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kkermansia muciniphila上清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改善小肠黏膜损伤
1
作者 张丽君 袁俊婕 +1 位作者 赵经文 陈鑫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528-534,共7页
目的:探究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上清对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导致小肠黏膜损伤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C57BL/6小鼠(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N组)、造模组(INDO组)、干预组(INDO+AKK组),... 目的:探究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上清对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导致小肠黏膜损伤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C57BL/6小鼠(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N组)、造模组(INDO组)、干预组(INDO+AKK组),每组6只。INDO组使用吲哚美辛构建NSAIDs小肠损伤模型,INDO+AKK组使用AKK上清灌胃。采集各组肠道标本,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黏膜屏障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观察黏膜屏障指标咬合蛋白(Occuldin)、闭锁小带蛋白(ZO1)、黏蛋白2(MUC2)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从mRNA水平验证MUC2、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X盒结合蛋白1(XBP1s)、C/EBP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HOP)、激活转录因子4(ATF4)、激活转录因子6(ATF6)、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激酶3(PERK)等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小肠组织HE染色观察发现,与CON组相比,INDO组出现小肠黏膜结构破坏、绒毛明显减少等特征。INDO+AKK组小肠黏膜损伤减轻、绒毛丧失现象减少、黏膜及其下层的炎症细胞浸润区域也显著减小。IHC分析显示,与INDO组相比,INDO+AKK组Occuldin(F=11.48,P<0.05)、ZO1(F=68.10,P<0.001)、MUC2(F=19.93,P<0.01)表达水平增加。PAS结果显示,INDO+AKK组杯状细胞数量相对于INDO组明显增加(F=205.9,P<0.001)。qRTPCR结果发现,与INDO组相比,INDO+AKK组MUC2的基因(F=23.67,P<0.01)表达水平升高,GRP78(F=7.869,P<0.01)、CHOP(F=11.45,P<0.05)、XBP1s(F=8.344,P<0.05)、ATF4(F=16.37,P<0.001)、ATF6(F=12.99,P<0.001)、PERK(F=11.58,P<0.01)的基因表达水平均下降。结论:AKK上清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改善NSAIDs诱导的小肠黏膜屏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K上清 内质网应激 NSAIDS 小肠黏膜损伤
下载PDF
阑尾炎治疗进展及相关性疾病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涛 张璐 +1 位作者 赵经文 朴美玉 《中国处方药》 2021年第2期20-23,共4页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作为一项创新技术,能够在保留阑尾功能的基础上,有效缓解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并显示出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势,引起广大学者关注。本文就有关阑尾的功能、阑尾...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作为一项创新技术,能够在保留阑尾功能的基础上,有效缓解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并显示出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势,引起广大学者关注。本文就有关阑尾的功能、阑尾切除术相关疾病及阑尾炎的治疗方法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治疗 内窥镜逆行 阑尾功能 疾病
下载PDF
基于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与气体容积积分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肠道气体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彬 赵威 +4 位作者 张莉莉 晋弘 陈鑫 汪毅 王邦茂 《中华消化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77-682,共6页
目的比较基于气体容积积分(GVS)法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联合计算公式法(以下简称CT法)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肠道气体量的差异。方法纳入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FD患者27例(FD... 目的比较基于气体容积积分(GVS)法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联合计算公式法(以下简称CT法)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肠道气体量的差异。方法纳入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FD患者27例(FD组),同期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体检中心数据库的健康对照者30例(健康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同时完善立位腹部X线和全腹部CT检查。分别运用GVS法和CT法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以及FD亚型[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型、上腹痛综合征(EPS)型、PDS重叠EPS型]患者间的胃肠道气体量。