消化 肝功能
下载PDF
6种植物水质氮、磷净化能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楠 范泽 +2 位作者 董阳 乔秀亭 孙金辉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15-19,共5页
选取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绿萝(Scindapsus aureus)、天南星(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包括前期天南星和后期天南星)、金钻(Philodenron selloum Koch)、黄金葛(Epipremnum aureum)等6种植物作为试验材料,采用浮床种... 选取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绿萝(Scindapsus aureus)、天南星(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包括前期天南星和后期天南星)、金钻(Philodenron selloum Koch)、黄金葛(Epipremnum aureum)等6种植物作为试验材料,采用浮床种植方式进行水培种植,在静水条件下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去除动态及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6种植物对氮、磷去除率的平均能力强弱为:空心菜>黄金葛>初期天南星>金钻>绿萝>后期天南星,其中空心菜对总氮(TN)、总磷(TP)、亚硝酸氮(NO2--N)、硝酸氮(NO3--N)、氨氮(NH4+-N)、正磷酸盐(PO43--P)的去除率依次为41.81%、54.92%、88.57%、73.67%、57.81%和85.83%;(2)6种植物的溶解氧DO回升率依次为:后期天南星>初期天南星>黄金葛>金钻>绿萝>空心菜,其中后期天南星的DO回升率为40.23%。综合考虑氮、磷去效率及DO回升率的效果,黄金葛和初期天南星可作为优选的生态浮床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净化水质 磷去除率 DO回升率
下载PDF
乌苏里拟鲿对盐度、碱度的适应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广 王心华 +5 位作者 胡玉花 田梦园 胡少迪 席梦丹 苗建新 刘金兰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32-35,共4页
用直线回归法和概率单位法分别研究了盐度(S)和碱度(ALK)对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asussuriensis)的急性毒性作用,并采用Marking联合指数相加法评价了联合毒性效应。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盐度对乌苏里拟鲿24、48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 用直线回归法和概率单位法分别研究了盐度(S)和碱度(ALK)对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asussuriensis)的急性毒性作用,并采用Marking联合指数相加法评价了联合毒性效应。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盐度对乌苏里拟鲿24、48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51、11.57和9.81‰,其安全浓度为2.97‰;碱度对乌苏里拟鲿24、48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2.10、24.37和13.76mmol/L,其安全浓度为4.21 mmol/L。不同时间段的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盐度和碱度对乌苏里拟鲿均表现出一定的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拟鲿盐度 碱度 急性毒性 联合毒性
下载PDF
复方中草药对黄颡鱼生长、肉质及血清中补体C3、补体C4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曲木 黄成 +4 位作者 张宝龙 程镇燕 白东清 贾丽艳 翟胜利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74-79,共6页
本试验以复方中草药(黄芪:党参:野菊花为5:3:2)为添加剂,按质量分数的0.0%、0.1%、0.2%、0.4%、0.8%、1.2%为六个梯度制作试验饲料,将480尾健康黄颡鱼随机分六个试验组,每组四个平行,养殖周期28 d。分别于养殖的7、14、21、28 d取样,测... 本试验以复方中草药(黄芪:党参:野菊花为5:3:2)为添加剂,按质量分数的0.0%、0.1%、0.2%、0.4%、0.8%、1.2%为六个梯度制作试验饲料,将480尾健康黄颡鱼随机分六个试验组,每组四个平行,养殖周期28 d。分别于养殖的7、14、21、28 d取样,测定其生长指标、肉质指标及组织中补体C3、补体C4含量,通过数据分析,筛选出最适黄颡鱼生长的复方中草药添加量及给药时间。结果表明:用含中草药的饲料饲喂黄颡鱼后,各试验组生长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当饲料中草药添加量为0.4%,给药时间为21 d时,试验组黄颡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显著升高(P<0.05),分别较对照组升高了143.51%、142.11%,而在该处理组,饵料系数(FCR)也较低,比对照组降低了35.52%。中草药添加量为0.4%,给药时间为21 d时,试验组黄颡鱼蒸煮损失率(CL)和滴水损失率(DL)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比率分别为46.03%、38.62%。饲喂21 d中草药添加量为0.2%与0.4%时,试验组黄颡鱼免疫力显著强于对照组(P<0.05)。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黄颡鱼饲料中中草药最适添加量为0.4%,最佳给药时间为2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中草药 生长 肉质 补体C3 补体C4
