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滨海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53
1
作者 王莉莉 王跃思 +3 位作者 吉东生 辛金元 胡波 王万筠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77-1086,共10页
为了解天津滨海新区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和污染来源,2009年9月1日~2010年2月28日对NOx、CO、SO2、O3、PM2.5、PM10进行了连续在线观测,并同步观测了气象要素.结果表明,秋冬季上述污染物最高日均值(秋冬平均值±标准差,O3为日小时均... 为了解天津滨海新区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和污染来源,2009年9月1日~2010年2月28日对NOx、CO、SO2、O3、PM2.5、PM10进行了连续在线观测,并同步观测了气象要素.结果表明,秋冬季上述污染物最高日均值(秋冬平均值±标准差,O3为日小时均值最大值)分别达到300.7(65.4±52.9)×10-9、7.278(1.324±1.169)×10-6、53(13±12)×10-9、95(28±21)×10-9(体积分数)和287.4(62.3±53.6)μg/m3、1421.4(161.9±136)μg/m3.NOx和SO2秋季低于冬季,O3和PM10反之.CO和PM10相对国家二级标准超标率为2%和38%,PM2.5相对WHO标准(75μg/m3)超标率为31%.季节统计日变化显示CO和NOx为早晚双峰型,SO2为中午的单峰型,O3为午后单峰型,且秋季日变化振幅远大于冬季,PM10为早晚双峰型,但冬季比秋季晚出峰2~3h.除冬季PM10,大气污染物浓度49%~74%的逐日变化由气象要素影响.滨海新区大气污染受局地排放和外源输送共同影响,西南方向气流易造成污染物积累,其次是东北方向,而东和东南气流最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各污染物具体表现为NOx主要受局地源控制;SO2主要受外来输送影响;CO和PM2.5同时受本地源和外来源的共同影响;PM10秋季表现为本地源污染,而冬季为本地源和外来源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天津滨海新区 气象要素 秋冬季
下载PDF
天津滨海新区大气污染物滞留时间影响因素浅析
2
作者 卜清军 肖振学 《天津科技》 2008年第5期48-50,共3页
根据天津滨海新区的气象资料和大气污染监测数据,简单分析了风场、近地逆温、降水、城市热岛效应等因素对大气污染物滞留时间的影响,进而提出了改善大气污染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滨海新区 大气污染物 滞留时间
下载PDF
天津市日光温室生产的气候资源比较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春 黎贞发 +2 位作者 谢东杰 刘淑梅 刘德义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65,共3页
利用天津市12个农业区县气象站近30 a的逐日历史观测数据,比较分析了影响各区县日光温室农业生产的气候资源条件。结果表明:12月至翌年1月是天津地区日光温室生产的气候资源最为匮乏的时期;在空间上,中南部和中西部区县的温度资源最优,... 利用天津市12个农业区县气象站近30 a的逐日历史观测数据,比较分析了影响各区县日光温室农业生产的气候资源条件。结果表明:12月至翌年1月是天津地区日光温室生产的气候资源最为匮乏的时期;在空间上,中南部和中西部区县的温度资源最优,北部地区受风灾威胁最小,南部的日照资源弱于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气候资源 天津
下载PDF
近50年滨海新区风暴潮及强增水个例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万筠 殷海涛 赵玉洁 《天津航海》 2007年第2期66-69,共4页
滨海新区位于渤海湾湾顶,是风暴潮灾害的多发区和严重区,每次风暴潮发生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滨海新区一年12个月均有风暴潮发生,灾害多发生在盛夏台风活跃期和春、秋过度季节。文章统计了1956年至2005年50年间的风暴潮及强增水资料... 滨海新区位于渤海湾湾顶,是风暴潮灾害的多发区和严重区,每次风暴潮发生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滨海新区一年12个月均有风暴潮发生,灾害多发生在盛夏台风活跃期和春、秋过度季节。文章统计了1956年至2005年50年间的风暴潮及强增水资料,按天气形势进行分型,统计了各型风暴潮发生的规律和特征,发现冷锋型是影响滨海新区风暴潮及强增水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新区 风暴潮 特征 分析 分型
下载PDF
滨海地区气象服务需求浅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卜清军 肖振学 《天津科技》 2009年第3期85-86,共2页