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基于GVS法,FD组胃腔、小肠、结直肠气体量分别为0.04±0.01、0.06±0.01、0.06±0.01,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04±0.01、0.05±0.01、0.05±0.01,FD组的小肠和结直肠气体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8、4.40,P=0.001、<0.001);PDS型、EPS型、PDS重叠EPS型3个FD亚型患者的胃腔、小肠、结直肠气体量分别为0.04±0.01、0.04±0.01、0.05±0.00,0.06±0.01、0.06±0.01、0.05±0.00,0.06±0.01、0.06±0.01、0.06±0.01,各亚型间的胃腔、小肠和结直肠气体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于CT法,FD组胃腔、小肠、结直肠气体量分别为(17090.89±4437.40)、(32597.53±7865.86)、(49010.20±12972.42)mm^(3),健康对照组胃腔、小肠、结直肠气体量分别为(13424.43±5211.86)、(33567.93±9157.23)、(39036.22±6343.27)mm^(3);FD组的胃腔和结直肠气体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4、3.75,P=0.006、0.001);PDS型、EPS型、PDS重叠EPS型3个FD亚型患者的胃腔、小肠、结直肠气体量分别为(18464.03±4088.57)、(14560.97±3771.26)、(16806.17±4299.60)mm^(3),(31820.79±7022.77)、(30604.84±8343.10)、(37140.05±8276.58)mm^(3),(47447.66±14047.00)、(49645.73±9527.73)、(51181.96±16836.97)mm^(3),PDS型患者的胃腔气体量高于EPS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P=0.038)。结论FD患者胃肠道气体量高于健康对照者。PDS型患者胃腔气体积聚较EPS型显著。CT法可辅助医师更准确地计算FD患者胃肠道(特别是胃腔)气体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肠道气体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 气体容积积分
原文传递
生物制剂治疗胃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吴静怡 刘响 +3 位作者 王斯南 姜尔烈 王邦茂 曹海龙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仍是移植后并发症和非复发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胃肠道急性GVHD预示着患者的不良结局。急性GVHD患者一线治疗推荐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但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仍是移植后并发症和非复发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胃肠道急性GVHD预示着患者的不良结局。急性GVHD患者一线治疗推荐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但仍有大部分患者对激素无应答。鉴于生物制剂在炎症性肠病等疾病中的显著疗效,其作为难治性急性GVHD的二线治疗也备受关注。本文就生物制剂在胃肠道急性GVHD的疗效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胃肠道 生物制剂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胃粘膜下肿物的临床特征和内镜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雨 俞清翔 +5 位作者 郑忠青 王涛 陈鑫 曹海龙 刘文天 王邦茂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567-571,共5页
目的:探讨胃粘膜下肿物(SMT)的临床特点,评价内镜下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8年6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镜中心接受内镜下治疗的1062例胃SMT患者的临床特征、内镜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1144例次肿物平均直径... 目的:探讨胃粘膜下肿物(SMT)的临床特点,评价内镜下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8年6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镜中心接受内镜下治疗的1062例胃SMT患者的临床特征、内镜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1144例次肿物平均直径(1.2±0.8)cm,61.7%位于贲门胃底部,71.7%起源于固有肌层。胃肠间质瘤(GIST,37.3%)和平滑肌瘤(33.0%)最多,前者多见于胃底穹隆而后者更常见于胃食管结合部附近(P<0.001)。内镜治疗胃SMT完全切除率92.8%,非完全切除与肿物直径>2 cm(P<0.001)、肿物形状不规则(P<0.05)及肿物边界不清(P<0.01)相关。治疗后随访6~113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不同类型SMT在胃的分布、起源不同;内镜下治疗胃SMT安全、有效,可成为极低/低危险度GIST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下肿物 胃肠间质瘤 平滑肌瘤 内镜下治疗
下载PDF
芹菜素通过PDK1/AKT信号通路抑制小鼠肝纤维化 被引量:5
6
作者 陈鑫栋 仲威龙 +5 位作者 闫佩瑶 匡佳妮 乔锴亮 孙涛 黄飚 秦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10-1016,共7页
目的评价芹菜素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及其药理机制。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分别设置对照组、模型组、水飞蓟宾组(55 mg·kg^(-1)·d^(-1)),芹菜素低(15 mg·kg^(-1)·d^(-1))、中(30 mg... 目的评价芹菜素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及其药理机制。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分别设置对照组、模型组、水飞蓟宾组(55 mg·kg^(-1)·d^(-1)),芹菜素低(15 mg·kg^(-1)·d^(-1))、中(30 mg·kg^(-1)·d^(-1))、高剂量(60 mg·kg^(-1)·d^(-1))组,评价芹菜素对疾病小鼠一般生活状态、体重、肝脏系数等影响,利用HE、Masson染色、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芹菜素对各组小鼠肝脏病理变化、肝脏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标志物和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中、高剂量芹菜素可以显著改善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的一般生活状态、增加体质量、降低肝系数,并显著改善肝脏的病变。