下载PDF
豆粕替代鱼粉对点带石斑鱼生长、消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安贸麟 范泽 +4 位作者 王庆奎 孙金辉 徐大为 郭永军 程镇燕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6期128-132,共5页
通过研究豆粕替代鱼粉对点带石斑鱼生长性能、消化能力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评价豆粕替代鱼粉在点带石斑鱼实用饲料中的效果。配制6组等氮(48%)等能(19 MJ/kg)饲料,对照组(D0组)含65%的鱼粉,试验组(D1~D5组)分别用豆粕替代10%、20%、30%... 通过研究豆粕替代鱼粉对点带石斑鱼生长性能、消化能力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评价豆粕替代鱼粉在点带石斑鱼实用饲料中的效果。配制6组等氮(48%)等能(19 MJ/kg)饲料,对照组(D0组)含65%的鱼粉,试验组(D1~D5组)分别用豆粕替代10%、20%、30%、40%、50%的鱼粉蛋白。720尾体质量(84±2. 5) g的点带石斑鱼被随机分为6组分别饲喂上述6组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均在D_2组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替代组(P <0. 05),饵料系数随着替代水平提高呈明显先下降再升高趋势,均在D_2组降至最低,且显著低于除D1组外的其余各组(P <0. 05)。豆粕替代鱼粉对肠道中的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活力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P <0. 05)。各替代组的血清抗氧化能力基本无显著变化(P> 0. 05);在肝脏中D_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综上所述,从生长性能、消化酶和抗氧化能力不受影响的角度考虑,点带石斑鱼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不宜超过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带石斑鱼 豆粕 生长指标 消化指标 抗氧化指标
下载PDF
万寿菊粉对黄颡鱼生长及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宝龙 曲木 +3 位作者 王云祥 赵子续 白东清 翟胜利 《科技创新导报》 2018年第17期252-256,共5页
为研究万寿菊粉对黄颡鱼生长性能、体色以及免疫力的影响,试验选用体质健康、规格相同的黄颡鱼560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4个平行,于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万寿菊粉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万寿菊粉添加水平分别为0.00%、1.00%、2.00%、3.00%... 为研究万寿菊粉对黄颡鱼生长性能、体色以及免疫力的影响,试验选用体质健康、规格相同的黄颡鱼560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4个平行,于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万寿菊粉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万寿菊粉添加水平分别为0.00%、1.00%、2.00%、3.00%、4.00%、5.00%、6.00%。养殖试验结束后,测定了黄颡鱼生长、体色及免疫力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在生长方面,随着饲料中万寿菊粉含量的增加,黄颡鱼的特定增长率和增重率均呈增加趋势,Diet 7(万寿菊粉含量6.00%)组黄颡鱼生长性能最佳,饲料利用率最高;在体色方面,黄颡鱼背部和腹部皮肤L*、a*、b*受万寿菊粉影响显著(P<0.05),在万寿菊粉添加水平为6.00%时,着色效果最好;在免疫力方面,万寿菊粉可以显著提高黄颡鱼机体组织的补体C_3、补体C_4、NO含量及NOS活性(P<0.05)。在本次试验条件下,黄颡鱼饲料中添加6.00%水平的万寿菊粉,不仅对黄颡鱼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还可以改善体色,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万寿菊粉 生长 体色 免疫力
下载PDF
脱毒水华蓝藻粉对硬壳蛤幼贝生长、摄食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鑫宇 戴伟 毕相东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6-51,共6页