简单介绍了天津滨海新区最易发生的几类气象灾害和常见的气象信息分类,根据滨海新区的产业结构,描述了重点行业的气象服务需求,对目前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应对之策进行简单分析,对进一步提高滨海地区的气象服务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气象服务 气象信息 灾害
下载PDF
天津港冬季罕见风暴潮过程气象因子分析
6
作者 卜清军 徐灵芝 《天津航海》 2009年第2期91-93,共3页
对天津港冬季罕见的风暴潮过程,应用天气图、气象观测资料对其天气系统及潮位特征进行了分析,为预报风暴潮过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 冬季风暴潮 异常增水 温带气旋 气象因子 分析
下载PDF
泰达电力负荷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卜清军 任志军 张丽泉 《天津科技》 2009年第3期16-18,共3页
从泰达电网2003—2005年逐日电力负荷资料中分离出随气象因子变化的气象电力负荷,分析了气象电力负荷与同期气象资料的相关关系,重点研究了气象负荷随气温变化的规律。
关键词 电力负荷 气象电力负荷 相关性
下载PDF
气象行业的数据仓库建立及数据挖掘
8
作者 庄庭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0年第11期87-87,共1页
本文概述了现阶段气象数据仓库应包含的内容以及气象数据仓库的设计,利用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技术使气象研究人员获取对其有用的气象数据,并用SQLSERVER平台完成对气象数据仓库的设计,为气象研究提供支持。
关键词 气象数据仓库 联机分析处理 数据挖掘
下载PDF
我国近海风能资源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32
9
作者 王国松 高山红 +2 位作者 吴彬贵 侯敏 解以扬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29,共9页
基于美国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的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近20a(1991-2010)10m风场再分析数据(0.3°×0.3°,1h/次,简称CFSR风场),对我国近海风能资源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 基于美国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的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近20a(1991-2010)10m风场再分析数据(0.3°×0.3°,1h/次,简称CFSR风场),对我国近海风能资源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与评估。利用天津渤海A平台观测站(118°25′E,38°27′N)逐时观测风速数据对CFSR风速数据进行了检验,发现均方根误差和平均偏差仅为均较小(分别为2.28m/s与0.16m/s)。基于此CFSR风场,本文章进一步统计并给出了我国陆地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布,结果与第三次风能普查(1971-2000年)及相关文献结果 (1991-2010年)相当一致。依据国家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由CFSR风场推算了我国近海20a平均的70m高度风能资源分布。结果显示,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均达到了200 W/m2以上,大于6m/s的风速累积小时数为4 000h以上;其中台湾海峡和东海南部海区风能最为丰富,黄海中部、渤海中部和辽东湾海区风能次之。参照海上风场选址要求,28°N以北的近岸海域由于水深较浅,30m/s以上风速发生频次极低,比较适合建立海上风电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R再分析10 m风场 我国近海 风能分布 风电场选址
下载PDF
宁波一次典型夏季海陆风过程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10
作者 宋洁慧 寿绍文 +3 位作者 刘旭 文伟俊 卢海琦 徐明娥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6-342,共7页