中、高剂量芹菜素可以显著提高模型小鼠肝脏组织中上皮标志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显著降低间充质标志蛋白Vimentin的表达。进一步结果显示,中、高剂量芹菜素可以抑制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磷酸化PDK1和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结论芹菜素可以通过抑制PDK1/AKT信号通路抑制肝组织细胞EMT,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芹菜素具有进一步研发为保肝护肝、治疗肝纤维化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素 肝纤维化 上皮间充质转化 PDK1/AKT信号通路 黄酮 水飞蓟宾
下载PDF
结肠镜检低血糖发生率及肠内营养素预防低血糖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梁丽 仲威龙 +6 位作者 方琳 肖璐 李颖 田凤颖 张琪 卢雪乐 王邦茂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1年第12期1018-1020,共3页
比较结肠镜检患者一次清肠和二次清肠的低血糖发生率及肠内营养素膳食在结肠镜检查中对低血糖发生的预防效果和对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将入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分为一次清肠组、二次清肠组、二次清肠+肠内营养素膳食(半固态预包装营... 比较结肠镜检患者一次清肠和二次清肠的低血糖发生率及肠内营养素膳食在结肠镜检查中对低血糖发生的预防效果和对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将入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分为一次清肠组、二次清肠组、二次清肠+肠内营养素膳食(半固态预包装营养食品)组(简称干预组)。所有患者在结肠镜检查前测血糖,检查束后通过波士顿肠道准备评分量表评价肠道清洁度。结果,结肠镜检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在一次清肠组、二次清肠组、干预组分别为14.38%(23/160)、17.50%(28/160)、6.45%(4/62)。肠道清洁度高者所占比例在一次清肠组、二次清肠组、干预组分别为31.25%(50/160)、35.00%(56/160)、82.26%(51/62)。可见,相比于一次清肠患者,二次清肠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增高,而肠内营养素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肠道准备质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肠道准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低血糖症 肠道营养 肠道清洁度
原文传递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结直肠肿瘤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高佳 曹海龙 +2 位作者 陈晨 王邦茂 张蔷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04-1008,共5页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仍在逐年升高,生活方式干预及早期发现对减少其发病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增加了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初步提示间歇低氧、氧化应激、慢性炎症、睡眠紊乱...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仍在逐年升高,生活方式干预及早期发现对减少其发病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增加了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初步提示间歇低氧、氧化应激、慢性炎症、睡眠紊乱、肠道菌群紊乱等机制均可能参与其中,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患病风险 生活方式干预 睡眠紊乱 结直肠肿瘤 肠道菌群紊乱 改善预后
原文传递
胆汁酸与消化道肿瘤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邦茂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70-371,共2页
胆汁酸是消化液的重要组分,在脂肪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初级胆汁酸由肝细胞合成,包括胆酸和鹅脱氧胆酸,两者分别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形成结合型初级胆汁酸,后者于末端回肠和结肠中脱去甘氨酸和牛磺酸,大部分回吸收入血,未被吸... 胆汁酸是消化液的重要组分,在脂肪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初级胆汁酸由肝细胞合成,包括胆酸和鹅脱氧胆酸,两者分别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形成结合型初级胆汁酸,后者于末端回肠和结肠中脱去甘氨酸和牛磺酸,大部分回吸收入血,未被吸收的部分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形成次级胆汁酸,包括脱氧胆酸、石胆酸和微量熊去氧胆酸,部分次级胆汁酸可通过肠肝循环重吸收。该过程参与一系列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并影响肠道菌群的生长和繁殖。胆汁酸反流入上消化道,在肠道内代谢紊乱,以及在胆管内淤积均可参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与发展,须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胆汁酸 鹅脱氧胆酸 吸收入血 肝细胞合成 熊去氧胆酸 代谢过程 末端回肠
原文传递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学、短期疗效及组织标本评估(含视频)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涛 王彬 +7 位作者 郑忠青 陈鑫 张莉莉 晋弘 吴兰兰 赵威 陈秋宇 王邦茂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68-873,共6页