试验旨在探讨脱毒水华蓝藻粉在贝类养殖生产应急处置中替代微藻藻粉的可行性。以螺旋藻粉和盐藻粉作为对照组,研究脱毒水华蓝藻粉对硬壳蛤幼贝生长、摄食、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微囊藻毒素(MCs)蓄积的影响。选择270个健康、活力较好的硬... 试验旨在探讨脱毒水华蓝藻粉在贝类养殖生产应急处置中替代微藻藻粉的可行性。以螺旋藻粉和盐藻粉作为对照组,研究脱毒水华蓝藻粉对硬壳蛤幼贝生长、摄食、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微囊藻毒素(MCs)蓄积的影响。选择270个健康、活力较好的硬壳蛤幼贝随机分为3组,分别投喂脱毒水华蓝藻粉、螺旋藻粉和盐藻粉,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个硬壳蛤幼贝。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脱毒水华蓝藻粉中MCs含量为3.378μg/g,营养组成与螺旋藻粉相近。脱毒水华蓝藻粉组硬壳蛤幼贝摄食率与螺旋藻粉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盐藻粉组(P<0.05);各组硬壳蛤幼贝壳长、壳宽、壳高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间肠道微生物种群结构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投喂脱毒水华蓝藻粉组硬壳蛤幼贝组织中未检测到MCs蓄积。研究表明,脱毒水华蓝藻粉具有阶段性替代微藻藻粉应用于贝类养殖生产应急处置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毒水华蓝藻粉 硬壳蛤幼贝 微囊藻毒素 生长
下载PDF
翘嘴鳜与斑鳜及正、反交F_1代形态结构差异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单建杰 高四合 杨广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193-196,共4页
为比较翘嘴鳜和斑鳜自交后代及翘嘴鳜♀×斑鳜■(正交F_1代)、斑鳜♀×翘嘴鳜■(反交F_1代)杂交子一代形态结构特征差异,检测了相似生长环境条件的同批次4种鳜鱼群体的形态结构参数,利用单因子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 为比较翘嘴鳜和斑鳜自交后代及翘嘴鳜♀×斑鳜■(正交F_1代)、斑鳜♀×翘嘴鳜■(反交F_1代)杂交子一代形态结构特征差异,检测了相似生长环境条件的同批次4种鳜鱼群体的形态结构参数,利用单因子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研究了4个群体间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正反交F_1代斑点特征介于亲本之间,更偏向于斑鳜,而与翘嘴鳜区别明显,其中正交F_1代存在1条由背部向下延伸垂直于躯干的深褐色条带,而反交F_1代无此性状。4个群体的背鳍(D)、胸鳍(P)、尾鳍(C)鳍条数目差异显著(P<0.05),存在重叠,不能作为区分依据,其中正交F_1代的综合杂交指数(Hi_1)更偏向母本,而反交F_1代(Hi_2)则居中间型。4个群体可量性状比值的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肝胰指数外,其他性状值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正、反交F_1代综合杂交系数(Hi_1′、Hi_2′)均偏向母本遗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正、反交F_1代形态最为接近,均偏向斑鳜,与翘嘴鳜差异较大。应用判别分析筛选出8个贡献较大的性状比值,构建判别式,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5.24%、81.58%、77.78%、84.72%,能够较好地判别4个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鳜 翘嘴鳜 杂交 形态结构 可数性状 可量性状 判别准确率
下载PDF
不同温度、盐度条件对三种小丑鱼仔鱼发育和变态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飞 高欣东 +2 位作者 刘洋 梁爽 顾鑫颖 《河北渔业》 2022年第6期9-14,34,共7页
为了解温度和盐度对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黑公子小丑(Amphiprion ocellaris black)和海葵双锯鱼(毕加索小丑,Amphiprion percula)仔鱼变态和发育的影响,在不同温度(22、26、30、34℃)和不同盐度(20‰、25‰、30‰、35‰)... 为了解温度和盐度对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黑公子小丑(Amphiprion ocellaris black)和海葵双锯鱼(毕加索小丑,Amphiprion percula)仔鱼变态和发育的影响,在不同温度(22、26、30、34℃)和不同盐度(20‰、25‰、30‰、35‰)下,研究三种小丑鱼仔鱼的成活率和变态时间,及初孵仔鱼在水温28℃、盐度30‰条件下,12 d内体长的增长情况。结果表明,三种小丑鱼仔鱼的存活率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变态时间随温度升高呈现缩短的趋势,其中30℃时,眼斑双锯鱼和黑公子小丑仔鱼的存活率最高,26℃时,毕加索小丑仔鱼的存活率最高;三种小丑鱼仔鱼的成活率和变态时间随盐度的升高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盐度30‰时,三种小丑鱼仔鱼的成活率最高;在水温(28±1)℃、盐度30‰条件下,初孵仔鱼体长大小依次为黑公子小丑、眼斑双锯鱼、毕加索小丑。培养12 d后,三种小丑鱼体长增幅大小依次为毕加索小丑、眼斑双锯鱼、黑公子小丑。分析认为,三种小丑鱼在水温25~30℃,盐度30‰时进行仔鱼培育最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丑鱼 仔稚鱼 温度 盐度 发育 存活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