根据我国宁波台塑项目环境评估期间使用系留气艇对一次典型海陆风过程进行时间加密探测所获得的资料,分析了弱盛行风影响下海陆风环流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用分辨率为5km的WRF模式模拟了此次海陆风过程。观测结果表明,在成熟海风期间的高... 根据我国宁波台塑项目环境评估期间使用系留气艇对一次典型海陆风过程进行时间加密探测所获得的资料,分析了弱盛行风影响下海陆风环流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用分辨率为5km的WRF模式模拟了此次海陆风过程。观测结果表明,在成熟海风期间的高空存在明显的返回气流,所观测到的海风环流相当完整;陆风过程伴有下沉逆温层出现。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海陆风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与实测基本一致,海风期间的返回气流也清晰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风 观测分析 系留气艇探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盛夏渤海湾大气边界层辐合线触发对流风暴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金霞 徐灵芝 +1 位作者 卢焕珍 范苏丹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6-343,共8页
本文对渤海湾2008—2009年,由大气边界层辐合线引起的对流风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温、高湿不稳定大气层结环境条件下:(1)单一的海风锋在其端点可产生对流性降水。(2)海风锋与弱冷锋相遇,或者两条海风锋相交,或者雷暴单体的出流... 本文对渤海湾2008—2009年,由大气边界层辐合线引起的对流风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温、高湿不稳定大气层结环境条件下:(1)单一的海风锋在其端点可产生对流性降水。(2)海风锋与弱冷锋相遇,或者两条海风锋相交,或者雷暴单体的出流边界与海风锋相遇均会产生强对流风暴。(3)渤海湾边界层辐合线触发对流风暴大多发生在每年7 8月,且在副热带高压控制渤海湾后东退的过程中,此时大气层结处在高温、高湿不稳定状态。辐合线触发的对流风暴是沿辐合线移动,移动方向取决于辐合线两侧的主导风向。(4)边界层辐合线触发对流风暴,具有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等特点,分析渤海湾边界层辐合线的移动与演变能提高强对流风暴的临近预报、预警,减少突发性天气引起的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辐合线 对流风暴 对比分析
下载PDF
2010年1月渤海海冰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金霞 卜清军 刘春霞 《天津科技》 2012年第3期68-70,共3页
通过对2009—2010年冬季大气环流资料的分析发现:①混合厄尔尼诺年西太平洋高压减弱,东亚大气经向型环流的加强,冬季冷空气活跃气温降低,北方雨雪偏多,是渤海冰情加重主要原因。②极涡的变化是影响我国冬季天气气候特征变化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2009—2010年冬季大气环流资料的分析发现:①混合厄尔尼诺年西太平洋高压减弱,东亚大气经向型环流的加强,冬季冷空气活跃气温降低,北方雨雪偏多,是渤海冰情加重主要原因。②极涡的变化是影响我国冬季天气气候特征变化的重要因素,北极涛动负相位将极地冷空气挤向中纬度地区;对渤海气温降低及海冰生成起着直接作用。③混合厄尔尼诺和"拉马德雷""、冷位相"加强了北半球的经向环流,使西太平洋副高减弱,导致极地冷空气长期影响东亚地区;1月渤海有负距平中心,冷空气长时间控制渤海地区,导致渤海严重冰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厄尔尼诺 北极涛动负相位 拉马德雷冷相位 渤海海冰
下载PDF
边界层辐合线与渤海湾海陆风及温度变化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焕珍 卜清军 朱晓晶 《天津科技》 2010年第3期17-19,共3页
应用天津新一代天气雷达结合地面自动气象站实时资料,统计分析2007年雷达监测到边界层辐合线的生消、演变规律,并研究边界层辐合线与渤海湾海陆风的对应关系以及海陆风转换前后气温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边界层辐合线 渤海湾海陆锋
下载PDF
2009年两次灾害性风暴潮成因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金霞 徐灵芝 范苏丹 《天津科技》 2011年第3期109-113,共5页
2009年天津港发生两次灾害性风暴潮天气过程,应用MICAPES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天津海洋局潮位资料,对两次过程的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得到风暴潮成因及增水的不同特征,对未来天气预测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风暴潮成因 增水特征 对比分析
下载PDF
两次气旋影响风暴潮过程的天气学特征分析
15