目的评估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的短期疗效、安全性及建立食管下括约肌全肌层标本取材的方法。方法纳入2018年2月-2019年2月... 目的评估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的短期疗效、安全性及建立食管下括约肌全肌层标本取材的方法。方法纳入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内镜治疗的AC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其按1∶3的比例随机分为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术组和POEM组。评估2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Eckardt评分、反流症状评分、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和食管排空参数;比较2组术中获取组织标本的大小、质量和显微结构。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57例患者,其中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术组16例、POEM组41例。2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长[(87.81±13.03)min比(82.20±18.10)min,t=1.302,P=0.201]和术中出血量[(6.75±1.44)mL比7.00(2.00)mL,U=-0.903,P=0.3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进行随访,2组患者Eckardt评分[0.00(1.00)分比0.00(1.00)分,U=-0.156,P=0.876;0.00(1.00)分比0.00(1.00)分,U=-0.337,P=0.736]、反流症状评分[0.00(0.00)分比0.00(0.00)分,U=-0.207,P=0.836;0.00(0.00)分比0.00(0.00)分,U=-0.207,P=0.836]、食管下括约肌压力[(16.00±7.00)mmHg比(13.76±6.21)mmHg,t=1.183,P=0.242;(15.06±4.14)mmHg比11.00(7.00) mmHg,U=-1.852,P=0.064](1 mmHg=0.133 kPa)、4 s完整松弛压[(6.57±2.69)mmHg比(6.82±2.22)mmHg,t=-0.364,P=0.717;(5.96±1.84)mmHg比(6.46±1.43)mmHg,t=-1.095,P=0.278]及食管排空检查5 min钡剂高度[(2.16±0.91) cm比(2.13±0.87) cm,t=0.127,P=0.899;(2.22±0.51) cm比(2.10±0.87) cm,t=0.657,P=0.514]等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同组术后两次随访结果相比,上述各指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短期随访期间2组分别有1例和2例患者诉偶尔出现反流症状,无需药物干预。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术组患者术中获取的标本体积大于POEM组术中活检获取的标本[(1.32±0.55) cm×(0.58±0.17) cm×(0.18±0.02) cm比(0.28±0.05) cm×(0.13±0.03) cm×(0.10±0.03) cm,t=5.244,P<0.001],标本质量也较POEM组更重[(0.22±0.09)g比(0.03±0.01)g,t=7.192,P<0.001],且前者可于显微镜下完整观察到环行肌、肌间神经丛和纵行肌结构,而后者仅可观察到环形肌。结论 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术治疗AC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与POEM术式相当,并为AC病理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组织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 食管失弛症 食管括约肌 下段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V"型切除术 短期疗效
原文传递
饮食干预对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期间血糖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梁丽 仲威龙 王邦茂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1年第4期310-314,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饮食干预对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期间的血糖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和万方数据库,搜集不同干预措施对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期间血糖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应用RevMan 5.3软... 目的系统评价饮食干预对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期间的血糖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和万方数据库,搜集不同干预措施对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期间血糖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应用RevMan 5.3软件根据干预措施分组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的10项RCT研究,包含334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1603例、干预组174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0项研究报道了清肠低血糖发生率及干预手段,各研究间有统计学异质性(P<0.00001,I2=8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分析,与对照组相比,饮食干预能显著减少清肠准备期间低血糖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9,95%CI:0.09~0.40,P<0.05)。结论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期间的饮食干预,可以预防和降低低血糖的发生,避免低血糖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但受纳入文献数量和质量的限制,该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RCT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低血糖症 饮食 干预 META分析 方案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