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减影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杨潇
《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6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究减影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29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均进行减影3D-CTA、三维数字减影...
目的探究减影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29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均进行减影3D-CTA、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three 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检查,以3D-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减影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图像质量等级。结果减影3D-CTA在以3D-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时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为96.72%、特异度为85.71%、准确率为96.12%;配对χ^(2)检验结果显示减影3D-CTA与3D-DSA的诊断效能无显著性差异(P=0.375>0.05);对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Kappa值为0.686,提示一致性良好;减影3D-CTA与3D-DSA图像质量等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257>0.05)。结论减影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可作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初次检查方法,必要时再进行3D-DSA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
动脉瘤
血管造影技术
X计算机
减影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模式CT对急性缺血性卒中一站式评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付乐君
《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5期139-141,共3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早期诊断治疗至关重要。多模式CT主要包括CT平扫(NCCT)、CT血管造影(CTA)和CT灌注(CTP),能够在早期缺血性改变、出血性转化、血管闭塞、侧支循环及缺血半暗带等方面提供重要信...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早期诊断治疗至关重要。多模式CT主要包括CT平扫(NCCT)、CT血管造影(CTA)和CT灌注(CTP),能够在早期缺血性改变、出血性转化、血管闭塞、侧支循环及缺血半暗带等方面提供重要信息,从而快速准确的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指导患者筛选并制定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CT
CT平扫
CT血管造影
CT灌注
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潇
《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总结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共70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总结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共70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本组70例患者中50例首发症状为头痛。临床表现中35例仅表现为颅高压症状,6例仅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6例仅表现为脑病样症状。影像学检查提示脑实质受累患者42例。70例患者均行CVST置管溶栓术治疗,并且均已在术前完善头颅CT、MR、MRV及DSA检查。结论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是脑实质是否受累及其主要临床表现。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病变累及脑实质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点
预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颅内动脉瘤患者颈内动脉虹吸部解剖特点及其与动脉瘤破裂的关联性研究
4
作者
杨潇
国晶晶
+3 位作者
刘松
田健
赵一樊
田超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4期379-383,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颈内动脉虹吸部解剖特点及其与动脉瘤破裂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17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动脉瘤破裂情况将其分为破裂组(67例)和未破裂组(105例)...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颈内动脉虹吸部解剖特点及其与动脉瘤破裂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17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动脉瘤破裂情况将其分为破裂组(67例)和未破裂组(105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动脉瘤的形态和位置,以及动脉瘤测量指标和颅内动脉瘤所在侧的颈内动脉虹吸部的测量指标。结果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组动脉瘤形态不规则的比例显著高于未破裂组(47.76%vs 8.57%,P<0.05)。破裂组颈内动脉虹吸部的前弯角和前上弯角大于未破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形态不规则(OR=5.722)和较大的颈内动脉虹吸部前弯角(OR=1.195)是促进动脉瘤发生破裂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颈内动脉虹吸部前弯角>29.38°时提示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的可能性显著增大。结论颅内动脉瘤形态不规则和颈内动脉虹吸部前弯角增大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注意高危患者的筛查,及时予以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
颈内动脉虹吸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减影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杨潇
机构
天津市环湖医院医学影像科ct室
出处
《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6期125-128,共4页
文摘
目的探究减影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29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均进行减影3D-CTA、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three 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检查,以3D-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减影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图像质量等级。结果减影3D-CTA在以3D-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时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为96.72%、特异度为85.71%、准确率为96.12%;配对χ^(2)检验结果显示减影3D-CTA与3D-DSA的诊断效能无显著性差异(P=0.375>0.05);对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Kappa值为0.686,提示一致性良好;减影3D-CTA与3D-DSA图像质量等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257>0.05)。结论减影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可作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初次检查方法,必要时再进行3D-DSA确诊。
关键词
颅内
动脉瘤
血管造影技术
X计算机
减影
诊断价值
分类号
R445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模式CT对急性缺血性卒中一站式评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付乐君
机构
天津市环湖医院医学影像科ct室
出处
《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5期139-141,共3页
文摘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早期诊断治疗至关重要。多模式CT主要包括CT平扫(NCCT)、CT血管造影(CTA)和CT灌注(CTP),能够在早期缺血性改变、出血性转化、血管闭塞、侧支循环及缺血半暗带等方面提供重要信息,从而快速准确的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指导患者筛选并制定治疗策略。
关键词
多模式CT
CT平扫
CT血管造影
CT灌注
缺血性卒中
分类号
R445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潇
机构
天津市环湖医院医学影像科ct室
/
天津市
脑血管病与神经变性重点实验
室
出处
《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3期154-156,共3页
文摘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总结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共70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本组70例患者中50例首发症状为头痛。临床表现中35例仅表现为颅高压症状,6例仅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6例仅表现为脑病样症状。影像学检查提示脑实质受累患者42例。70例患者均行CVST置管溶栓术治疗,并且均已在术前完善头颅CT、MR、MRV及DSA检查。结论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是脑实质是否受累及其主要临床表现。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病变累及脑实质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点
预后
分类号
R445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颅内动脉瘤患者颈内动脉虹吸部解剖特点及其与动脉瘤破裂的关联性研究
4
作者
杨潇
国晶晶
刘松
田健
赵一樊
田超
机构
天津市环湖医院医学影像科ct室
出处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4期379-383,共5页
基金
天津市卫生健康科技基金青年项目(编号:TJWJ2022QN061)。
文摘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颈内动脉虹吸部解剖特点及其与动脉瘤破裂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17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动脉瘤破裂情况将其分为破裂组(67例)和未破裂组(105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动脉瘤的形态和位置,以及动脉瘤测量指标和颅内动脉瘤所在侧的颈内动脉虹吸部的测量指标。结果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组动脉瘤形态不规则的比例显著高于未破裂组(47.76%vs 8.57%,P<0.05)。破裂组颈内动脉虹吸部的前弯角和前上弯角大于未破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形态不规则(OR=5.722)和较大的颈内动脉虹吸部前弯角(OR=1.195)是促进动脉瘤发生破裂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颈内动脉虹吸部前弯角>29.38°时提示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的可能性显著增大。结论颅内动脉瘤形态不规则和颈内动脉虹吸部前弯角增大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注意高危患者的筛查,及时予以干预。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
颈内动脉虹吸部
Keywords
Intracranial aneurysm
Rupture
Internal carotid siphon
分类号
R445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减影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研究
杨潇
《继续医学教育》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多模式CT对急性缺血性卒中一站式评估的研究进展
付乐君
《继续医学教育》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杨潇
《继续医学教育》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颅内动脉瘤患者颈内动脉虹吸部解剖特点及其与动脉瘤破裂的关联性研究
杨潇
国晶晶
刘松
田健
赵一樊
田超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