作者 殷海涛 王万筠 +1 位作者 徐明娥 刘建军 《中国海事》 2010年第12期54-56,共3页
滨海新区风暴潮灾害日益频繁,在统计历史风暴潮及强增水个例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规律。主要结论:两次过程在发生风暴潮最高潮位之前的一个天文低潮位时增水出现激增的现象。两次过程高空形势都是一槽两脊。地面形势为江淮地区锋生形成闭... 滨海新区风暴潮灾害日益频繁,在统计历史风暴潮及强增水个例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规律。主要结论:两次过程在发生风暴潮最高潮位之前的一个天文低潮位时增水出现激增的现象。两次过程高空形势都是一槽两脊。地面形势为江淮地区锋生形成闭合气旋。两次过程气旋移动路径非常相似,均由江苏境内北上,沿山东沿海向东北登陆朝鲜半岛。两次过程增水的激增也都与气旋北移有密切关系。塘沽站与成山头站海平面气压差与增水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新区 风暴潮 气旋型
下载PDF
渤海西部海面风速预报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鸿鸣 杜建双 王鑫 《天津科技》 2011年第3期104-108,共5页
用秦皇岛、塘沽、海上平台等5个自动站3年的逐小时风速历史资料对渤海和秦皇岛地区的风速的相互关系和自身变化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使用气象统计方法,总结出大风的年变化和日变化,对以前已经研究过的结论进行论证,同时通过对比研究塘... 用秦皇岛、塘沽、海上平台等5个自动站3年的逐小时风速历史资料对渤海和秦皇岛地区的风速的相互关系和自身变化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使用气象统计方法,总结出大风的年变化和日变化,对以前已经研究过的结论进行论证,同时通过对比研究塘沽和海上平台站的资料,提出本地大风的年变化趋势预报和近海地区风速短时预报方法,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设想,总结出近海海区风速预报方法的理想数学假设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统计方法 近海地区风速短时预报方法 渤海西部 海面风
下载PDF
渤海一次后倾槽强对流天气的成因分析
17
作者 郭鸿鸣 卜清军 +1 位作者 许长义 靳甜甜 《天津科技》 2016年第10期138-141,共4页
基于NECP再分析资料,使用WRF模式、海浪模型对2015年8月3日渤海地区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指出主要成因为:中低层大尺度辐合抬升与高层强辐散呈垂直耦合状态,有利于强上升运动的发展;低空急流的增温增湿进一步加大了高低空的温湿... 基于NECP再分析资料,使用WRF模式、海浪模型对2015年8月3日渤海地区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指出主要成因为:中低层大尺度辐合抬升与高层强辐散呈垂直耦合状态,有利于强上升运动的发展;低空急流的增温增湿进一步加大了高低空的温湿差;海面中尺度低压辐合系统是触发机制;海表温度较高海域的海气湍流输送为强对流的发生提供了边界层的热力和水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强对流 海浪模型 后倾槽
下载PDF
蒙古气旋产生强沙尘暴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金霞 赵玉洁 +1 位作者 徐灵芝 范苏丹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09-1315,共7页
利用MICAPS资料、FY-2C红外卫星云图和2.5°×2.5°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5月25日至28日大范围沙尘暴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诊断和物理量场分析。结果表明,强沙尘暴主要出现在冷平流前的温度梯度密集区和涡度梯度密集、陡峭... 利用MICAPS资料、FY-2C红外卫星云图和2.5°×2.5°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5月25日至28日大范围沙尘暴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诊断和物理量场分析。结果表明,强沙尘暴主要出现在冷平流前的温度梯度密集区和涡度梯度密集、陡峭区。在这次强沙尘暴过程中,暖平流是蒙古气旋发生、发展的重要热力因子,大气热力不稳定和强风是起沙的动力;500 hPa阶梯槽快速东移是飚线产生的触发系统;对流风暴是引发强沙尘暴主要因素。蒙古气旋的发展加大了冷锋前后的气压和温度梯度,为对流风暴的发生提供了热力不稳定条件。700 hPa冷平流爆发性下沉、南下,为强沙尘暴的产生提供了强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沙尘暴 蒙古气旋 发生机制 物理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